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病人身份識別核對管理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39838
2024-09-08
7頁
20.20KB
1、醫院病人身份識別核對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病人在院期間應被正確識別身份,包括門、急診病人和住院病人。1. 住院病人均應佩戴腕帶作為身份識別標識。2. 腕帶佩戴規范目的:(1)病人流動過程中能被正確識別(如加床、轉床、手術、外出檢查等);(2)有過敏史者有醒目標記,隨時提醒,方便核對;(3)意識模糊或不清者能被正確識別;(4)確保母嬰的唯一性,防止相互混淆;(5)醫生查房時準確快速地確認病人、讀取病人信息。手術病人(包括微創手術)、危重病人以及過敏性體質病人必須佩帶腕帶,作為病人識別標志。腕帶填入的2、識別信息必須經兩人核對后方可使用。若有損壞,及時更新,同樣需要經兩人核對。按操作規范給病人佩帶腕帶,墊1-2指按緊搭扣,松緊適宜,防止扭曲、勒傷。病人出院時去除腕帶(在醫院死亡病人需經家屬確認尸體后才去除)執行各項治療、護理操作時均需核對腕帶。附:國際病人安全目標管理規程(一)目的保證醫院相關運作流程和政策符合國際病安全目標的要求,通過有效的監控措施,保證在實際工作中能夠得到執行,以確保病人安全,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二)標準1、正確識別病人:要使用至少兩套病人識別碼(1)當給病人用藥、輸血或輸血制品、抽血標本或采集其他臨床檢驗標本、給病人進行其他任何治療或操作時,至少要有兩套病人識別碼。(23、)住院病人使用住院號(性別或年齡)和病人姓名作為病人的識別碼,在病人入院時記錄在腕帶上;急診搶救室的病人使用病人的姓名(對于身份不明的昏迷病人,由接診的醫護人員臨時命名)和門診號作為病人的標識碼,在病人進行搶救室時記錄在手腕帶上;門診病人使用病人姓名、就診卡號作為病人的識別碼,出生日期、住址、電話號碼可以作為病人識別的補充信息,當使用識別碼有困難時可選擇這些補充信息,詢問病人后再與這些信息進行核對。在核對病人的識別碼時,詢問病人“請問你叫什么名字?“讓病人回答,然后將病人的回答與手中信息進行核對。(3)放射科、檢驗科等輔助科室允許使用流水號或住院號、姓名等其他符合要求的號碼作為病人標本的識別碼4、,但科內必須統一,并在科室管理規程中書面寫明政策。(4)在病人的血袋、藥袋和標本的標簽上要寫明(或打印出)進行病人的識別碼,以便與病人進行核對(5)在給病人治療、用藥、輸液、輸血、抽血或留取其他標本時要對病人的識別碼進行核對。(6)病人的床號和房間號不能作為病人的識別碼使用。2、有效改善相互溝通(1)在工作只能需執行口頭醫囑或電話醫囑、接到各類的緊急口頭報告時,必須有一個口頭確認過程,護士或接聽報告的人首先要把別人告訴你的信息寫下來,要有書面記錄,然后大聲復述一遍口頭醫囑的全部內容、各類檢查緊急的口頭報告內容,對方確認無誤。(2)醫院允許在病人搶救、中深度鎮靜治療、手術時使用口頭醫囑。在緊急情5、況下,在醫師不能立即到達又需要立即處理時可以使用電話醫囑,其他情況不準口頭醫囑或電話醫囑。原則上盡量減少使用電話醫囑,患者出現病情變化,下級醫生請示上級醫生后,上級醫生在電話中下達的醫囑要由值班醫生或管床醫生下達書面醫囑后護士才能執行,而且要在病程記錄中記錄相關內容。(3)口頭或電話醫囑下達后,護士即要立即書面記錄(可記錄在口頭醫囑單或其他記錄紙上),并根據書面記錄內容大聲復述給下達醫囑的醫生后,聽到復述醫囑后,醫生要明確示意,經確認無誤后護士執行。在特別緊急且人手緊張的情況下,護士記錄口頭醫囑會影響到病人搶救時,可先按要求在保證正確用藥的前提下執行口頭醫囑,事后立即補記醫囑內容。口頭或電話醫6、囑要在病人搶救完成后六小時內在電腦系統內補錄,并打印簽字。手術病人的口頭醫囑單要求下達醫囑的醫生和執行護士簽字確認,并存入病歷中保存。(4)(5)臨床科室工作人員,包括醫師和護士在接聽到急診檢查結果、危急值結果報告后,要有書面記錄,并將記錄的內容大聲復述一遍給報告人聽,要得到對方的確認。記錄的內容包括病人姓名、住院號、檢查項目名稱、檢查結果、接聽電話時間、報告給主管醫生或值班醫生的時間等。各科要有記錄本登記,以便職能部門檢查。(6)主管醫生或值班醫生接到檢查項目高危報告后,要及時對病人進行評估和處理,必要時向上級醫生或科主任請示報告,并在病程記錄中記載。(7)在急診病人入院前與接收科室進行電話7、溝通時,需將收治病人的姓名、性別、年齡、初步診斷、生命體征、基本病情、病人可能需要的特殊醫療設備(氧氣、心電監護、呼吸機能)以及病區問的其他相關信息等告知病區,病區接電話人員要有書面記錄并大聲復述給打電話的人員,要得到對方的確認,同時醫護應相互告知。其他情況下進行的電話溝通要按醫療工作電話溝通記錄管理規程進行記錄。3、消除手術錯誤(1)手術前暫停:為了避免手術病人、手術方案和手術部位的錯誤,在手術開始前停止術前所有操作及術前核對。(2)手術前核對為了避免手術病人和手術部位的錯誤,在手術室的手術和門、急診小手術都要列出核對清單,手術開始前要停下其他所有工作認真核對清單中所要求的內容,一致確認手術8、病人、手術方案、手術部位和病人體位是正確的且在正確的手術室,手術需要的所有醫療文書齊全,醫療設備已準備好且功能正常。在手術室進行的手術、手術前核對要在麻醉誘導前進行,手術病人本人(清醒可合作的病人)、手術醫生、麻醉師、巡回護士一起根據手術護理記錄中“手術前核對清單”中的內容進行逐項核對,核對內容由巡回護士記錄,并將參與核對人員名單記錄。門、急診的小手術應在手術前由病人本人(清醒可合作的病人)、手術醫生、治療護士一起核對, 核對內容由治療護士記錄在門急診、介入手術護理記錄單中,并將參與核對人員名單進行記錄。當核對清單內的項目無法通過(填“否”)時,手術不得進行,如果在特殊情況下仍需手術時,要經過9、醫務部或總值班同意。緊急搶救生命的手術以爭取時間、搶救病人生命為主要責任,可以先搶救,后報告。(3)術前手術標記:所有手術操作,包括在手術室內進行的手術、在門診進行的手術、在急診進行的小手術都要進行手術標記。標記要精確、清晰可見,可能情況下由病人講出病變部位。住院病人由手術醫生在病區進行手術標記,門、急診手術的病人也應有手術醫生在門急診進行手術標記,除非是威脅到病人的生命安全的情況下可以在手術室手術前鋪單前進行手術標記。手術標記需要病人或家屬的參與,清醒病人進行確認時要觸動病人的肢體方向確定左右,要得到病人的認同。昏迷的病人進行確認時要請病人家屬參與,要得到病人家屬的認同。手術切口、穿刺點和手10、術部位的標記都要準確、清晰,鋪單后還能夠看得清楚。手術標記要使用藍色和紫色油性標記筆。手術標記筆應放在各病區的指定地點,每位醫生都要知道具體地點,每位術科醫生應隨身攜帶標記筆,手術室應備消毒后的標記筆供使用。標記筆只能用來作手術標記,不準它用。其他操作或治療如有左右區分,在操作或治療時容易發生部位錯誤時也需標記,如局部熱療、胸穿、腰穿等情況。4、減少病人跌倒風險(1)建立可靠和有效的評估工具來測定和確定病人跌倒的危險因素,對高危病人進行跌倒風險評估。(2)門、急診病人對病人進行跌倒風險的評估和記錄,如有跌倒風險要進行預防跌倒的健康教育,并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3)住院病人每位住院病人的初次護理評估中必須包括對病人跌倒的風險評估(新生兒除外)。跌倒風險評估內容包括病人的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