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輸血科臨床用血發放領取與報廢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0437
2024-09-08
6頁
56.30KB
1、醫院輸血科臨床用血發放領取與報廢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臨床用血發放、領取與報廢管理制度1 目的 明確臨床用血發放與領取管理規范,要求輸血科工作人員與臨床取血醫護人員共同嚴格遵守,確保臨床用血安全。2 適用范圍適用臨床用血發放與領取整個過程中。3 職責3.1 輸血科發血人員與臨床取血醫護人員執行;3.2 配發血組組長與質量監督員負責監督。4 工作程序4.1血液發入與領取根據臨床科室的輸血申請,準備符合要求的血液制品后,即可通知臨床科室取血,臨床用血科室必須派醫務人員持取血單到輸血科取血,嚴禁患者家屬2、和非醫務人員取血;發放、領取血液時,輸血科值班人員首先審查取血單是否符合要求,填寫是否完整,審查無誤后由用血科室工作人員和輸血科值班人員共同查對患者信息(患者姓名、住院號、患者血型)、血袋信息(血源號、血液成分、劑量、血型等)及交叉配血試驗結果,確認無誤后共同簽字;從冰箱內取出全血和血液成分時應輕拿輕放,不得磕碰,以免破壞。認真檢查血液外觀、質量,凡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一律不得發出:.1血液成份標簽與實際申請成份血不符、破損、脫落、字跡不清。4.1.3.2血袋有破損、滲漏。.3血液中有明顯凝塊。.4血漿中有明顯的氣泡、絮狀物或粗大顆粒。.5血漿呈乳糜狀或暗灰色。.6在未搖動時保養液層或血漿層與紅3、細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現明顯溶血。.7紅細胞層呈紫紅色。血液在檢查無質量問題后,對照輸血申請單經計算機管理系統將血液發給相應患者,并打印發血單,粘貼含有輸血反應卡的受血者標簽,確認無誤后,雙方共同簽字后方可發出。發血單一式兩份,原始聯由我科存檔,復寫聯由經治醫生粘貼在病歷中存檔。血液發出后住院患者由電腦收費系統自動收取相關費用,急診科患者應在發血前開收費計價單交費并存檔。在配發血管理工作站出現故障不能正常工作時,依照申請單上的信息,啟用手寫配發血報告單。待工作站恢復正常后,在電腦程序中補辦發血手續,補打發血單,并將補打發血單與手寫發血單粘貼在一起歸檔。輸血科不得將無償獻血的血液進行有償買4、賣,不得將未經復檢或復檢不合格的血液向臨床提供。其它醫院因搶救患者需要從我院調濟血液時,必須經醫務部批準,由我科開具計價單交費后,方可發放,并打印發血清單,雙方簽字,原始聯由我科存檔,復寫聯由取血單位存檔。血液發出后不得退回。臨床醫護人員應使用醫院統一配發的專用取血裝置運輸血液成分,盡量縮短運輸時間,確保血液質量。血液發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樣保存于4冰箱,至少7天,以便對可能發生的輸血不良反應追查原因。如臨床科室反饋回發生不良反應信息,應按輸血不良反應處理程序予以及時處理。4.2血液報費質量負責人起草血液報費標準。輸血科應注意進庫血液的失效期,以防止不必要的浪費,血液應在有效期內使用。值班5、人員每天應該對存放血液的專用儲血冰箱進行溫度檢查,確保冰箱運轉正常和血液質量安全。值班人員在血液入庫后保存、發放過程中及臨床輸血前發現的不合格血液應做報廢處理。.1值班人員對庫存中發現不合格血液要及時進行隔離存放。對發出后或臨床輸注前發現的不合格血液收回后進行隔離,經科室質量管理人員判定,填寫血液報廢銷毀登記表,呈報科主任審批。.2科室主任簽署血液報廢審批意見后,由質量管理人員負責將不合格血液核對、清點后按照有關傳染性醫療廢物處理規定交由科室醫療廢物收集人員處理。.3對于臨床退回、經審核確為不合格血液,值班人員應及時在報費系統中退回相關血費。不合格血液報廢標準(滿足下列標準中任何一項者即為不合格):.1超過保存期的血液。.2保存過程中發現了嚴重溶血、凝塊、乳糜、破袋、滲漏或采血管、轉移管近端口密封不嚴的血液。.3標簽丟失或破損難辨、模糊不清的血液。.4其它經判定需要報廢的血液等。 科室質量管理人員每月對報廢血液情況進行統計匯總與分析,同時從電腦中出庫該血袋資料,注明為報損血液并寫出書面報告。5 支持性文件血站質量管理規范衛醫發2006167號臨床輸血醫療廢物管理程序6 相關表格非發血出庫登記表醫院發血單非發血出庫登記表時間血液成分血袋號血型患者姓名病案號發血單號回庫原因經手者批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