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0772
2024-09-08
9頁
29.50KB
1、縣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一)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并確保其真正得以落實。 (二)定期對科室工作人員進行有關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傳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規及專業知識,如流行動態、診斷、治療、預防、職業暴露的預防和處理等。 (三)對科室工作人員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四)對病人進行傳染病甄別,并采取及時、正確的救治措施。 (五)認真執行消毒隔離制度。科室布局、分區合理,人流、物流合理,所有物品、區域的標識與標志明確、清楚。保持室內清潔衛生,2、潔、污物品分開放置。 (六)嚴格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規范和消毒技術規范對感染性疾病科的設施、設備、醫用物品等進行消毒。工作人員在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區采取標準預防措施;醫護人員每診療、護理一個病人和接觸污染物品后,應嚴格按照手衛生規范及時進行手的清洗和/或消毒;必要時戴手套。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員應為就診的呼吸道發熱病人提供口罩。 (七)嚴格執行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認真做好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登記、轉運、處理等工作。 (八)認真貫徹執行傳染病防治法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做好傳染病報告工作。感染性疾病科醫務人員必須了解、掌握傳染病病種及分類、不同傳染病的報告時限和內容要求,及時、準確報告傳染病。要及時3、將傳染病報告卡和傳染病信息報預防保健科或醫院總值班室,并與醫院感染管理科溝通。必要時,可直接向所在衛生行政部門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對排除傳染病的,要及時修正報告。 (九)與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密切配合,開展有關傳染病的宣傳教育工作。 (十)醫院要為工作人員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配備必要的防護物品,盡量防止和避免職業暴露,一旦發生職業暴露,能立即采取補救措施。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員職責 (一)醫師職責 1、認真履行醫師的義務,在診療工作中規范執業。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注意保護患者隱私。 2、遵守醫院各項規章制度,并能熟練掌握傳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規、規章和規定。 3、及時篩查傳染病病人,正確診療4、和轉診傳染病病人。 4、認真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并按規定的時限和內容及時、準確報告傳染病。 5、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在做好自身防護工作的同時,配合護士做好消毒隔離工作。 6、對就診患者進行感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 (二)護士職責 1、認真履行護士的義務,在護理工作中規范執業。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注意保護患者隱私。 2、遵守醫院各項規章制度,熟練掌握感染性疾病護理知識、技能和傳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規。 3、負責感染疾病患者的登記工作,登記內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別、年齡、家庭住址、聯系電話、身份證號碼等。 4、幫助、指導呼吸道發熱患者戴口罩,并引導患者到指定地點候診。 5、認真做好消毒隔離工作,熟5、練掌握常用消毒液的配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并監督消毒隔離措施落實到位。 6、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做好醫療廢物管理工作。 7、對就診患者進行感染性疾病的衛生宣傳教育。 (三)衛生員職責 1、遵守各項規章制度。 2、在護士的指導下,進行清潔、消毒工作,所用器械、工具分區使用。 3、嚴格遵守醫療廢物管理規定,及時按分類清運各種醫療廢物。 4、做好有關清潔、消毒工作的記錄。腸道門診工作制度 一、腸道門診是發現霍亂等烈性傳染病人的前哨陣地,對于早期發現疫情,控制疫情蔓延、擴散起著關鍵作用,是做好防治工作的一項重要措施。為進一步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做好霍亂等腸道傳染病的防治工作,特制定本制6、度。 二、醫院設立專用腸道門診診斷室、留查室。實行首診醫生負責制。負責對門診腹瀉病員的診斷和治療工作;對腹瀉病人做到“逢瀉必檢、逢疑必報,就地處理,隔離治療”。 腸道門診應當備有防蠅設備、盛放嘔吐物的容器及專用的診查、采樣、搶救、消毒、殺菌藥品和醫療設備。腸道門診醫生應當密切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周圍環境衛生。 三、腸道門診的業務范圍,包括霍亂、傷寒和副傷寒、痢疾、感染性腹瀉、細菌性食物中毒等,以急性腹瀉為主的各種疾病。 四、腸道門診的工作人員應當有高度的責任心,熟練地掌握霍亂腹瀉等疾病的臨床表現、流行病學、診斷標準、搶救治療、疫情報告等有關專業知識,嚴格遵守隔離,自身防護規定。對腹瀉病員的嘔7、吐物及其污染物品和場所按時消毒,病員離開后進行終末消毒。 五、按衛生行政部門規定常年開設腸道門診。按全國統一的門診登記表及采樣登記表要求,實施門診登記。包括:病人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工作單位、詳細地址、聯系方式(固定電話或手機號碼)、就診日期、發病日期、主要體征、治療方法。如系外地病人或民工,應登記原籍詳細地址以及投宿地址或暫住地址(房東姓名、聯系電話),如14歲以下兒童寫清父母姓名聯系電話及學校名稱防止因登記不詳、字跡不清晰而延誤疫情處理 。(6) 糞便采樣:每例腹瀉病人都必須在用藥前采樣,樣本呈水樣便采1毫升,成形便采蠶豆大小的糞量。肛拭應進肛門35厘米轉一圈。樣本置堿性胨水管(胨水88、10ml)中,6小時內送檢。發現法定報告的傳染病人,要按規定報告疫情。對霍亂病例或疑似霍亂病例,要以最快的方式報告縣疾控中心。腸道傳染病隔離制度1、嚴格按照傳染病防治法的要求,發現霍亂疑似、帶菌者或確診病人及時上報,并轉傳染病房隔離治療。 2、對病人的排泄物、嘔吐物及污染物要進行隨時消毒和無無害化處理。 3、患者經治療癥狀消失后,大便培養連續二次陰性,方可出院,如無大便培養條件,自發病之日起,住院隔離治療不得少于七天。4、帶菌者按病人隔離治療五天后,大便培養連續二次陰性方可解除隔離。 5、對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五天,醫學觀察期間進行糞檢,每日一次,連續二次陰性后,可解除醫學觀察。 傳染病報告制度9、根據衛生部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制訂本制度(一) 傳染病報告卡填報要求。1、傳染病報告卡填寫,病房醫生發現門診收住的傳染病、性病,如果住院卡沒有標明“某病已報”字樣,應填寫報告卡(如收住的不是傳染病而住院其間發現傳染病,確診應由主管醫生補卡)。報告卡使用鋼筆或圓珠筆填寫,內容完整、準確,字跡清楚,填報人簽名。2、病例分類與分型傳染病報告病例分為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實驗室確診病例、病原攜帶者和陽性檢測結果五類。其中,需報告病原攜帶者的病種包括霍亂、脊髓灰質炎、艾滋病以及衛生部規定的其他傳染病;陽性檢測結果僅限采供血機構填寫。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瘧疾、肺結核分型報告;炭疽分為肺炭疽、皮膚炭10、疽和未分型三類;病毒性肝炎分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類;梅毒分為一期、二期、三期、胎傳、隱性五類;瘧疾分為間日瘧、惡性瘧和未分型三類;肺結核分為涂陽、僅培陽、菌陰和未痰檢四類;乙型肝炎、血吸蟲病應分為急性和慢性。 (二) 報告程序、方式、時限。傳染病報告卡由首診醫生負責填寫。甲類傳染病、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或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以最快方式及時上報保健科,保健科2小時內向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并送出傳染病報告卡。其他傳染病報告卡由保健科于每天下午4:00(包括休息日)到各科收回,然后由網絡直報人員在24小時內進行11、網絡報告。(三)對于瞞報、緩報、謊報傳染病者,上報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降級處分。情節嚴重的,責令暫停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執業活動,或者吊銷其執業證書。預防保健科具體負責對責任疫情報告人的工作進行監督管理。附:傳染病報告病種。1、法定傳染病(1) 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2) 乙類傳染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3) 丙類傳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4) 衛生部決定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管理的其他傳染病。2、其他傳染病省級人民政府決定按照乙類、丙類管理的其他地方性傳染病和其他暴發、流行或原因不明的傳染病。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點監測疾病。xx縣人民醫院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3
1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