醫院病種收治范圍管理制度附收治范圍表.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39390
2024-09-08
7頁
63.04KB
1、醫院病種收治范圍管理制度附收治范圍表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總則 各科室必須嚴格執行本病種收治范圍管理制度。以病人利益為先,以全院整體利益為重。目的 防止科室為了經濟收入而搶收、搶治,或推諉病人而拒收、拒治,確保醫療安全、維護醫療秩序。標準1、 本標準的主要依據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高等醫藥院校教材。2、 病區各專業的收治范圍界定標準由醫務科根據專業劃分、各科室上報和我院的實際運作情況制定,經院委會批準后執行。醫務科每年根據各專業收治范圍界定標準進行回顧,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調整,特殊情況下經院長指示后可2、以隨時進行修改調整,但修改后的界定標準執行前需經院委會批準。3、 病區各專業各科室必須嚴格按照收治范圍界定標準執行。醫務科、質控小組對醫療質量檢查時,把是否存在違規收治現象作為重點檢查項目之一。 4、 業務收入劃歸的執行辦法:醫務科或質控科檢查發現違規收治醫務科核實質控小組論證再次核實上報醫院院領導討論醫務科或院辦公室每月匯總院長審核財務科執行。5、 收治范圍中明確規定的病種各專業不得推諉病人而拒收、拒治,當有爭議時由醫務科或院質控小組進行協調。6、 收治范圍界定標準中沒有提到的疾病,各專業在收治時要考慮其合理性,如果有爭議時由醫務科或院質控小組進行協調。組織機構院質控小組組長 副組長 成 員3、 特殊情況的界定1、 對門診、急診未能明確診斷的病人,需要根據病人主訴及體征收入相關專科診治;入院后3天內要明確診斷,如不能明確診斷,需行科內或全院會診討論,必要時請外院專家會診。明確診斷后,必需在24小時內轉專科治療。2、 對患多系統疾病的患者收治,應以患者本次就診的主要病癥歸屬情況,收入相關科室。并按醫學原則需綜合或序貫治療的,應及時無條件的請相關科室會診。主要病癥控制后應及時轉科。3、 對疾病合并其他系統并發癥的病人,原則上收治原發病歸口所在的科室;如原發病已經控制穩定,而以其他系統并發癥表現為主的,收治相應系統的科室。4、 創傷病人,根據傷情確定(包括部位、損傷程度等):頭顱外傷、骨折4、胸部外傷屬外一科范疇,耳、鼻、喉、眼、口唇、口腔、頜面外傷歸屬于外二科(五官科),泌尿系損傷歸屬外二科。多發傷患者,視傷情嚴重程度而定歸屬。5、 腫瘤病人:腫瘤病人原則上能夠行手術治療的,盡量動員病人手術治療,收治外科;如病人拒絕行手術治療,應就手術治療的必要性、治療方案的選擇,簽訂病情知情同意書確認后,收治腫瘤內科;各大專科收治或住院確診的腫瘤病人,都要請腫瘤內科、放射介入科或手術科室(即相關外科)會診。術后需要放化療,外科問題處理完成后,必須轉腫瘤科治療(特殊局部化療除外)。以病人的利益為最大目標,我院應為腫瘤患者確立系統和規范化的治療方案,以保障病人的優化方案得以落實。6、 以泌尿系結5、石、腎積水、輸尿管擴張、前列腺增生、梗阻性腎病、尿潴留等為主的患者,收入外二科。7、 肝膽結石的病人,原則上收治外二科,若家屬不愿手術,收治內一科;其他科室收治的合并有膽道結石卻暫無癥狀的病人,應請外科會診,有明顯癥狀、有手術指證者,應歸入外科。8、 普外科患者,外一科和外二科都可以收治。9、 腹腔鏡手術由具備手術開展資質的外二科收治;外一科人員經過進修培訓,具備資質后,肺部疾病的腔鏡治療,也可收治開展;婦科需行腔鏡治療的病人收治婦產科開展。10、 內、外科病種交叉的病人,若有明確手術指證,非手術科室原則上不得收治,其他情況視病情預后及病人選擇方向而定,應申請相關科室會診。11、 有外科手術指6、證的急腹癥,禁止在非手術科室觀察。需轉科的病人,必須先會診再轉科,以確保醫療安全,堅持“病人不動,醫生先動”的原則,嚴禁把病人帶來帶去。12、 14歲以下兒童,無論何系統疾病,非外科手術及傳染性疾病的兒童收內一科;如為手術病人,參照外科收治病種收治。13、 符合ICU轉入標準的病人,應及時請ICU醫生會診,申請轉入ICU,如果病人拒絕轉入,必須有病人家屬的簽字。14、 特殊情況導致暫時不能專科專治的,必須事先報醫務科同意,并由業務院長、院長協調及簽字認可,由醫務科作出相應安排。考核及論證措施1、 質控小組和醫務科負責檢查,形式有二,一是派專人下科室普查,二是看病歷終末質量來判斷。2、 倡議舉報7、,來獲得信息,經審核屬實,給予舉報人獎勵,同時對舉報人實行保密措施。3、 醫務科或質控科檢查發現存在違規嫌疑后,或接到舉報后,醫務科收集病歷資料,組織質控小組相關人員開會討論,參會成員查閱病歷資料,直接相關成員可以發言申辯。如遇難以界定的情況,行全院會診討論。質控小組將病歷資料和結論報院領導討論做最后結論。獎懲措施1、 凡是舉報者,經核實后,獎勵100元/例。2、 若核實屬于違規收治,將該病人的所有業務收入劃歸相關專業科室,不再歸入收治科室。收治醫生、收治科室、主管醫生及科室第一責任人處罰參照XX醫院關于加強專科專治管理的規定和XX醫院綜合目標管理方案。各科室規定的收治范圍一覽表病區科室病種收8、治服務范圍備注內科系統內一科1、心血管系統疾病:各種心律失常、各種原因導致的心功能不全(包括肺心病)、先天性心臟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甲亢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感染性心內膜炎、原發性心肌病、特異性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疾病、主動脈疾病、周圍血管疾病、深靜脈血栓形成。2、代謝性及內分泌疾病:糖尿病及糖尿病所致并發癥(并發神經性損害的歸神經內科)、甲狀腺疾病含甲狀腺結節、低血糖、腺垂體疾病的保守治療患者、甲狀旁腺疾病的保守治療患者、腎上腺疾病的保守治療患者、電解質代謝與酸堿平衡失調。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嗜鉻細胞瘤、皮質醇增多癥。與外科有關的疾病,必須請相關外科會診,有手術指征的,家屬同意9、手術治療的,轉外科手術治療,不轉科的必須要有病情知情同意并簽名。3、泌尿系統內科疾病:內科系統內一科原發性腎小球疾病、IgA腎病、腎間質小管性疾病、泌尿系感染、繼發性腎病(糖尿病腎病等)、腎血管疾病、遺傳性腎病、急慢性腎功能衰竭(腎后性有手術指證的歸入泌尿外科)。4、血液系統內科疾病:紅細胞疾病、血液腫瘤、骨髓增殖疾病脾功能亢進(需手術處理的除外)、各種原因引起的白血病、血小板異常。5、風濕及結締組織疾病:SLE、類風關、硬皮病、多發性肌炎、皮肌炎、干燥綜合征、血管炎、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中毒需血液凈化患者。6、消化系統內科治療:胃腸道疾病、肝膽系統疾病(肝炎后肝硬化除外)、胰腺炎、腹10、腔、腹膜、網膜疾患。(有手術指征的,轉外科手術治療,不轉科的必須要有病情知情同意并簽名)。7、食物、藥物及農藥等理化中毒。8、兒科:14歲以下兒童,無論何系統疾病,非外科手術及傳染性疾病的兒童收內一科;如為手術病人,參照外科收治病種收治。內三科1、各種具有傳染性的感染性疾病。2、呼吸系統疾病:呼吸功能障礙、呼吸系統急慢性炎癥、阻塞性肺病、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的內科治療(需請外科會診)、肺部變態反應性疾病、理化因素所致的肺部疾病、間質性肺病、氣胸的內科治療(需胸腔閉式引流歸外一科),胸膜疾患的內科治療、咯血的內科治療。3、肝科肝癌的保守治療(必須請外科及腫瘤科會診,行介入治療收腫瘤內科,有手術11、治療指征的收外科)。肝炎,肝炎性肝硬化。腫瘤內科一區二區1、所有需要放化療治病人(除外特殊局部化療的病人,如膀胱灌洗等)。2、各類無需手術、或已經錯過手術時機,需要化放療腫瘤病人。3、外科系統術后放化療。4、放化療整副作用的治療。5、其他治療(如臨終關懷)的所有腫瘤患者。6、有手術指征和手術價值的病人必須轉相關科室會診并轉相關外科行手術治療,如病人及家屬不同意手術,必須簽病情知情同意書及報醫務科和質控小組報備,院領導批準同意。神經內科一區二區三區五區1、周圍神經病變。2、脊髓及脊神經根疾病(有手術指征病人歸外一科)。3、腦血管病(除外有手術適應癥及外傷性急性、亞急性期)。4、運動障礙(帕金森病12、肌張力障礙、抽搐與震顫)。5、中樞神經系統感染(14歲以下兒童歸內一科)。6、發作性神經系統疾病(癲癇、偏頭痛、發作性睡病與猝倒癥)。7、脫髓鞘性疾病。8、神經性骨骼肌疾病(必須以神經系統表現為主的疾病)。9、植物神經疾病、神經發育異常及變性疾病、癡呆、睡眠障礙。10、顱內動脈瘤、血管畸形、高血壓病腦出血需保守或介入治療。11、神經性眩暈疾病。12、神經心理障礙疾病。外科系統外一科1、顱腦外科:顱腦損傷、顱內腫瘤、頭皮腫瘤、顱骨腫瘤、腦膿腫、硬膜下/外膿腫、椎管內腫瘤、脊髓栓系、周圍神經損傷、顱內動脈瘤、血管畸形、腦出血及其他腦血管疾病需開顱手術者。2、胸外科:肋骨骨折、肺損傷、胸部各類型腫13、瘤及需開胸的消化道腫瘤外科手術治療、肺膿腫需外科手術治療者。3、骨外科:全身骨骼系統骨折、急性創傷;椎體及椎間盤疾病需外科治療。4、普外科:外一科和外二科均可收治。外二科1、泌尿系統外科。2、泌尿系損傷。3、梗阻性泌尿系疾病。4、泌尿男性生殖系統腫瘤(拆線后需轉腫瘤內科行放化療,特殊局部化療病人繼續本科治療)。5、普外科疾病。6、五官科疾病:眼、耳、鼻、喉、口腔、咽部、聲帶、相關的分泌腺、頜面部外傷及疾病。(術后需要放化療的腫瘤病人需要轉腫瘤內科)。婦產科1、女性生殖系統炎癥。2、婦科內分泌疾病。3、婦科良惡性腫瘤(術后需放化療的病人,需轉腫瘤內科,特殊局部化療除外)。4、女性生殖系統外傷。514、與女性生殖系統有關的其他疾病。6、產科有關的胎教;產前教育;孕期孕前保健;分娩前、中、后的處理。(妊娠合并其他內外科疾病,需請相關科室會診)。重癥醫學科(ICU)1、各種手術后的重危病人。大手術后和各種有生命威險、全麻術后呼吸尚未恢復、病情不穩定需心電監護者。尤其手術前有心肺功能合并癥、或手術中經過不平穩、出血量大、高齡合并感染的患者。2、急慢性呼吸衰竭,需要進行呼吸管理和(或)呼吸支持的患者。3、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LI/ARDS)。4、嚴重心功能不全,或有心律失常的病人,必須加強監護治療。5、急性冠脈綜合征(包括不穩定型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6、各種類型休克。7、嚴重的創15、傷、復合傷。8、急性藥物、毒物中毒者。9、經強化治療可望恢復的多器官系統功能減退的急性衰竭的病人。10、各種惡性高血壓,高血壓危象,包括妊娠高血壓的患者。11、各種原因猝死經搶救需要后期進行高級心腦肺復蘇的患者。12、重癥哮喘及哮喘持續狀態。13、嚴重感染、膿毒血癥。14、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15、各種意識障礙、暈厥、抽搐等。16、急性重癥胰腺炎。17、癲癇大發作。18、重型顱腦損傷等。19、嚴重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者。20、急性腎功能不全或腎衰。ICU21、大出血。22、急性重癥肌無力。23、彌散性血管內凝血。24、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25、其他急性因素或突發事件引起的生命體征不穩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