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產科工作管理制度門診產房等.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39457
2024-09-08
20頁
420KB
1、醫院產科工作管理制度(門診、產房等)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助產士工作職責1、在護士長的領導和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工作。2、負責正常產婦接待接產工作,協助醫師進行接產工作,做好接產準備,注意產程進展的變化,遇產婦發生并發癥或嬰兒異常時,應立即采取緊急措施,并報告醫師。3、經常了解分娩前后的情況,嚴格執行技術操作常規,注意保護會陰、保證母嬰安全,嚴陣以待防差錯事故。4、經常保持產房的清潔,定期進行消毒。5、做好計劃生育、圍產期保健和婦幼衛生的宣傳教育工作,并進行技術指導。6、負責管理產房的藥品器材。7、根據需要,2、負責孕期檢查和產后隨房工作。8、指導進修、實習人員的接產工作。9、對病房出現的護理差錯、事故進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圍保門診工作制度一、對計劃外妊娠者,應進行計劃生育政策宣傳,動員其終止妊娠。對婚外妊娠要求終止妊娠,應尊重其隱私權。二、認真接待每一位來診孕婦,不分本社區內外,均應完成建卡工作,對來自外社區的孕產婦,如將來不在本院分娩時,應指導其到原居住社區進行圍產期保健工作,卡隨其帶回,對相鄰社區孕產婦同樣對待,如因區域管理統計需要,可將有關資料寄到該社區相關部門。三、遇有未在本院建卡、進行圍產期保健的臨產婦,要同樣熱情接待,不得推諉拒絕。四、認真做好高危孕產婦的篩查工作,按期進行高危評分,并3、說服動員其到上級醫院進行相應處理。五、按期檢閱存檔孕產婦保健卡,發現未按期來復檢者,要通過有效通訊手段,囑其按時復檢。對有高危跡象或傾向的孕產婦,如通訊邀檢無效,必要時應作家庭訪視。六、利用多種形式認真做好孕產婦保健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教育指導及咨詢工作。七、認真按各種規范要求,書寫門診有關醫療文件,如門診病歷,圍產期保健卡、各種檢驗單、檢查單、門診處方等。八、做好產婦出院后的家庭訪視工作,處理突發問題。九、按要求做好有關登記、統計工作。產房工作制度一、產房應經常維持在消毒無菌狀態,工作人員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二、產房實行24小時值班制,以便隨時接待產婦分娩,值班人員不得擅離職守。三、實行24、名醫務人員接產工作制,嚴禁一人操作。四、嚴密觀察產程進展,指導產婦密切配合,及時檢測產時指證,發現難產或情況急劇變化,應及時向上級醫師匯報,請求協助處理并及時告知家屬。五、產房臨產婦如需轉院,必須產婦生命體征基本平穩,且全程有醫務人員及家屬陪同。六、認真隨時做好產時分娩記錄,畫好產程圖,遇有搶救情況必須于搶救結束6小時內據實補記。七、胎兒娩出經有關處理后,交母親過目,并重點告知嬰兒性別。體格檢查如有異常立即告知母親及有關家屬,寫好新生兒記錄并取嬰兒右足、母親左拇指印于新生兒記錄上。在嬰兒左手腕及包被上應有嬰兒身份識別卡片相系,及時發放嬰兒出生醫學證明。八、產婦產后應在產房休息觀察二小時,如無異5、常可返回病房,與病房工作人員應進行床頭交班。九、基層醫院產科產房目前不實行產婦親屬在產房陪產(不論性別),產房禁止男性人員進入,但他科或上級醫院會診人員、搶救人員除外。十、分娩結束后,產房進行終末消毒,清點衛生材料、藥品、按基數及實際消耗數增添補充。待產室、產房消毒隔離制度1、工作人員進入待產室、產房、手術室要更換手術衣、口罩、帽子、鞋子。2、待產室、產房整齊清潔,地面無污跡,每天用3-5%來蘇爾液拖地,墻壁、無影燈與桌面等處,每日擦抹一次,晨晚均要開窗通風,避免室內空氣污濁。3、消毒液浸泡,每周更換一次,各種消毒液濃度要達到要求。4、待產室、產房每周徹底清掃一次,每日用紫外線或電子滅菌燈定時6、消毒,一周要用乳酸或甲醛薰蒸一次,每月作空氣細菌培養一次。5、物品排列有序,消毒與未消毒物品嚴格分開,并有標志。6、污染手術后隨時消毒,被污染的器械用3%來蘇爾溶液浸泡,處理后送高壓滅菌,乙肝患難夫妻者手術后器械等待高壓滅菌后清洗消毒。母嬰同室消毒隔離制度1、室內定時開窗通風換氣,每日一次,備有紫外線消毒時,作出院終末處理。2、室內日常清潔消毒,濕式打掃,病房地面與走廊每天用含氯制劑拖掃,上下午各一次。3、工作人員注意手的清潔,治療操作及接觸產婦、新生兒前后洗手,必要時消毒液浸泡。喂哺前幫助母親清潔手、乳頭。4、護士分工明確,責任到人,避免多人次接觸產婦及嬰兒而引起交叉感染。5、嬰兒用眼藥水、7、撲粉、油膏、淋浴液、浴巾、治療用品等,應一嬰一用,避免交叉使用。6、工作人員如患傳染病及時調離。7、隔離病房收住傳染性疾病的產婦(如HbeAg陽性孕產婦)。8、產婦與嬰兒用物分開,直接接觸新生兒的布類需經高壓消毒后使用,換下的尿布要放在固定的容器內。9、控制陪護探視人員,探視者應著清潔服裝,洗手后方可接觸嬰兒。在傳染性疾病流行期間,禁止探視。急救藥品管理制度1、產房、病房藥柜所有藥品,應嚴格按照助產機構設備標準配齊急救藥品,只能供應住院病員急救使用,其他人員不得私自取用。2、產房、病房藥柜,應指定專人管理,負責領藥和保管工作。3、定期清點、檢查藥品,防止積壓、變質,如發現有沉淀,變色、過期、標8、簽模糊等藥品時,停止使用并報藥劑科處理。4、搶救藥品固定在搶救車上或設專用抽屜存放,保持隨時能取用。5、毒、麻、精、放藥品,應設專用抽屜存放,嚴格加鎖,并按需要保持一定基數,動用后,由醫師開專用處方,向藥房領回。每日交班時,必須交點清楚。6、定期檢查核對藥品種類、數量是否相符,有無過期變質現象,毒、麻、精、放藥品管理是否符合規定。高危孕產婦分級管理制度1、I級機構,為城市的街道醫院和農村的鄉醫院,除負責進行早孕登記,建立圍產保健卡等工作以外,還要負責產前檢查,對高危妊娠應提早轉診。2、級機構,為城市的市區醫院和縣級醫院,負責所劃區范圍內所有正常分娩和絕大多數高危妊娠的分娩工作,配備一定量和質量9、的產科和新生兒搶救的醫護力量和設備,設有產前咨詢、高危門診和病房。同時與級機構保持密切聯系,嚴重的高危妊娠在分娩前或分娩時和重危的新生兒應及時轉至級機構。3、級機構,是該圍產期保健劃區網的中心機構,為城市中的醫學院校的教學醫院,省、市或地區的中心醫院和產科專科醫院負責所屬劃區范圍內級機構的全部轉診和會診。也接受外省市地區轉診的高度疑難和危重的孕產婦和新生兒。設有產前咨詢、遺傳咨詢和高危妊娠專科門診及病房,產科病房、產房和新生兒室均配備重點搶救監護設備,并備有胎心率監護儀,B型超聲診斷儀,能進行重點搶救監護設備,并備有胎心率監護儀,B型超聲診斷儀,能進行羊膜腔穿刺和羊水成熟度分析,能進行胎兒胎盤10、功能測定,胎兒生長發育和胎兒宮內情況的監護,有條件時還應進行胎兒頭皮血PH和氣體分析。負責所屬劃區范圍內I級及級機構的醫務人員的培養和業務提高,并定期總結圍產醫學統計工作質量分析,協同省市婦幼處定期舉行孕產婦死亡、圍產兒死亡和其他產科質量的審定會。高危孕產婦轉診制度1、對高危孕婦進行專案管理,要求在級以上醫院分娩,住院分娩率達100%以上。2、凡孕期篩查出的高危孕婦,由醫院統一管理,村衛生室保健醫生配合追訪、隨訪及保健指導等工作。3、對高危孕婦,根據情況針對性地糾正高危因素,必要時住院治療,對難以矯治的高危妊娠,一律要求提前住院待產,及早確定分娩方法。4、根據醫院的醫療條件,對無條件診治者轉至11、上級醫療保健單位。高危因素緩解或消除后可返回本醫院繼續管理。高危因素解除可轉正常門診管理。5、應加強對高危孕婦產后訪視工作,提高訪視質量,增加訪視次數,產后42天到醫院健康檢查。業務學習考核和培訓制度(一)業務學習考核制度一、所有醫護人員,均應參加繼續醫學教育,取得規定學分。二、鼓勵醫護人員參加專業對口的提高學歷層次的函授、成教、網絡教育等學習,其學習假、學習費用按“職工繼續教育制度”的規定執行。三、醫教科、護理部不定期對醫護人員進行業務知識考核,其成績作為獎懲依據。四、新畢業生兩次執業資格考試不過關,可以作辭聘處理。五、在醫護藥雜志上發表論文的,按“職工繼續教育制度”的規定獎勵。六、處方、病12、歷、申請單、交接班報告、業務學習等考核按濱康醫2007第3號文件執行。(二)業務培訓制度一、嚴格執行“職工繼續教育制度”的有關規定。二、制訂年度業務學習培訓計劃,報醫教科審定。三、每月集中業務學習不少于2次,按年初計劃,主講人認真備課,按時講課,參加者認真記筆記。四、積極參加醫教科、護理部組織的法制教育、新員工培訓、母乳喂養講座、“三基”考試、護理操作比賽等學習培訓活動。五、師以上職稱者每年必須撰寫學術論文一篇以上。六、著力開展學歷教育,醫師必須在三年內取得本科以上學歷,護士必須在三年內取得大專以上學歷。產科定期質量檢查制度1、必須把醫療質量放在首位,把質量管理納入婦產科的各項工作之中。2、醫13、院要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即建立院、科二級質量管理組織,配備專(兼)職人員負責質量管理工作。3、院、科二級質量管理組織要根據上級有關要求和自身工作的實際,制訂切實可行的質量管理方案。4、質量管理方案主要內容包括:建立質量管理目標、指標、計劃、措施、效果評價及信息反饋等。5、醫院每月對婦產科處方、申請單、門診病歷、住院病歷(包括歸檔及在架)、各種登記表、卡、冊進行檢查,印發醫療質量簡報,并將檢查結果反饋到個人。6、質量的檢查結果與評優、獎懲相結合。 產科工作制度一、實行科主任負責制,嚴格各類各級人員崗位工作職責,認真執行醫療、護理制度,嚴格按各項技術操作規程工作。二、實行24小時工作制,任何時間14、有臨產婦來診,均應無條件接受。三、建有搶救小組,備有必要的搶救器材、藥品,接到危重孕產婦搶救通知后,應及時奔赴現場進行搶救(包括院外)、或護送轉院,轉院必須在生命體征基本平穩狀態下方可進行。四、對社區內孕產婦實行全程服務,包括初診建卡,圍產期保健檢查,孕產期及母嬰保健健康教育,高危妊娠篩選與監護轉院處理,住院分娩,嬰兒出生醫學證明發放,產后訪視(包括本社區孕產婦至他院分娩后返回者)。五、實行人性化服務,除分娩室外,病室、母嬰同室病室、待產室均允許孕產婦近親屬1人陪伴,但不得陪宿(家庭化病室除外)。六、社區內孕產婦,說服動員一律住院分娩,不提供家庭分娩接生服務。出生醫學證明打印后應加蓋醫院公章。七、實行母嬰同室。提供母乳喂養,不提供代乳器及代乳品。八、計劃生育手術操作僅限人工流產、上宮內節育器、取宮內節育器、男女節育手術。九、剖宮手術必須經縣(區)級衛生行政部門許可并保證本科有主治醫師,或聯合本院外科協同進行。十、產婦住院應建有完整的病歷記錄,包括體溫單、醫囑單、住院記錄、待產記錄、產時記錄、產程圖、產后記錄、各種相關檢查報告單、新生兒記錄、新生兒觀察護理記錄等,且書寫符合規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