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醫院醫療核心制度首診醫師負責三級醫師查房等.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1011
2024-09-08
10頁
46.59KB
1、婦產科醫院醫療核心制度(首診醫師負責、三級醫師查房等)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第一章醫療核心制度(一)首診醫師負責制度為規范醫療行為,防止醫療事故,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特制定本辦法。1、對所有來我院就診者,接診醫師必須全面負責,認真診治。對危、急、重病人,接診醫師應在接診的同時,及時做好搶救和緊急處理工作,需請其它科室醫師會診的,須及時請其它科室會診并陪同會診,需轉上級醫院救治的,必須主動幫助聯系車輛。由外院急救中心的車輛轉診的,將病人送上救護車并向隨車醫師交待病情和處理經過即可;由本院救護車護送的需2、隨車護送,直到病人由上級醫院的醫師接管后方能離開。由陪護或家屬自備車輛轉院的,應詳細告知轉院途中風險并簽字。若中途可能發生危險,需隨時搶救的,應隨車護送;或先給予緊急處理,等病情穩定后再轉院。2、傳染病報告及管理:所有醫生在接診時發現法定管理的37種傳染病人時,必須詳細填寫病情報告卡,報送感控科并作好登記。發現甲類傳染病或乙類傳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或疑似上述病者時,應立即將患者隔離在限定區域內并報告醫務科或總值班。3、高危孕產婦報告及管理:所有醫生在接診時發現來診者為高危孕產婦時,必須及時報告和處理。(1)發現患者僅有高危因素,暫無危及孕母及胎兒的情況時,應在其保健手冊封面上蓋高危章,預約登3、記下次返診時間,并詳細填寫高危孕婦報告卡,及時報告保健科。(2)若發現患者已有危及孕母或胎兒的情況時,除做好上述報告外,必須將患者收住院治療,若須轉上級醫院治療時,需報請科室負責人批準,隨車護送。(3)值班人員在值班時接到其它醫療機構報告高危孕產婦的情況時,應詳細登記后報總值班及保健科,遇到下級醫療機構轉來的高危孕產婦時必須熱情接待,安排其住院治療,須轉上級醫院治療時,需報相關負責人批準。任何人不得以高危孕產婦資金不足而放任或勸其離院。4、高危孕產婦搶救的首呼責任制凡我院職工,無論工作時間或非工作時間,接到下級醫療單位搶救高危孕產婦的呼救電話時,必須以最快的方式報總值班或院長或書記,任何人不得4、以任何理由推諉。 (二)三級醫師查房制度為切實做好住院病人的診療工作,防范醫療差錯事故發生,現根據全國醫院工作條例和醫院人才結構情況,制定我院三級醫師查房制度。1、婦產科、兒科實行經治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或主任醫師或科主任或業務院長三級負責制。2、婦產科、兒科住院病人在經治醫師收治后,所有、病例的24小時內必須有高年資主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的查房意見并由經治醫師進行病志中記載并簽字確認;屬C、D型病例的12小時內必須有科主任或副主任醫師的查房意見并由經治醫師進行病志中記載,科主任或副主任醫師及時簽字確認。3、其它科暫實行經治醫師副主任醫師或業務院長二級負責制。其它各科病人在經治醫師收治后,屬A5、B型病例的,48小時內必須有副主任醫師或業務院長的查房意見;屬C、D型病例的,12小時內必須有副主任醫師或業務院長的查房意見,并由經治醫師進行病志中記載,科主任或副主任醫師及時簽字確認。4、所有經治醫師收治病人后必須根據病例分型,在規定的時間內報請上級醫師查看病人。上級醫師應及時查看病人,提出處理意見并在查房意見后簽全名。 以上規定,請各科室、各有關人員認真執行。5、附:病例分型標準A型:病種單純,病情較穩定的一般住院病例;B型:急需緊急處理,但病種單純的一般急診病人;C型:病種或病情復雜;或有復雜的合并癥;病情較重的急、慢性病人,診斷治療都有很大難度,預后差的病例;D型:病情危重,隨時有生6、命危險,有循環、呼吸、肝、腎、中樞神經功能哀竭病變之一者。(三)危重、疑難病例分析、討論制度1、對所有C、D型病例,經本科室醫師查房后仍不能明確診斷或治療方法有矛盾或治療效果不佳的,科主任應及時上報醫務科,組織相關醫師會診。2、對病情危急或需接受較大手術、較復雜治療或經科內討論會診治療三天以上,效果仍不佳的C、D型病例,由科主任申請,醫務科將迅速組織全院會診、討論、分析,必要時邀請外院專家參與。3、醫務科在督查、指導臨床業務工作時,發現對臨床醫師有顯著指導意義的病例,可及時組織全院醫務人員參加討論分析。(四)會診制度1、科內會診對本科內較疑難或對科研、教學有意義的病例,由主治醫師提出,副主任醫7、師或科主任召集本科有關醫務人員參加,進行會診討論,進一步明確診斷和統一診療意見。會診時,由經治醫師報告病歷并分析診療情況,同時準確、完整地做好會診記錄存放病歷和記錄疑難病例討論記錄本上。2、科間會診(1)病房會診 院內科間會診申請必須經本科主治醫師以上醫師審批同意; 會診醫師要求總住院以上醫師擔任,如未設總住院由科室負責人或主治醫師及以上的職稱參與會診,會診醫師接到會診通知單后應簽收并注明時間,并于24小時內前往會診,如有困難不能解決,應請本科上級醫師協同處理。 申請會診科室必須提供簡要病史、體查、必要的輔助檢查結果以及初步診斷和會診目的及要求,并將上述情況認真填寫在會診單上,并由主治醫師簽字8、,送往會診科室。 被邀請科室會診醫師會診時,主管床位的經治醫師應全程陪同進行,以便隨時介紹病情,聽取會診意見,共同研究治療方案,同時表示對會診醫師尊重。會診醫師應以對病人完全負責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認真會診,并將檢查結果、診斷及處理意見詳細記錄病歷會診單上。如遇疑難問題或病情復雜時,應立即請上級醫師協助會診,盡快作出診療方案并作出具體意見。對待病人不得敷衍了事,更不允許推諉、延誤治療。 申請會診盡可能不遲于下班前一小時(急癥例外)。(2)、急診會診值班醫師對于本科難以處理、急需其他科室協助診治的急、危、重癥病人,由經治醫師提出緊急會診申請,并在申請單上注明“急”字。或者直接電話通知和邀請9、。會診醫師必須在10分鐘內到達申請科室進行會診。會診時,申請醫師必須全程陪同,配合會診及搶救工作。3、全院大會診疑難病例需多個科室會診時,由科主任提出,經醫務科同意,邀請有關醫師參加。一般應提前1天(特殊除外)將病情摘要、會診目的及邀請會診人員報醫務科。醫務科確定會診時間,并通知有關科室及人員。會診由申請科室的科主任主持,醫務科參加,必要時主管醫療的醫療副院長參加,由主治醫師報告病歷,經治醫師作詳細會診記錄,并認真執行會診確定的診療方案。(五)危重病人搶救報告制度1、各科室應建立健全本專科危重病急癥搶救常規并嚴格執行。2、各科均應設立搶救室,各類搶救設備及藥品完備,定期檢查并做好記錄。搶救室內10、的各種物品不經科主任或護士長批準不準出室或作他用。3、危重病人需搶救時,值班醫師應立即到達現場開展工作并報告上級醫師或副班醫師病危病人及時報告醫務科或總值班,及時填寫病危通知單一式三份,交家屬和醫務科各一份、病歷上貼一份。4、維持生命體征的搶救措施1分鐘內實施;對生命體征監護3分鐘內實施;需用血時,30分鐘內到位;搶救手術在診斷確立后1小時內實施;急診檢驗標本一到立即檢測并及時報告結果。5、搶救病例須經上級醫師指導,重大搶救由科主任直接指導,多科搶救由醫務科或院領導協調。6、搶救記錄由參加搶救的經治醫師在搶救結束后6小時內據實補記,內容包括病情變化、搶救時間及措施、參加搶救的醫務人員姓名及技術11、職務。7、嚴格執行重危患者搶救的交接班制度,實行床邊交接,負責搶救的醫務人員要密切觀察病情,及時、準確做好各種記錄并隨時向上級醫師、護士長匯報病情和搶救執行情況。8、嚴格執行首診負責制,急診科不得隨意推諉病人,對需要急診手術的病人應及時護送到手術室施行手術,保證“綠色通道”的暢通。9、搶救成功病例轉出搶救室應報上級醫師批準。(六)婦產科手術分級管理制度 1、手術分類:一類手術有:(主治醫師審批:時間、指征、術式、成員)IUD放置術及取出術、人工流產術、清宮術、診刮術、腹腔穿刺術(經后穹隆或經腹壁)、輸卵管通液術、前庭大腺囊腫造口或切除術、前庭大腺膿腫切開引流術、宮頸活檢及頸管搔刮術、平產接生、12、人工剝離胎盤術、輕度宮頸裂傷修補術、宮頸息肉摘除術、外陰陰道下段裂傷修補及血腫挖除術、中孕引產術、胎頭吸引助產術、雙胎平產接生、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術、內腔檢查,以上手術執業醫師以上可主刀。二類手術有:(須副高審批:時間、指征、術式、成員)經腹輸卵管結扎術、經腹輸卵管造口術、整形術、經腹單純附件切除術或單純輸卵管切除術、經腹卵巢囊腫剝除術、經腹輸卵管吻合術、粘膜下肌瘤經陰道切除術、葡萄胎吸宮術(子宮小于孕3月大小)、重度宮頸裂傷修補,陰道中上段裂傷修補及血腫挖除術、異位妊娠及卵巢囊腫破裂的手術治療(保守性手術除外)、卵巢腫瘤蒂扭轉及破裂的手術治療、子宮穿孔修補術、臀位助產術、低位產鉗、剖宮產、無13、孔處女膜切開術、后穹隆切開引流術、宮頸LEEP術、宮腔粘連分離術、處女膜修補術、產后清宮術、宮頸內水囊引產術、后裝容器置入術(常規計劃)、重度宮頸裂修補(延及穹隆者)、顯微鏡下輸卵管吻合術、葡萄胎吸刮術(子宮大于孕3月大小)、經腹子宮次全或全子宮切除術:擴大(筋膜外)全子宮切除術、子宮肌瘤剔除術、診斷性腹腔鏡檢術、診斷性宮腔鏡檢術、宮腔堵塞術、宮頸錐切術、中孕引產術(有合并癥者)、毀胎術、臀牽引術、軟產道畸形接生、宮角契形切除術、腹腔鏡下雙卵巢打孔術、腹腔鏡下雙輸卵管結扎術、疤痕子宮人流術(哺乳期內);以上手術須經主治醫師主刀,醫生任一助。三類手術有:(須副高兼正、副科主任審批:時間、指征、術14、式、成員)異位妊娠手術治療(伴有休克或保守手術者)、會陰三度裂傷修補術、疑難人流取環術、急性子宮內翻復位術、陰式子宮切除術、陰道成形術、診斷性宮腔鏡檢查治療手術、簡單生殖道瘺修補術、宮頸內口環扎術、腹膜外剖宮產術及有嚴重合并癥或并發癥的剖宮產術、臍靜脈穿刺術及羊水穿刺術、子宮畸形矯正術、盆底組織修復術(尿道懸吊等)、取卵移植,選擇性減胎術、產科子宮切除術、畸形子宮吸宮取環術、經陰道子宮內膜去除術(如宮內膜電切等)、單純外陰切除術、子宮脫垂矯治術及陰道前后壁修補術、卵巢移位術、雙胎難產接生、子宮破裂的手術治療、早期胎膜修補術、腹腔鏡下附件切除術、腹腔鏡下子宮全切、腹腔鏡下輸卵管整形術、腹腔鏡下筋15、膜內子宮切除術、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剝除術、盆腔異位病灶清除術,以上手術須副高主刀,醫生任一助或主治醫師主刀,副高任一助。四類手術有:(須科主任審批,報醫務科備案)復雜子宮全切術、廣泛性盆腹腔粘連的不定型手術、復雜生殖器瘺修補術、外陰癌根治術、宮頸癌根治術、卵巢癌根治術(全面分期探查術)、復雜絨癌的手術治療、各種難度較大的新手術、子宮部分切除及子宮成形術(包括宮頸肌瘤切除及宮頸成形術)、陰式廣泛子宮切除術、腹腔鏡下廣泛子宮切除術+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有嚴重合并癥,并發癥的婦科各類手術、新開展的手術(如胎兒鏡檢查術,器官移植術),以上手術須副高主刀,主治醫師任一助。 2、醫生分級: (1)醫士 (2)16、執業助理醫師 (3)醫師 (4)主治醫師 (5)副主任醫師 (6)主任醫師醫士、執業助理醫師不能單獨執業,醫師以上必須在取得執業資格并注冊我院,方可開展規定的各類手術. 3、分級審批 (1)一類手術由主治醫師審批。 (2)二類手術由副主任醫師審批。(3)三類手術由主任醫師或由副主任醫師兼行政正副科主任審批。 (4)四類手術中的疑難重癥大手術、多科聯合手術由主任醫師或科主任審批并報醫務科備案;科研手術、新開展手術由科主任報告醫務科,由主管院長審批后進行. (七)術前討論制度1、凡重大、疑難、新開展、二類及二類以上手術,均需進行術前討論,一類急診手術也要在術前準備時,由手術負責醫師召集有關人員進行17、必要的討論。 2、二類手術討論應由科主任或副主任醫生及以上主持,參加討論人員由主持者決定,由高年資主治醫生及以上擔任術者,手術者、手術一助、責任護士必須參加。 3、重大、疑難、新開展、三類及以上手術討論由科主任主持,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以上醫師擔任術者;高年資主治醫生以上擔任一助,手術醫師、麻醉醫師、護士長、責任護士必須參加,必要時請醫務科負責人及業務副院長參加。 4、討論前,經治醫師應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準備好病歷、醫療影像、各輔助檢查報告及查房用具等,同時將病情事先通知參加討論的人員,疑難病例應提前一天請相關會診科室會診,使大家有所準備。 5、術前討論內容包括診斷、手術適應癥、術前準備、手術方18、案、術中及術后可能發生的問題及對策、必要的藥品器械和設備的準備、家屬知情同意等,制定出合適的手術方案、麻醉方案、并發癥的觀察與處理、抗菌藥物應用方案、術后觀察注意事項及護理要求等,確定手術者和助手。 6、經治醫師在術前討論會上,應首先就上述內容簡明扼要地提出初步意見,然后逐一討論研究,參加術前討論人員,應認真檢查患者,詳細分析病情及輔診資料,提出對手術方案的看法及術中、術后可能發生的問題及其對策。 7、主持者應根據討論結果,積極做好思想、技術、物資等準備工作,決定手術人選,如重大手術,嚴格履行重大手術報告審批制度。 8、非急診二類以上手術的術前討論應在手術前一天完成,討論經主管醫師記錄并整理,19、副主任醫師以上審簽后列入病案記錄。 (八)死亡病例討論制度 凡死亡病例,一般應在死后一周內召開死亡討論,尸檢病例,待病理報告發出后討論,但不遲于兩周,討論由科主任主持,醫護和有關人員參加,特殊病例請醫務科及相關專家參加。死亡病例討論必須設專門記錄本記錄并摘要記入病歷。凡死亡病人經過討論必須明確以下問題:(1)死亡原因;(2)診斷是否正確;(3)治療護理是否恰當及時;(4)從中吸取哪些經驗教訓;(5)今后努力的方向。(九)臨床科室查對制度1、開醫囑、處方或進行治療時,必須查對病員姓名、性別、床號、住院號或門診號。2、執行醫囑必須做到三查八對。3、清點藥品時和使用藥品時,要檢查質量、標簽、失效期和20、批號,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4、給藥前,注意詢問有無過敏史;使用毒、麻、限、劇藥時要經過反復核對;靜脈給藥要注意瓶口有無松動,瓶身有無裂縫,給多種藥物時要注意配伍禁忌。5、輸血前,須經兩人查對無誤后,方可輸入;輸血時須注意觀察,保證安全。(十)值班和交接班制度1、各科在非辦公時間及節假日均須安排醫師值班,值班醫師必須取得執業醫師資格并注冊我院,產科設一、二、三線班。一線班由住院醫師或低年資主治醫師擔任,二線班由高年資主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擔任,三線班由副主任醫師或科主任擔任;婦科、兒科設一、二線班。一線班由住院醫師或主治醫師擔任,二線班由高年資主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或科主任擔任。2、值班醫師須在21、下班前到科室,查看交接班本并簽字,接受各級醫師交辦的醫療工作,巡視病房,了解病員(特別是危重病員)情況并做好床前交接,值班期間必須在崗,負責各項醫療診治工作,遇有疑難問題及時向二、三線班或科室負責人匯報。3、夜班醫師對危重病員應做好病程記錄和醫療診治記錄,對急診入院病人及時檢查,診治并規范書寫病歷,履行相關談話告知簽字制度。4、因手術、急會診等工作需要離開病區,應向其他值班醫師和值班護士交代去向,以保持聯絡,聽到呼叫后5分鐘內必須到崗。5、值班醫師在次日晨會前將值班情況按規定記入交接班本并簽字確認,以便晨會上進行集體交接班。6、住院醫師出夜班前應向當日值班醫師做好重點病人的書面交班工作并有交班22、醫師與接班醫師雙簽名,對尚在搶救的危重病人應繼續處理,待病情穩定后,方可以交給值班醫師。(十一)醫療新技術準入制度1、凡申請開展的新技術、新業務為本地區其他醫院已開展的,屬成熟項目,而我院尚未開展,但我院已具備該項目的條件(人員、設備、場地)經院委會審核后即可開展。 2、凡申請開展的新技術、新業務為省級已開展本地區同行業縣巿級醫院尚未開展的,科室提交申請材料上報醫務科,由醫務科提交學術委員會討論,論證,確保病人安全的應急預案,院長批準,上報上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 3、擬開展新技術、新業務科室申請報告內容包括 (1)新技術項目名稱、操作方法、人員資質、設備條件、臨床應用可行性方案。23、 (2)新技術、新業務的開展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 (3)開展新技術、新業務要保證其安全性。開展新技術、新業務前必須詳細告知病人及家屬,征得病人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后方可開展,對新技術、新業務可能產生的不良后果,做出防范預案。 4、醫院學術委員會對新技術、新業務進行風險評估。 5、醫務科每年向院學術委員會提交項目管理報告。(十二)住院病歷書寫制度按湖南省衛生廳病歷書寫規范與管理規定及病例(案)醫療質量評定標準進行書寫。 (十三)臨床輸血管理制度1、輸血前由兩名醫護人員核對交叉配血報告單及血袋標簽各項內容,檢查血袋有無破損滲漏,血液顏色是否正常,正確無誤方可輸血。2、輸血時由兩名醫護人員帶病歷24、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對患者姓名、年齡、住院號、病室、床號、血型等,確診與輸血報告單相符,再次核對血液后,用符合標準的輸血器進行輸血,并在輸血報告單上簽字。3、取回的血液應盡快輸完,不得自行貯血,更不能存入普通冰箱。輸血前將血袋內的成分輕輕混勻,避免劇烈震蕩。血液內不得加入其他藥物。如需稀釋只能用靜脈注射用生理鹽水。4、輸血過程中應先慢后快,再根據年齡和病情調整輸血速度。并嚴格觀察輸血有無不良反應。如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停止輸血,立即通知值班醫生和檢驗科值班人員,及時檢查治療和搶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記錄。5、輸血完畢后,醫護人員對有輸血反應的應逐項填寫患者反應卡,并返還檢驗科,檢驗科每月統計上報醫務科。醫護人員將輸血記錄單、交叉配血報告單貼在病歷中存檔。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3
4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