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信息技術教學常規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2675
2024-09-08
7頁
50.50KB
1、中學信息技術教學常規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中學信息技術教學常規管理制度(草稿)為了進一步加強教學管理,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根據新課程精神,結合學校學科教學實際情況,特制訂中學信息技術教學常規管理制度:一、教學計劃的制定要求制訂學期教學計劃、各章教學計劃,計劃中應該有本學期所要達到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信息素養方面的三維培養目標以及針對本學期的教學內容所應該采用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恰當地組織和調整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包括:(1)本學期培養學生信息素養三維目標應該達到的效度;2、(2)本學期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完成的教學任務;(3)不同層次的學生本學期應該學會的知識、方法與操作技能。 二、認真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教師要重視備課工作,認真鉆研大綱(課程標準)、教材,結合學生實際,編制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確定教學方法,選擇教學輔助手段,做到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教材處理恰當,教案設計層次清楚,重視學法,教師做到超周備課,學科備課組堅持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制度,講究備課實效。備課的基本要求:1、認真鉆研大綱(課程標準)和教材。大綱(課程標準)是教學的基本依據,教師應認真學習領會大綱(課程標準),深入鉆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難點,明確教學目的、教學原則以及各年級的教學3、要求和任務,整體把握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和銜接。2、深入了解學生。了解所教學生的“雙基”掌握情況、缺漏所在、心理特點,以便因材施教,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3、認真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師統籌規劃教學活動的設計方案,其內容應包教學內容 ( 或課題 ) 、教學目的要求、教學重難點、教具學具準備、課時分配、授課時間、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作業設計、學習評價設計、教學后記等。4、認真寫好教學后記。教學后記重點寫教學過程的得與失,教后的體會與認識,以及對教學效果的自我評價和原因分析,把改進措施以及對某些問題的看法與體會寫于教案后,以積累經驗、提高教學水平。建議教師每周不少于1 篇教學后記。 5、堅持每周一次的集體4、備課。做到“三定”:定時間,定內容,定主講人; “五備”:備大綱(課程標準)、備教材、備教法、備學法、備訓練,重點研究本學科教與學的改革與創新。三、課前準備1、機房環境準備熟悉教師演示、學生操作所需要的硬件和軟件環境,熟練掌握硬件和軟件的操作使用方法。2、教學素材準備(1)關注信息技術發展的動態,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作為教材的補充。(2)在教學過程中應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準備一些與學生實際相關的實例作為重難點的突破口。3、演示作品準備(1 (1)定期收集一些學生的優秀電子作品,進行課堂的展示,有效地激發學 生的興趣和競爭力。(2) (2)不定期地通過網絡等手段收集一些適合教材和學生的優秀電子作品5、,逐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精品意識,給學生一個作品精細化的表率作用和目標追求。四、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中心環節,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教師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優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積極實行啟發式、討論式教學,開展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努力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上課的基本要求:1、上課有教案,認真作好課前準備,遵守學校教學常規,準時進入課堂。2、教態親切、自然、大方,語言清晰、準確、精煉,演示正確、熟練。3、不得提前下課,不準拖堂。4、關心愛護學生,不諷刺6、挖苦、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不剝奪學生的上課時間,依法保障學生受教育的權利。5、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思考、交流和總結,在實踐中學習。6、注重分層教學,任務或問題的設置應面向不同學生,讓每位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完成一定的任務。五、做好課堂輔導 輔導是教學的補充和重要環節,是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之一,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的輔導工作。要求做到 : 1、認真擬定優生、后進生輔導計劃,并做好輔導記載和成績跟蹤。2、課堂上對學生提出的疑問要及時耐心地給予指導和幫助。3、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實施分類輔導,使后進生的成績有明7、顯進步,使優等生的愛好特長得到發展。4、重視課堂輔導與教學方法的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輔導能力,既能面向全體,又尊重個性,因材施教,在課堂上體現教師輔導與學生輔導相結合的原則,做到個別輔導與整體輔導的一致性,體現小組合作的理念。5、精心布置上機練習,體現任務分層的原則,注重對優秀生、中等生和后進生三層任務的布置,認真指導學生的實際操作,下課前,檢查學生的練習情況。6、對學生上交的練習和作品,及時分析,堅持以鼓勵為主的方針,設計多種有效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并查找教學中的差、漏、缺,采取適當方式及時彌補。六、評價與考核 1、評價與考核本著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評價的方式應該靈8、活多樣,可以采用考查和評估學生作品的方式,并以評估學生作品的方法為主,考查成績分優秀、合格、不合格三檔。2、信息技術檢測以操作技能檢查為主。主要檢查學生信息處理的能力。3、信息技術課堂應注重過程評價與作品評價相結合的原則,注重對作品的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評價項目評價依據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日常表現認真完成作業,積極參加討論,注意反思和探索,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主動幫助同學或請教同學(優秀/好/一般)成果質量作品主題明確、內容積極、健康向上,內容、結構設計獨到,語言完整通順(優秀/好/一般)作品的取材和立意新穎(優秀/好/一般)作品能正確地使用所學的計算機技術(優秀/好/一般)作品反映出作9、者有一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優秀/好/一般)學習過程在取材、立意和結構設計方面的貢獻(優秀/好/一般)在文字內容表述方面的貢獻(優秀/好/一般)在畫面、文字構思方面的貢獻(優秀/好/一般)在技術制作方面的貢獻(優秀/好/一般)在作品展示介紹、交流中的表現(優秀/好/一般)總評分綜合總分說明:(1)“成果質量”項目的評價內容是每位同學利用學期學到的知識所完成的作品中,在小組內展示和介紹;按照評價表中所列出的四個方面評價內容進行評價。(2)“學習過程”項目主要評價學生個人在本學期的所有小組活動中的特殊貢獻。按照評價表中列舉的五個方面內容進行評價,重點突出該同學的特長。(3)在評價表的右側,由學生10、個人、學生小組和老師分別對每個評價項目按照表中規定的評價范圍進行打分,優秀:10-8分;好:7-6分;一般:5-4分,總分100分,三個項目的平均分作為綜合總分。七、認真組織開展課外活動1、開展課外活動要做到四落實:計劃落實、人員落實、內容落實、時間落實。2、成立形式多樣的課外興趣小組,各興趣小組要結合學科特點,制訂計劃,明確目標,落實措施,使全體學生的興趣、愛好得到發展。3、課外活動要按計劃認真組織。保證活動時間,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活潑多樣,富有吸引力,確保活動質量,力爭出成果。 4、每次活動要作好記錄,包括輔導內容、方法、效果等,注意積累資料,期末認真總結。5、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愛好11、與特長,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競賽活動,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特長得到發展。6、學習內容的選擇(1)簡單的圖像處理、動畫制作、電腦音樂等軟件使用(2)個人網站制作與發布、電子作品的簡單制作。(3)數碼相機、攝像機等信息設備的使用和計算機硬件維護方面的知識。(4)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機器人競賽和信息技術作品比賽所需要的學習的知識。(5)利用計算機進行其他學科的學習,幫助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研究性、探究性”小課題的研究活動(6)結合地方資源和校本資源,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的文化研究。(7)其他學生感興趣,教師比較擅長的信息技術內容。八、積極參與教科研活動1、教師要做好每學期的學期總結工作,提供書面性的總結報告。2、教師要積極參與教研、教改工作,積極開課,如匯報課、實踐課、研討課、示范課等,每位開課教師必須寫好教案、并準備說課稿,寫好教學反思。3、教師每學年至少寫一篇有一定價值的教學論文或經驗總結報告。4、要求每學年每個教師要選擇一個教研課題參與研究,不斷提高教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