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管理制度及規范.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1227
2024-09-08
10頁
36.50KB
1、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管理制度及規范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管理制度匯編康復工作制度1、嚴格掌握病人進行康復治療(包括物理治療、運動治療、作業治療、言語治療、矯形器應用與傳統康復針灸、推拿等)的適應癥和禁忌癥。2、認真詢問病史、做好體檢,準確了解病人情況,正確進行康復功能評估、康復目標制定以及實施康復訓練計劃。3、嚴格按照無菌技術操作,治療室的針、棉球等操作物品均需嚴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4、在操作過程中應注意方法、手法正規,動作適度,部位準確,避免發生意外傷害。5、對癱瘓、轉診等不能來院2、的病人應做好家庭康復工作:(1)對上級醫院轉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患者,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醫生必須認真了解基本情況進行登記。(2)家庭康復醫生對轉診患者應及時進行隨訪(電話或上門)。(3)對于需一步開展康復治療的轉診患者,醫生應根據上級醫院的治療方案制定康復治療計劃,開展相關康復及治療。(4)對轉診患者在社區的康復治療情況應及時交信息資料室歸檔。殘疾人康復工作制度1、建立健全社區內殘疾人基本資料,每年對遷入、遷出的殘疾人調查核實。2、將殘疾人的管理和隨訪納入日常工作,具體落實康復管理,定期訪視,指導功能鍛煉。完成各類表卡的填寫,做到報表準確。根據殘疾人的需求提供生活用品用具的信息、選3、購、師培、使用指導以及簡易康復用具的制作。3、開展保健服務,減少致殘率,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早康復”,合理用藥,減少并發癥。4、參加殘聯召開的各種會議和業務學習。將殘疾預防與康復知識納入居民健康教育,舉辦培訓班、普及康復讀物、開展康復咨詢和指導。精神康復管理制度1、在轄市(區)殘聯、衛生局領導下,對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實施規范化、制度化管理。建立一定的精神康復支持保障系統(政策、經費、宣傳、培訓、考核等)。2、建立精神康復技術指導網絡,實行區、街、居委會三級管理及社會工作體系。有組織、有計劃地落實精神病人防治康復工作。做好報告、看護、家庭病房管理與定期隨訪。(1)以居委會和社區衛生服務4、中心(站)衛生人員參加的監控小組,完善網絡管理。(2)對管轄病人底數清、情況明,妥善保管個人檔案及資料。(3)做到對遷出遷入,新發病人,死亡人數,要登記注銷,有花名冊。3、做好精神衛生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定期發放宣傳資料。4、使用國家規定精神病防治統一表卡,實行卡片管理制,做到精神病人,一人一卡。5、監護、定期隨訪病人,進行階段性精神心理評估和針對性康復指導,并加大考核力度。社區精神病防治工作走訪制度1、社區精神病防治領導小組成員,要經常深入病人家庭走訪了解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為小組研究工作提供依據。2、定期對轄區內重度精神病患者進行走訪,掌握病情變化,協調解決治療中的實際困難,促進精神病患者5、的康復。3、居委會監護小組堅持定期普遍走訪病人制度,對重度病人每月走訪,做好隨訪記錄,掌握每個病人治療康復情況,幫助病人解決實際困難,為治療和康復創造良好的環境。4、對已治愈的或病情穩定的輕微患者,積極創造條件回歸社會,參與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以及社會活動。康復工作人員崗位職責1、在中心(站)主任領導下,掌握本社區居民因急、慢性疾病、創傷、老年病及殘疾等基本情況,并建立臺賬。2、負責組織和指導有關康復三級預防的宣傳教育工作,降低病、傷、殘的發生或減輕傷殘后其功能障礙的程度。3、負責康復醫療的咨詢、評定、轉診和支持工作,保存和整理康復醫療記錄和病歷檔案。對病、傷、殘者功能障礙的性質、部位、范圍、6、程度、發展趨勢、預后和轉歸進行客觀、準確的評定。制定不同階段與時期的康復目標。4、負責制定康復目標的實施計劃、組織和指導病、傷、殘者的康復治療,采取各種措施治療病、傷、殘者,以改善其功能。5、對康復病人做好自我康復器械訓練的宣傳指導工作,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對病人進行有計劃治療。同時對有需要康復的病人建立衛生保健合同。6、積極鉆研全科醫學與康復醫學業務,不斷更新康復知識,掌握新技術、新療法,為社區居民及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康復技術服務規范一、性質、功能社區康復科針對當地人口的主要致殘原因,在當地政府及其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和指導下,協同當地有關部門,動員、組織群眾,大力開展殘疾的一級預防,是在康7、復醫學理論指導下,應用功能測評和物理治療、作業治療、傳統康復治療、言語治療、心理治療等康復醫學的診斷、治療技術、與相關的臨床科室密切協作,著重為病傷急性期,恢復早期的有關軀體或內臟器官功能障礙的患者,提供臨床早期的康復醫學專業診療服務,同時,也為其它有關疑難的功能障礙患者提供相應的后期康復醫學診療服務。社區康復科下設物理治療和作業治療室,并具有相應的康復測評和治療功能。二、人員配備至少應有1名專職或兼職的康復醫師、2名專職的康復治療技師(士)。設置康復病床的社區康復科,應根據收治病種,參照有關臨床科室,配置康復病床數量相適應的專職康復醫師,康復治療技師(士)和護士。三、診療場所根據需求與條件,8、社區康復科一般應有使用面積25平方米以上的業務用房,如設康復病床,應配置適當面積的康復病房,病房每床凈使用面積以5-7平方米為宜。社區康復科應設在易于功能障礙患者方便抵離的處所。社區康復科的通行區域和患者經常使用的主要公用設施應體現無障礙設計,地面防滑;如設有康復病房,其走廊的墻壁應有扶手裝置。社區康復科的地板墻壁、天花板及有關管線應易于康復設備,器械的牢固安裝、正常使用良好和經常檢修。社區康復科應有良好的室溫調節措施,如有條件,可考慮為運動治療室、作業治療室安裝空調裝置。以少年兒童為診療對象的康復診療室,色彩設計、裝飾應適合少年兒童患者的心理特點。四、設備與器材社區康復科應根據需求,配置物理9、治療、作業治療和功能測評類的基本康復設備與器材,酌情配置其它類康復設備與器材:(一)物理治療1、運動治療:訓練用墊和床,肋木,姿式矯正鏡,常用規格聽訓練棍和球,常用規格的砂袋和啞鈴,墻拉力器,劃船器,手指肌訓練器,股四頭肌訓練器,前臂旋轉訓練器,滑軟吊環,常用規格的拐杖。常用規格的助行器,助力平行木。2、其它物理治療:中頻治療儀,低頻脈沖電療機,音頻電療機/超短波治療機,紅外線治療機,磁療機頸椎牽引設備,腰椎牽引設備。(二)作業治療:沙磨板,插板/插件,螺栓,訓練用球類,日常生活訓練用具。(三)功能測評:關節功能評定裝置,肌力計,其它常用功能測評設備。(四)傳統康復治療:針灸用具,人體經絡穴位10、示意用品,按摩用品。五、診療方法(一)功能測評:運動功能測評、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檢查。(二)物理治療1、運動治療:耐力運動訓練,肌力訓練關節活動度訓練,步行訓練,牽引療法。2、其它物理治療:電療,透熱治療,光療。(三)作業治療:日常生活活動訓練。(四)傳統康復治療:針灸,按摩。(五)康復工程:家庭康復的環境改造指導,簡易運動治療和作業治療器具,矯形器,助行器,自助具的制作和訓練指導。六、管理1、認真遵守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和診療規程、規章。建立、健全社區康復疹療制度、切實可行的技術操作規程和質量控制標準,并認真、有效地實施。2、建立、實施康復醫學畢業后教育和繼續教育制度,全科的康復醫學專業技術人11、員均應接受過相應的康復醫學培訓。3、實施科室的中長期綜合性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4、業務信息資料保存完整。康復患者的注意事項1、入康復科的患者,必須服從康復醫師與治療師的安排,以保證治療能得以完成。2、康復科是以患者自主活動為主的治療科室,病人必須自己完成康復治療師布置的所有康復項目及治療量。3、保持治療室內的清潔與安靜,不得高聲喧嘩、不能吸煙、不能進食、不亂丟垃圾。4、保證每一位患者的治療,未經康復治療師的批準不得參與他人的康復項目,不得干擾別人的治療。5、在治療過程中如有任何不適或對治療有任何疑問等,都應及時向康復治療師匯報,以便及時處理。對于不服從治療人員安排進行自我鍛煉而出現醫療意外12、,責任自負。6、有損壞物品時,應及時向康復治療師匯報,以便及時調換或修理。7、消耗性物品應盡量節約使用,因為這要計入治療費用。8、操作時應盡量小心,防止損壞工具等物品,所損壞的物品要根據物價進行賠償。腦血管病偏癱的康復規范1、始終以“功能訓練、全面康復、重返社會”為原則貫穿于腦血管病的康復過程中。2、根據功能康復評定做出正確功能康復診斷,評定內容應包括軀體運動功能、言語功能、精神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3、根據評定結果制定康復訓練與治療目標、原則及實施計劃和措施,訓練方法要求規范合理科學化,并循序漸進,根據患者情況定期進行評定,靈活調整康復訓練與治療方案。4、偏癱康復訓練方法應以神經生理療法(Bo13、bath、Rood、Brunnstrom等)、運動再學習等為主,并結合傳統運動療法、理療和中醫傳統療法(針灸和推拿)等,訓練的重點是改善功能和提高能力。5、條件允許的可以開展支具、輔助具的使用。6、做好患者的心理支持,加強患者的訓練配合主動性,為保持和提高康復效果,患者、家屬和醫務人員可根據具體需要,共同參與康復的具體訓練。7、注意預防和避免出現廢用、過用、誤用綜合癥。8、做好腦血管病的康復三級預防工作。康復訓練與服務工作流程圖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工作和業務培訓明確專(兼)職人員負責管理康復訓練與服務工作組織人員對轄區內殘疾人家庭、康復資源、康復需求進行調查摸底建檔立卡制定工作計劃、制定個體康復訓練與服務計劃定期提供康復訓練與服務并做好記錄宣傳和普及康復知識填寫并保存工作用表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4
19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