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高壓氧科室工作管理規章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0103
2024-09-08
8頁
41.50KB
1、醫院高壓氧科室工作管理規章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高壓氧科(室)管理制度規章制度是用文字形式對各項勞動操作和管理工作的要求所做的規定。高壓氧科(室)管理制度是高壓氧治療工作內容、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的條理化、定型化,是科(室)工作人員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和準則。違反規章制度,就會造成管理混亂,因此各項制度必須得以認真貫徹執行。一、高壓氧科(室)工作制度 1高壓氧科(室)承擔全院門診、住院病人的高壓氧治療任務。2高壓氧科(室)承擔本院醫療、科研、教學等各項工作,并應認真完成上述各項工作任務。3高壓氧科(室)應2、建立交接班制度、學習制度、病案討論制度及三級診療、查房制度等。4高壓氧科(室)應特別注重安全管理,包括設備安全管理、治療安全管理以及病人的安全管理等,并應分別制訂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檢查。5高壓氧科(室)工作場所內嚴禁吸煙。6非本科(室)工作人員未經許可不得進入高壓氧治療區和機房、氧氣房等處。7高壓氧科(室)實行首診負責制,不得以任何原因推諉病人。對于搶救生命的危重病人,不得以經濟等原因延誤病人治療。8高壓氧科(室)負責全院住院病人和急診室的會診工作。一般病人會診應于接到會診通知單后24h內完成會診;急診會診應于接到通知后10min內到達急救現場。9健全各級醫護及技術人員的管理、培養制度,并定期3、考核。10加強對進修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工作,建立培訓計劃,明確指導教師,并應于結業前對進修人員進行考核,鑒定。二、高壓氧科(室)安全管理制度 1經常進行安全教育,不斷增強醫務人員安全意識和職業責任感,自覺地遵守各項安全管理制度。2建立健全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如機房安全管理制度、維修安全管理制度,由科(室)安全員督促檢查,促使措施落實。3嚴格遵守勞動紀律,操艙人員必須堅守崗位,不看書報、不做私事、不閑談。4操艙人員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未經醫師同意,不得隨便更改治療方案。5每次治療前,操艙人員必須對每個進艙人員進行認真檢查,不得使火源、易燃、易爆及產生靜電火花的物品帶入艙內。6機房人員應經常檢查、定期4、保養和維修各種設備,使保持良好工作狀態。不得讓機器及設備帶病工作。7未經本科室工作人員同意,不得隨便進入治療廳和機房。嚴禁任何人在大廳、更衣室和機房吸煙。不得在暖氣片上烘烤衣物。8如設備發生故障,禁止在設備工作狀態下進行檢修,防止發生不安全事故。9定期更換滅火器,使其保持良好的備用狀態。10、每半年進行氧艙突發事件緊急措施演練,分工明確,記錄在冊備查。三、進艙人員管理制度 1病人和陪艙人員必須經高壓氧科(室)醫師檢診同意,并持卡登記后,方可進艙。遵守治療時間,以免延誤治療。 2進艙前應排空大、小便,更衣換鞋,不得穿著化纖衣物進艙。 3嚴禁帶入火種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 4不得帶入鋼筆、手表、提5、包、電子玩具和移動電話等物品。 5要熟悉吸氧面罩及對講裝置的使用方法。 6在加壓過程中,不斷做好耳咽管調壓動作,如捏鼻鼓氣、吞咽、咀嚼等,若耳痛不能消除者,應立即報告操艙人員。 7治療時出現任何不適,應及時報告,聽候醫師處置。 8保持艙內整潔,不隨地吐痰和亂扔果皮紙屑,不在艙內喧鬧。 9不得擅自扳弄艙內設備,以確保安全治療。10減壓過程中嚴禁屏氣,不得使皮膚直接接觸低溫物品,注意保暖。四、氧艙消毒隔離制度 1壓縮空氣和氧氣必須符合衛生學標準。2每艙次治療結束后氧艙內通風換氣,及時清掃,擦拭平面衛生,紫外線有效照射30min或空氣消毒機消毒等。艙內空氣培養定期檢測。3艙內使用的痰盂、便盆、垃圾筒6、等每艙次使用后應用消毒液浸泡,然后清水沖洗。4負壓吸引瓶每艙次使用后均應清洗消毒備用。5使用1人多次吸氧器具(每人專用),病人每次用后及時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后再用清水沖凈,晾干備用,用前酒精擦拭吸氧面罩。6病人專用被服等每療程應清洗更換一次。 7氧艙體表應定期清潔,保持潔凈。8傳染病人應單獨開艙治療,治療后進行消毒處理。9. 確診為氣性壞疽、破傷風芽胞桿菌感染者,應單獨開艙治療,嚴禁與帶有傷口的其他人員同時進艙。病人出艙后,艙室必須進行以下嚴格消毒處理。(1) 空氣消毒:每100m3體積用乳酸12mL熏30min,通風后再用紫外線有效消毒30min。 (2) 艙室內壁、地板和艙內物7、品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或1過氧乙酸溶液等擦拭。 (3) 艙室經徹底清潔消毒后,做空氣培養,3次檢測結果達標后方可供他人使用。 (4) 被服用1%2過氧乙酸溶液浸泡120min,煮沸60min,再送洗衣房洗滌方可使用。(5) 所有敷料徹底燒毀。11. 清潔消毒嬰兒氧艙時,有機玻璃筒體用清潔全棉濕毛巾擦洗干凈,不得用粗糙干硬的材料。筒體內部的消毒應采用對人體無毒、對塑料制品無腐蝕的消毒液(如500mg/L含氯消毒液等),不能用酒精或紫外線直接對有機玻璃筒體消毒。12.氧氣加壓艙用于大面積燒傷病人治療時,應按手術室消毒標準進行。末次治療結束后應進行終末消毒,并做空氣培養檢測,結果達標方可供他人8、使用。五、機房管理制度1無關人員不得擅自進入機房。2機房內不得存放易燃物品和其他雜物。各種油料應放入專用容器,存入油庫或指定地點。3機房內應配備消防器材,并應定期維修保養及檢查更換。4機房內嚴禁吸煙與明火作業。 5機房內的機械設備必須由專人負責管理,使機械設備保持完好狀態,出現故障要及時排除。6機器運轉過程中,操作人員不得擅自離開崗位,監視各種儀表的工作情況并做好記錄。7機房管理人員離開機房時,應切斷電源,關好門窗。8保持設備和室內清潔整齊。六、供氧間管理制度1無關人員不得入內,氧氣設備應指定專人負責管理操作。2室內應經常通風;冬季室內溫度應保持在18左右。3嚴禁煙火;設備檢修需明火作業時,必9、須將所有氧氣瓶移出供氧間,系統內的氧氣必須徹底排除,經檢測確認室內氧濃度已與大氣氧濃度一致。4操作人員不得穿帶釘鞋,不得帶火種和易燃物進入供氧間。室內配備滅火器材。5供氧間的照明應使用防爆燈及開關,或者將開關設在室外;門窗應朝外開,并加防護;門窗玻璃應無氣泡產生聚光鏡作用,防止聚焦而產生高熱。6操作人員必須熟悉供氧流程和減壓器的使用方法,具有熟練安全操作技術。氧氣輸出壓力宜調至0.50.6MPa。7嚴禁雙手及衣服沾有油脂或戴有油脂手套去操作氧氣設備,所使用的工具須經脫脂處理。8供氧間的工具應固定專用,不得隨意借出或挪作他用,以免沾有油污。9氧氣瓶在裝入匯流排之前,應將氣瓶出口清理干凈,以免塵土10、等帶入供氧系統。10開關氧氣閥門時,動作應緩慢。使用后瓶內應留有不低于0.1MPa的余壓。11用后的氧氣瓶和待用的氧氣瓶應有明顯標記分開存放,并避免烤曬。12氧氣瓶在運送和裝卸時,應戴好瓶帽,并應避免碰撞。13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作好使用記錄和統計。14嚴格按照氣瓶安全監察規程的有關規定管理和使用氧氣瓶,并定期檢查。使用前應檢查氧氣合格證、瓶色(天藍色)及有無異味。七、液氧儲槽管理制度1儲槽及附屬設備必須指定專人負責操作及維修保養。2儲槽間及周圍環境嚴禁煙火。3任何人員不準攜帶火種進入儲槽間。4操作人員必須熟悉儲槽及附屬設備的結構、性能和操作規程。5無關人員不得入內。6每天須檢查內筒壓力的變化11、并做好記錄。當發現超過或低于規定壓力時,必須及時調整到規定壓力。7根據液氧使用情況及時加注液氧,以確保氧氣的供應。8液氧儲槽出現故障時,應及時排除、維修。八、儲氣罐管理制度1儲氣罐、油水分離器和空氣過濾器按規定辦理壓力容器使用登記手續。過濾器內的填料應定期更換(每年至少一次)。2指定專人負責使用管理。3罐內的空氣儲量,應能滿足每天開艙治療的需要,空氣質量須符合衛生學要求。4開排氣閥時動作應緩慢柔和。5定期進行排污保養。6保持室內和設備的整潔。7定期(每年一次)檢驗、分析罐內氣體衛生質量,確保壓縮氣體清潔無害。九、配電屏和配電箱管理制度1無關人員不得進入配電屏間,室內不得存放其他物品。2配電屏和12、配電箱操作人員,必須了解和掌握配電原理、安全操作知識和維修保養技術。3配電屏和配電箱應經常擦拭,保持清潔。4配電屏和配電箱附近應備有消防器材;并對其加以維修保養,以防失效。5配電屏周圍應鋪設絕緣膠板,配電屏應裝柵門。6檢查時,特別是檢修時,應設有“正在檢驗,切勿合閘”的標牌,以防止發生意外事故。7配電屏和配電箱內的部件,不得隨意拆卸,如要改變線路,須經設備組負責人批準。十、高壓氧艙保養與維修制度 (一)日常保養制度 1保證各艙室正常開艙使用所必備的條件。2保證氧艙各附屬系統設備正常運行所必備的條件。3保證壓縮空氣系統和供氧系統所規定的壓力值及儲氣量。4定期對動力機械系統添加或更換潤滑油,對空調13、裝置添加制冷劑。5操作人員應嚴守崗位,隨時巡視設備運行情況,并對各系統設備在安全運行中進行外部巡視。6設法排除設備在運行中出現的一般性故障。7對儲氣罐、油水分離器、空氣過濾器、空氣冷凝器等定期進行排污處理。8開機及停機時應檢查各閥門開關位置是否正確。對氧艙應急排氣閥手柄應經常拉動檢查,防止銹死。9經常擦拭設備以保持清潔,不得留有油污及水滴。10各種儀表及安全閥等應按期送檢。11作好每班工作記錄。(二)維修工作制度1維修工作要盡量保持設備的完整性。安裝時,要注意清除異物;安裝后,注意檢查有無漏裝、錯裝,特別要注意電氣設備的正確接線。2維修時,帶電設備一定要先斷電源,并掛上警示標志,以防他人合閘。14、帶電作業時,除選用合適的安全工具外,并由一人監護,一人工作。3拆卸壓力容器時,一定要先行卸壓,防止傷人事故。加壓艙系統需維修時,一定要在病人出艙后,方可進行。4機器設備安裝完畢后,須反復試機。試機前,應清理好場地;試機時,要有專業人員在場。大修后的空氣壓縮機還要進行磨合運行。5機器設備大檢修時,對調整或更換的器材、零件及改換的項目等,均應詳細記錄,作為本單位高壓氧治療設備的技術檔案資料。(三)定期檢修制度高壓氧艙設備除需進行上述日常保養和維修外,每年應進行一次系統維護,三年進行一次中修,十年進行一次大修。1一年期維護 (在完成常規保養的基礎上,每年均應進行一次系統維護)(1) 安全閥、壓力表送15、當地鍋檢計量局校驗。(2) 檢查艙體氣密性,同時檢查測氧儀的有效期及氧濃度超標示警的準確性、可靠性。(3) 檢查應急卸壓閥的動作情況。(4) 檢查供氧系統完好情況。(5) 檢查應急電源供電情況。(6) 檢查電器設備接線情況。(7) 檢查接地線,接地裝置和測量接地電阻。(8) 檢查觀察窗、照明窗以及透明氧艙的筒體等有機玻璃構件,如發現有老化銀紋現象者,應及時更換。觀察窗、照明窗經5000次以上加減壓操作,或使用時間達10年者應予更換。透明氧艙筒體經5000次以上加、減壓操作,或使用時間達5年者應予更換。2中修 (每三年進行一次)(1) 對氧艙機械設備進行部分或總體解體、檢查、清洗、換油、修復或更16、換超限的易損零部件,測試機械性能。(2) 清洗氧艙空氣循環系統、更換空氣凈化的過濾填料。(3) 檢查氧艙外觀有無破損是否完好,焊縫、管道接頭及閥門等有無泄漏。(4) 檢查艙門、遞物筒,觀察窗密封墊圈有無老化,必要時進行更換。(5) 檢查、檢修氧氣減壓器、調壓器、截止閥。(6) 檢查、檢修電器系統。(7) 檢驗各壓力系統的壓力儀表、供氧系統及測氧儀(每年1次)。(8) 檢查、校驗各系統安全閥(每年12次)。(9) 檢查各艙室加減壓性能,進行氣密性試驗和緊急減壓試驗。(10) 校驗消防和應急呼叫裝置(如果設置)。3大修 (每十年進行一次)(1) 完成中修的各項內容。(2) 對氧艙機械設備進行解體,17、全面檢查、修理和試驗。(3) 對所有電動機進行檢修、清潔和軸承換油。(4) 從外觀看氧艙有無局部變形等異常情況,如有嚴重銹蝕,應進行徹底除銹防腐,同時應進行壁厚測量或焊縫無損傷檢驗。(5) 更換觀察窗有機玻璃。(6) 檢修各系統閥門。(7) 檢修氧艙全部電器設備,測試電源線路絕緣電阻,檢查配電屏內電器元件的固定和接觸是否良好,性能是否正常。(8) 氧艙總體測試。(9) 氧艙總體重新噴漆。(10) 氧艙的儲氣罐、過濾器、油水分離器按壓力容器安全監察規程進行檢驗、登記。十一、嬰兒氧艙的日常維護制度1嬰兒艙使用環境室溫為2028,安置位置不應靠近熱源(火爐、暖氣片),并避免日光直接照射。2艙體內外表18、面每天用潔凈水和清潔柔軟的全棉毛巾輕輕擦洗,不得用力摩擦,不得使用酒精等有機溶劑擦洗。3有機玻璃筒體不得敲擊,不得有尖銳劃痕。4嬰兒艙加減壓速度不得0.01MPa/min,使用壓力不高于0.1MPa,一次進艙治療時間小于1小時(不含加減壓時間)。5嬰兒艙禁油,不能用含油的壓縮空氣加壓,接頭、螺紋、絞鏈處不得加油潤滑,必須潤滑的部位應用抗氧化類潤滑脂,艙門外的鎖緊螺桿可用少量硅脂或甘油使之潤滑。6排氣管必須引至室外并遠離火種。7嬰兒艙禁火,艙內不得帶入任何電熱元件、可導致電器火花或產生靜電的玩具或材料,嬰兒不得穿著化纖、絲綢、皮毛等服飾制品。8有機玻璃筒體最長使用期為5年,最多加壓次數為500019、次。當達到上述任何一條或發現老化銀紋時,應立即停用,并與生產廠家聯系及時更換。十二、高壓氧從業人員衛生保障制度 1每年進行一次健康體檢。2凡患有以下疾病者,不宜從事高壓氧專業工作:(1) 減壓病及其后遺癥。(2) 自發性氣胸、肺大泡、重度肺氣腫。(3) 高血壓病、心臟傳導阻滯、病竇綜合征。(4) 重度貧血、出血性疾病。(5) 化膿性中耳炎、耳咽管阻塞。(6) 癲癇、精神失常。(7) 氧中毒史。3加強體格鍛煉,注意營養,增強體質。4初次進艙或脫離高氣壓環境超過3個月者,應先行加壓鍛煉(0.20.3MPa、30min),適應者方可從業。5為適應高氣壓環境和降低減壓病發生率,應每月進行一次加壓鍛煉。6執行陪艙任務者,進艙前充分休息,情緒飽滿,并無明顯不適。月經期、孕期、過度疲勞者暫不陪艙。7陪艙結束后,應就地休息觀察半小時,如有不適,應及時診治。8陪艙人員出艙后須進行熱水浴,進食熱飲。9進艙頻度每日不超過一次,如確有特殊情況需要,亦應相隔12小時以上才再次進艙。10凡進入高氣壓特殊環境下工作者,應由有關部門發給陪艙補助費80元/次。因救治需要而陪艙的相關科室醫務人員,應由有關部門按入艙小時發給補助費。附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