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婦幼保健院麻醉科工作手冊及各級人員職責.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2119
2024-09-08
16頁
60.54KB
1、市婦幼保健院麻醉科工作手冊及各級人員職責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第一章 麻醉科各級人員職責一、科主任職責麻醉科科主任應在院長領導下,負責全科的醫療、教學、科研、行政管理等工作;副主任協助主任負責相應的工作。科主任一般要求由主任或副主任醫師擔任。科主任主要職責:1.制定本科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經常督促檢查,按期總結匯報。2.根據本科任務和人員情況進行科學分工,確定本科人員輪換、值班、會診、出診等事宜,密切配合手術和對危重病人的搶救工作。3.領導麻醉醫師(士)做好麻醉工作,主持疑難病例的術前討論工作,對手術麻醉2、準備和麻醉方法的選擇提出意見,必要時親自參加操作。4.組織并擔任教學,安排進修、實習人員和本科人員的業務培訓、技術考核事宜。對本科人員晉升、獎懲工作提出具體意見,對進修和實習人員的業務、工作表現作出評定。5.領導本科人員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和技術操作規程,抓好醫療質量,嚴防差錯事故。6.掌握本專業的國內外進展,及時引進先進技術。開展麻醉研究工作。7.審簽本科藥品、器材的申領和報銷項目,檢查其使用與保管情況。8.管理科內收費和經濟核算,制定分配方案。二.主任、副主任醫師職責 在科主任領導下,指導麻醉科醫療、教學、技術培訓和理論提高工作。主要職責如下:1.參加和指導急、危、重、疑難病例搶救處理工作,擔3、負特殊病例的會診工作。2.指導本科醫師做好麻醉工作;組織疑難病例的術前討論,對麻醉前準備和麻醉方法的選擇提出意見,必要時親自參加麻醉操作;具體負責抓好醫療質量。3.指導本科人員的業務學習和基本功的訓練。學習運用國內外醫學先進經驗,吸取最新科研成果,應用于臨床(根據本科實際情況)。4.擔任醫學生的教學及對實習人員、進修醫師的培訓工作。5.開展科學研究。三.主治醫師職責1.在科主任領導和主任醫師指導下,具體負責指導本科醫師及進修、實習人員施行麻醉工作。2.著重擔任疑難病例的麻醉處理、搶救和院內外會診工作。3.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預防和消除麻醉并發癥與差錯事故。4.承擔教學和研究工作。54、.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具體負責麻醉恢復室、ICU(Intensive Care Unit)和疼痛門診等工作。四.總住院醫師職責 在科主任領導下,負責臨床麻醉管理工作。 1.根據本科任務及人員情況進行科學分工和日常麻醉的排班,貫徹執行臨床麻醉工作程序及各項規章制度。2.按計劃具體安排進修、實習人員的培訓工作及本科人員的輪轉、值班、會診、出診等事項。3.具體負責抓好室內質控和及時準確上報室間質控報表工作。4.擔負住院醫師工作任務。五.住院醫師(士)職責1.在科主任領導和上級醫師指導下,按總住院醫師的安排對一般麻醉病人進行各種麻醉操作和管理,對麻醉恢復期病人進行監測、診斷與處理,參加ICU病人的管理,5、并幫助搶救重危病人。2.參加麻醉前手術病員的會診及術前討論,確定麻醉方法和麻醉前用藥,做好麻醉前的藥品器材準備,認真填寫麻醉前小結,耐心向病人或家屬介紹病情和與麻醉有關的情況,并做好簽字工作。3.施行麻醉過程中,按工作規程認真細致地進行麻醉操作,經常檢查輸血、輸液及用藥情況,密切觀察病情,及時判斷和處理異常情況。若麻醉中出現嚴重并發癥與意外,應及時與手術醫師聯系,共同研究,積極、妥善地進行處理,并立即報告上級醫師。4.手術后親自護送危重病人和全麻病人,并向麻醉恢復室醫師和手術醫師、病房護士交代病情及手術后注意事項。5.麻醉中,應及時準確的寫好麻醉記錄;手術后,按規程要求作出麻醉分析小結;進行隨6、訪,并記錄。6.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嚴防差錯事故的發生。7.在上級醫師指導下,積極開展麻醉的臨床研究工作,做好進修、實習人員的帶教工作。8. 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參加麻醉恢復室、ICU幾疼痛治療工作,并協助各科搶救危重病員。六.麻醉護士職責 1.從事麻醉恢復室、ICU、麻醉科門診中病人的監測、護理工作,執行醫囑,并負責登記、統計、資料保管工作。 2.從事麻醉準備室工作,根據麻醉種類或醫囑進行麻醉前的準備。3.執行麻醉過程中的醫囑,做好麻醉醫師的助手。4.麻醉后物品的整理、清洗和消毒工作。5.藥品、器材的審領和保管。七.技術員職責主要在實驗室或研究室負責測試、實驗準備和輔助科學研究7、工作,并從事儀器維修、保養等工作。第二章 麻醉科十大工作制度 第一節 崗位責任制 1麻醉前要詳細了解病情,進行必要的體檢,認真檢查麻醉藥品、器具準備情況和儀器能否正常運行。2實施麻醉錢,認真核對病人姓名、性別、年齡、床號、診斷、手術部位、手術名稱等。3根據病情與麻醉方法,實施必要的檢測,隨時注意監測儀是否正常運行。4實施麻醉時,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及無菌操作制度。5麻醉期間不得兼顧其他工作,不得擅自離開崗位,必須保持高度警惕,嚴密觀察病情,及時發現病情變化準確診斷,妥善處理。6如病情發生突變,應迅速判斷其臨床意義,并及時向上級醫師報告,同時告知手術醫師,共同研究,積極處理。必要時,應與患者家屬溝通8、。7認真及時的填寫麻醉記錄單,術中每5min記錄一次血壓、脈搏、呼吸、氧飽和度。必要時給予心電圖、中心靜脈壓、尿量、呼末二氧化碳、血氣分析等檢測,每30min記錄一次。若病情不穩定,應反復檢測并記錄。術中詳細記錄麻醉期間的用藥、輸血量、輸液量、體液丟失量、主要手術步驟及有關并發癥等。8嚴格掌握病人麻醉恢復標準,不達標準,不離病人。全麻及危重病人,須待病情許可后由麻醉者或恢復式醫師護送病人回病房,認真做好交接班工作。9麻醉中使用過的藥品空瓶,均應保留至病人送出手術室為止。10術畢應寫麻醉后醫囑并按規定寫好麻醉分析小結。 第二節 術前會診、討論制度1麻醉前一天由專人或實施麻醉者到病房訪視病人。2詳9、細了解病情,進行必要的體檢。如發現術前準備不足,應向手術醫師建議或補充實驗室檢查或特殊檢查項目,并商討最佳手術時機。3估計病人對手術和麻醉的耐受力,進行ASA(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簡稱ASA)評級;選定麻醉方法和麻醉前用藥;并開具麻醉前醫囑。4向病人介紹麻醉方法及圍手術期必須注意與配合的事項,解除病人思想顧慮,使之增強信心。5向病人或病人監護人介紹病情和與麻醉有關的情況,填寫麻醉知情同意書,并辦理患者本人(或患者委托人)、監護人簽字手續。6認真填寫術前會診單。7手術當天早會由會診者向全科報告會診情況,決定麻醉方法,遇有疑難危重病人,應重點10、進行討論,制定合適的麻醉實施方案,對麻醉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積極的防范對策。8麻醉前討論應在科主任主持下認真進行,必要時向醫務科匯報備案,載入病程錄內和通知經管醫師。 第三節 術后訪視制度1一般應在術后24h內對麻醉后病人進行首次隨訪,特殊病人、特殊情況隨時加強隨訪,以了解麻醉后醫囑執行和有關麻醉并發癥等情況。2將隨訪結果詳細記錄在麻醉記錄單上,必要時在病程錄上記述。3遇到與麻醉有關的并發癥,應會同經治醫師共同處理或提出處理意見,隨訪至情況好轉。4對出現嚴重的麻醉并發癥,必須在科內進行討論,分析原因,提出對策,吸取教訓,并向醫院主管部門報告。5若發生麻醉意外、事故、差錯應按醫療安全管理規定執行11、。 第四節 交接班制度1值班人員必須遵守“交班不到,當班不走”的原則,特別是危重病人正處于危險中,不應進行交班,應協同處理,直至病情穩定。2值班人員必須堅守崗位,履行職責,保證各項工作及時準確有序的進行。3每班人員必須按時交接班,接班者提前10分鐘到科室進行當面交接班;在接班者未明確交班事項前,交班者不得離開崗位。不允許轉換交班方式或電話交班。4交班事項包括病人情況、麻醉經過、特殊用藥、監測數據、輸血輸液量、搶救氣管插管用品和其他麻醉器械的功能。管理藥品等內容。5交班者如發現病人病情、治療經過。器械藥品交待不清等問題,應立即查問直至明確。交班時發現問題,應由交班者負責。交班后因交班不清發生差錯12、事故或物品遺失,應由交班者負責。 第五節 疑難危重病例討論制度1對疑難危重病例,應由科主任組織全科進行討論。由負責醫師介紹病情,提出麻醉方案和并發癥或意外的防范措施,經全科討論加以確定。2對討論情況應做詳細記錄。3麻醉科醫師應參加手術科室組織的術前討論會,從麻醉學科角度,提出麻醉意見并作詳細記錄,同時向麻醉科主任匯報。4對危重病人(包括術中病情惡變者),應組織術后討論,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提高理論和技術水平。 第六節 安全防范制度1經常開展醫療安全教育,不斷加強麻醉科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責任性和安全意識。2嚴格遵守各項制度和操作規程,定期檢查實施情況并進行獎懲。3充分做好麻醉前的準備工作,不論施13、行何種麻醉都必須做到思想、組織、藥品、器械四落實。熟悉急救用品的位置,熟練掌握氣管內插管等應急技能和心肺腦復蘇技術。4凡遇危重疑難病人,上級醫師、科主任要親臨第一線,負責醫師要密切觀察病情并隨時記錄,發現問題及時處理。5嚴格查對制度,熟悉使用藥物的藥理作用、配伍禁忌,用藥需兩人核對藥名、濃度、劑量。熟練掌握麻醉機、呼吸機及各種監護設備的使用和具備正確判斷偽差及排除故障的能力。6使用易燃易爆麻醉藥品時,嚴防起火爆炸。室內各項氣體鋼瓶要有醒目標記,用后空瓶應移出手術間并掛牌表明。接觸病人的電器設備應嚴防漏電。7疼痛治療和術后鎮痛是新開展的技術,應加強管理。要有相應的質量和安全保證制度,不斷總結經驗14、,確保病人的安全和治療效果。8凡發生重大麻醉事故,按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四條執行,并在24小時內報告所屬市(地)級麻醉質控中心,一周內書面報告省麻醉質控中心。 第七節 業務學習制度1平時以自學為主。每月定期進行小范圍講課,并做好記錄,包括時間、地點、主講人、參加人員名單和主要內容等。并定期考核。2使用新技術、新藥品時,應首先通過有關部門認可,并認真組織學習,包括其藥理、適應者、使用方法、副作用、并發癥與發生意外時的應急措施等,同時要有書面材料。3對疑難危重病例和發生麻醉并發癥意外的病例,應事后認真組織討論,提高專業技術水平。4訂閱國內外麻醉專業雜志,對相關科雜志也應關注。5積極參加學術活動、崗15、位培訓、繼續教學、參觀學習、進修等,不斷進行知識更新。6按不同職稱,規定每年撰寫論文數量。 第八節 藥品管理制度1麻醉過程中消耗的藥品,應與麻醉結束當日,由麻醉科醫師書寫處方,專人領取或進入電腦統一管理。2毒性藥品、精神藥品,應按有關法律法規執行,杜絕差錯,嚴防丟失。3麻醉藥品包括阿片類、可卡因類如哌替啶、嗎啡、芬太尼等實行“六專”(專人、專柜、專鎖、專冊、專處方、專交班)管理,班班交班,定期清點。其中,專冊登記內容包括病人姓名、手術名稱、麻醉方法、用量、殘藥處理等。4搶救用藥品要定量并按規定地點和順序放置,保證供應,并及時補充消耗藥品和清理過期失效藥品。5藥品一律不準出錯。 第九節 儀器、設16、備保管制度1貴重儀器應由專人負責保管,嚴格按規程操作。操作人員須經專業技術培訓和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違章操作如損壞機器,應按醫院賠償規定負責賠償;對造成病人痛苦或并發癥意外者,應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2平時要做好儀器設備的保養和維修;發現故障后,應立即報告儀器保管負責人和科主任,并填寫維修單,提出維修,以保證正常使用。3建立貴重儀器檔案,加強管理,登記包括購買時間、價格、驗收報告、啟用時間、使用說明書、維修記錄等內容。4定期請設備科維修保養,包括內部清潔除塵,性能檢測、儀表數據校準、易損件定期更換、電器安全監測等。5劑量設備要定期鑒定,并將鑒定結論粘貼在設備的明顯位置。第十節 麻醉用具保管消毒制17、度應指定專人負責麻醉用具的請領、保管。在每個病人進行麻醉操作前后,麻醉者須用肥皂水洗手。入手術室前應按規定著裝。一、麻醉機、回路、抽吸設備等處理: 1每個病人麻醉結束后,所有廢棄的物件如吸痰管、氣管導管、牙墊、螺紋管等一次性用品,都應按醫院感染質控管理要求放在手術室指定的地方統一處理;重復使用的物品,如呼吸囊、雙腔導管等,應用流水沖洗后放入薰箱或以環氧乙烷進行消毒。2所有重復使用的金屬器具都應進行高壓滅菌消毒。3咽喉鏡在每次使用后,都須用水及消毒液沖洗,并用酒精擦凈。遇有傳染病者,必須用消毒水浸泡。檢查電源處于備用狀態。4麻醉結束后,擦凈麻醉機、手推車、監護儀等。二、椎管內及局部阻滯麻醉的設施18、處理 1使用一次性穿刺包,應在使用前檢查有效期、包裝完整性及消毒標志,不合格者應更換。 2一次性穿刺包內的硬膜外導管、連接器、注射器等,使用后應廢棄。三、藥物及液體 1麻醉科使用的藥物大多是單劑量,一個病人未用完的藥液,原則上應廢棄。 2靜脈輸液的液體及一次性輸液管、針頭,輸液完畢應廢棄。 3二氧化碳吸收劑堿石灰,不再有化學活性時,應廢棄。四、病人及消耗品 需隔離的結核病人、乙肝病人等傳染性病人,按醫院感染質控的規定做特殊處理,消耗品嚴格選用一次性用品。五、其他 物品定期做細菌培養及院感染科培養后,應把報告單粘貼在執行記錄本內,超標者應分析、尋找原因,及時糾正。 第三章 麻醉科工作制度執行記錄19、規范一、麻醉藥品管理登記本 1“六專”(專人、專柜、專鎖、專冊、專處方、專交班)管理的責任人必須明確。 2領藥人與核對人、發藥人與還藥人必須簽名。發藥人所發藥品的藥名、數量與還藥數、處方數、空安瓿數及殘藥處理須逐項記錄,并由當事人簽名,殘藥處理還需有證人簽名。3交接班記錄,須由交接班雙方簽名。二、業務學習記錄本 1業務學習一年不少于12次。 2對業務學習的時間、參加人、主講人、題目、講課要點等應作完整記錄。三、疑難、危重、死亡病例討論記錄本 1須對每例死亡病例進行討論,疑難、危重病例討論一年不少于12次(包括麻醉前、麻醉后)。 2對參加人、病例報告人、報告要點、討論要點均應作完整記錄。 3每次20、討論內容需包括:病情特點、麻醉方案、防范措施、死亡病例的死因和教訓等。四、隔離消毒制度記錄本 1應記錄各類物品消毒制度及方法。 2醫院感染管理科抽查化驗結果報告單,應貼在記錄本上。如發現陽性化驗結果,須查明原因,及時討論整改措施,并記錄在案。五、差錯、事故、重大并發癥記錄本 1記錄各類事件及當事人。 2記錄時間經過要點。 3記錄事件討論分析要點。 4對各類事件小結,應包括結論與教訓。六、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教育記錄本 1記錄科室會議及交班會上指出的不安全因素和醫療質量缺陷等情況。 2記錄整改措施。 3學習有關的信息和上級文件、指示等,也應有記錄。七、交接班記錄本 1記錄上一班所做的工作內容、急診21、病人例數及處理結果、下一班需做的工作等。 2對一般病人交班,應記錄病人主要病情、麻醉中的特殊情況、麻醉用藥、輸血輸等情況。危重病人不交不接,接班者協助工作。八、貴重儀器保養維修記錄本 記錄內容應包括儀器名稱、購進與使用日期、損壞情況與日期、維修情況與日期、負責人等。九、建議建立個人技術檔案(由科主任記錄保管) 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畢業學校與日期、專業;進麻醉科時間;參加輪轉、培訓班、學習班時間及內容;進修日期與學校;發表論文的題目、雜志名稱及時間;參加科研及教學情況;論文的發表與獲獎;嘉獎,晉升;事故;處分等。 第四章 麻醉科相關制度一、不良事件報告制度 1不良事件是指在臨床診療活22、動中以及醫院運行過程中,任何可能影響病人的診療結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負擔并可能引發醫療糾結或醫療事故,以及影響醫療工作的正常運行和義務人員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2不良事件無責任上報原則 發生醫療不良事件應立即組織救治,不得延遲、隱瞞。 發生不良醫療事件后,經管主麻醫生應立即報告科室領導(住院總、組長、副主任和科主任),必要時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上報醫務科,并與有關科室醫師協商解決。 不良事件報告實行無責任上報制度,不是為了追究個人責任,也不是為了懲罰個人。只是為了加強科室管理,提高麻醉質量,使麻醉更加安全。 科室鼓勵大家上報不良事件,每填一張不良事件報告單,科室將給予適當獎勵。特別是對改進科室管23、理流程有重要幫助的,年終將有更大的獎勵。 對于不主動上報不良事件,科室通過其他途徑獲知的,將受到點名批評,多次未上報的要受到一定的經濟處罰。 不良事件報告單一定要在24小時內填寫。 3在下列情況下需填寫不良事件報告單 麻醉意外和并發癥或非麻醉因素,導致重要臟器和系統功能受損、感覺障礙、癱瘓、昏迷、甚至死亡、 麻醉并發癥包括: a.氣管插管引起的損傷,包括牙齒脫落、較為嚴重的口唇、咽喉、氣管等軟組織損傷; b.返流、誤吸; c.各種神經阻滯和血管穿刺操作引起的并發癥如血氣胸、血胸、嚴重血腫或損傷到重要器官的; d.椎管內麻醉引起的,如全脊麻或高平面阻滯引起的呼吸抑制需輔助或控制呼吸、嚴重低血壓常24、規處理較差、硬膜外操作穿破硬脊膜、術后神經損傷、嚴重頭痛、硬膜外血腫等; e.術中或術后由于麻醉因素所致嚴重低氧血癥、呼吸或循環抑制; f.術后意外蘇醒延遲; g.其他如用錯藥(包括有或沒有后果)、局麻藥中毒、較嚴重的藥物過敏(包括非麻醉藥物如抗生素)、麻醉設備問題所致的意外(無論有無造成后果); h.其他的麻醉意外或并發癥等。 4不良事件上報流程 發生不良事件,不論有無導致不良后果或者醫療糾紛,主麻醫生積極處理的同時,報告上級醫生(組長、副主任、主任) 嚴格執行主麻醫生無責上報制,意外事件發生24小時內必須完成不良事件報告表。 不良事件報告單與麻醉記錄單一起,交至住院總,并說明事件經過。 實25、施不良事件電子化上報系統后,則要求主麻醫生直接在手術間麻醉操作系統上完成上報程序,并電話告知住院總,說明事件經過。 5不良事件統計、分析流程 住院總將報告表匯總并整理成電子文書,存檔。 對于具有普遍意義的不良事件,科室將在下周一匯總,周二組織科務會討論,針對此類事件制定相應的安全處理機制。 每月第一個周三晨會,組織全科人員進行不良事件病例討論,各專業組組長負責點評。 6不良事件報告表的填寫,由主麻醫生負責,必須字跡清晰,對事件經過描述準確,并主動分析事件發生的原因。 7報告表與麻醉記錄單復印件一起上交至住院總。 8科室成員必須嚴格執行由科務會對同類不良事件制定的相應安全處理機制。二、PACU出26、入室標準 (一)、入室標準 1所有全麻后病人,麻醉后患者沒有清醒,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復或肌肉張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氣管導管未拔除者,均應送至PACU。 2椎管內麻醉后術畢麻醉平面在T5以上病人。 3發生各種麻醉意外情況,病情不穩定,手術后需要繼續監測治療的患者。 (二)、離室標準:當病人按PACU評分標準滿10分時,便可出恢復室回病房。(三)、入室流程 1入室前麻醉住院醫生電話聯系PACU預約床位,PACU的注冊護士予以安排。 2病人需在麻醉住院醫生陪同下進入PACU。 3每個病人需給予連續的ECG、SaO2、Bp和Respiration的監測,根據病人不同的年齡設置合適的參數。 4病人入室后立即給27、予護理評估,評估應包括區域 麻醉的阻滯平面及患者的基礎體溫。 5評估和再評估需參照PACU的政策指南,所有評估內容在護理記錄單上予以記錄。附:PACU評分標準一、活動力0:無自動或在指令下抬頭或活動肢體。1:能自動或在指令下活動上下肢體和有限制地抬頭活動。2:能自動或在指令下活動四肢和抬頭。二、呼吸0:呼吸暫停,需要輔助呼吸或進行呼吸器治療。1:呼吸困難或呼吸受限制,但有淺而慢的自主呼吸,需要用口咽通氣道。2:能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呼吸頻率和深度正常。三、循環、0:非高血壓病人而血壓過度升高,或血壓下降,低于麻醉前50mmHg。1:血壓下降低于麻醉前2050mmHg。2:血壓和脈搏穩定,血壓比28、麻醉前低,但不到20mmHg(收縮壓不低于90mmHg)。四、神經狀態0:沒有應答或僅對痛刺激有反應。1:對交談有反應,但很容易再昏昏入睡。2:處于醒覺和警覺狀態,能辨認時間、地點和人。五、膚色0:發紺或發灰。1:蒼白。2:紅潤。注:若皮膚顏色難以作為判斷標準,可以用8分計分法。當病人滿10分時,便可出恢復室回病房。椎管內麻醉回病房標準(1) 呼吸循環穩定。(2) 麻醉平面在T6以下。(3) 超過最后一次麻醉加藥40min。對用過鎮痛藥者,應待藥物作用高峰期過后再轉回原病房。 三、麻醉科科室質量與安全管理小組職責 1全面負責麻醉質量與安全醫療的規范性管理。 2制定與修訂麻醉科十大工作制度及其他29、各項管理規范。 3定期開展與麻醉質量和安全醫療有關的各種技能培訓。 4每日安排專人對各種儀器設備。物品。藥物的檢查,科主任每月進行全面檢查,保證麻醉質量與安全。 5全面收集不良事件等質量監控指標數據,每月集中分析討論,及時改進或采取預防措施。 6每月至少召開一次科室質量管理會議,傳達醫院布置的醫療安全會議精神及本周麻醉質量與安全情況進行分析。 7每年有計劃組織一項以上的質量改進項目。四、麻醉科醫師執業能力評價制度 主要參照醫院人力資源部考核制度對麻醉科醫師執業能力評價,每年一次,由科主任組長組成考核小組對科內所有人員進行考核評分上報,人力資源部進行年度評級A、B、C等,歸入個人檔案保存,科室主要考核內容有: 1是否具有良好的醫德醫風,是否熱愛本職工作和具有敬業精神。 2平時是否認真學習業務知識,是否經常對知識進行更新。3本專業有關操作常規等業務技能考核。4其他勞動紀律、同事之間關系等內容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