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粉塵爆炸危險辨識和評估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1692
2024-09-08
9頁
54.50KB
1、科技公司粉塵爆炸危險辨識和評估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1.目的為了明確粉塵爆炸風險辨識與評估的職責、方法、范圍、流程、控制原則、回顧、持續改進等,更好的對粉塵爆炸風險進行控制,防范危險發生,特制定本制度。2.適用范圍本制度適合用于公司內的粉塵爆炸危險風險辨識、風險評估和控制管理。3.職責3.1 主要負責人負責粉塵爆炸危險風險辨識、風險評價和控制管理的領導、組織、協調、分工等職責。3.2安全主管負責粉塵爆炸危險風險辨識、風險評價和控制管理的策劃、實施、檢查監測工作,審查風險評價。3.3各部門主管負責本2、部門的粉塵爆炸危險風險辨識、風險評價和控制管理工作。4. 4、一般規定4.1 粉塵爆炸危險辨識的范圍1)公司常規糧食粉塵生產活動公司常規活動(如拋光作業、通風除塵設備維修作業、拋光設備維修作業等)和非常規生產活動(如臨時搶修)。2)所有進入鋁粉塵爆炸危險場所的人員(包括本公司員工、外來人員)。3)粉塵爆炸危險場所的所有設施,如建筑物、設備、設施(含自有的或租賃設備設施)。4)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將來)。5)三種狀態(正常、異常、緊急)。4.2粉塵爆炸危險辨識時機與頻次1)安全主任不間斷的組織風險評估工作,識別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風險,采取切實可行的控制措施控制風險,每年至少對風險控制結果監測3、評審一次,確認控制措施的有效性。2)風險評估一般每年xx月至xx月份有安全主任組織一次,當下列情況發生時,應及時進行風險評估:a.有新的或變更的法律法規或其他要求出臺時。b.操作變化或工藝改變時。如:新建、改建、擴建、技改項目。c.作業現場、生產經營活動非正常進行時。d.有對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產生新的認識時。e.組織機構發生大的調整時。4.3 粉塵爆炸危險辨識方法1)首先正確區分第一類危險源或第二類危險源,第一類危險源指活動中可能釋放的能量或危險物質,第二類危險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誤和工作環境因素,前者是傷亡事故的能量主體,決定事故后果的嚴重程度,后者是發生事故的必要條件,決定事故發4、生的可能性,兩者相互關聯、相互依存。因此,風險辨識的首要任務是辨識第一危險源,然后再辨識第二危險源。2)公司采用詢問、交談、現場觀察、查閱有關記錄、對工作任務分析、安全檢查表等方法較直觀地辨識風險。4.4 粉塵爆炸危險評估在危險辨識基礎上,生產部門可用以下方法進行危險評估:直接判定法:借助分析人員的經驗、判斷能力和有關標準、法規、統計資料進行分析評價。遇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可直接評價為重大危險源:a.不符合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b.不符合本地區行政主管部門有關規定,可能導致危險。c.相關方(含員工)強烈投訴或抱怨的危險源。d.直接觀察到可能導致的重大危險和行為性危險因素。4.5 風險分級。根據后5、果的嚴重程度和發生事故的可能性來進行評價,其結果從高到低分為:1級、2級、3級、4級、5級。分級的標準見表1:風險級別風險名稱風險說明1不可容許風險事故潛在的危險性很大,并難以控制,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極大,一旦發生事故將會造成多人傷亡。2重大風險事故潛在的危險性較大,較難控制,發生事故的頻率較高或可能性較大,容易發生重傷或多人傷害,或會造成多人傷亡。粉塵作業危害程度分級達、級別者3中度風險雖然導致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小,但經常發生事故或未遂過失,潛伏有傷亡事故發生的風險。粉塵作業危害程度分級達、級別者。4可容許風險具有一定的危險性,雖然重傷的可能性較小,但有可能發生一般傷害事故的風險。粉塵作業危害程6、度分級為安全作業,但對職工休息和健康有影響者。5可忽視風險危險性小,不會傷人的風險。事故的后果與可能性的綜合評價結果表2事故后果與可能性綜合評價結果后果可能性極不可能可能不可能輕微傷害543一般傷害432嚴重傷害321風險評價要聯系實際,參照以往的經驗和控制效果,既要評價可能發生的事故后果,更要實事求是地分析發生的可能性,要考慮與需要采取措施的能力相適應。制定危險源辨識與評價表。優先選用直接判斷法,也可以采用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等方法。對下述情況可直接定為較高級別的風險:不符合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相關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曾經發生過事故,現今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直接到可能導致危險的7、錯誤,且無適當控制措施的。對應風險評價結果和上述要求,可得表3:4.6危險控制4.6.1對應風險評價結果和上述要求,可得表3:表3風險控制措施表風險級別控制措施代號名稱5可忽視風險不需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記錄4可容許風險可保持現有控制措施,即不需另外的控制措施,但應考慮投資效果更佳的解決方案可不增加額外的成本的改進措施,需要檢測來確保控制措施得以維持3中度風險應努力采取措施降低風險,但應仔細測定并限定預防成本,應在規定時間內實施風險減少措施,如條件不具備,可考慮長遠措施和當前簡易控制措施在中度風險與嚴重傷害后果相關的場合,必須進一步評價,更準確地確定傷害的可能性,確定是否需要改進控制措施,是8、否需要制定目標和管理2重大風險直至風險降低后才能開始工作。為降低風險有時必須配給大量的資源,當風險涉及正在進行中的工作時,就應采取應急措施,應制定目標和管理方案。1不可容許風險只有當風險已時,才能開始或繼續工作。若即便經無限的資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風險,就必須禁止工作根據風險評價的結果,制定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方案。制定風險控制的原則:應優先選擇消除風險的措施,其次是降低風險(如采用技術和管理或增設安全曉行監控、報警、連鎖、防護或隔離措施)。4.6.2風險控制措施計劃應在實施前予以評審,應針對以下內容進行評審并保留評審結果:1計劃的控制措施是否使風險降低到可容許水平;2否產生新的危險源;3否已選定了投資效果最佳的解決方案案;4影響的人員如何評價計劃的預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計劃的控制措施是否會被應用于實際工作中。4.6根據識別的危險源及風險控制措施計劃評估結果制定危險源控制措施表,企業應每月不少于一次對危險源控制措施進行檢查,以確保措施有效性。5.0相關文件與記錄危險源辨識與評價表危險源控制措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