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浴公司公共場所衛生管理制度與操作規程.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2812
2024-09-08
13頁
49.54KB
1、足浴公司公共場所衛生管理制度與操作規程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錄一、足浴場所衛生管理制度二、從業人員健康體檢制度三、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潔制度四、公共用品用具購買、驗收、儲存制度五、公共場所自身衛生檢查與檢測制度六、洗衣房衛生管理制度七、布草間衛生管理制度八、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管理制度九、健康危害事故與傳染病報告制度十、預防控制傳染病傳播應急預案與健康危害事故應急預案十一、公共場所衛生檔案管理制度十二、衛生設施維護保養制度十三、證照管理制度十四、公共飲具(茶杯、口杯)洗消程序十五、棉織品的清洗2、消毒程序十六、公用拖鞋清洗消毒程序一、浴場所衛生管理制度 1、持有有效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亮證經營,按時復核。 2、每日進行衛生清掃,保持內部環境整潔,室內無積塵,地面無痰跡和垃圾。 3、建立衛生管理網絡,建全衛生管理制度,有衛生負責人。 4、從業人員每年進行健康體檢和衛生知識培訓考核,持健康證和培訓合格證上崗。 5、設置各類公用物品清洗消毒間,配置清洗消毒保潔設施,做到環境整潔,物品擺放整齊有序,消毒間內不存放個人物品和與消毒無關物品。 6、保持公共用具清潔,茶具、毛巾、拖鞋、浴衣褲、修腳工具等做到一客一換一清洗一消毒,消毒方法正確,操作規范;清潔物品與污染物品分開,標識明顯,外送清洗消毒物3、品建立管理臺帳。7、不得重復使用一次性公用物品。8、營業期間加強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無煙味異味,機械通風換氣設施正常使用,營業結束后打開門窗充分進行自然通風。 9、空調濾網和電風扇葉片定期清洗保持清潔。 10、廁所及時清掃保持清潔,做到無污物積留、無異味。11、禁止患各種傳染性滲出性皮膚病顧客進入足浴,有禁浴標志。二、從業人員健康體檢制度1、根據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做好從業人員健康體檢工作。2、公共場所從業人員(包括臨時工、試用工)上崗前必須到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體檢單位進行健康體檢,體檢合格上崗工作。3、患有痢疾、傷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的人員,以及4、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等疾病的人員,應及時調離,治愈前不得從事直接為顧客服務的工作。4、從業人員未取得健康證不得上崗工作,健康證應隨身攜帶,以備檢查。三、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潔制度1、按范要求設置與經營規模相適應的消毒間,有專用清洗池、消毒設施及保潔設施,并保證能正常運轉。 2、指定專人按操作規范對公共用品用具進行清洗、消毒和保潔工作。 3、清洗消毒間應有明顯標志,環境整潔,通風換氣良好,無積水積物,無雜物存放。 4、供顧客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應嚴格做到一客一換一消毒。禁止重復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供顧客使用的公共用品應符合國家衛生標準。 5、清洗消毒應按規程操作,做到先清洗后5、消毒,使用的消毒劑應在有效期內,消毒設備(消毒柜)應運轉正常。 6、清洗消毒的茶杯、口杯、酒具等杯具及公共用品,應當完好無損,必須做好消毒記錄,保證一客一用一消毒。 7、清洗飲具、盆桶、拖鞋的設施應分開,清潔工具應專用,防止交叉污染。 8、清洗消毒后的各類用品用具應達到有關衛生標準的規定并保潔存放。清洗消毒后的茶具應當表面光潔,無油漬、無水漬、無異味,符合食(飲)具消毒衛生標準規定。 9、清潔客房、衛生間的工具應分開,面盆、浴缸、坐便器、地面、臺面等清潔用抹布或清洗刷應分設。 10、衛生間內面盆、浴缸、坐便器應每客一消毒,長住客人每日一消毒。 11、補充杯具、食具應注意手部衛生,防止污染。 16、2、保潔時間較長的茶杯、口杯、酒具等杯具,必須再次進行清洗消毒后,方可供客人使用。 13、保潔柜應定期清洗消毒,建立出入登記制度,不得存放其它物品或有雜物。四、公共用品用具購買、驗收、儲存制度1、專人負責采購,采購人員要掌握相關衛生法規標準,并按要求進行采購。 2、采購的物品應符合國家有關衛生標準和法規規定。禁止采購“三無”產品、假冒偽劣,采購物品應做好記錄,便于溯源。 3、客用化妝品索證時,應向供貨方索取生產企業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產品生產許可證及產品近期檢驗報告的影印件或復印件,加蓋公章,并歸檔存放。 4、購買消毒產品或洗潔產品時,應向供貨方索取產品的生產企業營業執照、衛生許可批件和檢驗7、報告復印件。 5、采購的物品入庫前應進行驗收,出入庫時應登記產品名稱、衛生許可證號、生產批號、有效期等內容。 6、物品的儲藏應遵循先進先出原則,并定期檢查,及時清理過期物品。 7、公共用品用具儲藏間應保持通風和清潔,無鼠害、蒼蠅、蟑螂等病媒生物及霉斑,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私人物品。 8、不同物品應分類、分架存放,物品距墻壁、地面均應在10厘米以上。棉織品宜存放于儲藏柜中。 9、有毒有害物品應有專間或專柜存放,上鎖、專人管理,并有物品使用登記。五、公共場所自身衛生檢查與檢測制度1、衛生管理人員應每天進行衛生檢查。2、各部門每周進行一次衛生檢查。3、單位負責人每月組織一次衛生檢查。4、各類檢查應8、有檢查記錄。5、發現嚴重問題應有改進及獎懲記錄。6、檢查公共場所各種設施、設備,損壞應及時維修并有記錄,確保正常運轉和使用。六、洗衣房衛生管理制度1、必須設立與經營規模相適應的專用洗衣房,足夠容量清洗消毒、烘干等專用設施,并且標志明顯,外包洗滌的,應有相應合同與記錄。 2、配備足夠數量的洗滌消毒用品,有專業洗滌技術并經衛生知識培訓合格后的人員從事清洗消毒工作。 3、進入洗衣房清洗消毒的被罩、床單、枕套、枕巾等物品,必須做好清洗消毒記錄。 4、需清洗消毒被罩、床單、枕套、枕巾等物品,進入洗衣房后分類進行洗滌消毒,對有皮膚病病人等使用后的被罩、床單、枕套、枕巾等物品必須配備專人及專用洗滌設施進行清9、洗消毒。洗滌消毒完成后經檢驗合格放入清潔的保潔袋內進行保潔運輸。 5、客人使用被罩、床單、枕套、枕巾等物品,進入洗衣房后必須按洗滌程序嚴格清洗,并進行嚴格消毒。 6、洗衣房實行專人管理,建立出入登記制度。并做好洗衣房日常衛生保潔,不得存放其它物品或有雜物。 7、加強洗衣房洗滌消毒等設備維護保養工作,定期維護保養,設備出現問題及時維修,確保洗滌消毒效果。 8、公共用品如需外洗的,應選擇清洗消毒條件合格的承洗單位,作好物品送洗與接收記錄,并索要承洗單位物品清洗消毒記錄。七、布草間衛生管理制度 1、必須設立與經營規模相適應的專用布草間,有清潔專用保潔設施,并且標志明顯。 2、配備足夠數量的被罩、床單10、枕套、枕巾等物品,有利于正常周轉使用和嚴格清洗消毒。布草數量與床位數之比達到3:1。 3、客人使用被罩、床單、枕套、枕巾等物品后,必須嚴格清洗,采取熱力消毒或其它方法進行嚴格消毒。本店無清洗消毒條件的必須與有資質的洗滌公司簽訂洗滌協議,確保洗滌消毒效果。 4、經清洗消毒被罩、床單、枕套、枕巾等物品,進入布草間過程中包裝嚴密,確保不被污染。進入布草間后經檢驗合格放入清潔的保潔柜內進行保潔。枕巾、面巾、浴巾、腳巾、床單、被套等在保潔櫥內應分類存放,且有標記。 5、保潔時間較長的被罩、床單、枕套、枕巾等物品,必須再次進行清洗消毒后,方可供客人使用。 6、清洗消毒的被罩、床單、枕套、枕巾等物品,必須11、做好清洗消毒記錄,保證一客一用一消毒。 7、布草間實行專人管理,建立出入登記制度,先進先出。并做好布草間日常衛生保潔,不得存放其它物品或有雜物。 8、打掃房間時,干凈布草存放在工作車的布草專柜內,布草專柜需有門密閉。九、配備專用臟棉織品收集容器,收集容器應有明顯標識,易于清洗。收集容器應密閉加蓋。臟棉織品收集容器不得放在布草間內。八、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管理制度1、有專人負責中央空調的衛生管理工作。管理人員應進行有關的衛生知識培訓。 2、空調通風的機房應保持干燥清潔嚴禁堆放無關物品。 3、衛生清掃工具、消毒設備必須專物專用,嚴禁挪為它用。必須使用合格的消毒劑。 4、空調系統新風量應滿足12、每人每小時2030立方米。 5、保證空調系統所吸入的空氣為室外新鮮空氣,嚴禁間接從空調通風的機房、建筑物樓道及天棚吊頂吸入新風。 6、空調系統的冷卻塔、過濾網,表冷器,冷凝水盤表面應保持清潔,定期委托專業清洗消毒機構進行檢查、清洗、消毒,并進行定期檢測評價。 7、空調房間內的送、排風口應經常擦洗,保持清潔,表面無積塵與霉斑。 8、必須建立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使用、維護、清洗和消毒檔案。九、健康危害事故與傳染病報告制度為了預防、控制和清除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公共衛生,維護單位的正常經營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13、法規的相關規定,結合本單位實際,特制定本制度,請單位全體員工遵照執行。 1、在崗工作期間,任何員工發現有傳染病(或者疑似傳染病人)或健康危害事故時,應及時向單位領導或值班負責人報告,領導或負責人核實后,在2小時內以最快方式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2、報告主要內容為:發現時間、地點、人數,主要臨床癥狀,波及人群,事態發展趨勢,已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報告單位、人員和聯系電話等內容。 3、若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人時,衛生行政部門到本單位調查處理前,值班人員或單位領導應當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如戴口罩、手套等),盡可能穩定病人情緒,并建議病人原地休息,盡量限制其活動范圍,避免波及14、更多人群。若出現其它健康危害事故時,應盡快搶救病人,并保好現場以便調查。 4、衛生行政部門到單位開展調查處理工作時,在崗人員和領導必須積極配合,并認真貫徹落實衛生部門向本單位提出的各項要求。 5、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傳染病人或疑似傳染病人或健康危害事故時都應按規定及時、如實報告,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否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十、預防控制傳染病傳播應急預案與健康危害事故應急預案為及時調查、處理本單位的突發衛生事件,查清事件原因,減少對人體健康造成的損害,制定突發衛生事件應急預防方案。 1、為防止危害健康的突發公共場所衛生事件的發生,建立本單位傳染病防治組織和機構,明確組15、織分工和職責,健全公共場所危害健康事件的報告制度。 2、積極開展預防傳染病的衛生健康教育,積極配合衛生部門開展傳染病防治工作。消除各種傳染性疾病和其他有礙公共場所傳染性疾病對人體的危害。 3、當公共場所發生以下突發公共場所衛生事件時,應立即啟動突發公共場所衛生事件的應急預案,單位負責人及衛生負責人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的要求及時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告。生活飲用水遭受污染或飲水污染所致介水傳染病的流行和中毒;公共用品用具和衛生設施遭受污染所致的傳染性疾病和皮膚病;因使用化妝品所致的毀容、脫發及皮膚病(包括過敏性皮炎及各種皮膚損傷);意外事故所致的:氯氣中毒、C0中16、毒(包括煤氣中毒)、C02中毒、紅眼病(指游泳池引起的流行性結膜炎)等中毒事件。室內空氣不符合衛生標準所致的虛脫休克。 4、發生衛生突發事件時,應立即停止相應的經營活動,及時搶救中毒人員(事件病人),并負責保護好事故現場。 5、積極配合衛生行政部門(衛生監督機構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現場事故調查,控制事故蔓延。 6、衛生突發事件現場調查處理工作結束后,及時撰寫本單位事件總結報告,并上報有關單位和存檔備案。 十一、公共場所衛生檔案管理制度1、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檔案有專人負責,專柜保管,隨時備查。2、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檔案每半年進行一次系統整理,做到分類歸檔保存,每件檔案應有編號、目錄以便于查找。17、 3、衛生部門的監督意見書、采樣記錄、檢驗報告、處罰文書及本單位建立的衛生管理制度、日常檢查記錄、獎懲意見等及時歸檔。 4、檔案內容:檔案1:單位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辦理衛生許可證時提交的各種表格資料復印件; 檔案2: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單位衛生管理機構、各項衛生管理制度、衛生操作規程及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從業人員健康證明、衛生知識培訓合格證; 檔案3:衛生部門出具的衛生監督意見書、采樣記錄、檢驗報告、處罰文書及相關衛生法律、法規、規范、衛生標準、衛生操作指引手冊; 檔案4:本單位制定的各項崗位職責、獎懲制度、日常檢查記錄、用品用具清洗消毒記錄及單位采購使用的消毒產品、洗滌產品、化妝品 、一次性18、消毒用品等衛生許可證件(批件)、檢驗報告復印件。十二、衛生設施維護保養制度 公共場所各類衛生設施(空調、消毒柜、冷藏柜、制冰機、排氣扇等),必須嚴格按衛生要求和制度進行維護保養。 1、由專人負責督促、檢查各類衛生設施維護保養工作,保證干凈衛生和正常運轉。 2、每天上班做好衛生設施的擦洗清掃,保證空調排進風口無塵土、無油污,排風扇葉片干凈,冷藏柜內無異味。 3、空調出風口濾網每周至少清理一次,其他設施每15天進行一次徹底清洗和檢查,發現故障及時排除,做好更換,保證各類衛生設施正常運轉。 4、建立各類衛生設施維護保養檔案,做到有計劃的進行維護保養。十三、證照管理制度1、按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相關規19、定依法辦齊衛生許可證、從業人員健康證明、衛生知識培訓合格證等證照方可營業;各種證照禁止涂改、偽造、轉讓、倒賣。 2、衛生許可證懸掛在場所醒目處(接待處、前臺),經營單位名稱、地址、負責人及許可經營項目應與實際情況和營業執照相符。新建、擴建、改建旅店業,按規定程序申領衛生許可證。 3、專人負責管理單位各種證照,按相關法規規定按時辦理衛生許可證等證照審驗、變更、換證手續,避免持過期失效證照。 4、從業人員必須持有效健康合格證明、衛生知識培訓合格證明上崗,并按要求定期組織從業人員復檢、復訓,禁止無證上崗或持過期失效證件上崗。 5、供顧客使用的沐浴、洗發用品等化妝品必須符合化妝品衛生規范,并能提供化妝20、品生產廠家有效的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和產品檢驗報告等復印件。 6、住宿場所使用的消毒產品必須符合國家消毒產品有關標準規范要求,并提供消毒產品生產企業有效的營業執照、衛生許可批準文件和產品檢驗報告等復印件。十四、公共飲具(茶杯、口杯)洗消程序1、收集:先將臟的飲具用專用的容器收集送到清洗消毒間。2、清潔(洗刷)清倒飲具中殘渣及茶水,按照清潔洗滌劑說明書的要求配制清潔洗滌液,在洗滌池內逐一徹底清洗飲具,去掉附在飲具上的油漬、茶垢,使飲具表面光亮、無水跡附著。 3、消毒(1)高溫消毒:包括煮沸、蒸汽、紅外線消毒等。將清潔好的飲具在沖水池中用清水漂洗過后,依次放置在煮沸、蒸汽、紅外線消毒柜(櫥)內進行21、消毒。煮沸、蒸汽消毒應保持100, 消毒時間不少于20分鐘;遠紅外線消毒(遠紅外線消毒柜)應控制125, 消毒時間不少于15分鐘。(2)化學消毒:按消毒劑使用說明,用量筒將配好的消毒液倒入消毒池(桶)中,將待消毒飲具完全浸泡在消毒液中,控制好使用說明所規定的消毒時間。如使用含氯消毒劑時,浸泡消毒液有效率含量應達250mg/l濃度,浸泡時間不少于30分鐘。注意事項:所使用的洗滌、消毒劑必須符合國家衛生要求,且在保質期內,并按規定的溫度等條件儲存。嚴格按規定濃度進行配制,固體消毒劑應充分溶解。配好的消毒液要定時更換,一般每4個小時更換一次。使用時要定時測量消毒液濃度,濃度低于要求立即更換。保證消毒22、時間,一般公共用具用品消毒應作用15分鐘以上。應使消毒物品完全浸沒于消毒液中。公共用具用品消毒前應洗凈,避免油垢影響消毒效果。 4、沖洗使用化學消毒法消毒飲具后再用潔凈水將消毒液沖洗干凈。 5、保潔(1)采用高溫消毒:消毒后的飲具應干爽清潔,可直接放入保潔柜內。(2)采用化學消毒:在沖水池內,用流動的清水沖凈消毒后的飲具殘留的消毒液,倒置(不得超過15分鐘)濾干或烘干后才能放入保潔柜內,不應使用毛巾擦干,以避免受到再次污染。(3)保潔柜內必須每天清洗、消毒,如果采用毛巾等作墊子的,所墊的毛巾必須每天更換、清洗和消毒。(4)操作人員從保潔柜內取出消毒好的飲具供顧客使用時,注意事先須用肥皂將手清洗23、三次后捏住杯身取出,嚴禁觸摸杯口及杯壁內側。 6、記錄應做好飲具清洗消毒的詳細記錄。記錄應包括消毒對象、消毒設施、消毒方法、消毒日期、消毒時間、消毒人員等。 7、運送從客房消毒間運送未清洗消毒飲具,從消毒間客房運送已清洗消毒飲具應使用密閉的飲具周轉箱,裝載未清潔和已清潔飲具的容器必須分開使用,且標示清晰,不得混用,并當天清潔消毒。 十五、棉織品的清洗消毒程序(1)分類:客房用棉制品、餐飲用棉制品、客人送洗衣物、清潔用抹布、從業人員工服應分機或分類清洗消毒。(2)清洗:使用洗滌劑手工洗滌或機器洗滌。(3)消毒:耐熱耐濕的可用流通蒸汽100作用20分鐘30分鐘,或煮沸消毒作用15分鐘30分鐘。不耐24、熱耐濕的可用化學消毒法,0.2%0.5%過氧乙酸溶液、或者有效氯含量為250毫克/升500毫克/升的消毒溶液浸泡30分鐘。(4)整燙、保潔:棉制品等經烘干后應在潔凈處整燙折疊包裝,使用密閉容器和專用運輸工具及時運送至布草間保存。(5)填寫記錄:做好客用棉制品的更換記錄(在布草間內懸掛)、送洗紀錄(在洗衣房懸掛)。(6)棉織品清洗消毒前后應分設存放容器,標識清楚,容器應每日清洗消毒。十六、公用拖鞋清洗消毒程序1、清洗:將顧客用過的拖鞋回收,集中到消毒間。用洗潔劑在洗滌池清洗干凈。可手工洗滌或機器洗滌。2、消毒:將干凈拖鞋放在消毒池內,可浸泡在0.2%0.5%過氧乙酸溶液,或者有效氯含量為1000毫克/升的消毒液中,浸泡30分鐘,用清水清洗后瀝干備用。 或將干凈拖鞋放在消毒柜內消毒(耐熱的拖鞋使用高溫消毒柜,不耐熱的可使用臭氧消毒柜)。注:設施要求為洗滌池、消毒池應有明顯標識,消毒容器須密閉有蓋。3、保潔:清洗消毒后拖鞋要在潔凈處自然晾干或烘干,然后及時放入干凈密閉容器中保潔存放備用,保潔容器須有明顯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