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嬰醫院崗位職責及簡易人乳庫產后隨訪等制度3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1156
2024-09-08
33頁
90.30KB
1、愛嬰醫院崗位職責及簡易人乳庫、產后隨訪等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產科門診崗位職責1、 醫護人員必須經母乳喂養知識達標考核合格,方可上崗。2、 認真做好產前及孕期保健指導和登記工作,教會孕婦乳房按摩方法,對凹陷扁平、短小乳頭予以矯治。3、 通過講課、錄象等方式,認真做好產前宣教,使孕婦掌握。(1) 母乳喂養的好處。(2) 早開奶的重要性。(3) 如何保證有足夠的乳汁。(4) 母親喂奶體位和嬰兒含接姿勢。(5) 母乳同室的重要性。(6) 按需喂乳的重要性。(7) 純母乳喂養的重要性。4、 對有關母乳喂養咨詢2、要認真、耐心地解答。待產室崗位職責1、 提前十分鐘進崗,清點物品。2、 床頭交接產婦、測血壓、胎心。3、 正常產婦30分鐘測胎心一次,過期及胎心異常者15-30分鐘測胎心一次。4、 及時給產婦用溫熱清水擦洗乳頭,做好母乳喂養宣教工作,鼓勵產婦多進食,及時排空膀胱。5、 執行臨時醫囑。6、 有乳頭凹陷的要指導孕婦做十字操。7、 嚴格觀察產程進展,認真填寫產程圖,發現問題及時匯報醫生。分娩室工作制度1、 凡是進入分娩室的醫生、助產士和其他人員,必須遵守分娩室工作制度,一律服從護士長的指導。2、 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凡進入分娩室的人員一律穿戴分娩室衣帽、鞋、口罩。3、 保證產科急診設備、藥物、物3、品齊全,保持性能良好,做到專人保管,定期檢查。4、 嚴格觀察產程進展,胎心、血壓情況,并做好產程記錄。5、 保持室內溫度在22-28,相對濕度50-65。6、 對出生后,體重在2500克,阿氏評分在7分以上的新生兒,產后30分鐘內由醫護人員協助嬰兒進行母嬰皮膚接觸,新生兒與母親應有目光交流,并做好登記,幫助嬰兒吸吮,要注意嬰兒安全及保溫。 7、 產后產婦和新生兒在分娩室觀察2小時后,無產后出血及其他特殊情況送回病房,并負責向病房護士交待在產房早開奶情況。分娩室消毒隔離制度1、 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2、 非本科工作人員不得隨意進入產房3、 凡進入分娩室的工作人員,應按要求更換分娩室專用的工作服4、帽子和鞋,拖鞋每周浸泡消毒二次。4、 分娩室保持清潔整齊,每天進行一次空氣消毒并作好記錄,每月進行空氣培養一次,細菌總數不超過200CFU/M。5、 每日2次進行濕式清掃,應用500/L有效氯消毒液擦洗地面及室內用物。定時開窗通風,每周衛生大掃除一次。6、 接生人員嚴格按無菌操作規程進行刷手,每月進行手細菌監測,并做好記錄。7、 接生器械物品使用高壓蒸汽滅菌,必須一用一滅菌,無菌容器每周高壓滅菌二次。8、 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分開放置。9、 凡疑有傳染病的產婦如梅毒、肝炎或表面抗原陽性的產婦一律到隔離待產室、待產產床分娩并實行床邊隔離,傳染產婦所用的器械必須分開浸泡消毒后再送有關科室。1、 5、產婦推車、輸液架、產房的轉椅、手術臺等每日用1:2000優氯凈消毒液擦洗。2、 氧氣濕化瓶、吸引皮管、吸引瓶清洗干凈后用1:2000優氯凈浸泡0.5小時后涼干備用。3、 垃圾應嚴格分類,置入塑料袋內,密閉運送,按要求進行無公害處理。4、 分娩后產房嚴格進行終末消毒處理。5、 分娩室抹布、拖布應專用。產房崗位職責1、 提前十五分鐘進崗清點物品,清點各種器械包、產包、藥品、,要有記錄,有簽字。2、 床頭交接產婦、測血壓、胎心。3、 密切觀察產程及胎心變化,每1015分鐘測胎心一次。4、 用溫熱清水擦洗產婦乳頭。5、 產后30分鐘內實行早接觸、早吸吮。6、 準確,規范,及時做好分娩記錄。7、 密切觀6、察產婦的出血情況及嬰兒變化。保證母嬰皮膚接觸30分鐘以上。8、 胎兒娩出后及時測量產婦BP、宮底高度。9、 產婦分娩后,在產房觀察2小時后,母嬰一起送入母嬰同室。10、 填寫產后首次護理記錄。11、 處理醫囑,補充費用錄入。12、 補充各種敷料及消毒液,整理環境為下班做好物品準備工作。13、 認真執行消毒隔離制度。14、 護士長定時檢查以上工作執行情況。母嬰同室工作制度1、 母嬰24小時在一起,每日新生兒進行洗澡或其他治療,母嬰分離不得超過1小時。2、 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防止產婦和新生兒交叉感染。3、 對剖宮產術后的產婦在母親能做出應答反應后,與嬰兒皮膚接觸30分鐘以上,并協助嬰兒早吸吮,7、使其得到初乳。4、 醫護人員幫助指導正常產和剖宮產的母親正確哺乳體位和嬰兒含接姿勢及如何保持泌乳。5、 指導產婦如何觀察和護理嬰兒的技術,發現情況及時匯報,并做好產婦的心理護理,增強產婦對母乳喂養的認識和信心,針對問題耐心解釋。6、 護理人員隨時巡視病房,(夜間每兩小時一次),觀察護理嬰兒臍部有無出血,母乳喂養情況,并及時更換尿布和填寫嬰兒記錄。7、 嚴格執行探視制度,探視時間內一次只進一人。8、 實行母乳喂養及按需哺乳,嬰兒入睡不超過3小時要叫醒喂哺不準奶瓶、奶嘴進入母嬰同室及家庭化休養區,除醫學指征外,一律不得給嬰兒吃任何飲料及母乳代用品。9、 出院前醫護人員向產婦介紹母乳喂養的熱線電話,8、咨詢門診及隨訪組織。母嬰同室消毒隔離制度1、 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無異味,每日通風2次,一次10分鐘,避免對流風直吹產婦與嬰兒。2、 室內溫度應保持18-26,相對濕度60-65,嚴禁吸煙,室內地面每日兩次清水濕拖,污物拖后再掃。3、 注意室內清潔整齊,及時更換床單。4、 室內用500/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桌面、地面、小桌、床欄等用物一次,每日空氣消毒一次并做好記錄,每月空氣培養一次,含菌量不超過500CFU/m,室內物體表面培養一次,細菌總數不超過8個/CM。5、 凡是接觸嬰兒的布類一律高壓消毒滅菌。使用一次尿布用后放污物袋。6、 母嬰出院更換床單位,做好終末消毒。7、 母嬰同室工作人員每年體檢9、一次,工作服每周更換二次。8、 入室操作衣帽整齊,戴口罩,流動水洗手12分鐘。9、 產婦哺乳前洗凈雙手,用溫水擦拭乳頭,產婦患感冒時戴口罩。10、 嚴格探視制度,限制人員流動,嚴禁傳染病人探視。保健及免疫接種常規1、 正常新生兒生后即刻肌注維生素K1。2、 新生兒出生后即刻按要求注射乙肝疫苗,并記錄簽字。3、 常規接種卡介苗:新生兒出生24小時后接種卡介苗,并告知病人注意事項。4、 出院前告知病人滿月后到所屬地方婦幼保健部門建立兒童預防接種卡接受免疫接種。母嬰同室住院須知1、 產婦入院后必須接受母乳喂養知識宣教及母乳喂養技術指導,產后要主動配合醫護人員對嬰兒進行母乳喂養。2、 住院期間,不得向10、院內攜帶奶瓶、奶嘴、奶粉等。3、 不得擅自給嬰兒喂哺牛奶、奶粉等代用品及其他飲料。4、 產婦應遵守住院規定及作息時間安排,保持室內清潔、安靜、愛護公物,如有損壞須照價賠償。5、 陪伴或探視的家屬,應嚴格遵守探視及陪伴制度并接受母乳喂養宣教,積極支持母乳喂養。6、 院內禁止吸煙,違者按醫院規定罰款。母嬰同室探視陪伴制度1、 為了您寶寶的健康,對患有消化、呼吸系統傳染病的家屬謝絕探視,家屬接觸嬰兒時應先洗手,不要親吻嬰兒。2、 家庭化休養室只允許一人陪伴,其它家屬一律在探視時間探視,每次不得超過一人。3、 母嬰同室產婦需陪伴時,須由護士長簽發陪伴證,方可留人陪伴。4、 嚴禁吸煙。5、 嚴禁帶兒童進11、母嬰同室、家庭化產婦休養區。6、 家庭化休養室內物品如有損壞,照價賠償,由押金中扣除。NICU室崗位職責1、 早產兒體重不足2300克,胎齡不滿35周,阿氏評分4分以下或嬰兒有其他嚴重合并癥的方可進入NICU室.2、 監護室新生兒一律實行母乳喂養、按需哺乳,不能直接吮吸的應由護士用小勺、量杯或滴管哺喂母乳。3、 監護室內禁止使用奶瓶、奶嘴或給嬰兒吃母乳以外的任何食物及飲料。4、 嬰兒服藥時一律用白開水送服。5、 嚴密觀察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及瞳孔變化,意識、神態、精神反應、嘔吐物、尿量、大便性質、量、皮膚黃染的程度,并做好記錄。6、 做好各種搶救器械和急救藥品的準備,每1530分鐘巡視病12、嬰一次,隨時發現病情變化及時處理。7、 認真執行醫囑,做好一切治療和生活護理,并做好嬰兒記錄。8、 認真執行無菌操作,嚴格三查七對制度,防止差錯事故發生。9、 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防止醫源性疾病發生。新生兒窒息復蘇常規1、 ABCDE復蘇方案A、 盡量吸凈呼吸道黏液B、 建立呼吸、增加通氣C、 維持正常循環,保證足夠的心搏出量。D、 藥物治療,包括1:10000腎上腺素,并根據病情酌用糾酸、擴容等。E、 評價 根據呼吸、心率及皮色三項體征進行評價。2、 初步復蘇步驟a) 保溫:防止失熱,生后立即放置于遠紅外或其他方法預熱的保暖臺上處理。b) 揩干最佳復蘇體位,肩部及全身皮膚,減少散熱。c) 13、擺好最佳復蘇體位,肩部以布尖墊高23厘米呈輕微頸伸仰為宜。d) 擺好體位立即用一次性吸管或球吸凈口、鼻、咽黏液,吸引時間不宜超過10秒鐘。e) 觸覺刺激:如新生兒經上述處理后仍無呼吸,可采用拍打足底2次和摩擦兒背來促使呼吸出現。以上5個步驟要求在生后20秒鐘內完成。如重復窒息仍無好轉,心率仍80次/分,則應考慮氣管插管及用藥。圍產兒病區兒科醫師職責1、 兒科醫師進病房或手術室負責高危兒的搶救工作。2、 負責收治母嬰同室、家庭化休養室圍產兒的診治工作f) 首診醫師及時對入室嬰兒進行詳細查體,填寫嬰兒入室記錄,書寫首次病程及醫囑。g) 每天上午必須查房,根據病情需要更改醫囑,完成病程記錄。h) 每14、天巡視病房不少于3次,隨時發現病情變化及時處理并記錄。i) 發現嬰兒有其他科情況時,應及時填寫會診單,邀請有關科室醫師會診,需轉科治療時需填寫好轉科記錄及時轉科治療。3、 負責NICU病房的高危兒的搶救治療工作(1) 首診醫師對入室嬰兒應全面系統查體,并書寫住院病歷,首次病程,并寫治療搶救醫囑。(2) 每天上午查房,根據病情需要更改記錄病程。(3) 每天巡視病房不少于4次,對病情危重者隨時巡視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及時處理并記錄病程。(4) 對病情已穩定不需要治療者,可轉出NICU與母親同室。4、 醫師實行床頭交接班制度并有交班記錄。5、 鼓勵支持按需哺乳,隨時向母親宣傳母乳喂養知識,指導正確哺乳姿15、勢,解答產婦提出的有關問題。6、 一律實行母乳喂養,杜絕使用奶瓶、奶頭,不準嬰兒吃母乳以外的任何食物或飲料,不能直接哺乳者,由護士用滴管或小勺喂哺母乳。7、 值班醫師在搶救中遇到困難時,應及時邀請有關科室的醫師或上級醫師協助搶救和處理,并詳細記錄。8、 按規定完成新生兒的預防注射及保健常規。母嬰同室護士崗位職責1、 做好基礎護理和晨晚間護理,為母嬰提供一個清潔舒適、安靜的休息環境,熱情接待母嬰,掌握分娩情況,并進行自我介紹,做好母嬰一體護理和身心護理。2、 負責嬰兒洗澡、臀、臍護理,預防注射等治療,母嬰分開不超過一小時。3、 協助按需哺乳。4、 負責會陰沖洗,觀察母嬰情況,觀察產婦生命體征、宮16、縮、惡露、排尿、及傷口情況,每2小時護理嬰兒一次,幫助換尿布,觀察嬰兒大小便、嘔吐、面色、呼吸等情況,認真填寫病歷和記錄,發現異常及時向醫生匯報。5、 及時幫助和指導嬰兒哺乳,剖腹產術后有應答反應后,半小時內進行皮膚接觸30分鐘以上,并早吸吮。6、 做好母乳喂養知識宣教和操作技巧(正確體位、含接姿勢、擠奶方法),指導產婦喂養過程中常見問題的處理方法。幫助奶脹的產婦擠奶母嬰分離情況下如何保持泌乳及出院后如何與隨訪組織保持聯系7、 認真做好交接班,重點是分娩后24小時以內的母嬰情況,除產、兒科情況外還應包括:首次哺乳時間、嬰兒吸吮次數、吞咽及泌乳情況和注意事項。8、 護理常規產后6小時內母嬰觀察及17、護理:(1)觀察產婦生命體征及傷口、宮縮、陰道出血和排尿情況。(2)核對新生兒姓名、性別、住院號。(3)觀察新生兒呼吸及皮膚、臍帶有無滲血、嬰兒有無嘔吐并注意保暖。(4)協助剖宮產的母親進行早接觸,早吸吮,并指導正確哺乳姿勢及按需哺乳。(5)協助并指導全部母親生后6小時內再次喂奶,按需哺乳。產褥期的觀察及護理:(1)每日檢查惡露、傷口愈合、子宮復舊情況,保持外陰清潔。(2)每日檢查乳房情況(脹度、乳量、乳頭形狀),指導母親正確的哺乳體位、含接姿勢及擠奶手法。發現異常情況(如奶脹、乳頭皸裂、副乳等)及時加強指導和咨詢。(3)加強心理護理,針對產婦的問題進行耐心細致的解答,使母親樹立母乳喂養的信心18、。(4)觀察一次新生兒全程哺乳過程,及時糾正錯誤行為。(5)指導并提供母親科學膳食,保證充分營養。新生兒及患兒的觀察及護理:(1)記錄新生兒及患兒的一般情況,每日測體溫、體重、大小便次數及性質、黃疸情況并做好記錄。(2)了解新生兒的吸吮次數及吸吮情況。(3)每日洗澡一次,做好新生兒皮膚護理、臍帶護理、預防接種工作。(4)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5)加強巡視,了解母親及新生兒情況,做好護理記錄,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師。母嬰同室、產科醫師崗位職責1、值班醫生進產婦休養區,必須著裝整齊,必要時戴口罩,檢查前要洗手。2、產科醫生必須經過母乳喂養知識18小時培訓,并通過母乳喂養知識達標考試方可上崗。3、19、住院醫師每日查房4次,夜班早6:30、白班8:00、下午2:003:00、晚班晚8:00。主治醫師除查房外,每日上午11:00巡視病房一次,主任每周查房一次,檢查要認真仔細,態度和藹,在全面檢查的基礎上,重點檢查乳房乳頭,詢問喂乳情況,并認真在病歷上做好記錄,對乳汁少的產婦要給予催乳藥物治療,糾正不正確的哺乳姿勢,并予以母乳喂養技術的指導。4、分娩后新入室產婦,在入室6小時內進行母乳喂養知識宣教及正確姿勢示范指導。5、下班前值班醫生向夜班醫生做好產婦情況交班。6、值班醫生負責指導特殊情況的母乳喂養。7、指導護理解決母乳喂養的問題。8、產婦因病理情況暫不能哺乳時,產科醫生要耐心指導產婦人工擠奶,20、以保證正常泌乳。9、嚴格監督各科室,杜絕使用奶瓶、奶嘴或給嬰兒母乳以外的任何代乳品或飲料。10、產婦出院前常規發給母乳喂養隨訪卡,并指導產婦出院后如何與母乳喂養隨訪組織取得聯系,以保證出院后母乳喂養的實施。采集人奶的方法與儲存制度1、備好消毒儲奶容器。2、由護理人員或產婦本人親自采奶,采奶前洗凈雙手。3、擦洗被采奶的乳房及乳頭。4、人工擠奶法:母親身體略向前傾,用手將乳房托起,將大小拇指和食指對應放在距乳頭根部2cm處向胸壁方向輕輕向下壓,反復一壓一放,手指不要在皮膚上滑動,沿著乳頭依次擠空所有的乳竇,擠奶時間一般為1020分鐘,最多不超過30分鐘。5、將收集好的人奶立即封蓋,注明床號、姓名、21、日期、時間后,再放入62.5的水浴鍋進行巴氏消毒30分鐘,取出后貼上標簽,注明消毒時間,冷卻后儲入冷藏室可保存24小時,儲如冷凍室可保存7天。6、使用前,先將儲存的奶從冷凍室內移入冷藏室1224小時,逐漸溶化,冷藏室的奶可直接出室溫中使用。7、使用時,按擠出乳汁的時間先后喂養嬰兒,喂養前將儲奶容器置于溫水中升溫,切忌火焰或微波爐加熱。8、人乳庫供應范圍,因醫學指征不能直接哺乳的母親和嬰兒。簡易人乳庫管理制度設立簡易人乳庫,收集人乳的對象應為無傳染病身體健康的母親。人乳庫供奶范圍:(1)產婦不能用自己的乳汁哺喂的新生兒及患兒。(2)有醫療適應癥的新生兒及患兒。人乳收集:(1)備好消毒奶杯,以有蓋22、的透明廣口杯為宜。(2)清潔產婦的乳房,采奶前洗手。(3)擠乳方法:手法擠乳為主,消毒器具(吸奶器或奶泵)擠奶為輔。(4)將收集好的人乳汁貼上瓶簽,準確記錄供乳者姓名、收集日期、時間、分娩孕周。(5)采奶后入乳庫前消毒。消毒條件為恒溫水箱62.530分鐘,待自然冷卻至室溫后放入冰箱待用。冰箱內保持4,儲存應在24-48小時內使用,-20儲存,可在3個月內使用。庫奶使用時需復溫。(6)若乳母擠出的奶用于哺喂自己的新生兒,則不需要消毒,但容器外應標明姓名、日期、床位號,置于4冰箱內保存,24小時內使用。人乳庫應由專人管理:(1)對各病室收集的人乳進行檢查。(2)管理人員對乳庫的人乳做好時間標記,儲23、存及使用時應作記錄。(3)每日檢查乳庫,應保證先入庫的先供應,并及時清理過期的乳汁。(4)設專用冰箱儲奶,冰箱應每周清潔一次,每月對庫存奶檢菌一次,并有記錄。母嬰皮膚接觸及早吸吮常規1. 新入室產婦,各級醫護人員做好母乳喂養的宣教,發放宣教材料,并協助產婦作好乳頭的清潔護理。2. 正常產婦皮膚接觸是在新生兒斷臍、清理呼吸道、擦干血跡后30分鐘內,將新生兒覓食、吸吮乳頭,并注意保暖。3. 剖宮產母嬰皮膚接觸在母嬰回病房,產婦有應答反應30分鐘內,母嬰情況良好,即可皮膚接觸,在手術室只做母嬰局部(面部)皮膚接觸。4. 生后在母嬰皮膚接觸的同時開始吸吮母親乳頭。醫護人員應注意觀察嬰兒覓食、吸吮情況。24、5. 將嬰兒床放置在產床旁邊,使產婦隨時可看到自己的小寶寶。6. 做好母嬰皮膚接觸和早吸吮的記錄。7. 對早產、輕度窒息新生兒,由兒科醫師決定早接觸和早開奶時間。8. 不宜早接觸、早吸吮的指征:(1)新生兒重度窒息、產傷或其他合并癥,經新生兒復蘇搶救后需送高危新生兒病房繼續搶救或觀察者。(2)高危母親搶救者。(3)剖宮產母親,麻醉未清醒者。(4)有母乳喂養禁忌癥者。(5)34周及以下的早產兒,吸吮、吞咽不協調者。新生兒沐浴常規1、 每日上午8:0010:00,沐浴室溫2628,水溫3840。2、 物品準備 :干凈嬰兒衣、包被、尿布、嬰兒沐浴液、爽身粉、潤膚油、75酒精、2%碘酒、棉簽、0.2525、氯霉素眼藥水紅霉素軟膏等。3、 用流動水由頭向下洗,即面頭發耳后頸兩上肢腋下軀干臀部雙下肢。4、 沐浴時用手擋住嬰兒耳孔,防止水流入。5、 嬰兒沐浴用品全部一人一換一消毒,被服要高壓滅菌。6、 洗畢揩干全身,于皮膚皺褶處撒少許嬰兒粉。7、 用0.25氯霉素眼藥水滴雙眼,發現異常要及時報告醫生,進一步檢查處理。8、 用2%碘酒、75酒精擦臍輪處及臍周皮膚。9、 注意觀察嬰兒全身情況,并記錄。10、 仔細查對嬰兒手圈,腰牌,無誤后包好嬰兒送還母親。母乳喂養隨訪組織及其職責1. 產婦出院前有產婦主管醫師詳細填寫孕產婦保健手冊,(母子保健手冊)中分娩記錄和母乳喂養隨訪卡,交給產婦并告之將手冊及卡交產婦26、所轄地段(鄉院或村婦幼醫生)。負責隨訪人員。2. 按照廈門市母乳喂養隨訪工作實施辦法要求,醫院醫務科確定專人,除做好全市各婦幼保健機構每月5日送到的在本院分娩產婦的“母乳喂養隨訪卡”的回收工作。對填寫合格者由醫院付給各婦幼機構負責此項工作的同志,“母乳喂養隨訪卡”檢查指導費。以提高內在工作質量。產后隨訪制度1、產后母親出院前將產科填寫好的“母乳喂養隨訪卡”,交給產婦及家屬。2、醫院地段婦幼保健人員按常規進行隨訪,時間為母嬰回家后2-3天、2周、4周、42天、4個月。3、訪問內容包括:(1)了解母乳喂養情況l 是否堅持按需哺乳;l 是否堅持夜間哺乳;l 是否給嬰兒添加了水和代乳品;l 是否給嬰兒27、用奶瓶或奶嘴;(2)觀察一次全程哺乳過程,注意哺乳姿勢和吸吮動作是否正確。(3)了解嬰兒臍帶、體重、睡眠和吃奶情況,并指導母親的膳食營養。(4)檢查產婦乳房、傷口和子宮復舊情況,并指導母親的膳食營養。4、地段婦幼保健人員認真填寫母乳喂養隨訪卡,并于4-6個月后將卡片收回。5、按照要求,作好本院分娩產婦的“母乳喂養隨訪卡”的回收工作。對填寫合格者付給有關婦幼保健機構負責此項工作的同志“母乳喂養隨訪卡”檢查指導費。6、.醫院應設立母乳喂養咨詢門診、咨詢熱線電話,提供母乳喂養咨詢服務。 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加強新生兒安全管理,防止丟失、錯抱等不良事件發生,關系千家萬戶的幸福平安,關系醫療安全和醫院社會28、形象,必須從制度上、根本上切實加以解決。現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衛生計生委要求,結合我科實際,特制定本制度。一、實行科主任、護士長負責制,科主任、護士長同為本科室新生兒安全管理第一責任人,負責本科室新生兒安全工作,建立健全本科室新生兒安全管理應急預案。二、科室要加強新生兒安全知識教育,在病房醒目位置張貼安全防盜宣傳資料,向產婦及家屬告知新生兒安全相關知識,增強安全防范意識。三、嚴格執行探視制度,減少探視人員隨意進入;控制產婦的陪床人員,每床只許一人陪床,避免人員流動過多。四、產婦入院后,安排床位,建立病歷,確定生產方式和時間。如進行自然分娩,所在科室要與產房確定生產時間;如進行剖宮產,所在科室29、要與手術室確定手術時間。五、臨產時,由病房護士核實無誤后,攜帶產婦病歷,陪同產婦一起進入產房或手術室,并與產房或手術室護士進行交接,準備待產或手術。六、新生兒出生后,應讓產婦或家屬看清新生兒的性別,并立即進行產婦和新生兒的標識工作,在病歷上按好新生兒腳印,待產婦確認后按其本人手印,同時將附有產婦全名、腕帶編號、新生兒性別、出生時間、住院號、科室、床號等一致信息的兩條不可轉移的腕帶,分別戴于產婦及新生兒手腕。七、在其他病人被送入產房或手術室之前,產婦及新生兒均應被轉移出產房或手術室,送入病房,對照科室、床號入住。產房或手術室人員與病房護士一起核對母嬰腕帶信息,核對無誤后進行交接班并簽字。八、住院30、期間,嚴格實行母嬰同室,嬰兒車與病床標簽配對,保證新生兒時時刻刻在產婦及家屬視野范圍內。護士要在產婦床旁交接班,清點新生兒數目,并做好記錄。要經常巡視,認真盤查接觸新生兒的人員,發現可疑人員立即通知保衛科。九、如新生兒患病轉入兒科,必須在家屬在場的情況下,產科責任護士與兒科責任護士雙向核對患兒母親姓名、性別、年齡、診斷、住院號、床號,核對正確后,兒科責任護士方可接收患兒。十、患兒需外出檢查時,必須通過搖籃床、嬰兒床進行轉運。責任護士應明確患兒檢查的項目及時間,核對患兒身份識別腕帶和床頭卡。核對后,必須與其家人一起將患兒抱至診室檢查,檢查結束回病房時,再次由護士雙人核對患兒身份識別腕帶無誤后,將31、患兒放至其床位上,繼續治療。十一、新生兒在院期間必須配戴身份識別腕帶,如在沐浴、檢查、治療時損壞,應及時補戴,新的身份識別腕帶要護士雙人核對確認無誤后制作。十二、新生兒出院時,應由護士雙人核對戶口本、身份證、指紋、腕帶和床頭卡等內容,讓產婦說出新生兒姓名、性別,必要時讓產婦出具身份證明,核對準確無誤后將新生兒交給產婦或家屬,并在護理記錄單上簽名。十三、醫院工作人員不得私自將新生兒抱出科室,如新生兒確需離開原病區,必須有家屬陪同,并征得新生兒母親同意和簽字,詳細記錄帶出人姓名、時間、原因等出入記錄信息。保衛科要提高警惕,增強嬰兒防盜意識,嚴格出入口管理,24小時監控產科、產房、手術室和兒科通道,32、嚴禁嬰兒被非法帶出。十四、護工、清潔工及其他無關人員不得接觸、移動新生兒。十五、一旦發現新生兒、嬰兒丟失,值班人員應立即向分管院長報告,并通知科主任、護士長和保衛科,提供新生兒、嬰兒姓名、出生日期、性別、衣著等信息,科室迅速啟動新生兒安全管理應急預案。如確認新生兒、嬰兒丟失,應立即按規定報警。十六、對于不執行制度規定、工作疏忽導致發生新生兒安全事件的,將嚴肅追究責任,從重予以處罰;觸犯法律的,一律移交司法機關處理。xx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降低剖宮產率制度與措施一、管理制度1、嚴格手術審批制度。除急診剖宮產手術外,所有擇期剖宮產術必須經科主任批準,嚴禁開展擇時、無指征剖宮產,提高產科質量,33、確保母嬰安全與健康。2、正確掌握剖宮產手術指征,剖宮產手術需由中級職稱以上的婦產科醫師決定,并將手上理由寫在病程記錄中。3、嚴格執行高危孕婦分級管理制度,及時做好高危孕婦的轉診工作。高危孕婦剖宮產手術必須有兒科醫師在場。產科醫生實行24小時值班制,成立由業務院長、醫務科長、婦產科、兒科、麻醉科等相關人員組成的產科搶救小組和新生兒搶救小組。4、規范產科病歷,剖宮產手術應有術前小結、手術知情同意書、麻醉知情同意書及患者授權書、輸血治療同意書,術后有手術情況知情書、麻醉記錄、手術記錄等。5、嚴格遵守手術室管理制度,包括手術器械、物品消毒滅菌管理、消毒隔離、查對清點制度等。二、保障措施:1、加強產前查體的力度,早期發現妊娠合并癥并積極采取應的治療措施,及時糾正胎位不正。2、加強孕期指導,合理指導飲食,避免巨大兒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