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院臨床檢驗標本采集儲存管理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0179
2024-09-08
8頁
20.77KB
1、衛生院臨床檢驗標本采集儲存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一、檢驗科(室)工作制度貫徹落實醫療機構臨床實驗室管理辦法、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規范。健全管理制度,制定相應的工作制度與規程,有計劃的對在職人員進行技能培訓及考核。檢驗申請單(含電子申請單)由醫師逐項清楚填寫,急診檢查應有特殊標志,檢驗申請單必須有申請醫師簽名。接收標本時,檢驗人員應檢查申請單填寫、采集的標本是否合格,如不符合要求可拒收。不能立即檢驗的標本,要妥善處理及保管。建立標本采集、運送、簽收、核查、保存制度2、和工作流程。嚴格檢驗報告授權制度和審簽、發放制度。檢驗人員應明確寫出報告時間,并在規定時間內發出報告。登記或核對患者的基本信息,審核檢驗結果,填寫檢驗登記和檢驗報告單,簽名后發出檢驗報告。對檢驗結果有疑問時,應重復檢驗,并與臨床科室聯系。使用的儀器、試劑和耗材符合國家規定;定期對肯影響檢驗結果的分析儀器及相關設備和項目進行校準。按有關規定執行檢驗后標本保留時間和條件,廢棄物處理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和防護,包括生物安全及化學危險品、防火等安全防護工作,完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并組織落實。二、臨床檢驗危急值報告制度“危急值”是指當這種檢驗結果出現時,表明患者可能正處于有生命危險的邊緣3、狀態,臨床醫師需要及時得到該檢驗信息。鄉鎮衛生院要建立危急檢驗項目表與明確其危急界限值,并對危急界限值項目表進行定期總結分析,修改、刪除或增加某些項目,以適應本院患者群體的需要。要特別重視來自急診科(室)、重癥監護室、手術室等危重患者集中科室的標本及其檢驗結果。建立實驗室處理、復核、確認和報告危急值程序,并在檢驗危急值結果登記本上詳細記錄(包括檢驗日期、患者姓名、病案號、科室床號、檢驗項目、檢驗結果、復查結果、臨床聯系人、聯系電話、聯系時間、報告人、備注等項目,聯系時間具體到分鐘。醫務管理部門應該定期檢查和總結“危急值報告”工作,每年至少要有一次總結,重點是追蹤了解患者病情變化,提出“危急值報4、告”持續改進的具體措施等。將臨床檢驗“危急值報告”工作作為考核檢驗科醫療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三、臨床實驗(檢驗、病理)標本采集、儲存、運送制度針對臨床實驗(檢驗、病理)室對標本采集的規范要求(包括對患者的準備要求、標本采集的方式與途徑、標本處理、運送、保存條件等內容),對相關人員進行規范的教育與培訓,使其掌握并能遵循,避免由于標本采集與運送等因素而影響檢測質量。標本采集前,應事先向患者告知,正確識別患者無誤后,按照正確的標本采集途徑、規范的操作方法,采集合格的標本。采集到的標本應有唯一性的識別標志,有條件的鄉鎮衛生院應推行條形碼識別系統。應在規定的時限內及時送檢標本,避免因暫存環境與時間延緩等5、因素,而影響標本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臨床實驗(檢驗、病理)室應建立標本驗收、登記、處理工作程序,對不符合有關規范要求的標本,不得上機檢測,應及時通報送檢醫師或其它相關人員,明確處理意見,更不得將明知是“失真”的檢驗結果簽發報送檢驗科室。為確保生物的安全及嚴防醫院感染,必須使用合格的標本運送箱(加蓋、封閉)運送標本。應根據不同的檢查項目將標本分開放置于標本箱內,避免混淆。盛放標本的器皿應加蓋密閉。檢查申請單不得與標本容器卷裹混放。具有高危傳染性的標本、傳染病患者的標本以及急診搶救患者的標本,在采集后應由專人用專門器具及時送檢。標本運送人員在拿取標本時必須帶防護手套,接觸標本后,按要求徹底清洗雙手,6、防止污染。在采集、暫時與運送過程中發生標本灑漏、標本容器破損等緊急意外事件時,有緊急處理的程序與措施,相關人員熟練掌握并能靈活運用這些措施。四、醫學影像科(室)工作制度各項醫學影像檢查,憑臨床醫師開具的申請單進行檢查。急診患者隨到隨檢、即時報告。各種特殊造影檢查,應事先預約。工作人員要嚴格執行患者識別、查對程序和技術操作規程,并要了解病情。建立與完善醫學影像操作規程與圖像質量控制標準,重要攝片由醫師和技術員共同確定按照部位及技術。特檢攝片,待觀察濕片合格后方能讓患者離開。要建立患者確認程序,確保檢查正確無誤,保障患者安全。重危或做特殊造影檢查的患者,應由病房醫師攜帶急救藥品陪同檢查,對不宜搬動7、的患者應到床旁檢查,要確認患者有無造影劑過敏史。按規定的時限,由有權限的醫師按規范書寫診斷報告,診斷要密切結合臨床。進修或實習醫師應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工作,不得獨自執業。X線片是醫療工作的原始記錄,對醫療、教學、科研都有重要作用,患者的X線片均應由放射科登記、歸檔、統一保管。建立并執行借片制度,借閱片要填寫借片單,并有經治醫師簽名負責;院外借片,要經醫務管理部門批準,保證歸還。要經常研究診斷和投照技術,討論解決疑難問題,不斷提高放射診斷水平。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切實做好操作人員及患者的放射防護工作,保護患者的隱私。工作人員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妥善安排休假。注意用電安全,嚴防差錯事故。各種設備指定專8、人保養,定期檢查維修。五、功能檢查室工作制度功能檢查包括心電圖、基礎代謝、超聲波、腦電圖、腦血流圖、肌電圖、超聲心動圖、內窺鏡、肺功能檢查等。需做檢查的患者,由臨床醫師開具申請單。檢查醫師在檢查前應詳細閱讀申請單,了解患者是否按要求做好了準備。危重患者檢查時應有醫護人員護送或到床邊檢查。需預約時間的檢查應詳細交待注意事項。發現有患傳染病患者,應排于最后檢查,檢查完畢后須笑道儀器和用具。工作人員要嚴格執行患者識別、查對程序和技術操作規程,并要了解病情。認真執行醫療器械管理制度,注意安全,定期保養、維修和檢測。按規定的時限,及時準確報告檢查結果,遇疑難問題應與臨床醫師聯系,密切結合臨床出具報告。由9、有權限的醫師按規范寫檢查報告。進修或實習醫師應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工作,不得獨立執業。各種檢查記錄妥善保管,建立檔案,經過批準和登記手續后才能借出。內窺鏡及附設器材要經嚴格的分類清洗、消毒后方可用于患者。建立檢查項目質量控制制度與評價體系,確保診斷質量。要經常研究診斷技術,解決疑難問題,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六、理療科(室)工作制度凡需理療患者,由醫師開具治療申請單,經理療科醫師檢診后,確定治療種類與療程。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治療前交待注意事項;治療中細心觀察,發現異常及時處理;治療后認真記錄。理療科工作人員應經常深入病房,了解病情,觀察療效,介紹理療方法,更好地發揮物理治療作用。對不能搬10、動的住院患者,可到床邊會診及治療。療程結束后,理療科工作人員應及時作出小結,存入病歷供臨床科室參考。需繼續治療時,由理療科醫師與臨床醫師共同研究確定。因故中斷理療時,要及時通知理療科醫師。進行高頻治療時,應除去患者身上一切金屬物,注意地面與患者的隔離。在進行治療時,患者和操作者切勿與磚墻、水管或潮濕的地板接觸,治療中患者不得觸摸機器。所有高頻機器應避免與地面接觸。超高頻率治療器材,電療前,必須檢查導線接觸是否完善,板極有無裂紋、破損,否則不能使用。大型超短波治療時禁止單極法。下班時,所有理療器械一律切斷電源。愛護理療儀器,使用前檢查,使用后擦拭,理療機器兩人次使用之間應有數分鐘休息。定期檢查維修,避免震動損壞。體療患者,由體療醫師及技術人員根據患者病情決定體療種類,并向患者介紹治療作用及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