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新生兒科藥物不良反應監測報告及給藥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0596
2024-09-08
4頁
18.07KB
1、醫院新生兒科藥物不良反應監測報告及給藥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一、藥物不良反應監測報告制度 1、目的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進一步提高醫院廣大醫務人員合理用藥水平,保證人民群眾用藥安全,促進醫院藥物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的開展,特制定本制度。 2、藥物不良反應的定義 WHO的定義:藥物在正常的用法用量情況下,用于預防診斷和治療疾病過程中,所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 3、藥物不良反應的監測報告范圍 監測不良反應的藥品是指經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審查,并取得“國藥準字”以及取得“進口藥品注冊證”的藥品2、。這些藥品應在出廠前及進關前均應檢驗并有合格證。 4、監測報告藥物不良反應的內容 (1)新藥是指上市五年以內的藥品(包括進口不足5年的藥品)。新藥所有不良反應和不良事件或不良經歷,即使是十分輕微的反應均應報告,且不論是否并用藥物,同時還包括藥物治療期間所發生的任何意外事件或非正常現象,如瞌睡、眩暈、視力障礙,骨折,車禍等,不論因果是否明確均應上報。 (2)老藥即上市5年以上的藥品。老藥報告新的、嚴重罕見的不良反應。嚴重的不良反應是指造成功能損害,以及發生死畸、致癌、致殘、致死、出生缺陷等嚴重后果的反應。對已知的比較輕微的不良反應不要求報告,如阿托品引起的口干,抗過敏藥引起的嗜睡,消炎藥引起的眩3、暈等。 (3)其它非麻醉藥的依賴性。 5、醫務人員在藥物不良反應監測報告工作中的職責 (1)我國每年有成千上萬人遭受藥物不良反應和藥源性疾病的危害,甚至死亡。有的還會危害下一代。許多不良反應又是重復發生的。因此,醫務人員監測藥物不良反應是全國人民的需要,是子孫后代的需要。必須認真做好此項工作,注意觀察并如實報告。如發現藥物不良反應不報,應視為醫療過失。 (2)認真填寫藥物不良反應報告表 1)對藥物不良反應的表現過程及因果關系要敘述清楚。不能簡寫成皮疹,過敏休克,肝腎損傷等使人難于評價因果關系。 2)所懷疑藥物的不良反應盡量排除并用藥物所致。 3)盡量收集與報告有關的檢驗及其它檢查結果。 4)參4、照國家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擬定的全國統一評價標準,分級評價。最后由院藥事委員會判斷因果關系后上報。 6、組織機構 病房由科主任指定1-2名藥物不良反應監測指導員,保證監測工作的執行并落到實處。 7、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程序、時限 一般由醫師、護士填寫藥物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報告內容包括患者姓名,住院號或門診病歷號,性別,年齡,診斷,既往藥品不良反應史,藥品名稱,生產廠,批號,不良反應的癥狀、體征等。交本院藥劑科。二、給藥制度 1.護士必須嚴格根據醫囑給藥,不得擅自更改,對有疑問的醫囑,應了解清楚后方可給藥,避免盲目執行。 2.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療目的,熟悉各種常用藥物的性能、用法、用量及副作用,向患者5、進行藥物知識的介紹。 3.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七對:床號、姓名、藥名、濃度、劑量、用法、時間。 4.做治療前,護士要洗手、戴帽子、口罩,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5.給藥前要詢問患者有無藥物過敏史(需要時作過敏試驗)并向患者解釋以取得合作。用藥后要注意觀察藥物反應及治療效果,如有不良反應要及時報告醫師,并記錄護理記錄單,填寫藥物不良反應登記本。 6.用藥時要檢查藥物有效期及有無變質。靜脈輸液時要檢查瓶蓋有無松動、瓶口有無裂縫、液體有無沉淀及絮狀物等。多種藥物聯合應用時,要注意配伍禁忌。 7.安全正確用藥,合理掌握給藥時間、方法,藥物要做到現配現用,避免久臵引起藥物污染或藥效降低。 8.治療后所用的各種物品進行初步清理后,由中心供應室回收處理。口服藥杯定期清洗消毒備用。 9.如發現給藥錯誤,應及時報告、處理,積極采取補救措施。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