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消毒供應室隔離及無菌室管理要求.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39821
2024-09-08
16頁
24.75KB
1、醫院消毒供應室隔離無菌室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一室內通風采光良好。二各區域的空氣潔凈度應符合標準,低溫室必須建立獨立的排風系統。三天花板、墻壁、地面等應光滑、耐清洗,避免異物脫落。四具備使用后器械回收、清洗、消毒、包裝、滅菌、存儲、發送全過程所需要的設備和條件,并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五四區內設備及物品各自分開管理,污染物品、清潔物品和無菌物品嚴格劃分,在相應的區域內使用固定設施和設備進行處理。六清潔后物品潔凈,性能良好,配套適用,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并應在4小時內進行滅菌處理;所有包布、2、治療巾及孔巾必須清潔、干燥、無損,做到一用一換洗。七待滅菌包器械齊全,捆扎不宜過緊,體積、重量不超標,包外粘貼化學指示膠帶,中心部位放置化學指示卡。八待滅菌包標識清楚,包括名稱、爐號、爐次、包裝員、消毒員、滅菌日期、失效期等。九按照消毒技術規范和技術操作規程,根據物品的性質和類別選用正確的滅菌和監測方法,嚴格掌握滅菌程序和參數;記錄資料齊全。消毒供應室管理工作制度一、消毒供應室工作制度1、消毒供應室負責全院醫療器材清洗、消毒、滅菌以及敷料制備和供應工作。根據各科需要配置各種物品,并根據使用情況及時調整基數,保證臨床使用和減少無效儲備。2、嚴格劃分三區(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工作人員應嚴格遵3、守各區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規程,3、各種無菌物品應注明品名、滅菌期、失效日期及打包人編號,并做到專架、專柜、專人保管,保證無菌物品質量。如超過有效期、外觀檢查不合格或疑為污染,應重新再處理,滅菌后發放。4、定期進行本室的各項監測,做好院內感染監控工作,確保工作質量。各種器材、敷料均應達到標準要求。5、建立各科室物品賬目及請領、發放、報損制度,定期清點,以舊換新,做到帳物相符,杜絕物品丟失浪費;對發出的各種物品應專物專用,不得挪做它用。6、按時下收下送,保證無菌物品的供應。7、定期到使用科室征求意見,及時改進工作。8、建立停電、停水、消毒鍋故障時應急預案,以及意外事件的處置程序二、消毒隔離制度1、工4、作時間工作人員必須衣帽整潔,禁止戴首飾。2、收污物時必須戴手套,操作前后注意洗手。3、下收下送車“污”“潔”標記明顯,工作完畢后用消毒液檫拭。4、各項操作應嚴格按所劃分的區域進行,保持室內清潔、整齊。5、工作間不得存放私人物品,供應室各種器材均不得挪為私用。6、工作人員必須每年查體一次,患傳染病、皮膚病等均應調離。7、各工作間每日進行空氣、地面、物表消毒(回收間、粗洗間、精洗間、包裝間、消毒間、監測間、無菌間)每月進行空氣培養一次,應符合衛生學標準,并保留資料。8、傳染病人用過的醫療用品,均需作特殊處理。三、設備儀器維修制度1、大型、貴重儀器必須有專人管理,帳目登記。2、各儀器應有嚴格的操作規5、程、注意事項和日常保養措施,并嚴格執行。3、每日上班前后得儀器設備進行清潔保養。4、每周對所負責的儀器進行檢查,并登記。5、按照國家安全局計量國力規定,每半年對壓力滅菌器的安全閥、壓力表、溫度表進行效對鑒定,并記錄。新設備啟用前及舊設備維修后必須有性能鑒定記錄,合格后方可使用。6、儀器出現故障,護士長應立即通知設備科進行維修。7、維修后器械需經性能測試、檢查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并登記維修日期、損壞何種部件、維修結果及維修人員和驗收人員。四、庫房物資管理制度1、專人管理,負責計劃、請領供應室必備的各種器材、敷料、消毒及監測用品。2、嚴格執行物品存放制度,包裝完好,無銹蝕、霉變及破損。3、管理者定6、期抽檢各類器材的外觀質量,檢查產品及中小包裝、消毒液及監測物品的有效期,有計劃使用,防止人為的浪費。4、庫房必須清潔、干燥、陰涼、通風良好,無鼠害。5、儲存的物品擺放有序,貨架距離地面不小于20cm,距離墻壁不小于5cm。6、物品發放有記錄,發放者和領物者簽名,帳物相符。7、庫房不得存入私人物品。8、加強庫房安全管理,每日下班前,常規進行安全檢查,消除安全隱患。五、安全管理制度1、在總護理部的領導下,成立科室安全質控小組。2、定期組織室內工作人員進行法制法規、消防知識及安全教育,樹立安全意識。3、消防設備有專人定期檢查和管理,并保證消防設備的性能完好。4、加強對各工作室的安全檢查,每日下班前,7、應仔細檢查各工作室水電設施及其它安全設施,做到防火、防盜、防水、放爆。5、做好假日前的安全檢查,發現問題應及時解決。6、嚴格執行各項技術操作規程,確保常規器械滅菌合格率100%,防差錯事故發生。六、無菌室工作制度1、無菌專人管理,堅守崗位,服務周到,工作間使用專用工作衣、鞋,非工作人員不得入內。2、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地面,保持環境清潔,每日空氣消毒2次。3、無菌物品擺放有序,發放日期先近期后遠期,5月1日9月30日有效期為一周,10月1日4月30日有效期為兩周。4、發放無菌物品應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及交接班制度,不得發放過期、潮濕、破損包,外借物品必須辦理登記手續。5、每月做空氣細菌培養、物品8、細菌培養、熱源監測一次,符合衛生學標準要求。6、做好物品的清點和交接班工作。七、消毒室工作制度1、消毒室專人管理,消毒員負責全院醫療物品的消毒滅菌工作。2、消毒員必須經過培訓,持證上崗。3、消毒期間,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堅守工作崗位。4、定期監測滅菌鍋的使用效能,確保使用安全,物品滅菌合格率為100%。5、“已滅菌”、“未滅菌”物品有明顯標記,分開放置。6、認真作好滅菌效果監測,有記錄。7、定期進行滅菌鍋的保養及室內衛生清潔工作,每日空氣消毒一次,有記錄。8、對“待消包”嚴格執行規范檢查工作,做到送取包有登記。八、檢查包裝室工作制度1、所屬人員衣帽整潔,禁戴手飾及穿拖鞋。2、嚴格執行初洗后物品的9、精洗工作程序及器械保養、打包。3、室內物品放置有序,工作前后洗手,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地面、每日紫外線消毒,并做好記錄。4、打包前按卡片認真核對,檢查各類器械性能完好,包布潔凈、無破損、十字包扎,并注明名稱、滅菌日期,失效期,工作責任代號。5、各種診療包需經另一人查對方可進行滅菌。6、復消的各種診療包,要重新處理后再包裝滅菌。7、每日做好登記,統計工作。九、監測室工作制度及熱源反應追查制度1、設專職或兼職人員一名,負責本室的各項監測工作,2、一次性物品,對每批號抽樣進行熱源檢測,并作好記錄。3、凡熱源監測陽性者,一律禁止發放,復驗陽性者給予退貨。4、發生熱源反應,供應室應跟蹤調查,及時留取樣本,10、送藥檢部門進行檢測,按規定做好記錄,并上報上級有關部門。5、對供應室所有滅菌處理的物品進行滅菌質量監測,杜絕不合格物品流入臨床科室。6、嚴格質量監測,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供應室。十、交接班制度1、供應室實行周輪流值班制,值班人員接班時應嚴格進行物品交接手續,接班時發現問題有交班者負責,接班后發現的問題有接班者負責。2、無菌物品固定一定基數,標記清楚,定期檢查無菌物品有無過期、霉變等現象,及時進行處理。確保無菌物品的供應。3、清點回收物品的品名、數量、質量,并進行登記。外借物品必須辦理借物登記手續。4、檢查各工作室的常備設施性能是否良好,發現問題及時向護士長報告。十一、查對制度1、各類診療包包裝前11、須經兩人核對品名、器械的種類、數量、性能、質量,合格后方可進行包裝送消毒室滅菌。2、發放無菌物品時,應認真核對發放單上登記的科別、物品名稱、數量及滅菌日期、失效日期。3、回收物品時應查對品名、器械的種類、數量、性能,盒、蓋、物相符,所用器械已經過初步消毒處理。4、配置酸堿液時,需經兩人查對后方可進行配置使用。十二、護士長職責1、供應室護士長在護理部的直接領導下,負責組織醫療器材、敷料的植被、消毒及滅菌工作的統一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2、督促本科人員認真貫徹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嚴防差錯事故的發生。3、定期檢查消毒滅菌器的性能和各種消毒液的濃度。經常鑒定器材和敷料的消毒滅菌效果,發現異常12、,立即采取響應措施。4、組織所屬人員加強安全意識教育和新入崗人員的培訓及帶教工作。5、負責本科醫療器材、敷料、消毒液的計劃與請領工作。6、組織本科人員下收下送,并深入使用科室征求意見,改進工作。7、組織本科人員進行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術操作培訓。積極開展新業務、新技術。十三、供應室護士職責1、在護士長領導下進行工作,負責醫療器械、敷料的清洗制作、包裝、保管、消毒、登記和分發回收工作,實行下收下送。2、經常檢查醫療器械的質量,如有破損及時修補登記,并向護士長報告,進行處理。3、協助護士長請領各種備品,經常了解臨床科室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工作。4、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積極開展技術革新13、,不斷提高供應室工作質量。5、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和消毒隔離制度,增強無菌觀念,做好供應室院感監控工作并記錄,嚴防差錯事故發生。6、指導護理員(消毒員)、衛生員進行醫療器材、敷料的制備及消毒工作。7、參加供應室值班,并做好科室內清潔衛生工作。十四、回收、初洗室工作人員職責1、負責回收物品的分類處理。2、保持室內清潔,定時通風、換氣,每日工作前后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地面,每日紫外線消毒一次。3、工作人員回收、清洗物品時,必須戴手套,不能穿拖鞋。4、對回收的各類物品分類浸泡消毒,按初洗工作流程(洗滌、去熱源)。每次使用消毒液前,測試含氯消毒液濃度,并記錄。5、各類包布及治療巾有專用洗衣機清洗,包布一14、用一洗,特殊包布要消毒。6、室內物品擺放有序,定位管理,加強自我保護意識。7、對特殊感染及傳染病使用過的器械,必須嚴格按特殊感染消毒處理。十五、精洗、包裝間工作人員職責1、負責初洗后物品的精洗共組程序及器械保養打包。2、室內物品放置有序,工作前后洗手,用消毒液檫拭桌面、地面。每日紫外線消毒,有記錄。3、打包前按卡片認真核對,檢查各類器械性能完好,包布潔凈、無破損;十字包扎或膠帶封口不少35cm,并注明責任代碼及滅菌日期和失效期。4、統計每日工作量,并記錄。十六、消毒員工作職責1、在護士長的領導下,擔任消毒滅菌工作。2、在高壓滅菌時,不得擅自離開崗位。根據物品的性質嚴格掌握滅菌程序、壓力和時間,15、確保滅菌效果。3、滅菌前檢查物品有無破損,是否清潔,包裝是否嚴密;滅菌后,取物時注意安全,防止污染。4、加強無菌觀念,嚴格掌握消毒滅菌方法,執行技術操作規程。滅菌與未滅菌物品嚴格區分,分別放置在固定位置,并有明顯標志。5、定期檢查滅菌器的效能,并做好保養、維修、清潔工作。十七、供應室質量控制管理制度1、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及操作規范。2、按規定要求認真進行滅菌質量監測壓力及蒸汽滅菌效果監測,根據不同類型的滅菌器及消毒物品分類達到該產品所需的蒸汽壓力、滅菌溫度、滅菌時間。3、滅菌時物品擺放合理,所有的滅菌包應豎放,分層放置,包與包之間有空隙。滅菌物品裝載量不超過柜容量的80%,預真空滅菌器裝載量16、不超過柜容量的90%。4、脈動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在滅菌前、維修后均應進行一次BD測試,檢測空氣排除效果,每個包必須按要求使用化學指示膠帶和化學指示卡。5、無菌物品包裝外應有明顯的滅菌標志,注明物品的名稱、滅菌日期、失效日期、責任代碼、檢查者代碼。專室、專柜保管,在有效期內使用。6、每月對無菌室、包裝間、精洗間、回收粗洗間、辦公室進行細菌培養。每月對室內物體表面、工作人員的手進行消毒監測。7、紫外線燈管消毒效果檢測:每半年由院感專職監控人員進行紫外線強度測定,使用中的紫外線燈管強度應70uw/cm2。8、保持室內清潔,每日用消毒液拖地,擦拭桌面、臺面一次,紫外線空氣消毒2小時。紫外線燈管每周用917、5%酒精擦拭一次,每周進行一次衛生大清掃。十八、供應室滅菌質量監測供應室滅菌質量監測包括工藝監測、儀表監測、化學監測和生物監測。1、工藝監測:、滿足必要的滅菌參數:根據不同類型的滅菌器,達到該產品所需要的消毒劑量、蒸汽壓力、滅菌溫度和滅菌時間。、正確的包裝:包裝材料透氣性能好,可用脫脂棉布、專用包裝紙及帶通氣孔的器具;滅菌包的體積不得大于30*30*25cm,預真空滅菌器的滅菌包體積不得大于30*30*50。、合理擺放,所有滅菌包應豎放,包與包之間留孔隙,滅菌物品的裝量不得超過柜室容積80%,預蒸空滅菌器不得超過90%。、滅菌設備無技術障礙:進排氣系統通暢,儀表溫度和時間顯示正常,蒸汽飽和度好18、。2、儀表監測:、滅菌器所有儀表定期監測,每半年有設備科對壓力滅菌器的安全閥、壓力表、溫度表進行效對鑒定,并記錄。新設備啟用前及舊設備維修后必須有性能鑒定記錄,合格后方可使用。、紫外線燈管強度監測,每半年有院感專職監控人員監測一次。使用中的燈管強度不得低于70uw/cm2。3、化學監測:常用的方法有:化學指示膠帶、壓力蒸汽化學指示卡、壓力蒸汽化學指示試紙、BD實驗指示圖、消毒液濃度試紙等。使用滅菌包時,應先觀察化學指示卡變色情況,領取無菌包時,應先查驗指示膠帶變色情況。、化學指示膠帶、化學指示卡作為日常監測,每個包都必須使用。121。C壓力蒸汽化學指示卡專用于下排氣式壓力蒸汽滅菌效果監測;1319、2。C壓力蒸汽化學指示卡專用于預真空或脈動壓力蒸汽滅菌效果監測。、BD試紙用于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的監測,是判斷滅菌器內冷空氣是否徹底排盡的一種方法,用于新滅菌柜安裝調試之后,滅菌器維修之后及每日滅菌器使用之前。使用方法:備好標準實驗包用脫脂棉疊成25*25*30cm重量為45kg的敷料包,將BD試紙放與包的中層,包好后放于滅菌器底部前端。滅菌后,BD試紙色條變化均勻一致,說明另排氣功能良好。、化學指示卡必須放于滅菌包中心,避免與金屬和玻璃直接接觸,以免被冷凝水浸濕,影響變色。、化學指示膠帶貼于包外,可作為滅菌處理的標志。4、生物監測:生物監測是指用國際標準抗力的細菌芽孢制成的干燥菌片或由菌片20、和培養基組成的指示管即生物指示劑進行監測(壓力蒸汽滅菌上午指示劑為嗜熱芽孢桿菌)。生物監測是判斷滅菌效果的直接指標。、操作方法:將菌片裝于牛皮紙袋內,放于標準實驗包中心處,滅菌后將菌片接種于溴甲酚紫培養液中,經56。C培養72小時(24小時查看初步結果)。生物指示劑菌管可以現場或實驗室取出,擠破玻璃管讓培養液浸透菌片,置于56。C培養48小時觀察結果。、結果判斷:溴甲酚紫培養液仍為紫色為陰性,表示無菌生長,如顏色變黃則為陽性,表示有菌生長。十九、熱原監測方法1、熱原檢測用于注射器洗滌質量監測,以杜絕和預防熱源反應。2、鱟實驗監測:方法抽取5ml無熱原滅菌用水,注入預檢的注射器,放于保溫箱中,在21、500C左右的溫度下保溫1分鐘,(期間轉動注射器2次),取出注射器,抽取0.1ml,用鱟實驗法檢查熱原。3、無熱原滅菌注射用水用量:密閉式輸液器2.5ml20ml注射器2ml10ml注射器1ml4、檢驗方法:、取0.1ml檢品加0.1ml的鱟試劑,混合于管中,在370C左右的恒溫水中放置1小時,取出試管,置于平穩處23分鐘看結果。、設陰陽性對照:陽性對照管內加入0.1ml大腸桿菌內毒素;陰性對照管加入無熱原滅菌用水0.1ml。5、結果測定:、將試管輕輕拿起,慢慢傾斜倒轉1800,觀察液體是否流動,入產生凝膠則為陽性;清亮、透明或呈渾濁有絮狀物,但倒轉能流動均為陰性。、陽性對照出現陰性,可能為大腸桿菌毒素濃度過低或鱟試劑靈敏度下降失效。、陰性對照出現陽性,說明此次實驗不成立,需查找原因,重新實驗。6、輸液器、注射器熱原檢測陽性為不合格產品,不得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