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經營存貨管理制度程序標準等.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2457
2024-09-08
17頁
85.67KB
1、超市經營存貨管理制度(程序、標準等)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超市存貨管理控制管理規定1. 0 目的為明確財務部門職責,加強存貨的規劃與控制,充分發揮財務部門的功能和作用,特制定本管理規定。2. 0 適用范圍公司財務部、物流、收貨部適用。3. 0 工作程序 3. 1 暢銷品與滯銷品管理 3.1.1 暢銷品的管理 3.1.1.1 暢銷品比例的設定可采用兩種方式:3.1.1.1.1 以銷售金額的多少判定。假設以銷售金額位屬分類名單前20名的為暢銷品,商品單價高者往往排在前面,如橡皮擦與鋼筆同屬文具類,鋼筆賣出一支,比橡皮擦賣100個的金額還多。這種比較雖有缺點,但在追求面積效率的2、賣場中,也有一定能者價值。賣場經營若能加強中高單價商品,同時又讓業績成長,形成良懷循環對于賣場管理是有幫助的。3.1.1.1.2 以單品銷售數量作為暢銷品的依據。這種數據用來作采購分析最為恰當,也是為客觀。但采購員或營業員不能完全依賴此標準來判斷,還須考慮下列幾個因素:1) 是否符合經營面積利用效率的要求,低單價的商品面積利用效率也許不佳。2) 是否符合工農業下策改善原則。一般超市每隔一段時間會作一次商品陳列變動,有的是配合季節性需要,如雨季來臨,相關用品陳列加強;有的是配合大拍賣活動。正常狀態下,工農業單位大約每半年會作一次榫報告,根據當時經濟狀況作深入分析。3.1.1.2 在分析暢銷品的作3、業中,要注意下列幾點: 3.1.1.2.1 促銷檔期與非促銷檔期相比較,有促銷檔期,其銷量一定增加。 3.1.1.2.2 是否正逢廠商作廣告期間,若此類商品恰逢言行宣傳期,銷售量會增加。 3.1.1.2.3 是否人為因素、政策因素刻意加強營銷或加強陳列。 3.1.1.3 暢銷品管理及掌握得當,可以給公司帶來下列好處: 3.1.1.3.1 掌握重點商品,是在競爭中戰勝對手的主要方法; 3.1.1.3.2 各部門的貢獻度提高; 3.1.1.3.3 廠商對公司的評價提高; 3.1.1.3.4 存貨成本可控制在最低; 3.1.1.3.5 有利于為公司經營發展做準備。3. 2 滯銷品的管理 包括了解滯銷4、品產生的原因,處理滯銷品對于毛利的影響程度,滯銷品占門市部商品的比例,滯銷品占本分類比例,如何將滯銷品有效處理,采購員如何在處理滯銷品時發揮談判的力量協助解決,如何有技巧地利用促銷方法來處理滯銷品。 3.2.1 滯銷品形成的原因: 3.2.1.1 采購商品時判斷錯誤。采購人員為公司第一線的重要人員。部分采購人員,認為某種商品銷售情況不錯,遂大量采購。 3.2.1.2 因個人有某方面的嗜好或興趣而采購相關商品。 3.2.1.3 采購商品時,對于市價行情不清楚,采購成本太高,商品滯銷是難免的。 3.2.1.4 采購員接受某些廠商利益或迫于人情壓力而采購之商品。 3.2.1.5 為了應付部分特殊顧客5、,采購某類冷門商品,而形成滯銷現象。 3.2.1.6 為照顧商品齊全度,搭配采購銷售不佳的商品,擺地門市部販賣,久而久之形成滯銷品。3.2.1.3 流行性極強的商品,在暢銷期未加注意而庫存過多,最后變成滯銷品。 3.2.1.8 商品采購過多,銷售未如預期理想。 3.2.1.9 倉庫管理疏忽,商品庫存太多或擺放太久。3.2.1.10 舉辦促銷活動,追加商品數量控制不佳,而引起庫存過多,且在恢復原價后,商品銷售情況往往欠佳,滯銷品于是形成。由此看出,形成商品滯銷的因素較多,其責任應視具體情況而定,不僅僅是營業干部的責任。3.2.2 滯銷品的管理: 3.2.2.1 營業單位人員每月作一次商品總檢討,6、可以電腦印出的滯銷品清單作為依據。 3.2.2.2 在電腦作業規劃上,必須設定滯銷品定義及范圍,可以商品銷售量、商品季節性、商品庫存數作為滯銷品的確定依據,做成記錄并進行追蹤。 3.2.2.3 營業人員必須多加整理,以先進先出為原則,盡量減少庫存。 3.2.2.4 選擇適當的陳列方式來表現,銷售效果較佳。 3.2.2.5 營業人員必須時常調查市價、行情,交給采購人員作為改善依據。 3.2.2.6 采購人員必須會同營業人員,請廠商降低成本促銷或辦理退貨。 3.2.2.7 處理滯銷品的幾個基本原則:1)以降價方式來處理,效果最佳。千萬不能有“撈回本錢”的心理,聯系人的幅度雖不如舊商品那么大,但也要7、與同業詳加比較,不能高于其他同業,才能吸引顧客前來購買。2) 采購人員須極力和廠商爭取取有利于公司的各項特價活動,取得贈品及其他方面的協助,將滯銷品退貨或由廠商補貼成本費后減價出清。但在爭取廠商配合時,不能讓有些廠商利用公司處理滯銷品的時機,提高以后的成本。 3) 舊商品處理:商品如果成為舊商品,程度已相當嚴重,必須盡快處理掉。 3.2.2.8 介于暢銷品與滯銷品之間的商品,可視為下沉商品,不必刻意去處理它,但下列狀況須加以關心處理:1) 公司政策性地加強某個分類的商品時。如配合季節,當冬季寒流襲來時,御寒商品須作大量陳列;又如公司某一部別刻意要展示某種分類商品,來作為其特色時。2) 配合進貨8、廠商政策性加強其分類商品時,采購進行商品存貨,可以得知廠商發展狀況,此時可主動要求廠商或主動配合廠商要求,對于某一分類的商品作有效的加強陳列或促銷,避免使商品變為滯銷品或舊商品。3. 3 舊商品的管理舊商品與滯銷品在管理與處理上基本相同,下面提其不同點與處理方法:3.3.1 人為的商品判斷 3.3.1.1 舊商品:根據收貨日期、季節代號、商品貨號等來判斷。 3.3.1.2 滯銷品:根據滯銷品檔案或由電腦按照銷售率決定。3.3.2 按照分類建立其銷售周期標準3.3.2.1 舊商品:超過一年以上的商品。A類:不須降價求售的商品B類:須降價求售的商品C類:在適當的季節降價的商品3.3.2.2 滯銷品9、:B類:須降價求售的商品C類:在適當的季節降價的商品3.3.3 指定現任并有所行動3.3.3.1 各店盤點后向采購提出建議。3.3.3.2 采購根據各家店的建議,分析其銷售與盤點的狀況,做出對公司銷售有利的計劃。3.3.4 降價處理計劃 3.3.4.1 確定商品為何銷不出去:從價格、品質、流行趨勢、陳列、競爭等方面分析。3.3.4.2 降價能使顧客覺得物有所值,從而將商品銷售出去。3.3.4.3 決定所需的降價額度。3.3.4.4 是否能夠將商品退回廠商。3.3.4.5 廠商是否能補貼商品降價金額。3.3.4.6 單品或分類廣告,商品部門主要是出清言行或整店出清廣告。3.3.5 降價導引 3.10、3.5.1 一旦被列為出清商品,初次與連續的降價應列出時間表來,而且不能再恢復原來的售價。3.3.5.2 第一次降價能立即湊效。3.3.5.3 明顯的季節性商品(如:圣誕飾品)。3.3.5.4 第一次降價35%55%,為期一周。3.3.5.5 第二次降價55%40%,為期兩周。3.3.5.6 入庫明年再賣。3.3.6 出清商品的促銷與陳列 3.3.6.1 每年固定一兩個地方提供低折扣,讓顧客感覺物有所值并印象深刻。3.3.6.2 每樓固定出清區,并作明確標示。3.3.6.3 各部門設出清區和拍賣車,且有明確的標示。 3.3.6.4 商品管理部門規劃舊商品與滯銷品的出清,定期查看是否確實執行。311、.3.6.5 采購與商管部須追蹤其執行狀況。3. 3 存貨盤點3.3.1 存貨盤點作業流程盤點作業分門市部與電腦中心兩大塊的作業流程盤點會議 電腦中心重點工作門市部重點工作 盤點編組分為盤點人、填表人、核對人 確定門市部貨架編號、整理盤存裝置 輸入門市部、倉庫庫存商品編號在空白表上填寫門市部庫存和倉庫庫存商品編號 列印盤存表(內含商品名稱及商品編號)盤點人、填表人、核對人、檢查人的盤存訓練輸入盤存資料盤點實際作業核計盤存金額及核算盤存損益人工計算盤點金額盤點討論會議打印舊商品表盤點結果核對 3.3.2 盤點的組織及工作分配3.3.2.1 組織部門:由人事部配合各部門的需求來進行。3.3.2.212、 人員組成:填表者、盤點者、檢討者、抽查者,盤點者大多由相關部門有經驗的職員擔任,其余人員以組別編立。在編組別時,要衡量工作的分量,盡量讓每一組別的盤存數量相當,即工作安排平均。這樣才可以控制盤點存貨時間。3.3.2.3 盤存工作分配完畢后,公司內部應作短期盤存訓練,由人事部選派有盤點經驗的同事或干部做訓練的工作,最好讓填表者、核對者、檢查者有模擬工作的機會。3.3.3 填表者、盤點者、核對者、抽查員的工作職責3.3.3.1 填表者的職責1) 填表者拿到盤存表后,應注意是否有重疊。2) 填表者和盤點者分別在盤點表上簽名。3) 填表者盤點時,必須先核對貨架編號。4) 填表者應復誦盤點者所念的名稱13、及數量。5) 填表者預先填寫的內容的順序為:a ) 商品編號。b) 商品名稱。c) 單位。(如有特殊情況,例如:每2雙特價100元,單位應寫2雙,金額應寫100元;每3罐特價為20元時,單位應寫3罐,金額應寫20元,等等。)d) 金額一律以500.00或500.50這樣的形式填寫,一定要將上下欄個位、十位、分別對齊。e) 數量。如遇特殊情況,例如:每2雙為100元時,總數有40雙,應填寫 20,不可填寫40。f) 填表者對于某些內容已預先填寫的盤存表,應獲得貨號、品名、單位、金額等核對無誤后,再將盤點者所獲得的數量填入盤存表。g) 填表者應按照季節代號的數量,分別填入各季節代號欄內。h) 如果14、預先填寫的商品盤點時已無存貨,則在本季欄內填“0”。i) 盤存表只可填寫到指定的行數,指定行數后留作更正用。j) 盤存表的填寫未超過指定行數時,如當中某一行有錯誤應劃去,重新寫于最后一行的次一行。如:一張盤存表只填寫10行,其中第3行錯誤,應將這行劃去,重新寫于預留空白欄的第一行。k) 填表者填寫的數字必須正確清楚,絕對不能涂改。l) 填表者對于寫錯須更正的行次,必須用直尺劃去,并在審核欄寫“更正第 # 行”,然后請股督導或樓督導簽名(只簽名于更正后的行次即可)。m) 如果預先填表錯誤,在盤存時,先由股督導或樓督導簽名,預先填表錯誤更正重寫在下一行即可,同樣應在審核欄寫“更正第 # 行”。n)15、 盤存表的空白欄已由核對者劃斜線,如須填寫時,必須由抽查員或樓督導在審核欄簽名。3.3.3.2 盤存者工作職責1) 盤點者盤點前和填表者分別在盤存表上簽名。2) 盤點者對一個貨架開始盤點前,先叫貨架編號、盤存表號碼、張數,讓填表者核對。3) 盤點者盤點時原則上由左而右,由上而下,不得跳躍盤點。4) 盤點者盤點的順序:(針對同一商品)a) 商品貨號。b) 商品名稱。c) 價格。d) 季節代號。每一種商品均有季節代號,如:3S、4F、4S等。e) 數量。念時應包含單位,如:5個、12條、6 雙等等。f) 盤點者在盤點中應特別注意各角落,避免遺漏商品。g) 盤點者在盤點商品時,數量必須正確,不可馬馬16、虎虎。h) 盤點者在盤點中,咬字要清晰,音量要適中,以讓填表者及核對者聽清楚為原則。i) 盤點者在盤點中,遇到標價不同或沒標價時應:j) 找其他同種類商品的價標。k) 向股督導報告后,詢問負責相關部門的售貨員。l) 向股督導報告,同營業股長或電腦中心查詢。3.3.3.3 核對者工作職責1) 核對者應注意盤點者的盤點數量、金額是否正確無誤。2) 核對者應核對填表者的填載是否正確無誤。3) 核對者應監督錯誤的更正是否符合規定。4) 核對者應于每一貨架盤點完后,在貨架編號卡右上角打“”。5) 核對者在盤點倉庫商品時,應對每一種商品進行盤點,核對無誤后即在存貨計算卡右上打“”。6) 核對者應于商品盤存17、表人武部填寫完畢,并核對無誤后,在審核欄內核對處打“”,左邊留做更正、簽名及抽查員打“”用。7) 核對者審核打“”,應在合計與單位的空白欄間,從右上至左下劃斜線并在核對者欄簽名。8) 核對者在盤點期間應確實核對,以發揮核對的作用。3.3.3.4 抽查員工作職責1) 抽查員應先了解盤存櫥柜的位置、商品陳列情形以及其他知識。2) 抽查員應接受樓督導的指揮調派,在建立配合抽查組織后,開始進行各股盤存中的抽查工作。3) 抽查員檢查已盤點完成的貨架商品,核對其貨號、品名、單位、金額及數量是否按規定填寫。4) 抽查員檢查更正處是否按照規定處理,檢查進行盤存的各組是否有簽名。5) 抽查員抽點完成的商品是否與18、盤存表上記載者相符,若發現盤點數量不符,應即通知原盤存組人員更正。6) 股督導或樓督導應在盤存一內各項錯誤更正后核對及簽名。3) 抽查員抽點的商品如正確無誤,則在該行的審核欄內打“”。8) 抽查員抽查的重點,應以金額大、單價高,而且容易出錯為對象,并以每張抽查為原則,抽查比例每張約30%以上。9) 抽查員對每張盤存表進行抽查后,應由抽查員簽名。10)抽查員抽查后,應向主體抽查員報告有關抽查該股時所發現的優、缺點,主體抽查員再綜合各抽查員意見,將優、缺點填入盤存綜合抽查報告表內。 11)抽查員抽查完后,應立刻到總指揮部接受調派。 3.3.4 核算損失額 3.3.4.1 文件處理 盤點結束時,盤點19、表須送會計部門與電腦中心,會計部門核算盤存總金額,電腦中心則將門市部及倉庫存貨陸續輸入電腦(輸入商品編號及數量),電腦按照商品存貨數量統計砘貨總額,更改電腦中的商品存貨檔案。存貨總額 由會計部門核算后,即可確認盤點損失額。 3.3.4.2 損耗的控管 損耗即在“損耗表”內注明的總損耗額。 盤存損失率 = (總損耗 銷售額) 100% 3.3.5 盤點損失原因檢討 實際盤點出的數量金額與賬面產生差異的原因: 3.3.5.1 員工偷竊。 3.3.5.2 顧客偷竊。 3.3.5.3 商品變價手續錯誤。 3.3.5.4 收銀作業錯誤。 3.3.5.5 定價錯誤。 3.3.5.6 折扣記錄不實。 3.320、.5.7 移轉達手續錯誤。 3.3.5.8 進出貨錯誤。 3.3.5.9 遞送傳票、填寫傳票錯誤。 3.3.5.10 商品盤存錯誤。 3.3.5.11 業者須就缺失找出原因,加強管理,使損失降至最低。 3. 4 存貨管理方法 3.4.1 超額存貨導致的經濟損失 在我國,企業的庫存費用長期居高不下,庫存平均占用資金50%左右,高于美國的30%和日本的25%的水平。超儲的導致的資金損失每年約800億元人民幣。 3.4.1.1 超額庫存企業帶來的經濟損失,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直接經濟損失。企業庫存商品過多,首先會占壓企業資金,影響企業資金周轉速度,企業必須為占壓的資金向銀行支付貸款利息。從而21、增加商品成本。其次,庫存商品占壓企業的場地,商品積壓過多時,則需租用外單位倉庫而多付租賃費。再次,增加保管維修工作量和保管維護費用的支出,加大了企業成本。3) 間接經濟損失。商品超儲所造成的間接損失不亞于直接的經濟損失。間接經濟損失包括兩 方面:一是有形經濟損失,二是無形經濟損失。有形經濟損失是指由于商品存放時間太久,加上管理不善等原因導致商品銹蝕、變質,甚至報廢。無形經濟損失是指由于技術進步造成的。隨著技術的發展,庫存商品落后于時代,被新的商品所替代,迫使庫存商品降低售價乃至退出市場。 34.1.2 超額庫存形成的原因。 1)觀念上的原因。作為企業的各個部門主管往往從自身角度出發,認為庫存愈22、多,心里愈踏實,所以采取“有備無患”的策略,大量屯積,造成商品超儲。 2)擔心商品或原材料漲價。 3)缺乏科學的庫存管理制度,盲目購進、盲目儲備、盲目使用。 4)商品滯銷,導致庫存無奈地積壓。 5)財務主管缺乏對庫存商品經濟損失的分析,甚至認為庫中有物不算虧,未引起經營者充分重視,因而,促銷不力造成庫存積壓。 3.4.2 用存貨周轉率法管理存貨 3.4.2.1 存貨周轉率法,是指在某一個固定期間,已出售商品的成本除以存貨持有量。它表示在這一期間,公司的存貨周轉了幾次。 3.4.2.2 計算公式:存貨周轉率 = 銷貨成本 / 存貨平均余額 3.4.2.3 應該注意的是,在上述計算中,存貨平均余額23、是根據年初存貨數和年末存貨數平均計算出來的。由于存貨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全年各月份的余額必然有波動。這樣,按每月月末的存貨余額來計算全年存貨的平均余額顯然較上述方法得出的結果要準確一些。 3.4.2.4 分析:存貨周轉率越高,說明公司存貨的變現能力越強,資產管理水平越高。 3.4.2.5 存貨周轉天數。這個指標反映的是公司存貨每完成一次周轉所需要的天數。 3.4.2.6 存貨周轉天數計算公式: 存貨周轉天數 = 360 / 存貨周轉率 = (存貨平均余額 / 銷貨成本)360 3.4.2.3 分析:存貨周轉天數越少,說明存貨變現能力越強,流動資金的利用效率也就越高。 3.4.2.8 總結:通過存24、貨周轉率指標,可以檢查庫存量是否恰當。如果資金周轉次數多,利用的比例高,則表示資金周轉好,銷售順利。但若比例過高就要加以注意了,因為,這表示庫存量少,在銷售時會發生問題。 3.4.2.9 建議:財務主管對存貨周轉率的考察,最好結合ABC分析法,對不同類別的存貨分別計算周轉率,消除零周轉存貨,根據種類不同存貨的不同要求,制定更有捶財務節約、更有利于管理的周轉率。3.4.3 存貨管理中的ABC分析法 3.4.3.1 原理。ABC分析法是存貨管理中一個運用較普遍的方法。這種方法是美國通用電器公司開創的庫存管理方式。這種方法是基于這樣一個原理:只占存貨種類一小部分(比如20%)的存貨,通常代表人武部存25、貨價值的很大比重(比如80%)。所以這種方法也被稱為80:20法則。 3.4.3.2 操作方法。 1)把存貨分成A,B,C三類。 2)考察具有較少數量的第一類存貨付出同類存貨在全部存貨中的價值比重。 3)考察第二類存貨。 4)考察第三類存貨。 5)注意:對于一個大型企業而言,常有成千上萬種存貨項目,在這些基礎上 中,有的人格昂貴,有的不值幾文,有的數量龐大,有的寥寥無幾。如果 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對每種存貨都進行周密規劃、嚴格控制,就抓不住重點,不能有效地控制主要存貨所占用的資金。 6)對A類存貨,庫存量必須保持在最少程度。對這些商品必須進行嚴密的管理,每天需作詳細記錄。對采購可采取一攬子合同26、方式,由供應商不斷地按計劃向公司發貨。如果一年12次按月需要量到貨,在理論上,存貨周轉率是一年24次。4) 對B類存貨,應結合A類和C類的管理特性。對B類存貨的需求應納入年度預測中,并且每季度根據庫存的使用量核對年度預測。庫存量必須保持在平均水平,管理記錄必須反映進出的整個過程以及庫存余額,一般跟蹤即可。對于B類存貨,應要求供應商按月或按季度發貨,如果可能的話,則應要求按季度發貨。采購部門必須盡力按經濟指購買,并應周期性檢查訂購次數。 8)對C類存貨,除非供應充足,否則,一旦供應緊張會造成企業的需存貨最多數量、最多品種的短缺和最嚴重的時間浪費。為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應采取大量購買的方式。C類存27、貨多存一些并無壞處,占壓資金量出較少。而且,采購部門大量訂貨,可以使自己在與供應商打交道時處于有利地位,可以通過談判取得最低價格,如果一年訂購一次C類存貨,年周轉率為兩次,則占投資比例很少。3.4.3.3 ABC管理方法的優點:1)節省。ABC管理方法一個最大的優點是提高庫存周轉率,從而減輕營運資金的壓力,使之轉化為現金,通過減少利息費用降低成本。如,某公司通過分類,A類存貨數量占總數的5%,占總存貨成本金額的35%;B類存貨數量占總數的20%,占總成本金額的20%;C類存貨數量占總數的35%,占總成本金額的5%。在沒有實施ABC分析方法管理時,平均庫存私有制會和該類存貨所占存貨總數的百分比相28、符。即A類存貨占總數的5%,那么私有制額也占5%,C類存貨占總數的35%,短缺額也會占到35%。該公司在正常月度,需100萬元的存貨,庫存時間平均為3個月,那么,在不執行ABC管理方法時,平均投入資金應為300萬元。如果該公司采用ABC存貨管理方法,那么,A類存貨平均所需庫存量就不會是3個月的供應量,而是1個月的供應量。A類存貨占總金額的35%,所以庫存平均投入資金為35萬元。B類存貨月度需求量為20萬元(100萬元5%),平均所需庫存量為兩個月,這樣,平均資金投入為40萬元。C類存貨月需求量為5萬元(100萬元5%),平均所需庫存量為3個月,平均資金投入為15萬元。A,B,C三類合計占用資金29、130萬元。由此可見,采用ABC分析法進行存貨管理,較之一般方法能大量節省庫存所占用的現金,并相應地節省了貸款利息。 2)減少短缺。ABC管理方法的另一大優點是把庫存脫貨降低最低程度,并且把糾正庫存脫貨的速度盡可能提高。C類存貨會招致最大的短缺。一般管理方法不分類管理,訂貨時所有貨物按照平均周轉時間訂貨,一年分幾次訂貨,那么,一年中就有幾次可能發生全部售完而脫貨的情形。但是,如果采用ABC管理方法,對C類存貨采取一年訂購一次的方法,使C類商品的平均庫存大為增加,在這一年的前11個月期間,幾乎不會發生全 部售完的情況,只有在第12個月中,才有可能發生售完脫貨情況,而C類存貨占總數的35%,所以,30、采取ABC管理法,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短缺率。同時,在C類存貨有充足的儲存量時,就可以對B類存貨執行可靠的控制和交貨日程計劃表,對A類能集中力量進行處理、控制和周轉,能及時發現這類庫存的脫貨,并迅速加以糾正。 3.4.4 經濟訂購量和備用量3.4.4.1 財務主管通過ABC庫存管理能夠節約大量庫存占壓資金,所以應盡早推行此方法。一旦建立了庫存管理的ABC分類 法,還可以通過確定經濟訂購數量等到額外的利益。3.4.4.2 在計算外購存貨成本時,存貨的采購費用和儲存費用是不容忽視的。所以,對不同類的存貨,要確定不同的經濟批量來進行采購。 3.4.4.3 經濟批量確定可以利用如下公式: Q = 2DK/31、UK1式中:Q每批經濟采購量; D全年需求時; K每次訂購費用; K1存儲費用率; U存貨單價。 在對A類和B類存貨根據經濟訂貨數量進行采購時,在談判過程最好按一年的需求量進行談判,而非按一次需求量進行談判。這樣,銷售方被保證有生意可做,采購部門也有了獲得最好人格的機會,同時可以按預定計劃執行合同并得到最好的經濟實惠,而且,能夠控制庫存量。 3.4.4.4 A類和B類存貨在按經濟訂貨數量進行采購時,可以按實際需要,多安排幾次交貨。這樣,可以提高庫存周轉次數,反過來把資金投入減少到最低程度。盡管這樣會稍許提高收貨和作業費用,但可以實質性地減少資金投入,而且,由于能經常收到該商品的來貨,該商品脫貨的情況在為減少,并且使更替補充的時間縮短,這就大大縮短了從訂貨到交貨的時間。 3.4.4.5 財務主管應該使采購主管徹底明白,經濟采購量是十分重要的。花時間制定經濟采購計劃是非常有益的。必須讓采購主管懂得,需要通過合理籌劃來減少庫存費用,減少因過時廢棄而造成的損失,同時減少庫存脫貨的概率。任何一個部門降低成本的努力所取得的節省都不可能超過采購部門,而采購部門卻又是一個成本節約中最容易忽視的部門。
商超百貨
上傳時間:2021-01-12
15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