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藝術培訓學校員工管理制度及安全應急預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3070
2024-09-08
8頁
35KB
1、舞蹈藝術培訓學校管 理 制 度舞蹈藝術培訓學校是集教學、訓練為一體的舞蹈培訓學校。為加強學校的管理、安全工作,確保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請廣大師生員工自覺遵守以下管理條例,服從相關人員的管理。1、按課程需要使用舞蹈教室,未經負責老師同意,任何人不準隨意進入。2、師生進入舞蹈教室上課或訓練必須先換鞋,將鞋子放在指定地點,并擺放整齊。3、愛護公物,不得亂摸亂動亂涂鏡子和地板,亂開音響設備,不得坐在把桿上。4、嚴禁在舞蹈教室進食,不得攜帶食物和其它與學習、訓練無關的東西進舞蹈教室。5、舞蹈教室的一切設備,未經老師同意,不得擅自挪用。6、必須保持舞蹈教室的清潔衛生,不亂丟紙屑等雜物。7、課程結束后,要關2、好門窗,切斷電源。8、舞蹈教室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訓練的專用場所,其它活動未經許可不得在本室進行。9、外單位人員未經許可請勿進入。若需使用場地,請與學校負責人聯系,按規定辦理相關手續后方可使用。10、違反上述規定,造成損失者,照價賠償。不聽勸告者,進行批評教育和處罰。情節嚴重者,校方給與相應的處分。11、舞蹈教室是學校音樂教學和培養學生藝術素質、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場所,非教學和訓練時間,學生或他人不得隨意入內。2、音樂教學和舞蹈訓練期間,負責教師必須對學生加強嚴格組織,要求學生愛護公物,嚴禁在地板、把手、鏡面及墻面上涂、刻、劃,禁止穿鞋底過硬或鞋底帶釘、金屬的鞋上地板。13、專職教師必須加強3、對舞蹈教室內器材的管理,鋼琴、音響設備等非專職教師不得彈奏和開啟。教學訓練結束,教師應及時關鎖門窗。14、保持室內整潔衛生,器材擺放整齊,地板堅持拖洗、鏡面應經常用干凈抹布擦塵,非訓練期,非訓練區音響設備及時用防塵布罩蓋。15、加強安全教育和管理,學生舞蹈練功和訓練中,教師應注重科學指導,加強保護措施,防止學生扭傷、摔傷。16、學生進入室內,更應加強文明守紀,服從教師組織安排,不喧嘩、不吵鬧,禁止追逐奔跑,翻越把桿等不規則行為。舞蹈藝術培訓學校保安安全承諾書為了加強舞蹈藝術培訓學校的管理,完善學校的規章制度,強化保安員素質,提高保安員工作責任心,更好的服務,我做出以下承諾:1、遵章守紀、依法執4、勤,自覺嚴格遵守國家憲法、法律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保衛人員八條工作紀律,執勤時,秉公執紀,公平公正,儀表端正,周到誠懇。2、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學校的各項安全規章制度和安全管理規定,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安全活動,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防范為主”的思想,切實履行崗位安全和工作職責,盡職盡責,防范各類不安全事故發生。3、自愿接受各級安全學習與培訓,努力提高自身安全及工作業務技術水平,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做到“三不傷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及不被別人傷害)。4、發現生產安全事故時,及時向上報告,積極參與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在救援中服從上級的指揮。強化自身安全意識,對自己的人身安全負直接責任。如5、嚴重違反有關規定,本人將自愿接受學校的辭退,并承擔相應后果。以上幾點本人嚴格遵守,如果有違反,愿意接受學校的處罰,請大家監督我。 承諾人: 年 月 日舞蹈藝術培訓學校安全應急預案安全工作,是學校進行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的保證,是每個家庭幸福的保證,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保證。根據上級針對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并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特制定我校應急預案如下:一、指導思想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建立學校安全應急處理機制,迅速、及時、積極的開展各項處置工作,有效保障師生及學校生命財產安全,切實維護教育穩定和社會安定。二、具體措施(一)大力加強安全法制教育,進一步增強廣大師生的安全防護意識。充6、分發揮校長及教師的作用,廣泛開展安全法制教育,幫助學生牢固樹立安全法制意識,把學法、知法、守法、用法化作學生的自覺行動。定期舉行遵紀守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重點主題的安全常識教育。幫助學生初步樹立安全觀念,了解安全基本常識,熟悉報警、求助電話的使用,具備對危險的初步判斷能力,掌握躲避危險和自救的簡易方法。(二)大力加強安全工作組織制度建設,努力把校園安全及綜治工作納入正規化軌道。1、成立安全工作領導小組:組 長:副組長:成 員: 具體分工與職責:負責全面安全工作:負責消防安全工作:負責后勤安全工作:負責教學安全工作:負責學校安保工作:負責財務安全工作2、加強工作責任制度。層層簽訂安全工作責任7、書,進一步明確和強化安全工作職責。3、落實定期檢查制度。要嚴格按照“及時排查、各負其責、工作在前、預防為主”的十六字方針,把檢查作為做好安全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每周和重大節假日前必查的基礎上,查重點、反復查,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疏不漏,不留死角。4、健全資料檔案制度。要將上級的安全工作指示、年度計劃總結、日常管理檢查、月檢報告等及時歸類建檔,為年度考評和保障校園安全提供第一手資料,使安全工作更具預見性、規范性和針對性。5、強化安全預案制度。以自然災害、暴力犯罪、重大傷亡、重大疫情為設想條件,結合單位實際,認真制定各類事故應急預案,完善保障措施,健全處置機制。(三)大力加強校園內部安全管理,8、努力營造安寧祥和的校園環境。1、加強門衛安全管理。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嚴格落實門衛工作制度,把好校園入口關。一是加強門衛工作人員思想道德教育和業務能力的培訓,使其不僅能防偷防盜,還具備一定的防暴抗暴能力。二是嚴格門衛詢問登記制度,非本校學生和工作人員必須有完備的登記手續和正當的理由方可進入校園,對不能說明情況的人員應責令其離開學校,對形跡可疑的人員應通報公安部門及時處置。三是嚴格學生請假出校登記制度。2、加強交通安全管理。安排領導和教師在學生放學出校時進行值班指揮,防止意外交通事故發生。不組織與教育教學無關的活動,不組織學生參加沒有安全保障的社會活動,不組織學生參加搶險救災等有危險的活動。3、9、按國家統一規劃方案和指導原則,組織學生群體性預防。突出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及冬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的宣傳教育,要教育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報告妥善處置。要求學生用礦泉水瓶自帶涼開水作為飲用水,確保學生飲水衛生、安全。4、加強校園防盜安全管理。要加強對重點部位的管理,做到制度齊全,措施到位。定期檢查監控探頭裝置是否正常運行,嚴格落實教職工值班和領導干部帶班制度,值班人員應按時到崗,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擅離職守,做好值班記錄。學校領導在重大節假日期間要保持通信工具暢通,保證緊急情況下領導到位,組織到位,落實到位。5、加強校園消防安全管理。加強校園內消防設施建設,加強維護管理,10、確保消防安全。學校應組織師生定期開展消防演練,保證緊急情況下能遏制和消除火情,有序組織師生撤離火災現場。6、加強校園用電安全管理。學校應嚴格遵守用電規定,加強校園用電設備和線路規范化建設,保證設備工作性能正常,動力與民用線路分路使用,無超負荷或缺相工作現象出現。(四)大力加強與安全職能部門的配合協作,認真整治校園周邊環境。1、要積極配合當地派出所,嚴厲打擊針對師生的殺人、傷害、搶劫、盜竊等違法犯罪活動,堅決鏟除校園及周邊存在的治安問題。2、堅持落實“站位式管理”制度。每天放學時段,在校門口以及重點部位安排領導和教師進行疏導和指揮,防止學生往返學校途中出現打架、被社會閑雜人員敲詐、搶劫、侮辱等事11、件發生。三、處理應急預案 (一)火災事故處理應急預案 學校防火工作是直接關系到廣大師生生命財產的安全和社會的穩定,為了把火災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提升學校的處置能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的有關精神,特制定本預案。一旦發生火災,一般應按下列程序處理。 1、打“119”電話報警,同時上報教育辦公室。 2、按照平時消防演練逃生的線路迅速疏散。 (1)人員疏散:救人是第一原則,學校消防責任人和相關教師應在第一時間,有序地組織學生疏散轉移。 火災時,由于有煙氣,能見度差,現場指揮人員應保持鎮靜,穩定好人員情緒,維護好現場秩序,組織有序疏散,防止驚慌造成擠傷、踩傷等事故。 利用現場有利條件,快速疏散12、。著火時有條件的可用濕毛巾,堵住嘴、鼻,用濕毯子披圍在身上從煙火中沖出去。 3、如有傷者要及時送往醫院救治,如學生受傷,要及時通知家長。 (二)被盜案件應急預案1、接報后,學校領導迅速趕到現場,同時向有關領導報告。2、接報后,學校后勤管理人員迅速趕到現場,安排人員保護現場,了解被盜物品的名稱和數量,并做好登記。 3、根據被盜物品的數量和價值,經請示后向公安機關報案。4、積極協助公安人員勘察現場,為偵破案件提供條件。5、做好善后工作,不要因此影響正常的工作秩序和學習秩序。(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在學校內突然發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師生員工身體健康嚴重傷害的傳染病疫情、群體13、性不明原因疾病、群體性異常反應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師生員工身體健康的公共衛生事件。根據有關法規,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1、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現場的教職員工應立即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主管領導報告。學校領導接到報告后,必須立即趕赴現場組織實施以下應急措施:將有關情況報告當地教育、衛生行政部門;撥打120急救電話,對患病人員進行救治。2、與患病人員家長、家屬進行聯系,通報情況,做好思想工作,穩定其情緒。3、對與鼠疫、霍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有密切接觸者實施相應的隔離措施;或配合公安部門進行現場取樣,開展偵察工作。4、對學校不能解決的問題及時報告主管部門和教育、衛生行政部門以及當地政府,并請求支持和幫助;在學校適當的范圍通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基本情況以及采取的措施,穩定師生員工情緒,并開展相應的衛生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師生員工的預防與自我保護意識。5、嚴格執行進出入校門的管理制度。6、按照當地政府和上級教育、衛生行政部門的統一部署,落實其他相應的應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