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留守兒童之家各項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3121
2024-09-08
8頁
40.54KB
1、中小學留守兒童之家各項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一)留守兒童組織領導制度 1、各項目學校要分別成立留守兒童關愛工作領導小組,教育局及學校一把手任組長,教育局相關科室及學校處室負責人為成員。 2、領導組成員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充分發揮領導小組成員職能作用,加強對縣區、對學校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管理。 3、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對部分貧困留守兒童給與生活補助,確保他們不輟學。同時不斷改善學校的條件,為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 (二)留守兒童基本情況登記制度 1、學校每學期要對在校的“留守兒2、童”進行認真的調查和登記,建立每個“留守兒童”的專門檔案和聯系卡。 2、留守兒童基本情況內容包括:學生的基本情況、家長姓名、家庭詳細住址、家庭聯系電話,家長務工單位詳細地址、聯系電話或其他法定監護人的職業、詳細地址、聯系電話等。 3、通過建立“聯系卡”,加強學校與學生家長或其他法定監護人的聯系,對留守兒童開展有針對性的管理和教育。 (三)留守兒童家長(監護人)培訓與管理制度 1、建立家長或臨時監護人培訓機制,加大對外出務工家長或臨時監護人的教育引導,提高家長或臨時監護人管理和教育留守兒童的能力。 2、充分利用寒暑假、春節等留守兒童家長回家之機,通過舉辦培訓班、召開家長座談會等,傳播科學文明的家3、教知識,加強對留守兒童家長和監護人的法制宣傳。 3、以家長學校為平臺,以分類教學的形式,抓好臨時監護人專項培訓,每學期不少于兩次。對年歲大、離校遠的臨時監護人,學校以辦村(居)家長分校和家訪形式送教上門。 4、要求家長與學校或臨時監護人簽一份托管協議、留一個外出電話、學一點家教知識。 (四)留守兒童監護人聯系制度 1、學校開通親情熱線,幫助留守兒童每月進行一次與外出務工父母通信、通電話或視頻交流活動。 2、留守兒童家長每兩周與孩子通一次電話,每月與孩子互通一封信,每月與孩子的班主任和委托監護人聯系一次,每學期與孩子的科任教師聯系一次,主要節假日回家團聚一次,傾聽孩子的心聲,關注孩子的成長,彌補4、孩子感情上的缺失。 3、學校每學期召開一次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會議,通報留守兒童在校學習、生活、品行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況,提出留守兒童管理教育的針對性建議。 4、班主任每學期組織一次對每位留守兒童的家訪活動,了解并指導監護人進行正確的家庭教育。 (五)留守兒童之家活動制度 1、學校每學期制定好留守兒童之家活動計劃與安排,并抓好落實。 2、將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充分發揮學校少先隊、共青團和班委會的 作用,開展工作。 3、積極開展“找一名愛心(爸)媽,結成幫扶對子;舉辦一次主題教育活動;組織一次留守兒童親情關愛活動;參加一個課外興趣小組,培養留守兒童特長;讀一本好書”等“九個一”活動。 4、通過豐富5、多彩的文體娛樂等活動開展,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等教育,提高留守兒童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的能力。 (六)留守兒童結對幫扶制度 1、根據摸底調查掌握的情況制定具體的幫扶計劃和措施。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一對一、結對子”等多種形式,與留守兒童結成學習、生活幫扶對子,使留守兒童得到學習、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關懷和幫助。 2、幫扶教師每學期至少到留守兒童家中走訪1次,了解掌握留守兒童家庭的基本情況和他們面臨的實際困難。 3、幫扶教師每學期至少與留守兒童談心1次,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有針對性地從心理上給予他們慰藉,讓他們充分感受到人情的 溫暖和社會的關愛。 4、幫扶6、教師每學期至少與班主任聯系1次,了解他們在學校里的學習和生活情況。 5、幫扶教師每學期至少與臨時監護人溝通1次,了解掌握他們在家學習和生活情況。 6、幫扶教師每學期給留守兒童寫信1次,在志愿者與留守兒童之間架起一座友誼之橋,通過書信的方式,了解掌握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情況,記錄他們的成長歷程。 7、幫扶教師要關注留守學生心理健康,妥善做好心理疏通,以誠相待,傾情相助。引導結對學生樹立“自信、樂觀”的心態。 8、談心、通話情況要有記錄,每月上交學校政教處存檔備查。 (七)留守兒童檔案管理制度 1、留守兒童之家檔案資料實行專人管理。 2、建立健全留守兒童工作紙質檔案、圖片檔案、光碟音響及電 子檔案。7、 3、每一項全校性的工作(活動)結束后要求檔案管理員及時收集原始資料整理歸檔,學期結束前及時集中各幫扶志愿者和各班級(班主任)的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原始資料整理歸檔。離校前所有入檔資料按要求分類整理裝訂,完成建檔任務,并及時上交學校負責人審核后由學校統一保管備查。 4、案卷要求整潔、清晰,不得丟失。 5、留守兒童之家志愿者要及時做好平時的幫扶關愛記錄和學期結束的“留守兒童成長評價記錄”,學期結束前及時將幫扶留守兒童活動記錄表“留守兒童”成長記錄表等資料上交留守兒童之家檔案管理員歸檔。 6、學校和班主任要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學生結對幫扶活動”的開展記錄情況,并進行有效指導;根據學校計劃組織開展專題關愛8、活動,學期結束前及時將有關記錄表、活動資料上交留守兒童之家檔案管理員歸檔。 (八)留守兒童安全生活公約 1、聽從學校老師教導,不攜帶易燃、易爆,易傷害等易造成事故的器械、玩具到學校,防止和杜絕不安全事故發生。 2、按時上學,不遲到、不早退、不逃學。上課期間,不隨意出校門,有病有事自覺履行請假手續。 3、勤奮簡樸,自立自強。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生活節儉,不亂花錢,不購買和食用不合格的小食品。不挑食厭食,體諒父母的艱辛。聽從家長、老師和監護人的正確教導,不自行其事。 4、自尊自愛,不打架罵人說臟話,不進網吧和游戲廳,不做有損于集體和他人利益的事情。 5、遵守交通法規,注意交9、通安全,不做危險性游戲。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不斷增強體質。 6、主動與老師溝通,定期與父母書信、電話聯系,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 (九)留守兒童學習制度 1、認真制定學習計劃,不斷總結學習經驗、科學利用學習時間,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課前認真預習,并準備好學習用品。 3、上課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大膽發言,不懂就問,回答問題聲音響亮。 4、課后認真復習,按時獨立完成作業,書寫工整。 5、努力學好各門功課,不偏科,不厭學,爭當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 6、既堅持課堂上老師指導下的自學,又堅持自己計劃中的自學,學會自己管理自己,不斷提高自學能力。 7、積極參加各類課內外興趣活動和10、社會實踐綜合活動,課余時間多讀健康有益的書刊。 8、積極參加留守兒童之家組織的各類專題教育活動和文體娛樂活動,保持身心健康發展。 (十)留守兒童心理咨詢制度 1、學校設立留守兒童心理咨詢室。 2、配備心理輔導教師。 3、心理咨詢工作的宗旨是輔導“留守兒童”的心理衛生,以各種方式方法幫助“留守兒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心理咨詢工作者應對“留守兒童”的有關資料、檔案予以保密;如采用案例教學、科研或寫作時,應適當隱去那些可能會據以辨認出服務對象的有關信息。 5、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如發現咨詢的“留守兒童”有危害其自身生命和危及社會安全的情況,心理咨詢工作者有責任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發11、生。 6、心理咨詢工作者應注意保持情緒穩定,在自身處在極度的情緒波動狀態時,應回避接待“留守兒童”。 7、對“留守兒童”認真負責,咨詢結束后,需及時整理、完善咨詢記錄卡。 (十一)留守兒童之家志愿者工作制度 1、按照留守兒童之家工作安排和要求,遵守職業道德,關愛留守兒童,認真履行職責。 2、服從縣區和學校分配的留守兒童工作任務,加強對班級內留守兒童的關愛和管理,對留守兒童一視同仁,注重留守兒童后進生的轉化。 3、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引導,有計劃組織開展學校關于留守兒童工作的各項任務,盡職盡責,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4、注重對留守兒童個案的了解和掌握,及時發現、總結、交流和推廣留守兒童成長中12、具有普遍性和規律性的案例、做法及經驗,促進學校留守兒童整體工作水平的提高。 (十二)留守兒童“愛心媽媽”(代理家長)職責任務 主要職責: 了解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身心健康及家庭基本情況,引導糾 正其思想行為方面出現的偏差,給予留守兒童親情般的關愛,幫助其健康成長。 主要任務: 1、開展“雙互”、“雙訪”活動(“雙互”,即“雙方互相認識、互相了解”;“雙訪”,即“訪班主任、訪臨時監護人”)。每學期要與班主任取得聯系,了解留守孩子的學習及在校表現情況;與臨時監護人聯系溝通,了解留守孩子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狀況。 2、堅持經常聯絡。每月與留守孩子進行一次見面或溝通交流;每月幫助孩子與家長進行一次電話或書信聯系;每學期與留守孩子參加一次社會實踐活動;每學期參加一次學校家長會;每學期進行一次家訪。 3、明確幫扶內容。掌握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心理狀態、學習情況、日常行為表現,主要幫助孩子解決在思想、學習、身心成長中遇到的困惑與困難,使他們真正感受到親情般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