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病理工作基礎管理制度報告審核等2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1138
2024-09-08
21頁
51.50KB
1、醫院病理工作基礎管理制度(報告審核等)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病理報告審核制度1. 病理診斷報告書必須由取得相關執業證書的本院醫生簽發。2. 進修生及未取得相關證書的本院工作人員不能簽發報告。3. 取得副主任以上職稱的病理醫生可以單獨簽發報告。4. 疑難病例經過科內會診以后根據多數意見,由雙人醫生簽發,各方會診意見同時記錄到科室疑難病例會診記錄本上。5. 主檢病理醫生不能以個人印章代替簽名,不能由他人代為簽名,主檢醫生的簽名字跡應能辨認。病理標本核對制度1. 專人驗收普通病理學檢查(常規活檢)申請單和送檢標2、本。(1)同時接受同一患者的申請單和標本。(2)認真核對每例申請單與送檢標本及標志(聯系條或其他,寫明患者姓名,日期,年齡等標記)是否一致,對于送檢的微小標本,必須認真核對送檢容器內或濾紙上是否確有組織及其數量,如發現疑問時,應立即向送檢方提出并在申請單上注明。(3)認真檢查標本的標簽是否牢附于放置標本的容器上。(4)認真檢查申請單的各項是否填寫清楚,包括:患者的基本情況。患者的臨床情況等。(5)在申請單上詳細記錄患者的聯系方式,以便隨訪。2 驗收標本人員不得對申請單中臨床醫生填寫的各項內容進行改動。3 下列情況之一不予接收申請單和標本:(1)申請單與相關標本未同時送達病理科。(2)申請單上填3、寫內容與送檢標本不符。(3)標本無患者姓名,科室標志。(4)申請單內填寫的字跡不清。(5)申請單中漏填主要項目。(6)標本嚴重自溶,腐敗,干涸和沒加固定液等。(7)標本過小,不能或難以制作切片。(8)其他可能影響病理檢查可行性和診斷準確性的情況,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請單和標本一律立即退回,不予存放,并有拒收本登記。病理標本巨檢規范1、接收標本時必須進行嚴格的查對簽收制度,如申請單與標本不符合、申請單重要項目寫不全或漏填、標本袋(瓶)未寫名字或只有標本沒有送檢單等,應一律退回或暫不取材。接收活檢小標本時,應仔細查對容器內有無組織塊,如無組織塊,應拒收該標本,以避免事后發生糾紛。2、送檢標本應采用14、0中性(緩沖)福爾馬林液固定(特別要求者除外)。如送檢標本內未放置固定液,接收者應及時加入固定液并在申請單上注明。嚴重自溶、腐敗、干涸的標本,影響制片和診斷,應拒絕回收。3、標本可由固定人員簽收,或由當日巨檢醫師或記錄者簽收,并及時進行編號登記。4、巨檢時,每一例標本應在巨檢前再進行一次核對,先登記、編號再取材,記錄者應對申請單上的各項內容逐一加以敘述。如有不一致的情況,應及時與送檢醫師聯系,在取得聯系前不宜進行巨檢。若對標本的病變、解剖關系或送檢要求等有不明確處,可邀手術醫師共同參與取材。5、按巨檢操作規程取材(詳略)。病理切片的鏡檢規范1、在每一病例閱片前,閱片醫師應首先查對切片編號及數量5、是否與申請單一致,若有不符必須查明原因,直至確認二者完全相符,方能閱片。2、詳細閱讀病理檢查申請單中的臨床資料及巨檢所見。3、因切片或染色質量不佳等影響診斷時,應要求技術室重新制片。先用肉眼觀察切片的特點及組織塊數目,以免鏡下閱片時遺漏小組織。4、必須先用低倍鏡(“4”或“2”物鏡)有序地全面觀察切片的全貌及結構特征,然后在高倍鏡下選擇性地觀察細胞的特征。5、當閱片后難以作出明確診斷時,應設法通過下述各種手段來解決:進一步了解病史,檢查病員深切蠟塊選擇相應的特染或免疫組化等技術手段輔助診斷重新復查大體標本,必要時重新取材若患者曾經作過病理檢查,必要時應借原切片進行復查比較通過上述措施仍難以作出6、診斷時,應請上級醫師復片或送外院會診病理診斷書的表述應力求嚴謹、恰當、扼要和條理清楚。所有病理診斷書應由診斷醫師親筆簽名,不要用名字圖章病理診斷質量控制規范1、接收標本時必須進行嚴格的查對簽收制度。2、取材嚴格按“病理標本巨檢規范”進行。3、鏡檢嚴格按“病理切片的鏡檢規范”進行,并詳細描寫鏡下所見。4、建立三級醫生復片制度。5、對于一些本科室尚難肯定診斷的病例,可由科主任決定是否送外院會診或組織專家會診。6、按規范寫出書面報告。7、報告由報告醫生核對無誤后交專人送有關科室,并由收件人簽收。病理切片質量控制規范1、負責組織處理的技術員從醫生手中收標本時,必須清點查對,無誤后簽收。2、組織脫水、浸7、蠟、包理、切片、染色、封片等,均應按技術規范進行,對每道工序,都必須查對組織數量,檢查有否遺漏、丟失。3、大小標本必須分開處理。4、包埋或其它工序中,萬一發現組織塊標簽脫落、相互混淆,技術員不能擅自認定。待切片出來后與診斷醫生共同辨認。5、根據切片量化的控制,專人負責更換試劑,以保證每一批切片的質量恒定。6、每批切片完成后應按序排列并與申請單、組織塊核對后交診斷醫生簽收。7、對質量不佳的切片進行重新處理。8、對儀器、設備,定期維護、保養,專人負責。當出現故障時,及時通知設備科或聯系廠家修理。9、對危險品專人管理。病理切片操作規范1巨檢結束后清點塊數,記錄簽收。2組織包埋完成后必須進行清點蠟塊數8、量。3大小標本分開固定脫水。4大標本固定時間不得少于6小時;小標本不得少于3小時。5固定液必須及時更換,固定后必須流水沖洗。6固定、脫水溫度不得高于37。7試劑必須及時更換。8切片厚度35微米。切片完整無污染,無皺褶。9胃鏡、纖支鏡等小活檢組織切片必須作連續性切片,數量不得少于8張。10組織片貼附,應在除去標簽位置后玻片的中間。11封固前必須經酒精充分脫水,二甲苯透明,濕封。12封片時不得有氣泡,不得有樹膠外溢。13標簽必須貼于玻片左側,編號字跡必須清楚。14制片工作一般應在2448小時內完成。15切片完成后交付醫師時必須按照記錄當面清點。冰凍切片操作規范1、接到標本后快速冰凍。2、切片厚度69、7微米。3、切片完整,無污染,無皺褶。4、切片完成后立即固定。5、染液,脫水液必須及時更換。6、封固前必須經酒精脫水,二甲苯透明,濕封。7、封片時不得有氣泡,不得有樹膠外溢。8、標簽必須貼于玻片左側,編號字跡必須清楚。9、制片工作一般應在1520分鐘內完成。 10、冰凍報告后及時將“冰對”組織放入固定液內。免疫組化操作規范1、設置單獨的實驗室。2、必須有專用的冰箱,天平和pH計。3、實驗用玻片,器皿必須清潔。4、試劑必須放入4度冰箱內,并注明有效期。5、專用的脫蠟,脫水流程。6、設立陽性和陰性對照。7、按各種抗體要求進行修復。8、新抗體必須摸索出最佳稀釋度。9、孵育時間,溫度根據各種抗體的具體10、要求操作。10、DAB顯色必須在鏡下觀察。11、復染后經酒精充分脫水,二甲苯透明,濕封。12、封片時不得有氣泡,不得有樹膠外溢。13、標簽必須貼于玻片左側,編號字跡必須清楚。14、制片工作一般應在2448小時內完成。15、切片完成后交付醫師時必須按照記錄當面清點。細胞學操作規范1、接到標本后應及時制作。2、玻片必須干凈。3、正確采集標本部位。4、涂片厚薄均勻。5、涂片后立即放入固定液內。6、體液離心后盡可能做到濕固定。7、染液,脫水液必須及時更換。8、封固前必須經酒精脫水,二甲苯透明,濕封。9、封片時盡可能做到沒有氣泡和樹膠外溢。10、標簽必須貼于玻片左側,編號字跡必須清楚。11、在24小時內11、完成報告。病理科醫療垃圾管理1. 醫療垃圾在從科室運出之前,必須嚴格分開醫療垃圾和生活垃圾,并用不同色袋包裝。(1) 黑色袋用于科室醫療垃圾袋。(2) 黃色垃圾用于污染區(包括巨檢室,技術室)醫療垃圾袋。(3) 白色袋用于科室生活垃圾袋。2. 科室垃圾有衛生清潔員將科室垃圾分別送往醫療垃圾點和生活垃圾點。3. 病理標本由總務科負責焚燒并做好標本交接登記手續。4. 總務科負責醫療垃圾和生活垃圾的清運和消毒。病理科檔案管理員工作職責1. 負責病人資料的錄入工作。2. 負責病人費用的錄入工作。3. 負責病理蠟塊、切片的歸檔以及借出。4. 并且負責病人的接待咨詢工作。檔案管理操作規范1 所有送檢單病例12、均必須進行登記,如用計算機管理的,必須有文字打印材料及資料備份(以光盤刻錄為佳)。2 在切片進入檔案室時必須與醫師當面清點,并作記錄。3 切片必須晾干或烘干后,才能歸檔。歸檔切片應按序排列。4 蠟塊必須在切面封上蠟后才能入柜。歸檔蠟塊應按序排列,編號標簽面應朝上,以利查找。5 各種檔案柜外面應寫明年份和編號,以利查找。6 各種送檢單應及時清點,歸類(細胞學檢查、冰凍切片、常規切片、會診切片等)。按年份和順序裝訂成冊入柜。病理醫師及技術員的任職要求病理醫師(1)病理學診斷醫師必須由具有臨床醫學系本科或本科以上學歷,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書,經病理醫師注冊,并在規定培訓基地進修病理專業1-15年,考核13、合格的人員承擔。獨立簽署病理診斷報告者,除符合上述要求外,還應從事組織病理學診斷工作4年以上(病理學碩士需工作2年以上)。組織病理學診斷醫師在任住院醫師期間,對惡性腫瘤、交界性病變、假良性或假惡性病變、疑難及罕見病例等的診斷,原則上均需經過上級醫師復檢后簽發報告。需開展特殊專科病理診斷(如腎穿刺病理、眼科病理、骨髓病理等)者,應另行專科病理進修3-6個月。快速冷凍切片病理會診必須由具有副主任(或主任)醫師職稱、并經過快速冷凍病理診斷專業培訓的人員承擔。(2)目前雖未達上述要求學歷,但已參加組織或細胞病理學診斷6年以上,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者,可從事病理診斷醫師工作,并獨立簽署診斷報告:已取得執業14、醫師資格證書,經病理醫師注冊;已有中級專業技術職稱;已按規定要求在培訓基地進修完成相應專業培訓,考核合格。技術員(1)應有醫學院校中專或以上學歷。(2)應在進修基地進行6個月以上的常規切片、冷凍切片、常用特殊染色及免疫組織化學培訓,經考核合格,獲得病理技術員培訓合格證后,方可從事病理技術工作。3)開展原位雜交及其他分子病理學等新技術工作前,需進行專項培訓。病理科各級醫、技人員的業務要求及職責科主任(1)在院長領導下,負責本科的醫療、教學、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2)制訂并組織實施本科的發展規劃及日常的工作計劃,經常督促檢查,按期總結匯報。(3)督促本科人員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保證15、診斷結果準確,嚴防差錯事故。(4)參加疑難病例的病理檢查,組織病理討論。(5)參加會診和臨床病理討論會,經常與臨床科室取得聯系,征求意見,改進工作。(6)督促科內人員做好病理資料的積累和保管工作,搞好登記、統計工作。(7)負責組織本科人員的業務訓練和技術考核,培養和提高本科人員的技術水平;對本科人員提出升、調、獎、懲的具體意見。(8)學習、了解國內外先進經驗,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革新工作。(科副主任協助主任負責相應的工作)主任醫師(1)在科主任領導下,負責指導本科的醫療、教學及科研工作。(2)負責院內、外疑難病例(組織病理學、冷凍切片、細胞病理學)的診斷及會診;審核下級醫師的重要診斷報告,主持并16、指導科室的學術活動,組織臨床病理討論會。(3)學習、掌握國內外醫學先進經驗和技術,指導并主持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革新工作,參與本科人員的技術考核工作。(4)培訓基地的主任醫師需承擔對進修醫師的教學任務。(副主任醫師按分工履行主任醫師崗位職責的相應部分)主治醫師(1)在科主任及上級醫師的指導下,承擔常規病理診斷及部分復檢工作并簽發報告書。(2)在上級醫師指導下,負責冷凍切片的術前聯系工作,參加冷凍標本的取材及切片初診工作,高年資主治醫師可酌情獨立承擔冷凍切片的診斷工作。(3)承擔常規病理標本的巨檢和尸檢工作。(4)積極參加本科室的科研活動,學習和運用國內外的先進經驗,在實際工作中開展新技術、新項目17、。(5)協助上級醫師做好低年資醫師、進修生等的輔導及教學管理工作。住院醫師(1)在科主任及上級醫師的指導下,承擔常規病理的初檢和診斷工作。(2)完成常規病理標本的巨檢(或巨檢記錄)工作,參加并指導技術員進行尸檢工作,發現疑難問題及時請示上級醫師。(3)承擔科室有關的預約、登記、聯系及準備臨床病理討論會等事務性工作,參加臨床病理討論會,并做好討論記錄。(4)培訓基地的住院醫師應參加進修醫師的專題講座學習,高年資住院醫師可酌情擔任一定的科研和教學任務。(5)根據有關規定參加臨床有關科室的輪轉學習。新上崗住院醫師應先參加技術室工作36個月,熟悉技術室常規、冷凍、組織化學及免疫組織化學等技術工作。主任18、技師(1)負責制訂病理技術室的建設及發展規劃。(2)負責病理新技術的開發及應用。(3)精通各項技術室工作并指導各項技術工作,解決各種疑難技術問題。(4)組織技術室人員學習,提高業務能力。(5)負責制訂進修技術人員的培訓計劃,具體落實安排及指導。(6)組織技術室開展科研工作及參加科內外科研工作。(7)在科主任領導下負責儀器、設備、試劑等的選購工作。(副主任技師按分工履行主任技師崗位職責的相應部分)主管技師(1)獨立承擔合格的常規切片、冷凍切片及涂片制作。(2)獨立承擔20項以上組織化學染色工作。(3)獨立開展免疫組化技術工作。(4)協助上級技師承擔輔導進修技術人員的教學工作。(5)在上級技師指導下,獨立開展或參加有關科研工作。(6)參加巨檢及尸檢記錄工作,協助醫師做好臨床病理討論會前的準備工作。(7)在主治醫師指導下,承擔或參加大體標本攝影及大體標本制作工作。(8)承擔儀器的維修、保養工作。(9)在沒有主任技師的科室,力所能及地承擔主任技師的相應工作。技師(1)獨立承擔合格的常規切片、冷凍切片及涂片制作。(2)在上級技師指導下,參加或承擔部分主管技師的工作。技士(1)獨立承擔合格的常規切片、冷凍切片及涂片制作。(2)在沒有專職檔案管理員、文秘相應編制的科室,應根據實際需要分別承擔下述任務收費、資料歸檔、各項登記工作、診斷報告書的打印及發送等。內部資料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