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衛生應急工作管理制度與職責.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0914
2024-09-08
18頁
55.50KB
1、公司衛生應急工作管理制度與職責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衛生應急組織管理制度(1)成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負責指揮協調處理轄區內發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2)在應急領導小組領導下,組織開展衛生應急的日常管理工作。(3)建立區應急專業隊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由應急管理部門統一協調開展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各類人員相對固定,如有調動,應及時補充。(4)做好應急物資的儲備工作,包括采樣器材、檢測試劑、消殺藥品、個人防護裝配等,以滿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的需要。(5)建立健全衛生應急工作制度,明確2、相關人員的工作職責。(6)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內容包括衛生應急宣傳、培訓和演練、技術方案的制(修)定、隊伍裝配采購等方面,并安計劃組織實施。(7)針對不同種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特征,組織制定區疾控中心調查、處置不同種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技術方案。(8)組織開展衛生應急培訓和演練。(9)嚴格按照應急處置技術方案和相關規范開展工作,遵守組織紀律和保密制度。(10)接受上級業務部門的技術指導,服從縣衛計委的統一協調和指揮。應急隊伍管理制度(1)根據事件的不同類型,組建衛生應急專業隊伍,確保專業結構合理。(2)健全應急隊伍成員庫,建立基本資料檔案,并及時更新信息(3)應急隊伍實行動態管理,根據應急3、處置情況對成員及時進行調整。(4)每年開展專題應急培訓與演練,以提高應急隊伍實戰能力和應急處置水平。應急物質儲備制度(1)根據各類公共衛生事件調查處置的需要,編制“應急物資儲備目錄”和“應急物資配置方案”(2)每年底由物資保管員清點儲備物資,及時清理過期失效物品,做好“儲備物資清單”的登記工作。(3)每年初根據上年度“儲備物資清單”編制當年采購計劃,上報有關部門購置。(4)對藥品、疫苗、醫療衛生設備、快速檢驗器材和試劑、傳染病隔離、放射源隔離、防護用品及設施等衛生應急儲備實行分類管理,按保存條件分別存放。(5)儲備物資需領用時,應填寫“儲備物資領用單”,經有管領導批準后發放。(6)儲備物資被領4、用后,應按照“應急物資配置方案”的數量及時采購補充。衛生應急培訓工作制度(1)積極開展衛生應急培訓工作,以提高專業隊伍的應急能力和水平。(2)每年開展轄區內應急培訓需求調查與分析,制度培訓計劃和實施方案,包括培訓目的、內容、對象、時間、地點、教材,以及效果評估、費用預算等項目。(3)培訓對象為疾病預防控制應急隊伍和公共衛生現場應急處置工作的防保人員。(4)根據培訓對象,確定培訓內容或選擇合適的培訓教材,培訓可采取集中培訓、專題討論、模擬演練等方式進行。(5)根據培訓對象專業特征與技術水平,確定培訓內容并選擇合適的培訓教材,培訓內容主要包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處置專業技術和處理流程等。(6)培訓實5、行考試和評估制度。用問卷、集體座談、抽查隨訪等形式,對培訓效果進行調查評估,以進一步完善衛生應急培訓工作;培訓結束時撰寫評估報告,內容包括:培訓項目概況、受訓人員及培訓考試、培訓效果分析與經驗總結等。(7)培訓結束后要整理培訓資料進行檔案管理。衛生應急演練工作制度(1)定期開展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和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技術方案的演練,并不斷地完善預案和方案。(2)開展應急演練需求調查和分析,制定本轄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年度演練計劃,報區衛生局。(3)編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演練工作的實施技術方案,內容應包括:演練目的、組織、參加人員、演練內容與形式、時間與場地安排6、評判要點、保障支持、經費預算,工作要求、效果評估和注意事項等基本要素。(4)以實戰要求對待模擬演練,認真做好演練前的準備工作,各項措施均應落實到位,包括組織管理、技術規范、物資準備、部門配合、媒體溝通等。(5)實行演練現場評估制度。對演練過程要進行現場點評,確保演練達到設計要求。在演練結束后,通過問卷、集體座談和現場評講等形式開展演練評估和總結,完成演練評估報告。(6)使用的物資在演練結束后要及時歸還入庫,不足部分要及時補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制度(1)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與報告網絡體系包括法定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報告網絡。(2)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工作實行專人負責制,保證信息7、的及時收集、核實、分析與反饋。(3)建立新發傳染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監測系統,選擇醫院或學校等作為監測哨點,根據癥狀監測原理,開展常見及重點癥狀與疾病的預警監測工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制度(1)執行職務的工作人員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責任報告人。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報告人不得隱瞞、謊報、遲報或授意他人隱瞞、謊報、遲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相關信息。(2)指定專人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相關信息的報告管理工作。(3)設置專門的舉報熱線電話,接受公眾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舉報、咨詢和監督。對公眾舉報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經調查核實確認,按規定程序上報。(4)報告范圍:傳染病暴發流行、群體性不明原因性疾8、病、食物中毒、職業中毒、群體性預防接種反應和群體性藥物反應、醫源性感染事件、重大環境污染事故、核事故和放射事故、有害生物與化學毒品播散,以及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或社會安全等事件引起的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相關信息。(5)報告程序:獲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后,應在2小時以內以電話或傳真等方式向區衛生局報告和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同事進行網絡直報。根據事件進展情況及時做出事件進程和結案網絡報告。(6)報告內容:首次報告應盡可能說明事件的發生時間、地點、波及范圍、受累人數、主要癥狀和體征、可能的原因、事件性質的初步判定;根據事件的嚴重程度、發展變幻及控制情況及時進行事件的進程報告及9、結案報告,包括事件的性質、危害程度、流行病學分布、事態評估或存在的隱患、控制措施及效果等內容。(7)定期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情況進行統計匯總和分析,根據需要隨時做好轄區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專題分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期間,要做好事件動態與應急工作進展情況的追蹤。及時向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區衛生局上報,并向轄區各醫療機構反饋。(8)每年對轄區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工作進行指導和檢查。檢查結果上報區衛生局和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并向轄區各醫療機構反饋。(9)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的有關原始記錄和表格、調查分析報告、匯總分析總結等文檔應定期整理歸檔,有關電子文檔和數據要硬件備份異地保存。(1010、)未經批準和授權不得泄露和公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關鍵信息,以及事件受累者的個人信息。應急隊伍處置工作制度 1、轄區內突發衛生事件發生后應急分隊應在第一時間內趕赴現場,了解實情,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聽從上級主管部門的統一安排和指揮,開展應急處理工作。 2、通過對突發事件調查、現場勘驗,采取控制措施等,對危害程度做出評估,及時報請上級主管單位對突發事件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現場監測、實驗室診斷,查明原因,并提出控制措施的建議。 3、突發事件發生后,在進行事件調查和現場處理的同時,協助醫院立即對突發事件所致的病人提供現場救援與醫療救護。 4、對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和新發傳染病做好病例分析與總結,及時上11、報,協助疾控機構人員開展標本的采集、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5、加強消毒管理,認真貫徹消毒管理辦法的有關要求,指導各醫療機構加強對門診、急診、治療、注射室、觀察病房等重點部位的消毒工作。做好現場控制、消毒隔離、個人防護、醫療垃圾和污水處理等各項衛生指導,避免污染傳播。 6、及時對鄉村醫療機構進行培訓,傳達法律法規及文件精神,增強對突發應急事件的科學處理。每一個鄉村醫療機構指派一名人員專門負責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工作。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致病的人員及有不明原因的疾病的病人,鄉村醫療機構及時做好防范工作,同時上報街道工作站進行處理。 7、做好衛生防病知識的宣傳教育。在轄區內加強衛生知識宣傳,宣傳突發12、性的重大傳染病、重大食物中毒預防知識。普及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意識和防護能力。 8、有針對性的開展衛生知識宣傳教育活動,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意識和自我防范能力。同時開展一些心理講座,消除老百姓的心理障礙,從容面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衛生應急值班制度 為了提高衛生應急反應能力,確保衛生應急信息得到快捷規范的傳遞和處理制定本制度。 1、應急值守實行24小時制采取領導帶班、辦公室安排值班,按職責分工值守、組織協調全面監控的機制實施。 2、應急值守的主要內容為接聽、接收上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社會機構及群眾有關衛生應急的電話、傳真,網絡直報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 3、衛生應急值守按13、非工作時間節假日和下班時段16:30-8:00和工作時間分別安排。非工作時間應急值守由辦公室統一安排,工作時間的應急值守按職能分工、各有側重的方式由指定專門責任人值守。 4、工作時間段衛生應急負責人重點負責上級單位、相關機構報告的衛生應急信息、救災防病及網絡直報中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的值守;辦公室重點負責社會機構和社會群眾報告的相關衛生應急信息的值守。 5、值班人員和辦公室接到和監測到衛生應急相關信息時,應迅速按值班分類處理規定報負責人,應及時按照本規范的衛生應急信息處理規定程序辦理。 6、值守人員接收衛生應急信息時必須盡可能詢問清楚信息來源、事件性質、涉及范圍與人數、危害程度、控制措施等內14、容登記做到準確全面。 7、衛生應急小分隊成員實行24小時待命,保持聯系通暢,離開城陽應向負責人請假。 8、值守人員必須樹立高度的責任感,不遲到、不早退,嚴守工作崗位,嚴格交接班手續,準確記錄交接班時間。因特殊情況不能值守的應報告負責人后安排人員接替。衛生應急管理辦公室職責(1)組織制定和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方案。(2)及時組織協調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為基層提供所需的技術支持。隨時追蹤事件進展及處置工作動態,及時完成總結呈報相關部門。(3)在上級應急辦的協調下,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時做出響應,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提出針對性預防控制措施。(4)依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年度物資計15、劃,積極做好各類應急物資、藥品和試劑的儲備,并按相關要求妥善保管。(5)保證車輛的及時調度,每天必須保證有一輛車隨時待命。(6)對轄區各醫療機構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進行督導和評估。(7)收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信息,并進行動態、趨勢分析和預警,及時上報主管部門。疫情值班人員職責(1)認真落實24小時疫情值班制度,確保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相關信息流通渠道通暢。(2)值班人員應按時到崗接班;值班期間要堅守崗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脫崗、離崗,若因故遲到或早退,必須與接班人員做好溝通,保證不空崗。(3)接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首先應問清并記錄報告人的姓名、可靠聯系電話、單位及詳細地址16、,并立即向區疾控機構進行電話核實,問清并記錄事件涉及人數、癥狀、出事地點、就診醫院及病區、可疑致病原因或中毒物品或疑似診斷。立即向值班領導和分管領導、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區衛生局電話或傳真報告接報信息。(4)接到疫情舉報電話,應首先與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電話核實,并根據情況給予恰當處理。(5)根據需要,按領導的指示及時報告或聯系相關應急科室和工作人員。(6)值班人員要愛護值班室設施、設備和物品,保持室內物品擺放整齊和環境整潔。(7)值班人員必須及時、準確、詳細、清晰地做好值班和交接班記錄,內容包括疫情報告情況、處理情況、待辦事項,值班室設施、設備,物品完好情況等?,F場流調人員職責(1)積極參加17、應急培訓和演練,掌握各類公共衛生事件現場流行病學調查技術和方法。(2)開展公共衛生監測工作,了解各類事件的發生、發展規律及其相關因素,及時進行公共衛生事件預警和預測。(3)做好各類公共衛生事件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的應急準備工作。(4)隨時待命,接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現場流調任務安排立即做出響應,第一時間趕赴現場。(5)在現場指揮部門統一領導下,迅速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同時根據現場危害源、危害途徑以及危害因素的特征,提出相應的公共衛生預防控制措施。(6)及時對現場應急調查處置工作進行效果評估,根據評估情況,及時調整和修訂應急處置措施。(7)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和反饋調查處置的進展;結束后,就突發事件的18、原因、流行病特征、所采取的預防控制措施及其效果評價、以及今后的工作建議等方面,應及時進行分析與總結。(8)現場調查處置過程中,服從指揮,積極配合和協助其它部門開展相應的處置工作。疫區(點)消殺人員職責(1)積極參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培訓和演練,熟練掌握相關消殺技術。(2)加強對消殺藥械的儲備管理,及時補充和更新藥械及檢測工具,保證消殺藥械可以隨時調用。(3)出發前,應檢查所需的消殺器械、消毒劑、防護用品,做好準備工作。(4)到達疫點后,按照技術方案或規范開展消毒、殺蟲或滅鼠工作,指導居民搞好環境衛生。(5)在消殺過程中,不得吸煙、進食,不得隨便走出消毒區域。(6)在現場消殺處理后,對攜回的污染衣物應立即分類進行最終消毒。(7)清點所消耗的藥品器械,及時整修和補充。(8)及時填寫消毒工作記錄。健康教育人員職責(1)及時了解國內外應急健康教育發展動態,積極參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培訓和演練,熟練掌握相關衛生宣傳技能。(2)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與大眾傳媒密切合作,利用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傳媒渠道加強針對性的衛生應急宣傳與教育,正確引導社會輿論。(3)參與編印衛生宣傳材料。(4)堅持利用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在日常健康教育工作中普及應急健康知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