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院門診住院患者身份標識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39992
2024-09-08
7頁
23KB
1、醫(yī)院門診住院患者身份標識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門診、住院患者身份標識制度一、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準確識別患者身份。二、結合我院實際,利用身份證號碼作為就診患者唯一標示管理。三、在實施任何介入或有創(chuàng)診療活動前,實施者應親自與患者(或家屬)溝通,作為最后確定的手段,以確保對正確的患者實施正確的操作。四、完善并落實護理各關鍵流程(急診、病房、手術室)的患者識別措施,交接程序與記錄。五、對昏迷,神志不清,無自主能力,手術等患者,使用“腕帶”作為患者身份識別標識;在進行各項診療操作前認真核對腕帶信息,準確確認2、患者的身份。六、填入腕帶的識別信息必須經(jīng)兩名醫(yī)務人員核對后方可使用,若損壞需更新時,需要經(jīng)兩人重新核對。七、腕帶填寫的信息字跡清晰規(guī)范,準確無誤。項目包括:病區(qū)、床號、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等信息。八、患者使用腕帶松緊適度,皮膚完整無破損。(一)門診患者身份識別制度1、在實施任何診療活動前,實施者應親自與患者(或家屬)溝通,作為最后確認的手段,以確保對正確的患者實施正確的操作。2、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準確識別患者身份。在進行各項診療、護理活動中,至少同時使用姓名、性別、年齡三種方法確認患者身份。3、各診區(qū)掛號、分診護士,掛號時認真核對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別、年齡、職業(yè)、地址、藥物過敏史及聯(lián)3、系電話,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并正確分診,幫助患者選擇醫(yī)師,準確為患者刷卡掛號,避免因分診錯誤導致?lián)Q號、退號。4、對預約患者認真核對預約單上患者姓名、手機號,就診卡及病歷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別、年齡、職業(yè)、地址、藥物過敏史及聯(lián)系電話,掛號后蓋預約優(yōu)診章,安排優(yōu)先就診。給患者建卡時核對身份證、醫(yī)療卡或病歷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別、年齡、職業(yè)、地址、藥物過敏史及聯(lián)系電話,正確輸入患者信息。5、醫(yī)師為患者診治前核對就診卡及門診病歷患者基本信息,準確識別患者身份,認真為患者診查,正確開檢查單及處方。6、對昏迷、意識不清、語言交流障礙、無自主能力、新生兒、7歲以下患兒及無痛檢查、手術等患者,必須使用4、腕帶作為識別身份的表示和查對的有效手段。在各種診療、護理操作前要認真核對腕帶上的各項信息,準確識別患者身份。7、腕帶填寫的信息字跡清晰規(guī)范,準確無誤,必須經(jīng)兩名醫(yī)務人員核對后方可使用,若損壞需更新時,需要經(jīng)兩人重新核對。8、患者使用腕帶舒適,松緊度適宜,皮膚完整無破損。9、加強對患者身份識別情況的檢查,門診部質量控制組每月進行督導檢查并記錄。(二)住院患者身份識別、轉接與登記制度1、對就診患者住院病歷實行唯一標識管理,如使用醫(yī)保卡、新農(nóng)合醫(yī)療卡編號或身份證號碼等。2、醫(yī)護人員在各類診療活動中,必須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應至少同時使用姓名、性別、床號3種方法確認患者身份。3、ICU、病情危重、意識喪5、失、新生兒、圍手術期、輸血、不同語種或語言交流障礙等患者必須按規(guī)定使用“腕帶”標識。4、介入治療或有創(chuàng)治療活動,標本采集、給藥、輸血或血制品、發(fā)放特殊飲食前,醫(yī)護人員應讓患者或家屬陳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時使用兩種患者身份識別方法,核對床頭卡,確認患者身份。5、在診療活動前,實施者必須親自與患者或其家屬進行溝通,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保證對患者實施正確的操作。6、手術患者進入手術室前,由病房護士寫清患者床號、姓名、性別、住院號、科別、血型后,與手術室護士交接并填寫病房與手術室對接單,無誤后方可進入手術室。7、急診、病房、產(chǎn)房、手術室、ICU之間患者識別,必須有患者身份識別的如下具體措施:(1)急診科6、危重患者轉科:有工作人員護送,確保搬運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診就診的復寫病例、入院病歷;認真與科室護士交接,內容包括患者一般資料、病情、臵管情況、特殊情況等,并填寫急診科危重患者轉接記錄單,無誤后方可離開。(2)門診急診患者與ICU、手術室、病房轉接患者;由醫(yī)務人員護送,確保搬運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診就診的復寫病例、入院病歷;認真與科室護士交接,內容包括患者自然情況、生命體征、意識狀況、皮膚完整情況、出血情況、引流情況等,填寫門診急診與ICU、手術室、病房對接記錄單,無誤后方可離開。(3)病房與手術室轉接患者:病房護士認真查對,做好手術前準備;認真與手術室護士進行交接,內容包括;床號、姓名、手術名稱7、生命體征、手術前準備、藥物情況等,并填寫病房與手術室患者對接記錄單。(4)手術室與病房轉接患者:手術后,手術室護士仍應按識別卡與病區(qū)做好病情、藥品及廢物的交接,填寫手術室與病房患者對接記錄單,無誤后方可離開。(5)病房與ICU轉接患者:由醫(yī)務人員負責轉送,保證搬運安全;病房護士認真交接,內容包括:意識、瞳孔、生命體征、輸液、各種引流、皮膚完整情況等,填寫病房患者與ICU對接記錄單,無誤后方可離開。(6)病房與產(chǎn)房轉接患者;病房護士認真交接,內容包括;分娩情況、會陰情況、子宮收縮情況、胎心音、藥品、并發(fā)癥等,填寫病房與產(chǎn)房患者對接記錄單,無誤后方可離開。(7)產(chǎn)房與病房轉接患者:產(chǎn)房護士認真交接,內容包括;分娩情況、會陰情況、子宮收縮情況、藥品應用情況、新生兒情況等,填寫產(chǎn)房與病房患者對接記錄單。(8)導管室與病房轉接患者:由醫(yī)務人員護送,保證搬運安全;導管室護士認真交接,內容包括;患者自然情況,術式、穿刺部位、鞘管、止血方式、意識等,填寫導管室與病房患者對接記錄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