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新生兒科NICU治療室配奶間管理制度2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39629
2024-09-08
22頁
52.54KB
1、醫院新生兒科NICU、治療室配奶間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NICU工作制度一 、NICU必須保持室溫在2224左右,濕度在5565,陽光充足,清潔整齊,有良好的通風換氣條件。二、工作人員必須無傳染病,全體工作人員每三個月做一次咽拭子細菌培養,帶菌者未治愈不得入內,非本室工作人員嚴禁入內,NICU謝絕參觀,家屬在規定的時間,且患兒病情相對穩定,穿戴一次性參觀衣、帽、鞋套方可入世探視。三、工作人員入室前應穿好室內工作衣,更換專用鞋,每次護理嬰兒前后要洗手。四、NICU的面巾、奶頭、奶瓶、奶罩、嬰兒用過的2、尿布、被服、新生兒衣服及其它用物均應各自分開,用后立即洗凈并煮沸、消毒方可再用。新生兒出院后床位要進行消毒處理。五、室內每日清潔一次,紫外線空氣消毒一次,每周大清潔整頓一次,勤更換床單、被服。六、早產兒及病兒分開居住,新生兒患傳染病或有感染可疑時,必須隔離治療。七、值班人員應隨時觀察和護理嬰兒,不得擅離NICU,發現新生兒有臍帶出血、面色蒼白、發紺及其他異常情況時,應立即予以處理并報告上級醫師。八、NICU室內的器械、物品等均應固定專用。九、嬰兒手腕上應系上注明母親姓名,嬰兒性別,體重的標志,嬰兒出院時要認真查對母親姓名和嬰兒性別。十、每次交接班除書面報告外,還要巡視新生兒,逐一口頭交班。病危3、新生兒交班本上要書寫清楚,并講特殊病情記入護理記錄欄。一切用品在下班前整理齊備交給下一班。NICU管理制度一、監護室所有的物品、儀器設備需建賬數目明確,價值在500元以上的儀器設備建立檔案,并設專人管理。二、建立儀器使用登記本,以便總結,統計及維修通知本便于督促。三、監護室建立書面明文崗位責任制,儀器使用操作規程及工作制度,便于工作人員操作遵守執行。四、監護室一切儀器設備,物品存放固定地點,任何人不得隨意調換,用完后必須物歸原處。五、凡監護室所有儀器、設備,用完后應立即做好清潔消毒工作,擦干后放回指定地點。六、遇有損壞,或出故障的儀器設備應立即通知設備科維修,并報告科護士長在設備檔案填寫登記。4、七、監護室護士除監護病人外,負責本室各類物品保管、維修、清潔、消毒及藥品、物品補充。嬰兒淋浴間工作制度一、保持室內清潔,隨時清理。每日擦拭臺面、地面兩次,空氣消毒兩次,每周徹底清理一次,每月氣溶膠消毒并作細菌培養一次。二、嚴格控制室溫(28-30)和水溫(38-40),達到要求后方可操作。三、洗澡前后嚴格查對嬰兒床頭卡、襁褓卡、腕條查對無誤后方可進行操作。四、洗澡時 一名護士一次只允許對一名嬰兒進行操作。五、洗澡時動作要輕柔洗澡水不可直接接觸患兒身體,以免燙傷,工作人員嚴格按照洗澡動作要求進行操作。六、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一嬰一用一洗一消毒,絕不允許交叉重疊使用。七、操作完畢及時物歸原處、整5、理室內衛生,繼續打開換氣扇及浴霸30分鐘,對室內臺面及地面進行烘干,保持室內清潔干燥。治療室工作制度一、保持治療室室內清潔,使用專用清潔用具,每天用消毒水拖地一次,每周用紫外線空氣消毒一次,保持室內空氣清潔。二、做各種治療時嚴格三查(備藥前查、備藥中查、備藥后查),七對(床號、姓名、藥品、劑量、濃度、時間和用法)。三、每做完一項治療和處置,要及時清理。各種醫療用具使用后均應清潔消毒。四、各種物品分類放置,標簽明顯,字跡清楚。無菌物品和非無菌物品分開放置,并定期檢查。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每月清點一次物品。五、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醫務人員進入治療室必須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無菌物品每月兩次高6、壓滅菌。對無菌用品必須注明滅菌日期。超過14天者,重新滅菌。六、使用過的注射器等一次性醫療用品應放入專用的垃圾桶內,由醫療垃圾回收站回收處理,嚴禁放入生活垃圾桶內。配奶間工作制度一、保持室內空氣清新與流通,每天開窗通風23次,每次1530分鐘。室內溫度24-26,相對濕度55%-65%。每天采用紫外線空氣消毒。所有墻面、角落及天花板每周大清掃一次,有污染時及時消毒。二、非工作人員不得進入配奶間。進入配奶間需換工作服并洗手,穿上專用圍裙,戴上袖套,口罩、帽子。 三、每天對存奶冰箱、奶瓶奶具存放柜清潔一次,配奶操作臺每次配奶完畢及時清潔,地面每天濕式清掃,如有污染及時擦拭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7、期消毒。存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須清潔消毒。 四、奶粉在有效期內使用,保存在清潔干燥處。開啟后注明啟用時間,密閉保存,保存時間按照說明書要求。取用奶粉的勺子不得再放回奶粉中保存。 五、哺乳用品清洗消毒 1、洗手。 2、取下奶嘴,將剩余奶液倒凈。 3、在流動水下用手揉搓清洗奶嘴,使用適量洗滌劑清洗奶嘴奶瓶及配奶容器,以祛除油漬,用專用毛刷刷洗奶瓶及配奶容器。 4、流動水沖洗奶瓶、配奶容器及奶嘴。 5、奶嘴清洗干凈后煮沸30分鐘(時間從水沸算起),瀝干水分,再放入消毒碗柜中臭氧消毒30分鐘。消毒碗柜中保存備用,不超過24小時;奶瓶、配奶容器送供應室壓力蒸汽滅菌。 6、每次清洗奶具后對水槽、清洗刷進行清8、潔消毒。 7、感染性患兒使用一次性奶瓶、奶嘴。 8、每日工作結束后對操作臺面及地面進行清潔、消毒。儀器保管制度一、對科室使用各種儀器均需建冊登記,專人負責,定期檢查、保養,做到無丟失、無損傷、無銹蝕。二、對貴重儀器需有操作說明置于儀器上,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避免對儀器的損害。三、每日檢查儀器使用狀態,發現問題及時上報、處理。四、對急診科所有儀器原則上一律不外借,特殊情況須經醫務科批準。五、儀器每次使用后,要切斷電源,擦拭干凈,并及時進行清潔、消毒,及時安裝調試,以備急用。六、各類儀器定位放置。保養要做到五防:防潮、防震、防熱、防塵、防腐,定期上油,對腐蝕性溶液粘附在機器上應立即擦拭干凈。9、新生兒科會議制度一、科交班會:由科主任、護士長或病房負責醫師主持,全病房工作人員參加。每晨上班十五分鐘內召開,進行交接班,聽取值班人員匯報,解決醫療、護理以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布置當日或近期工作。 每周一7:50分開始交班,門診、病區所有醫護人員均按時參加晨會,除日常交班內容外,傳達院周會精神。二、科務會:每月第一個周三上午10時舉行,由科主任主持,全部工作人員參加,總結一月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整改方案,由質控小組監督執行并將結果匯報給科主任。逢重大事件需邀請二級科主任及醫務部參加。 三、工休座談會:由病房護士長或指定專人召開,家屬代表參加。我科一般每月舉行一次,聽取并征求住院病10、員及家屬的意見,改進服務,增進理解。重要問題及時向主管部門匯報,妥善處理。 新生兒科消毒隔離制度一、室內布局 室內布局合理,院內、院外新生兒分室收治;院外新生兒根據病種相對隔離,放于嬰兒床上的新生兒,床與床之間應有適度間距;感染性疾病或不明原因疾病的患兒應單間隔離,無條件時同類疾病可同室隔離,護理人員固定、診療用品專用,醫務人員接觸患兒前后應嚴格執行手衛生,同時應根據標準預防的原則使用隔離防護用品,落實相關的消毒隔離措施。 二、空氣1、室內溫度保持在22-24,濕度保持在55-65,每天上、下午開窗通風各1次,每次30分鐘。2、監護室內按規定使用紫外線動態空氣消毒儀,每天檢查消毒儀的使用狀況,11、定期對消毒儀進行清潔維護并進行效果評價。3、治療室、配奶間每天一次進行紫外線空氣消毒,每次60分鐘。4、中央空調的進、出風口應定時清洗、消毒,以避免空氣污染。 三、環境和物品表面 1、墻面和門窗:應保持清潔、干燥,無污跡、霉斑。 2、地面:每天1次用清水擦拭,污染時隨時擦拭。 3、醫療器械:包括呼吸機、監護儀、輸液泵、微量注射泵、聽診器、血壓計等,應保持清潔無污染,尤其是頻繁接觸的物體表面,如儀器按鈕、操作面板,每天1次用75%酒精擦拭消毒。4、床單元:新生兒暖箱、藍光箱及小床等每天用清水擦拭一次,如有污染及時清潔,患兒因出院、轉科(院)、死亡等離開以后,應及時對床單元使用500mg/L(1:12、100)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半小時后用清水擦拭干凈。5、新生兒使用的毛巾、衣物等,一用一換,清洗干燥以后壓力蒸汽滅菌備用;床上用品,如枕套、床單、被套等,每周更換一次,污染時隨時更換。6、其他用品及物體表面,包括治療臺、治療車、操作臺面等,每天清潔擦拭一次,有污染及時清潔,電話機、電腦鍵盤、鼠標等,定時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 7、清潔用具,包括拖把、抹布等,必須分區使用,拖把應區分院內監護室、院外監護室、治療室、配奶間、辦公室、衛生間等,并有明顯標記。有隔離病人時隔離室內的清潔用具應固定專用,當沒有明顯污染時,使用清水擦洗即可;當有血液或體液污染時,應使用1000mg/13、L(1:50)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當多重耐藥菌流行或有醫院感染暴發時,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每天至少2次。8、每月組織科室人員徹底衛生清潔一次。 四、人員管理1、醫務人員須穿室內專用的清潔工作服,有明顯污染時應及時更換;室內工作人員要有嚴格的手衛生意識,包括醫生、護士、工勤人員和進修、實習人員,應根據洗手和手消毒的指征嚴格執行手衛生制度,室內應合理放置方便使用的快速手消毒劑。2、限制不必要的探視,確需探視時,探視者不得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探視者進入室內應按規定更衣、換鞋,接觸新生兒之前醫務人員應指導探視者做好手衛生。3、與工作無關人員謝絕進入新生兒監護中心,如有發熱、腹瀉等相關癥狀的14、工作人員也謝絕進入,進入新生兒監護中心的工作人員應按規定更衣、換鞋,并清洗雙手。 五、其他1、新生兒監護中心的消毒隔離制度在醫院消毒隔離制度的基礎上制定,醫院消毒隔離的相關要求必須嚴格執行。2、配奶間的管理應嚴格執行配奶間管理制度。3、制定各種醫療、護理操作規程,操作時應嚴格按操作規程執行,如換尿布時應及時將臟尿布放入污物袋,避免排泄物的污染。4、每月一次根據要求對室內空氣、物體表面、醫務人員手、呼吸機管道及配奶間內物品進行細菌污染情況監測。5、若發生三例或三例以上出現相同癥狀(如發熱、腹瀉等)的患兒時應立即報告院感科,并配合院感科做好調查處置等相關工作。配奶間消毒隔離制度一、物品的清潔消毒要15、求1、奶瓶:清洗干凈后每天一次高壓滅菌,滅菌后奶瓶及時規范地放置于存放柜中,以防污染;當天使用的奶瓶清洗干凈后可經消毒柜消毒備用,消毒滅菌后的奶瓶超過24小時應重新滅菌。2、奶頭:每次使用后清洗干凈,然后進行煮沸消毒,煮沸時間應從水沸后開始計時,不得少于15分鐘, 24小時更換,盛放奶頭的容器也應每次使用后消毒備用。3、配奶杯:每天一次高壓滅菌,每次配制使用后可以在消毒柜消毒,干燥保存備用。4、開水:配奶用開水應保證使用燒開的水。5、配制后奶液:應盡量做到現配現喂,配制多余的奶液應存放于加蓋的廣口瓶內冷藏保存,存放時間最長不能超過24小時。6、外送的母奶:暫時不喂時應放入冰箱冷藏,存放時間最長16、不能超過24小時,喂哺前應規范實施巴氏消毒(55-65,30分鐘)。二、環境及物體表面清潔消毒要求1、每天一次清潔冰箱、奶瓶奶具存放柜、消毒柜、巴氏消毒箱及配奶操作臺,地面每天用清水擦拭一次,如有污染及時擦拭。2、巴氏消毒箱應每天清潔并更換水,若有污染時及時清洗消毒,水溫應保持在55-65之間。3、每天一次對配奶間進行紫外線空氣消毒,每次60分鐘。 三、工作人員要求:配奶工作由護士負責完成,進入配奶間配奶前應戴口罩并規范清洗雙手,配奶過程中疑有手污染時應及時清洗雙手,配奶時應遵守無菌操作規程,配奶后做好一手清工作,保持配奶間清潔干燥。 四、每月一次對配奶間的空氣、奶瓶、奶頭、配制后奶液及操作臺17、物體表面等進行細菌污染情況監測,發現問題及時查找原因并落實相應的措施。 差錯事故登記報告處理制度一、科室建立差錯、事故登記、討論報告制度。由科主任、護士長或指派專人登記發生差錯、事故的經過、原因及后果,務必做到及時、準確,并及時組織討論總結。二、凡發生醫療差錯、事故或可能是醫療差錯、事故的事件,當事人應立即向科室主任報告。科室主任應及時向醫務部或護理部報告。發生嚴重差錯或事故后,應立即組織搶救,并報告醫務部、院領導。對重大事故,應做好善后工作。當事人及所在科室應主動填寫差錯登記表或醫療事故登記表。三、差錯事故發生后,如不及時匯報,或有意隱瞞,事后發現,要根據情節輕重予以嚴肅處理。四、醫務部、護18、理部在組織調查處理醫療事故或醫療糾紛過程中,應有專人保管有關病案和資料,任何人不得涂改、偽造、隱藏、銷毀、丟失,違者按情節輕重予以嚴肅處理。五、情況檢查清楚后,由院、科向家屬、單位做詳細說明。任何人不得隨意向其家屬及單位解釋。必須嚴格遵守保護性措施。六、科室要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積極采取措施,有效地防止和避免醫療差錯、事故的發生。護理缺陷報告、討論分析和管理制度一、發生缺陷后,首先要積極采取搶救措施,嚴重的缺陷、事故要立即報告有關部門及院長辦公室。二、發生嚴重缺陷、事故后,相關的各種記錄、檢查報告及藥品器具均要妥善保管,不得擅自采用涂改、銷毀、藏匿、轉移等方式來改變其原貌,患者標本保留,以備19、鑒定,有意違反規定者要追究相應的行政、刑事責任。三、各科室設有缺陷、事故登記本,由當事人登記事實經過、原因及后果,責任性缺陷除及時向護士長匯報外,并于3天內提交書面材料交護理部。四、根據缺陷、事故的性質與情節,護士長要于事故發生后12天內,缺陷發生后7天內,組織全科人員進行分析討論,確定性質,查明原因,提出處理意見及防范措施,并及時匯報護理部。五、各科室每月組織護士召開護理質量分析討論會,并向護理部提交缺陷、事故報表。六、凡實習進修人員發生缺陷、事故或指使陪人、陪護工、衛生員進行其職責范圍以外的技術操作而發生的缺陷事故,均由帶教人及指使人承擔責任。七、發生缺陷事故的部門或個人,如不按規定報告,20、有意隱瞞或避重就輕,事后經領導與他人發現并查證,按情節輕重加重處分。八、為了弄清事實真相,注意傾聽當事人的意見,討論時要求本人參加,允許個人發表意見。九、護理部應組織護理缺陷、事故鑒定小組,對全院護理缺陷、事故進行鑒定,并定期組織護士長分析討論,制定出防范措施十、在醫療護理工作中,因服務態度、服務質量或技術水平導致的護理工作缺陷,引起患者或家屬不滿,以書面或口頭匯報方式反映到護理部或有關部門轉回護理部的意見,均為護理投訴。十一、護理部設專人接待護理投訴,認真傾聽投訴者意見,使患者有機會陳述自己的觀點,耐心安撫投訴者,并做好投訴記錄。十二、接待投訴人員要做到耐心細致,認真做好解釋說明工作,避免引21、發新的沖突。十三、護理部設有護理投訴專項記錄本,記錄投訴事件的發生經過、原因、分析、處理結果及整改措施。十四、護理部每月在全院護士長會上總結、分析并制定相應措施,對全年無投訴的科室給予表揚或獎勵。護理安全管理制度一、加強對護士執業資格和新技術、新業務準入管理,為患者安全護理服務提供保障。二、工作時間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堅守崗位,不隨意脫崗。護士長應定期巡查病房。護士長排班合理,各班次護理人員老、中、青搭配。三、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 保障病人的治療護理安全。四、遵醫囑執行各項護理操作、特殊治療、檢查均需履行告知程序, 五、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按要求及時書寫護理記錄。六、對開展的新項目22、及新技術應及時制定護理常規,以使護理人員能夠遵照執行。七、進行無菌技術操作時,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范。八、各類藥品放置有序,注意藥物配伍禁忌,密切觀察藥物不良反應、確保患者用藥安全。九、如出現護理差錯或護理投訴按規定及時上報科室領導及醫院領導,不得隱瞞,并保存好病歷。十、護理用具、搶救儀器要定期檢查,保證處于備用狀態,護理人員要熟悉放置位置,熟練各種儀器的使用方法。十一、按規定認真交接班,危重患者、新患者、年老體弱、特殊檢查及突然發生病情變化等患者要床頭交接班。十二、病歷管理:病歷齊全,每班進行交接班并有清點記錄及簽名。十三、按有關規定使用一次性醫療物品,并定期檢查,防止過期、包裝破損、潮濕、污染等現象發生。十四、按規定處理醫用垃圾,防止再次污染及交叉感染,給患者帶來傷害。十五、做好護士職業防護。十六、住院期間要保證患者安全,病室通道要通暢,病房環境布置、設置設施應考慮病人的安全,病房內禁止吸煙、使用電爐、蠟燭及點燃明火,防止各種意外發生。十七、制定并落實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預案和危重患者搶救護理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