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中學傳染病防控管理及疫情報告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3397
2024-09-08
8頁
29KB
1、初級中學傳染病防控管理及疫情報告制度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xx一中傳染病防控管理制度及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一、學校傳染病防控管理制度包括預防接種證查驗、晨檢、因病缺課登記及追蹤、傳染病疫情報告、師生定期體檢、個人衛生管理、學生健康檔案管理、消毒及傳染病疫情應急預案等管理制度。一、晨、午檢制度(一)每天統計患病學生人數及情況,確保有疫情立即報告,同時要及時做好清潔消毒、切斷傳染途徑。(二)衛生室(保健室)是晨檢工作的督促管理部門,應具體做好晨檢工作的監督和指導。(三)各班主任為本班學生健康情況檢查報告第一2、責任人,負責本班學生的晨檢工作。對早晨到校的每個學生進行觀察、詢問,了解學生出勤、健康狀況。做到“一看、二問、三摸、四量”。一看:膚色、有無皮疹、情形;二問:有無腹瀉、腹痛、發熱等不適癥狀;三摸:有無發熱、發冷;四量:必要時量體溫;并做好記錄。發現學生有發熱(體溫超過37.5)、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眼結膜充血、腮腺腫大、咳嗽或身體異常等傳染病早期癥狀以及疑似傳染病,立即報告校醫(保健老師),及時告知學校疫情報告人。學校疫情報告人作進一步排查,以確保做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四)嚴格執行疫情日報告及管理制度。1、每天上午10時前,下午3時前班主任要如實、詳細報告,實行“零”3、報告制度。2、對疑似傳染病或確診傳染病患者,責任人要及時填報傳染病報告卡送衛生室(保健室),按有關規定及時上報教育、衛生行政管理部門。3、患水痘、麻疹、風疹、腮腺炎等傳染病的學生必須回家(或學校專設隔離室)隔離治療,不得帶病上課,直至病情痊愈、隔離期滿,憑病愈證明方可回班級上課。在隔離期間,校醫(保健教師)、班主任要跟蹤了解學生病情好轉情況,學生痊愈后出示醫院證明并經學校同意后方可回校學習。發熱學生退熱48小時后才能回校。回校時必須持病歷到衛生室(保健室)辦理有關手續后才能回課室上課。患有氣管炎、胃腸炎等常見病、慢性病的學生,在發病時期,以學生身體健康為主,指導就醫,勸其回家休息治療,不帶病上4、課,以免貽誤病情。4、衛生室(保健室)每天根據“晨午檢”情況及時進行匯總,對發熱學生、教職工進行列冊登記,出現重大疫情或可疑情況時應立即向當地教育、衛生行政部門報告。5、班主任分別對疑似傳染病患的學生進行每日隨訪、追蹤,及時了解其診治情況。隔離病人做到“二不”(不上課、不外出活動)。因晨、午檢不負責任,疏于職守而至校園或班級出現重大傳染病疫情,有關人員要負相應法律責任。對緩報、瞞報、漏報者,要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6、晨、午檢時間以外師生中發現有疑似傳染病患者,全校師生人人有責任及時報告。7、一旦發生疫情,校醫(保健老師)及時做好登記統計,按要求上報有關部門。當同一個班級、同一樓層或同一宿舍里5、1天內出現3例或3天內出現有5例及以上發熱(體溫38),伴咳嗽、咽痛、肌肉酸痛、頭痛等類似流感癥狀的學生,及時電話報告。逐級上報主管部門和轄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8、教育學生每天晨起后感到不適,要求家長帶去醫院診治,不要帶病上學。對正在治療而要求上學的學生及家長要做好說服勸止工作,留在家中治療休息,隔離期滿,痊愈后才能上學。9、傳染病流行期間學校應盡量減少集體活動。發生傳染病的班級在該傳染病的最長潛伏期內學生要與其他班級學生相對隔離,寄宿生隔離在隔離宿舍,禁止與其他學生用餐、游戲和活動。二、消毒制度(一)場所消毒1、學校食堂的餐廳開窗通風,每日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配餐間每天使用前用紫外線6、進行一次空氣消毒。紫外線燈消毒超過1000小時要更換。2、季節性傳染性疾病流行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爆發,需對食堂采取醫學措施時,必須積極協助相關消毒工作。對教室、功能室、辦公室的消毒,可使用有效含氯量500mg/L的消毒液用含氯消毒液噴灑、揩擦。對發生傳染病的班級(疫點消毒)要增加消毒次數,可請疾控中心操作或指導下進行,消毒結束后要通風換氣。(二)學校飲水機消毒要求1、每天安排專人對學校每層樓的飲水機進行衛生清潔、消毒。2、每臺飲水機均由供水商進行檢測,定期(三個月或半年一次)為飲水機檢修、消毒,并有檢修、消毒的時間標識。3、由飲水機公司定期更換濾芯,以保證學生有足夠、安全、衛生的飲用水飲用。47、做好飲水機清潔消毒、檢測和更換濾芯等工作的日常記錄。(三)消毒滅菌保障措施1、有消毒滅菌器材,如噴霧器、紫外線消毒燈。 2、有常用必需的消毒藥(劑),如過氧乙酸、消毒片等,并定期檢查消毒藥(劑)有效期限。3、掌握配制消毒藥(劑)濃度及用量技術,準確配制消毒藥(劑)濃度及所需消毒液用量。三、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一)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實行分類管理。(1)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2)乙類傳染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8、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3)丙類傳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二)設立傳染病報告領導小組及傳染病疫情報告人1、傳染病報告領導小組組 長:王利杰 黎帥鋒副組長:潘要偉 和峰濤 魏延杰 蘇廣產組 員:校中層領導及各班班主任2、傳染病疫情報告人學校校長是傳染病疫情報告的第一責任人。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人由學校各班班主任擔任,在校長的領導下,具體負責本校傳染病疫情、疑似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9、事件的報告工作。在同一班級,天內有例或者連續天內有多個學生(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飲水史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一旦疫情爆發,疫情報告人應嚴格遵守層層上報的工作原則,通告疫情。(三)疫情報告要求1、嚴把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2、做到五早: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治療。3、召集傳染病應急小組成員,做好專冊登記,統計人數,患者名單、發病日期、班級分布、主要癥狀、目前狀況、接觸史等。4、報告順序和時間:班主任政教處分管校領導校領導當地疾控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門。重大疫情由疫情報告人于1小時內上報疾控10、中心校和教育、衛生行政部門。5、責任報告人在首次診斷傳染病病人后,應立即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傳染病報告卡在衛生室(保健室)保留三年。四、學生個人衛生管理制度(一)做到七不:不留長指甲、男生不留長發和染發、不喝生水、不挑食、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不亂畫亂涂。(二)做到四勤:勤洗頭、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換衣服。(三)講究食品衛生,不吃不清潔的食物;不買路邊攤零食;不暴飲暴食。(四)注意用眼衛生,看書寫字姿勢端正。不躺著看書,不在強烈的陽光下或光線暗淡的地方看書。不在行駛的車船或行走時看書。用眼時間不能過長。每日要按規定做眼保健操。看書時眼睛與書本要保持三十公分左右的距離。(五)穿戴要整潔大方。在校不得穿高跟鞋,上體育課不得穿皮鞋,上課禁止戴帽子、穿拖鞋和背心。(六)早晚刷牙,飯后嗽口,飯前便后要洗手。xx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