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輸血科血液入庫發血感染管理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1410
2024-09-08
11頁
21.79KB
1、醫院輸血科血液入庫、發血、感染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血液入庫、核對、貯存制度1、輸血科應按照有關規定儲備充足的血液。為避免血液浪費,應臨床之急。2、全血、血液成分、入庫前,輸血科工作人員應按照臨床輸血技術規范有關規定逐項核對,驗收。3、輸血科認真做好血液入庫、核對、領發的登記。有關資料需保存十年。4、貯血冰箱嚴禁放入其他任何物品,每天記錄儲血冰箱4次,并應每周用2000mg/L的“84”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每月進行空氣培養一次。5、臨床非急診用血、大量用血、新鮮血、全血、特殊用血請嚴格按照臨床用血2、申請程序提前預約,保證應急血源安全到位。發血制度1、交叉配血試驗合格后通知病房派專門人員到輸血科取血。2、取血和發血雙方必須共同核對患者姓名、性別、病室、床號、住院號、血型、血液有效期、血液外觀及全血試驗結果,準確無誤后雙方共同簽字方可發血。3、取血時間填寫必須精確到分鐘。4、輸血科血液一經發出,不得退回。5、對于未交費病人急需輸血時,在征得總值班或值周院長同意后,輸血科應及時做好交叉配血試驗及時發血,同時將輸血記帳單送往手術室或病房和住院部記帳處。輸血科醫院感染管理制度1、本院臨床用血由州中心血站供給,輸血科按照有關規定收領和發放,禁止不合格血液入庫,不得私自采血。(患者自身儲血、自體輸血者3、除外)。2、儲血冰箱應專用于儲存血液及血液成分,嚴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清潔和消毒一次。每月對冰箱內空氣消毒一次。無霉菌生長或培養皿(90mm)細菌生長菌落,8CFU/10分鐘或200CFU/m3W為合格。3、儲血室、超凈工作臺、血液治療室每日紫外光管消毒空氣40分鐘,每月作一次空氣檢測。4、有輸血不良反應者進入“輸血不良反應處理程序”,填寫輸血反應回報單,返回輸血科,每月統計上報醫務處。5、患者在接受輸血治療一段時期內出現輸血傳染病癥狀,如病毒性肝炎、愛滋病、丙肝、梅毒等。除向疾病控制中心報告外,應向供血機構書面報告。6、保持環境清潔,每日清潔桌面、地面、被服、血液污染的臺面應用高效消毒劑處理4、。7、接觸血液必須戴手套,脫手套后洗手,一旦發生體表污染或銳器刺傷、應及時處理。8、試驗結束后的玻片、試管、吸管須侵入“速消凈”溶液消毒,放止交叉污染。9、廢棄的一次性醫療用品、廢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須分類收集,并進行無害化處理血型鑒定與交叉配血制度1、病人急需鑒定血型或交叉配合時,醫生應在檢驗單上注明“急”,并注明時間到分。2、血型鑒定包括ABO血型和RH(D)血型,倆人核對操作,正反定型相符,方可報告。3、交叉配血試驗的血樣標本必須是輸血前3天之內的。4、輸血科工作人員必須認真對申請單、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樣,復查受血者ABO血型,RH(D)血型,正確無誤后再進行交叉配血。5、凡輸注全血、濃縮R5、BC、血槳等都應做交叉配血試驗。6、輸血科必須嚴格按照實驗規程操作,認真仔細做好交叉配血試驗,兩人核對操作相符,方可報告,并詳細填寫好“交叉配血報告單”,報告單上必須雙人簽名,時間精確到分鐘。7、交叉配血合格后,受血者與供血者的血樣及主側、次側管均應放入26攝氏度專用冰箱內至少保存30天,以備對輸血不良反應追查原因。8、對于手術上或其他急診大輸血時,輸血科應先交叉配合12袋血并及時送往病室或手術室,然后再交叉配合剩下的血液。臨床輸血的監護制度1、臨床輸血的監護:1)嚴格查對:有兩名醫護人員對“輸血申請單”、交叉配血報告單喝血袋標簽上的內容逐一仔細核對;檢查血袋有無破損、滲漏,血液有無凝塊、變色6、等情況。2)確認受血者:輸血前,醫護人員應面對受血者,核查受血者姓名、病床(住院號)等資料,詢問并讓受血者或家屬回答相關問題,已確認受血者并記錄在案。3)使用合乎國家標準的一次性輸血器。4)嚴格執行輸血的無菌操作程序。2、輸血中監護1)除生理鹽水外,輸血前和輸血過程中,不得向血液內加任何藥品。2)嚴格控制一般輸血的速度:輸血前15分鐘應緩慢輸(每分鐘為12ml,約30滴);15分鐘后若受血者無不良反應,可酌情調整輸注速度。3)輸血的全過程應隨時觀察受血者情況,尤其是輸血開始的15分鐘內,醫護人員應留在受血者床邊嚴密觀察,以便一旦出現異常癥狀能及時發現。對嬰幼兒、意識不清、全麻、用大量鎮靜劑等不7、能表達自我感受的受血者,有應注意有無不良發應。4)若發現可疑的輸血不良反應時,醫護人員必須立即報告主管醫生及輸血科迅速采取措施,緩榆或停輸血液及做出治療處理。3.輸血后的監護:(1)輸血科對受血者的血型、交叉配血等記錄必須保存十年以備查。(2)若發生輸血不良反應,應由臨床醫護人員向輸血科提交“輸血反應卡”及留有殘余血液的血袋,由輸血科調查。如懷疑輸血不良反應與采供血機構有關,必須書面報告采供血機構,嚴重的輸血不良反應則應報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輸血科2009.6.20輸血治療同意書制度1.輸血治療前,經治醫生必須與患者或家屬談話。告知:(1)患者病況需要輸血治療;(2)輸血可能發生不良反應;(38、)存在經血液傳播疾病的可能性。2.為避免發生上述情況,經治醫生應動員患者在可能情況下自身輸血或家屬、親友獻血互助。3.凡異體血液輸注需征得患者及家屬同意,并簽訂輸血同意書后方能實施輸血。4.輸血治療同意書必須與病歷同時存檔。血液報廢制度1.嚴禁使用過期血液,過期血液必須隔離儲存于規定的相應庫中;2.屬于“血液檢驗性不合格”(陽性血)者,必須詳細填寫“血液報廢記錄表”,待科審查核對簽字后,按醫療廢物處理規定的傳染性物品類理;3.屬于“非血液檢驗性不合格”(凝血、脂血、溶血、過期、采集量不足等)者,必須按規定作好記錄,按醫療廢物處理規定的傳染物品類處理;4.血液報廢按醫療廢物處理規定處理時,均必須9、做好完整的交接記錄。血型鑒定與交叉配血制度1.病人急需鑒定血型或交叉配血時,醫生應在檢驗單上注明“急”字,并注明時間到分。2.血型鑒定包括ABO血型和Rh(D)血型,兩人核對操作,正反定型相符,方可報告。3.交叉配血試驗的血樣標本必須是輸血前3天之內。4.輸血科工作人員必須認真核對申請單、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樣,復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確無誤后再進行交叉配血。5.凡輸注全血、濃縮RBC、血漿等都應做交叉配血試驗。6.輸血科必須嚴格按照試驗規程操作,認真仔細做好交叉配血試驗,兩人核對操作相符,方可報告,并詳細填寫好“交叉配血報告單”,報告單上必須雙人簽名,時間精確到分。7.交叉配血合格后,10、受血者與供血者的血樣及主測、次測管均應放入2-6攝氏度專用冰箱內至少保存30天,以備對輸血不良反應追查原因。8.對于手術上或其他急診大輸血時,輸血科應先交叉配合12袋血并及時送往病室或手術室,然后在交叉配合剩下的血液。輸血科2009.6.20輸血前檢查制度1、“輸血申請單”的檢查:(1)、輸血科須檢查“輸血申請單”的內容是否填寫齊全,無誤。(2)、檢查是否符合輸血適應癥,必要時與申請醫生聯系,并作出必要的建議。(3)、檢查輸血量是否按照臨床用血的申請和審批制度經逐級審批。2、血液標本的檢查:(1)檢查血液標本的標簽是否正確標記。(2)核對血液標本與“輸血申請單”署名的受血者是否確實無誤;(3)11、檢查受血者的ABO血型(必須作正、反定型加以確認);(4)檢查受血者的RH血型;(5)檢查受血者是否存在有臨床意義的抗體;(6)受血者應做的檢查有:HLT、HbsAg、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Anti-HBc、Anti-HCV 3、供體血的檢查:(1)檢查、確認供體全血和含紅細胞的血液成分的ABO血型;(2)檢查是否標有RH(D)血型,無誤后方可選用。一次性采供血用品管理制度1、一次性采供血用品(血袋、輸血器等)購置時,必須按計劃經確認的合格產品。2、購置后必須作好詳細的核對簽收記錄,從庫房領用。3、及時進行常規質量抽查,根據抽檢結果妥善保管合格品,嚴12、禁使用不合格品。4、使用時必須作好使用登記。5、采供血用品要妥善保管,防污防鼠,防止采供血用品變質、生霉、長菌。6、采供血用品使用必須按規程進行常規的質量檢查,發現不合格品或過期品必須報告科主任,由科主任做出退貨或銷毀覺定。7、未使用的采供血用品必須妥善保管防止流失,使用過的采供血用品應按醫療費物處理規定的傳染性物品類處理。安全輸血措施按衛生部臨床輸血技術規范(衛生部【】184號文件,以下簡稱規范制定本措施:一、杜絕溶血性輸血反應:急性溶血性反應,大都是由于責任心不強所致,(如配錯血、臨床抽錯血)。遲發性溶血反應一般由于不規則抗體未能檢測出來所致。控制方法:1、ABO血型、RH血型初檢(檢驗科13、)2、復檢ABO正定型、ABO反定型和RH(D)血型。3、交叉配血用鹽水和聚凝胺配血、微柱凝膠配血法。二、避免和減少輸血不良反應1、成分輸血。根據病人實際需要,分別輸入血液成分具有療效好副作用小等優點,等分輸血率達70%以上。2、輸用全血。紅細胞懸液時進行白細胞濾除,濾除率可達99.8%,可避免或減少由白細胞所引起的非溶血性熱源反應,避免或減少經白細胞傳播病毒;避免后減少因細胞碎片微聚物引起的肺栓塞;避免或減少輸血相關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避免或減少相關免疫抑制。3、嚴格掌握輸血適應癥,輸血科按有關規定,根據臨床申請和病人具體情況,科學合理地調配供血。三、杜絕責任性差錯發生1、經治14、醫師逐項填寫“輸血申請單”,內容完整,準確,輸血科不接受缺乏必要資料或內容不準確的申請單。1)護士抽血時,一定要核準病人身份,如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床號、血型等,立即貼好標簽,并在輸血申請單上簽名。2)血樣送達輸血科時,由送檢醫護人員和輸血科雙方進行逐項核對。3)輸血科配血時,核對病人標本與申請單一致,檢查血袋包裝,標簽填寫內容;有效期及血液外觀,如顏色、凝塊、顆粒、氣泡、溶血等,正確無誤時才可進行交叉配血。4)規范二十四條規定。“配血合格后,由醫護人員到輸血科取血”。用治療盤端回。5)規范二十五條規定:取血與發血的雙方共同核對患者姓名、性別、住院床號、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結果以及外觀,共同簽字發出。四、保證血液質量1、儲血條件、溫度符合要求。2、血液發出后不得退回。五、輸血不良反應處理。按照“輸血不良反應處理程序”處理,填寫不良反應回報單送輸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