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院醫療廢物后勤保障及傳染病管理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0666
2024-09-08
7頁
19.35KB
1、衛生院醫療廢物、后勤保障及傳染病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衛生院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后勤保障制度(1)加強全員醫療廢物管理的教育和培訓,捉高其管理的意識,人人參與管理,落實到位,責任到人。(2)嚴格醫療廢物的分類管理。醫療廢物分為感染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及化學性廢物,上述廢物必須分類,不得混合放置感染性廢物:包括被病人的血液、體液、排瀉物污染的棉球棉簽、紗布、注射器、輸液皮條等一次性醫療物品、廢棄的被服、被隔離收治的傳染性病人的生活垃圾、病原體的培養基、標本菌種、廢棄的醫學標本血液、血清等。管2、理辦法:病區、門診、檢驗科、產房、手術室等科室所使用后的棉球、棉簽、紗布,注射器、輸液皮條等感染性醫療垃圾、傳染病區病人的生活垃圾全部放入專用的黃色塑料袋存放。損傷性廢物:包括廢棄的醫用針頭、縫合針、解剖、手術、備皮刀、玻璃試管、安瓿等。管理辦法:病區、門診、檢驗科、產房、手術室將廢棄的醫用針頭、縫合針、解剖、手術、備皮刀放入專用的利器盒中。藥物性廢物:包括過期、淘汰、變質或者被污染的廢棄的藥品。管理辦法:藥劑科、病區、門診等科室如有上述藥物性廢物一律用黃色塑料袋存放。? 醫務人員、行政辦公室、醫院食堂的生活垃圾一律用黑色垃圾袋存放。(3)各科室在存放醫療廢物前,仔細檢查塑料袋有無破損、滲漏,3、存放的醫療廢物只能達到塑料袋的34后必須進行封口,放人塑料袋內的所有醫療廢物不得再取出。(4)科室、病區必須按照醫院規定的時間和道路運送醫療廢物、垃圾至醫院指定的暫存點。(5)存放垃圾的容器、運送垃圾的車輛每日用含氯消毒劑1500l或0 5過氧乙酸進行消毒和清潔。(6)對一次性醫療廢物,由專人進行回收,做好交接、數量登記,交科室當班人員簽名。(7)醫院醫療廢物一律由醫療廢物處置中心進行處置。醫療廢物暫存區域禁止吸煙、飲食,非工作人員不得入內。定期用含氯消毒劑1500l或05過氧乙酸進行消毒和清潔。(8)各科室不得私自處理上述任何污染廢物,如發現有違規者,由所在科室的負責人承擔全部責任。2、后勤4、保障制度(通訊、車輛、設備、藥品、物資保障制度)(1)、成立以分管院長為組長的物資保障領導小組,負責突發事件通訊、車輛、醫療設備、藥品和防護物資的需求計劃和分配計劃的制定,溝通與屬地突發事件工作指揮部物資保障組的聯系渠道,保證醫療應急救援一線工作的需要。(2)、掌握本醫療機構應急處置工作的醫療設備、常用藥品、防護物資的基本情況,了解相關的供求狀況,多渠道組織資源。(3)、對部分采購困難的藥品,制定采購預案,疏通供應渠道,確保藥品的供應。(4)、對緊急需求的物資、藥品、設備提出調配的方案,并負責落實。(5)、必須保持車輛24小時處于待命狀態,不得用于非救援工作,駕駛員必須做好出車前、途中、完成任5、務后的車輛自檢自查工作;配備必要的急救設備、常規急救藥品和急救器材,急救設備、急救藥品和器材使用要紀錄完整。(6)、物資保障成員要保障通訊暢通,不得因通訊因素影響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衛生院傳染病突發事件報告制度(1)所有從事職業的醫務人員都是責任報告人。(2)醫療機構應當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加強傳染病突發事件報告管理。(3)明確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范圍(詳見附表1)(4)明確報告內容(5)報告方式、時限和程序獲得傳染病突發事件相關信息的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報告人,應當在2小時內以電話或傳真等方式向屬地市衛生局指定的專業機構報告,絡直報條件的同時絡直報。不絡直報條件的,應采用最快的通訊方6、式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卡報送屬地市衛生局指定的專業機構。附表l:鼠疫:發現l例及以上鼠疫病例。霍亂:發現l例及以上霍亂病例。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發現l例及以上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發現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炭疽:發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l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3例及以上皮膚炭疽或腸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職業性炭疽病例。甲肝戊肝: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傷寒(副傷寒):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5例及7、以上傷寒(副傷寒)病例,或出現2例及以上死亡。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10例及以上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現2例及以上死亡。麻疹:l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風疹: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社區等集體單位發生10例及以上風疹病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3天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3例及以上流腦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登革熱:1周內,一個縣(市、區)發生5例及以上登革熱病例:或首次發現病例。流行性出血熱:1周內,同一自然村寨、社區、建8、筑工地、學校等集體單位發生5例(高發地區10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熱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鉤端螺旋體病:1周內,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5例及以上鉤端螺旋體病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流行性乙型腦炎:l周內,同一鄉鎮、街道等發生5例及以上乙腦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瘧疾:以行政村為單位,1個月內,發現5例(高發地區10例)及以上當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3年內無當地感染病例報告的鄉鎮,以行政村為單位,1個月內發現5例及以上當地感染的病例;在惡性瘧流行地區,以鄉(鎮)為單位,1個月內發現2例及以上惡性瘧死亡病例:在非惡性瘧流行地區,出現輸入性惡性瘧繼發感染病例。流感:1周內,在同一學9、校、幼兒園或其他集體單位發生30例及以上流感樣病例,或5例及以上因流感樣癥狀住院病例1或發生l例及以上流感樣病例死亡。流行性腮腺炎: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等集體單位中發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感染性腹瀉(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中發生20例及以上感染性腹瀉病例,或死亡1例及以上。猩紅熱: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等集體單位中,發生10例及以上猩紅熱病例。水痘:l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等集體單位中,發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輸血性乙肝、丙肝、hiv:醫療機構、采供血機構發生3例及以上輸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lv感染。新發或再發傳染病:發現本縣(區)從未發生過的傳染病或發生本縣近5年從未報告的或國家宣布已消滅的傳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