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制造公司危險源管理制度附風險評價表.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2146
2024-09-08
7頁
85.22KB
1、汽車制造公司危險源管理制度附風險評價表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危險源管理制度1 圍本程序規定了公司對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基本管理。本程序適用于控股有限公司。2 用文件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8218-2000 重大危險源辨識GB/T13816-92 生產過程危險和危害因素分類與代碼GB6441-86 企業傷亡事故分類原勞動部總工會等頒發的職業病范圍和職2、業病患者處理辦法的規定3 術語3.1危險源是指可能導致傷害或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或這些情況組合的根源或狀態。3.2危害辨識辨別危害的存在并確定其性質的過程。3.3風險特定危險及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與后果的結合。3.4風險評價評價風險程度并確定是否在可承受范圍的全過程。4 職責4.1安技部負責對公司所有危險源進行分類與審核,列出危險源匯總清單,并進行分級,確定公司重要危險源和重大危險源的控制方案。4.2各部門負責對本部門危險源進行辨識,列出部門危險源清單,并進行控制與檢查。4.3員工了解本崗位的所有危險源和危險源的控制方法。5 危險源的辨識、評價要求:5.1危險源的辨識,評價要做到充分性,辨3、識評價出所有危險(害)因素,不能遺漏。5.2要考慮過去、現在、將來三個進態和正常、異常、緊急三種狀態。5.3方法要簡單、實用和可操作性的特點。5.4辨識評價要體現動態性、適用性。6 危險源辨識評價方法6.1由公司專業人員、管理人員、員工參與來完成。6.2發動每個員工找出本崗位的危險源,要在專業或管理人員指導下進行。6.2.1明確本崗位危險因素的范圍。6.2.1.1按采取事故和職業危害的直接原因進行分類,根據GB/T1381692生產過程危險和危害因素分類與代碼的規定,將生產過程中的危險(害)因素分為六類:物理性危險(害);化學性危險(害);心理(生理)性危險(害);行為性危險(害);其他危險(4、害)。6.2.1.2參照事故類別和職業病類別進行分類:a、按GB644186企業傷亡事故分類公司有以下14類危害類型: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傷害;淹溺傷害;灼燙傷害;火災傷害;高處墜落;坍塌傷害;鍋爐爆炸;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傷害。B、參照衛生部,原勞動部、總工會等頒發的職業病范圍和職業病患者處理辦法的規定將危害因素分為:生產性粉塵、毒物、噪聲與振動、高溫、低溫、輻射(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其他危害因素7類。6.2.2指導員工填寫危險因素普查表6.3以專業廠(車間、站房、油庫、化學危險品等)為單位對危險源進行匯總歸類。6.4各崗位的危險源歸類后發給全體員工確認、補5、充,使每個員工進一步辨識出本崗位的危險因素,然后將員工本崗位的危險源清單發給他們。6.5安技部在各專業廠(車間、站房)匯總的基礎上,匯總出公司的危險源清單,并確定重要危險源和重大危險清單。主要采用兩種方法:一是采用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D=LECD危險性分值。分值大,危險性大。L發生事故可能性的大小。E暴露于潛在危險環境的頻率。C事故發生后可能導致的后果。按D值的大小,劃分重大危險源、重要危險源L值事故發生的可能性E值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10完全可以預料10連續暴露6相當可能6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3可能,但不經常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2每月一次暴露0.5很不可能,可以設想6、1每年幾次暴露0.2極不可能0.5非常罕見地暴露0.1實際不可能C值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D值危險程度風險等級100大災難,許多人死亡320極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540災難,數人死亡160320高度危險,要立即整改415非常嚴重,一人死亡70160顯著危險,需要整改37嚴重,重傷2070一般危險,需要注意23重大,致殘 20稍有危險,可以接受11引人注目,需要救護二是直觀經驗法,憑經驗分類。本公司將兩種方法結合起來采用。7.建立動態辨識、評價機制7.1公司新、擴、改項目和新設備、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項目,要及時進行辨識和評價,列出危險源清單,并進行分級、補充到相應級的危險源清單中去。7.2每年堅7、持開展安全性評價工作,評價結果,不可接受的危險,是公司判定目標、指標的基礎。7.3操作人員發現本崗位的設備、設施、作業場所的危險要及時報告直接領導和安全員。8風險控制8.1對危險源的辨識產生的風險等級為五級的重大危險源,必須立即上報公司總裁確定整改方案,在整改完成期間停止投入使用或進行隔離。8.2對危險源的辨識產生的風險等級為四級的重大危險源,必須立即落實整改方案,在整改完成期間落實合理的防范措施及指定專人進行現場監護。8.3對危險源的辨識產生的風險等級為三級的重大危險源,必須落實合理的防范措施,并將整改計劃根據生產情況進行合理安排。8.4對危險源的辨識產生的風險等級為一、二級的重大危險源,只8、須相應警示、防范、告知等措施進行防范。8.5在選擇控制措施時應考慮下列因素:1) 如果可能,則完全消除危害或消滅風險來源,如用安全物質取代危險物質;2) 如果不可能消除,則努力降低風險,如使用低壓電器;3) 可能的情況下,使工作適合于人,如考慮人的心理和生理接受能力;4) 利用技術進步改進控制;5) 措施用于保護每一個人;6) 將技術控制與程序控制結合起來往往是必要的;7) 引入計劃的諸如機械安全防護裝置的維護需求;8) 對于個人防護設備的使用,只有在所有其它可選擇的控制措施均被考慮之后才可作為最終考慮;9) 應急安排的需求;10) 主動測量參數對于監測是否符合控制。8.2危險源的控制辦法8.9、2.1每年公司最少開展一次危險源辨識工作,對已掌握的危險源進行排查,并及時更新危險源信息庫。8.2.2危險源辨識工作由安技部統一安排與規劃,按附錄A危險源辨識評價表進行排查。8.2.3各部門在編制應急救援預案時,必須將本部門危險源辨識中重大危險源(4、5級)的情況編制合理的救援方案。各部門對新員工進行三級教育(部門級)時,需將本部門的危險源的情況進行告知,并教育處理該類危險源的方法。9 附件與表格附表A 公司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表附表A 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表部門:序號崗位名稱人數作業活動危害類型代碼危害類型危害事件風險評價備注LECD風險等級可否承受批準:審核:填表人: 填表時間: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