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消毒供應室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39746
2024-09-08
11頁
41.50KB
1、醫院消毒供應室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一、供應室消毒隔離規章制度1、供應室工作人員必須有高度的責任心和無菌觀念。2、布局合理,分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三區劃分明確,不交叉、不逆行,路線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潔,強行通過,不得逆行。3、滅菌物品應有明顯的滅菌標志和日期,專室專柜存放,在有效期內使用;過期后重新滅菌。4、特殊污染的物品、器械應有標志,并做特殊處理。5、下收下送車輛,潔污分開,每日清潔消毒,分區存放。6、室內每日濕式清掃,紫外線照射1小時,每月做空氣培養。7、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2、,拆除外包裝后,方可移入無菌物品存放間,保存在無菌櫥內。8、工作人員手及物體表面每月做一次細菌培養。9、嚴格掌握消毒規程及監測制度。工藝監測應每鍋進行,并詳細記錄。化學監測應每包進行并做好紀錄;生物監測每季度一次,合格后方可使用。10、消毒員持證上崗。二、消毒供應室管理制度1、應建立健全崗位職責、操作規程、消毒隔離、質量管理、監測、設備管理、器械管理(包括外來醫療器械)及職業安全防護等管理制度和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2、應建立質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質量控制過程的相關記錄,保證供應的物品安全。3、應建立與相關科室的聯系制度,主動了解各科室專業特點、常見的醫院感染及原因,掌握專用器械、用品的結果、材3、質特點和處理要點。對科室關于滅菌物品的意見有調查、有反饋,落實持續改進,并有記錄。4、工作人員必須掌握各類診療器械清洗、消毒及個人防護等醫院個人預防和控制方面的知識。遵循標準預防的原則,嚴格執行相關規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規范。5、周圍環境無污染,內部布局合理,三區劃分清楚,路線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潔,強制通過,不得逆行。6、有物品回收、消毒、洗滌、敷料制作、組裝、滅菌、存儲、發送全過程所需要的設備和條件。7、壓力蒸汽滅菌操作程序按醫院消毒技術規范,必須進行工藝監測、化學監測和生物監測,工藝監測每鍋進行,化學監測每包進行,每天滅菌前進行B-D試驗,生物監測每周進行。8、嚴格區分滅菌與未滅菌物品,4、定點放置。對各類無菌物品應認真執行檢查制度。滅菌合格物品應有明顯的滅菌標志和日期,專室專柜存放,在有效期內使用。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物品,拆除外包裝后,方可移入無菌物品存放間。下收下送車輛,潔污分開,每日清洗消毒分區存放。9、包裝間、無菌物品存放間安裝空氣消毒裝置,每天對空氣、物體表面等消毒2次,空氣應達到類環境標準。10、凡需要消毒、滅菌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須先清洗再消毒滅菌。特殊感染性疾病污染的器械應先經高水平消毒后再清洗消毒供應室規章制度。朊毒體感染病人用后的器械按照消毒技術規范有關要求處置11、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質量,應有明確的質量管理和檢測措施:(1)日常監測在檢查包裝時進行,應5、目測和/或借助帶光源放大鏡檢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關節、齒牙應光潔,無血漬、污漬、水垢等殘留物質和銹斑。(2)定期抽查每月應至少隨機抽查3個5個待滅菌包內全部物品的清洗質量,檢查的內容同日常監測,并記錄監測結果。12、對購進的原材料、消毒洗滌劑、試劑、設備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等進行質量監督,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消毒供應室。對消毒劑的濃度、常水和精洗用水的質量進行檢測;對自身工作環境的潔凈程度和初洗、精洗、組裝、滅菌等環節的工作質量有監控措施;對滅菌后成品的包裝、外觀及內在質量有檢測措施。(1)供應工作人員熟練掌握各種器械、物品的清潔消毒,滅菌方法,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及各種操作規程。(2)負6、責全院各科室無菌器械、物品、敷料的供應工作。供應的醫療器械做到及時、準確、適用和絕對無菌。(3)備齊和儲備一定數量的消毒器械和敷料,保證周轉和處于備用狀態。(4)每日上午下收下送,重點科室每日下收下送2次。根據各科工作需要,提供消毒物品。(5)科室自備包裝的各種敷料桶、換藥等治療器材應注明科別及消毒日期,按規定時間送供應室消毒。消毒后消毒員負責關閉貯槽側孔并放在固定位置。(6)所供敷料應符合臨床要求,包布、治療巾、洞巾保持清潔無損。(7)各種治療巾應注明名稱、消毒時間或有效日期。包內各種物品須認真核對,不得有誤或遺漏。每日嚴格檢查,凡消毒物品失效或接近失效期,須重新消毒保存。(8)所有一次性用7、品均應把好質量關,做好抽樣檢測,并定期下科了解使用情況,保證臨床使用方便及確保安全。(9)嚴格劃分污染區、清潔區、無菌物品儲存區。無菌物品與污染物品不得交叉混放或遷回傳遞,防止交叉感染。(10)對所有的物品器材應建立賬目登記、制度消毒供應室規章制度消毒供應室規章制度。專人負責、定期清點。(11)定期深入臨床各科檢查常備無菌物品質量、數量、征求意見,及時改進工作。(12)每日工作完畢整理室內衛生,清掃地面,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及工作臺面。每周五大掃除1次,保持工作間清潔整齊,物品放置有序。(13)每日紫外線照射空氣消毒1次,每月空氣培養1次。三、消毒供應中心查對制度1、回收物品時,認真查對用物的名稱8、,數量,包裝容器的完整性以及包內器材的品名,規格,數量,性能是否符合要求,確保準確無誤并登記。2、配置各種消毒液,清洗液時,認真查對原液品名,規格,有效濃度,應配置的方法,應配置的濃度和注意事項等。3、包裝重要和特殊搶救物品時,必須雙人核查包內器材和敷料的品名,規格,數量,性能,清潔度,包裝材料的清潔度,完整性,使用的合理性及包外的名稱標簽,化學指示膠帶(標簽),滅菌日期,有效期,雙方簽名等是否完善,正確,包的體積,重量,嚴密性是否符合要求。4、消毒滅菌員與質量檢測員共同查對,即裝鍋前:查數量,查規格,查裝載方法,查滅菌方式。裝鍋后:查壓力,查溫度,查時間,查濃度。下鍋時:檢查有無濕包,破損包9、,查化學指示膠帶變色情況以及監測包中化學指示劑變色是否達到標準要求,在滅菌記錄本上雙簽名。5、發放消毒或滅菌物品時,認真查對包名稱,數量,滅菌,日期,有效期,化學指示膠帶變色情況以及包裝容器的清潔度,完整性,嚴密性是否達到標準要求。缺認無誤后,方可發放并登記。四、消毒供應室安全管理制度1、消毒供應中心全體工作人員必須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掌握防火,防暴知識,能正確使用滅火器材。各班下班前必須關閉水,電,氣和設備等開關。2、各種消毒鍋等機電設備均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做好日常保養維護,嚴防事故的發生。4、壓力蒸汽滅菌器必須專人負責,持證上崗,每臺滅菌器應有年檢合格證。5、低溫滅菌器應由專人負責,10、滅菌前檢查物品包裝是否符合要求,關嚴柜門,防止氣體泄露。取放物品時應戴口罩和手套。6、作區域禁止吸煙,易燃物品遠離火源,保持消防通道的暢通。五、消毒供應室消毒隔離制度1、消毒供應中心布局應按去污區。檢查包裝及滅菌區。無菌物品存放區。辦公生活區,嚴格劃分;路線采取強制通過的方式,不準逆行,各區人員不得隨意在各區來回穿梭。2、工作人員必須著裝整潔換鞋入室,按要求洗手。3、嚴格劃分去污區。檢查包裝及滅菌區。無菌物品存放區,三區標志醒目,非滅菌物品不得與滅菌物品混放。滅菌物品應存放于滅菌物品存放間的貨柜或架上。4、分別設置污染。清潔。滅菌物品的發放窗口和通道,不得交叉。回收的污染物品均應經過標準清洗流11、程后再包裝滅菌。5、下送車和下收車應分開放置。分開使用。每天下送下收完畢回科室后應對車輛進行清洗消毒處理。清洗用具如拖把、盆、桶、抹布等嚴格按小區分開專用,不得交叉使用,不得污染環境和工作人員。6、去污區所有回收人員必須遵循標準防護原則和操作流程。7、去污區及手套室。敷料室消毒供應室規章制度消毒供應室規章制度。無菌物品存放區的傳遞窗每日用空氣消毒器消毒一次。每日用空氣消毒器照射或消毒溶液擦洗消毒一次。六、消毒供應室安全管理制度1、消毒供應中心全體工作人員必須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掌握防火防暴知識,能正確使用滅火器材。各班下班前必須關閉水、電,氣和設備等開關。2、凡接觸污染的物品,尖銳的器械及12、刺激性的氣,液體,必須做好職業防護:隔離衣,口罩,手套,護目鏡等。處理破損玻璃器皿,銳利器械切忌徒手處理,以防刺傷.2、清洗機,水處理機等各型機電設備均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做好日常保養維護,嚴防事故的發生。3、壓力蒸汽滅菌器必須專人負責,持證上崗,每臺滅菌器應有年檢合格證。4、低溫滅菌器應由專人負責,滅菌前檢查物品包裝是否符合要求,關嚴柜門,防止氣體泄露。取放物品時應戴口罩和手套;滿或空的氣體罐均應專門放置,班班交接5、搬運重物時,合理借助各種工具和請求協助,注意保持正確與適當的姿勢。6、工作區域禁止吸煙,易燃物品遠離火源,保持消防通道的暢通。七、供應室消毒管理制度1、供應室工作人員必須按規定13、著裝、更鞋后方可入室。2、嚴格區分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進入三區時應按各區要求著裝。3、嚴格按供應室審核驗收標準,執行各類物品的下收、包裝、消毒、滅菌、發放流程,嚴格區分污染物品、無菌物品。4、認真執行查對制度,所有器械物品要粘貼:滅菌日期、有效日期、三簽名,包布一用一清洗。5、每個器械物品包內必須放置化學指示卡,嚴格遵守消毒、滅菌原則,確保滅菌質量。6、認真做好各項監測工作,所有監測結果應有記錄.7、凡經傳染病人使用過的器械,回收時裝入密封盒內,并有特殊標志,先浸泡于150100的84消毒液中消毒后再清洗,下送物品車必須保持清潔干燥,與污車嚴格區分。8、認真執行清潔制度,各區清潔用具要嚴格14、區分,固定放置。洗滌組工作流程進入污染區緩解間,按污染區要求著裝進入污染區,將物品分類、清點、檢查清潔度,操作程序。(1)沖洗:將器械器具和物品置于流動水下沖洗,初步除去污染物,污染嚴重或有油污的器械可用洗滌劑洗后再沖凈。(2)洗滌:沖洗后,將物品放入酶洗液中浸泡30分鐘后刷洗、擦洗,酶洗液濃度,按污染程度配制(酶液:水):重度污染1:100,中度污染1:150,輕度污染:1:200。(3)漂洗:洗滌后,再用流動水沖洗或刷洗。(4)終未漂洗:漂洗后用軟化水或蒸餾水沖洗,然后干燥。器械除銹:有銹跡的器具放入除銹劑中浸泡30分鐘(除銹劑可用原液或按說明書配制每周更換)用毛刷刷洗在常水、熱水、純凈水15、或蒸餾水中沖洗放入潤滑劑(1:15-20)中浸泡12分鐘,反復打開軸節充分潤滑,然后干燥。各類物品處理完畢,整理工作臺,按要求處理防護用品,關閉水、電開關。要求:(1)負責污染區及緩沖間整潔,做到每班工作后清潔,負責各類物品補充。(2)所有浸泡、清洗器械必須完全打開軸節、內外腔,按順序排列碼放。(3)嚴格區分污染、清潔沖洗池,物品、用具、手套等做到污潔明確。(4)多酶洗液浸泡液按比例配制,并根據使用情況更換。(5)分類接收臺及時用1:100 84消毒液擦拭等待下一批物品的接收。(6)清洗間每天紫外線消毒2小時,并登記.回收分類清洗漂洗(初洗、洗滌、終末漂洗)消毒檢查包裝滅菌儲存發放包裝組工作流16、程準備包裝物品對物品器械質量檢查、裝配選擇合適包裝包內放指示卡外貼標簽(上注明包名稱、滅菌期、失效期、打包者、檢查者、滅菌者)及指示膠帶放入車內待滅菌。質量要求:(1)仔細檢查各類物品是否干凈、干燥、潤滑劑適中,注意齒縫和軸節處清潔。(2)根據器械的不同功能,檢查其性能及完整性:有軸節的器械(鑷、鉗等):檢查關節的活動性和齒瑣的松緊度有齒的器械:檢查器械尖端咬合功能和咬齒情況,齒兩側對合是否整齊刀刃器械:檢查其銳利性、若有鈍或卷刃情況,立即更換有螺絲器械:檢查其完整性、固定性,防止螺絲松動、滑脫針頭:針栓內清潔無污、針尖銳利、無鉤、斜面適中、針梗無彎、無銹、銜接牢固玻璃類:清晰透明、無雜質、無17、血跡、無油質(不掛珠)、無裂痕破損橡膠類:有彈性和韌性、無粘連與裂痕(3)包裝完畢,清潔整理工作臺、設備、用物。(4)每天對包裝間紫外線消毒2小時,并登記。消毒滅菌組工作流程清潔檢查設備打開各水、電源開關檢查包裝物品體積、重量、完整性、有效日期的粘貼選擇滅菌方式裝爐滅菌滅菌完畢關閉水、電開頭整理相關用物車輛定點放置。要求:(1)每月定期對爐門密封圈涂油保養。(2)每天一次空爐的BD測試。(3)每周一次進行生物測試并記錄,測試結果不正常立即進行反饋追蹤并進行補救。(4)檢查所有的物品包合格后方可入爐滅菌(標簽、名稱、指示膠帶、科室、有效期、簽名),對科臨床科室待滅菌物品,不符合要求一律返回科室,18、拒絕滅菌。(5)急診加班滅菌完畢的手術器械,立即發回手術室保證使用。(6)與下收、下送人員接收清潔物品,發放無菌滅菌包時,必須雙方清點。無菌物品發放組工作流程按無菌隔離要求著裝(更衣、戴圓帽、換鞋)入無菌室檢查無菌物品有效期、清點基數無菌物品的出爐、檢測、上架、發放補充無菌基數下班前打開消毒機開關。要求:(1)發放無菌包時,必須與下送人員雙方清點、記錄簽名、確保無誤。(2)無菌物品按滅菌日期先后順序發放,并嚴格查對。(3)不發放過期包、濕包、落地包(4)無菌物品存放于離地20cm以上,離天花板50cm以上,離墻5cm。(5)無菌物品定點、定量放置、標簽清晰。(6)一次性無菌物品拆除外包裝后方可入無菌區。(7)每月對無菌室進行物表、工作人員手、空氣監測,各項指標符合要求。(8)負責無菌區及緩沖間整潔,車輛、無菌架及物品定點順序放置,補充準備各類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