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衛校中西醫結合醫院查對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2408
2024-09-08
7頁
36.50KB
1、市衛校中西醫結合醫院查對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xx市衛校中西醫結合醫院查對制度一、目的通過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提高醫務人員對患者身份識別的準確性,確保所執行的診療活動過程準確無誤,保障每一位患者的安全,特制定查對制度。二、定義 醫療科室醫務人員在各項診療活動過程中,執行查對制度的流程標準。 三、職責 1.醫務部負責制定和修訂查對制度。 2.臨床、醫技科室醫務人員負責執行查對制度。 3.臨床、醫技主任和護士長負責監督檢查本科室查對制度的執行。 4.醫務部、護理部負責監督檢查全院查對制度的執行。 5.主管院2、長負責監督檢查醫務部、護理部考核查對制度的執行。 四、程序1.醫囑查對制度一、醫囑查對制度1、護士執行醫囑時,要認真查對醫囑的全部內容,記錄執行時間及簽全名,若有疑問必須問清后,方可執行。2、各班醫囑經雙人查對無誤方可執行,主班護士和治療班護士每日必須對當日醫囑總查對一次。3、搶救病人時,醫師下達口頭醫囑后,執行者須復誦一遍,由二人核對后方可執行,并暫保留用過的空安瓿。搶救結束后及時補全醫囑,經兩人核對后,方可棄去空安瓿。4、每周定期大核對(或重新整理)醫囑1次,整理醫囑需二人核對無誤后方可執行。護士長每周組織醫囑查對并在醫囑核對本上簽名。二、服藥、注射、輸液查對制度1、服藥、注射、輸液前必須3、嚴格執行“三查八對”:三查:擺藥后查;服藥、注射、處置前查;服藥、注射、處置后查。八對:對床號、姓名和服用藥的藥名、劑量、濃度、時間、用法、有效期。2、清點藥品和使用藥品前要檢查質量、標簽、有效期和批號,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水劑、片劑注意有無變質;安瓿、注射液瓶有無裂痕;密封鋁蓋有無松動;輸液袋有無漏水;藥液有無渾濁和絮狀物。過期藥品、有效期和批號如不符合要求或標簽不清者,不得使用。3、擺藥后必須經第二人核對后,方可執行。4、給藥前,用四種方法認真核對確認病人身份,詢問有無過敏史;使用毒、麻、精神藥物時,嚴格執行醫療機構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管理規定并經過反復核對方可使用。給予多種藥物時4、,根據藥物說明書、藥物皮試結果及藥物配伍禁忌表規范用藥。5、發藥、注射時,認真核對確認病人身份,病人如提出疑問,應及時檢查,核對無誤后方可執行。6、輸液瓶加藥后要在標簽上注明藥名、劑量、并留下安瓿,經另一人核對后方可使用。7、嚴格執行床邊雙人核對制度,確認患者身份。3輸血前查對制度(1)查對采血日期,血液有無凝血塊和溶血,血袋有無裂痕。(2)查輸血單供血者姓名、血型與血袋標簽是否相符,查對交配報告結果。 (3)輸血前首先與患者、輸血單及血袋標簽核對,核對內容包括患者床號、姓名、住院號、血型、血袋號、血量及交配報告結果,二人核對無誤后方可執行。 (4)輸血完畢,保留血袋并送回檢驗科,以便必要時檢5、驗。 (5)及時準確在輸血單上填寫輸血者與核對者姓名。 4檢驗查對制度 (1)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試驗,兩人工作時要“雙查雙簽”,一人工作時應做正反定型;發血時,要與取血人共同查對科別、病案號、床號、姓名、血型、交叉配血試驗結果,血袋號、采血日期、血液質量,雙方簽字后方可取走。 (2)采集標本時,查對科別、床號、姓名、性別、檢驗項目;收集標本時,查對科別、姓名、性別、編號、檢驗項目、標本數量和質量;標本檢測時,查對試劑、檢驗項目;檢驗后,查對檢驗項目、結果復核;簽發報告時,查對科別、姓名、檢查項目及結果。 5手術查對制度(1)擇期手術在手術醫囑下達之時,表明該患者的手術前討論與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全6、部完成。(2)術前必須查對姓名、診斷、手術部位、配血報告、術前用藥、藥物過敏試驗及檢驗報告、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藥。 (3)術前接患者時,應查對患者床號、姓名、性別、診斷、手術名稱及手術部位(左、右)。 (4)手術前查對無菌包內滅菌指示劑以及手術器械是否合格齊全。(5)嚴格落實手術安全核查制度(6)手術前確認制度與“三步曲”程序,設立確認記錄文件。 術前由手術醫師在手術部位作“標識”,并主動邀請患者參與認定,避免錯誤的患者、錯誤的部位、實施錯誤的手術;病區與手術室間交接核查,雙方確認手術前準備皆已完成,所需必要的文件資料與物品(如:病歷、影像資料、術中特殊用藥等)均已備妥;在手術、麻醉開始實施前時7、刻,實施“暫停”程序,由手術者、麻醉師、手術/巡回護士在執行最后確認程序后,方可開始實施手術、麻醉。 (7)凡體腔或深部組織的手術,要在手術前、關閉腹腔前、術后核對紗布、紗墊、縫針、器械的數目,以及縫合前是否與術前相符。 (8)術中標本應由洗手護士及手術者核對后,與病理檢驗單一起送檢。(9)術后護送患者到病房并與病房護士進行床頭交接。 6藥劑科查對制度 (1)藥師調劑處方時必須做到“四查十對”:查處方,對科別、姓名、年齡;查藥品,對藥名、劑型、規格、數量;查配伍禁忌,對藥品性狀、用法用量;查用藥合理性,對臨床診斷。 (2)藥師發藥時,查對藥名、規格、劑量、用法與處方內容是否相符;查對標簽(藥袋8、)與處方內容是否相符;查對藥品有無變質、是否超過有效期;查對姓名、年齡;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項。7放射科查對制度 (1)檢查時,查對科別、病案號、姓名、性別、年齡、片號、部位、目的。 (2)診療時,查對科別、病床、姓名、部位、時間。 (3)發報告時,查對科別、病案號、姓名、檢查項目、臨床診斷。 8供應室查對制度 (1)準備器械包時,查對品名、數量、質量、清潔度。 (2)發器械包時,查對名稱、消毒日期、科室、并進行登記。 (3)收器械包時,查對數量、質量、清潔處理情況并按規定登記。 9超聲科查對制度 (1)檢查時,查對科別、床號、姓名、性別、檢查目的及部位。 (2)診斷時,查對姓名、臨床診斷、檢查結9、果。 (3)發報告時查對科別、病房。 10病理科查對制度 (1)收標本時,核對書面病理申請單科別、姓名、性別、聯號,標本數量與質量; (2)檢驗時,查對檢查目的、項目; (3)發報告時,查對科別、姓名、檢查項目及結果。 11理療科及中醫針灸科查對制度(1)進行各種治療時,查對科別、病房、姓名、部位、種類、劑量、時間、皮膚。 (2)低頻治療時,查對極性、電流量、次數。 (3)高頻治療時,檢查體表、體內有無金屬異常。(4)針刺治療前,檢查針的數量和質量,取針時,檢查針數和有無斷針。12. 患者身份識別制度(1)在標本采集、給藥、輸血、任何介入、有創診療活動前,各類診療活動前,應至少同時使用兩種患者10、身份識別方法(禁止僅以房間或床號作為識別的依據);實施者應親自與患者(或家屬)溝通,作為最后確認的手段,以確保對正確的患者實施正確的操作。(2)急診與病房、與手術室、與ICU之間流程中有識別患者身份的具體措施、交接程序與記錄;手術(麻醉)與病房、與ICU之間流程中有識別患者身份的具體措施、交接程序與記錄;產房與病房之間流程中有識別患者身份的具體措施、交接程序與記錄。 (3)建立使用“腕帶”作為識別標示的制度 對實施手術、昏迷、神志不清、無自主能力的重癥患者在診療活動中使用“腕帶”作為操作前、用藥前、輸血前等診療活動時辨識患者的一種必備的手段;在重癥監護病房、手術室、急診搶救室、新生兒等科室使用11、“腕帶”,作為操作前、用藥前、輸血前等診療活動時辨識患者的一種必備的手段。五、考核1.考核方法 (1)現場考核醫務人員查對制度。 (2)患者和相關科室投訴 2.考核周期 (1)臨床科室主任、護士長每季度對本科室考核一次,并進行反饋,上報醫務部。 (2)醫務科、護理部每季度對全院考核一次,并進行反饋,上報主管院長。 (3)主管院長每季度對醫務科、護理部考核查對制度執行情況進行考核,并進行反饋。 六、罰則 1.醫務人員未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未造成后果的,每次罰款50元,三次以上者(含三次),給予開除處理。 2.對于未完成查對制度一級、二級質控者,每次罰款20-50元。 3.對于弄虛作假者,每次罰款100元,三次以上者,做開除處理。 七、附則 1.本制度為xx市衛校中西醫結合醫院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管理的核心制度。2.本制度最終解釋權歸醫院醫務科、護理部擁有。xx市衛校中西醫結合醫院xx-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