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輻射防護管理制度及質量控制計劃.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1665
2024-09-08
12頁
42KB
1、醫院輻射防護管理制度及質量控制計劃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輻射防護管理機構 為加強醫院輻射防護管理,我院實行三級管理制度。一、 醫院輻射防護管理領導小組組 長:副組長成 員: 二、 輻射防護管理部門:器械科科 長:維修工程師:倉庫管理員:三、 各臨床醫技使用科室。 輻射防護安全管理制度 1、強化工作人員的放射防護意識,自覺配合并切實落實放射設備的使用安全,避免放射事故的發生。 2、操作人員應嚴格遵守各項安全操作規程,經常檢查防護設施的性能,確保其安全正常的運轉。射線裝置變更時及時辦理申報變更手續,機房定期進2、行輻射水平檢測。 3、采用放射診斷應遵循醫療照射正當化和放射防護最優化原則,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并事先告知受檢者輻射對健康的潛在影響。放射工作人員上崗前必須經過放射防護知識和相關法規的專門培訓,并通過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從業期間須接受定期培訓,確保正確合理操作射線裝置。 4、放射診療工作人員上崗前須進行健康檢查,合格后方可從事放射診療工作。對已經從事放射診療工作人員要進行在崗期間的定期健康檢查,建立個人劑量、職業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訓檔案。 5、醫用診斷X射線機須由專業放射影像醫師操作,其他無關人員不得擅自動用設備。 6、進機房前須佩戴個人劑量計,開機前檢查安全裝置,記錄機器運行狀況,發現異常情3、況立即切掉電源并報告上級主管部門。 7、對患者拍攝前應認真核對診療方案,準確對位,避免因操作不當導致重復照射。 8、機房內除受檢者外,陪同人員及其他無關人員不得進入。 9、機房內必須配備一套受檢者防護服裝,并按規定使用。 10、機房門必須設置門燈連鎖裝置并保持正常運行,張貼電離輻射警示標志。照射前必須關閉機房大門后方可開機照射,機房工作時大門上方應有紅燈指示。 輻射安全檢測計劃一、 積極配合、協助環保、計量等職能部門對醫療設備進行檢測。二、 定期對設備輻射情況進行監測,保證設備正常運轉,發現輻射量超標對環境或工作人員構成危害的立即上報。三、 對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計每三個月進行一次檢測,放射工4、作人員每兩年進行一次職業衛生知識培訓和健康查體,并將檢測報告存檔,發現輻射量超標者立即通知本人并按規定進行處置。 放射事件應急處理預案 一、總則根據國家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與防護條例及放射診療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的要求,為使本單位一旦發生放射診療事件時,能迅速采取必要和有效的應急響應行動,保護工作人員及公眾及環境的安全,制定本應急預案。 二、放射事件應急處理機構與職責(一)本單位成立放射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組織、開展放射事件的應急處理救援工作,領導小組組成如下: 組 長:魏登科 副組長:李景貴陳 卓 成 員:馮 斌叢承利張貴豐于瑞發 應急處理電話:05303230268 (二)應急5、處理領導小組職責:1、定期組織對放射診療場所、設備和人員進行放射防護情況進行自查和監測,發現事故隱患及時上報至院辦并落實整改措施;2、發生人員受超劑量照射事故,應啟動本預案;3、事故發生后立即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進行放射性事故應急處理;4、負責向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報告事故情況;5、負責放射性事故應急處理具體方案的研究確定和組織實施工作;6、放射事故中人員受照時,要通過個人劑量計或其它工具、方法迅速估算受照人員的受照劑量。7、負責迅速安置受照人員就醫,組織控制區內人員的撤離工作,并及時控制事故影響,防止事故的擴大蔓延。三、放射性事故應急救援應遵循的原則:(一)迅速報告原則;(二)主動搶救原則;(三)6、生命第一的原則;(四)科學施救,控制危險源,防止事故擴大的原則;(五)保護現場,收集證據的原則。四、放射性事故應急處理程序:(一)事故發生后,當事人應立即通知同工作場所的工作人員離開,并及時上報衛生行政部門;(二)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召集專業人員,根據具體情況迅速制定事故處理方案;(三)事故處理必須在單位負責人的領導下,在有經驗的工作人員和衛生防護人員的參與下進行。未取得防護檢測人員的允許不得進入事故區(四)各種事故處理以后,必須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討論,分析事故發生原因,從中吸取經驗教訓,采取措施防止類似事故重復發生。凡嚴重或重大的事故,應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放射防護檔案管理制度按照職業病防治法和7、放射診療管理規定的要求,結合我院的放射診療工作,特制定本制度。一、建立管理體制 我院成立了輻射防護管理委員會,確定了專(兼)職管理人員,制定了工作任務與職責。二、建立放射診療管理檔案1、按照不同類別的放射診療工作,制定了各項管理制度。2、建立了放射診療設備清單、其它配套儀器設備清單、放射工作人員名單、放射診療作業場所分布、放射工作人員體檢情況預覽表、個人防護用品配備清單、個人劑量發放登記等明細帳目。3、每年定期請有檢測資質的機構對我院放射診療設備性能及工作場所進行放射防護監測,并建檔保存。4、建立了建設項目衛生審查、竣工驗收和設置放射診療項目申報等工作檔案。三、 建立健全放射工作人員檔案1、建8、立個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辦法,從事放射診療工作人員上崗前必須進行健康體檢,對已經從事放射工作的人員進行定期體檢,并建立健全個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2、建立個人劑量監測檔案。從事放射診療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必須佩帶個人劑量計,每三個月檢測一次并建立個人劑量檢測檔案。3、建立培訓檔案對新從事放射工作人員組織安排崗前放射防護和有關法律知識培訓,取得培訓合格證書和放射工作人員證,才能從事相應的放射工作。每兩年組織放射工作人員參加放射防護及有關法律知識培訓,并進行健康查體,取得培訓合格證書和放射工作人員證,建立放射工作人員培訓檔案和體檢檔案。 放射工作人9、員管理制度1. 實行輻射防護管理委員會領導下的科主任放射診療責任制,督促本科人員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定期檢查放射診療質量和輻射防護安全情況。2. 科室設置輻射防護安全監督員1人,負責輻射防護及放射診療安全工作;每三個月送檢個人劑量監測儀,并將檢測結果報告科主任及輻射防護管理委員會,對可能存在的問題和隱患進行整改。3. 放射診療工作人員必須嚴格執行技術操作規范,佩戴個人劑量監測儀并持證上崗,并建立個人計量檢測檔案,定期參加職業衛生培訓和健康查體。4. 檢查醫師應注意受檢者非檢查部位的輻射防護,特別注意對孕婦和兒童的輻射防護知識的宣傳與解釋。5. 檢查醫師在檢查過程中應隨時注意觀察設備運轉狀況和10、受檢者狀況,防止出現意外,必要時應有臨床醫生、護士在場。6. 各種設備由各科技師分工負責維護與保養,確保設備的安全正常運轉,防止因設備故障而引起診療差錯與事故的發生。7.設備發生故障應由分工負責的技師及時進行檢修,或報告科主任并通知廠家前來修理,并做好檢修記錄,確認設備完全恢復正常后方可對受檢者進行檢查。8. 護士應認真執行各項護理制度,嚴格按照操作規范對受檢者進行特殊檢查,并在醫師的指導下負責接受特殊檢查病人在檢查中的病情觀察及發生意外的搶救治療工作。 放射防護質量控制計劃一、 配備專(兼)職的管理人員,負責放射診療工作的質量保證和安全防護。二、放射診療設備和檢測儀表應當符合要求。三、定期對11、放射診療工作場所、放射性同位素儲存場所和防護設施進行放射防護檢測,保證輻射水平符合有關規定或者標準。 四、放射診療工作人員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配戴個人劑量計。五、按照有關規定和標準,對放射診療工作人員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健康檢查,定期進行專業及防護知識培訓,并分別建立個人劑量、職業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訓檔案。六、制定與本單位從事的放射診療項目相適應的質量保證方案,遵守質量保證監測規范。七、放射診療工作人員對患者和受檢者進行醫療照射時,應當遵守醫療照射正當化和放射防護最優化的原則,有明確的醫療目的,嚴格控制受照劑量;對鄰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組織進行屏蔽防護,并事先告知患者和受挫者輻射對健康的影12、響。八、在實施放射診斷檢查前應當對不同檢查方法進行利弊分析,在保證診斷效果的前提下,優先采用對人體健康影響較小的診斷技術。實施檢查應當遵守下列規定:1、嚴格執行檢查資料的登記、保存、提取和借閱制度,不得因資料管理、受檢者轉診等原因使受檢者接受不必要的重復照射;2、不得將核素顯像檢查和X射線胸部檢查列入對嬰幼兒及少年兒童體檢的常規檢查項目;3、對育齡婦女腹部或骨盆進行核素顯像檢查或X射線檢查前,應問明是否懷孕;非特殊需要,對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育齡婦女,不得進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檢查;4、應當盡量以胸部X射線攝影代替胸部熒光透視檢查;5、實施放射性藥物給藥和X射線照射操作時,應當禁止非受檢者進入操作現場;因患者病情需要其他人員陪檢時,應當對陪檢者采取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