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師生日常健康及消毒通風管理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4681
2024-09-08
12頁
33.69KB
1、學校師生日常健康及消毒通風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xx師生員工體溫自測報告制度為進一步加強師生員工個人報告管理,切實做到第一時間報告、第一時間治療,堅決打贏打好疫情阻擊戰和開學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告如下:1、 所有學生在家做到“早、晚”三次監測體溫,并詳細填寫學生健康狀況監測表,每天早晨和中午由班主任進行檢查、復查。所有教職工每天早、中、晚三次兩次向年級組長或處室負責人報告體測等健康狀況,年級組長或處室負責人填寫好教職工日健康況狀一覽表。2、開學后,所有師生員工早上上班、上學前必須在家完成第一次體溫2、自測,凡體溫在37.3度以上,師生發現自己身體不適,不得到校,應立即就診、隔離。并電話通知年級組長、班主任,年級組長做好教師登記、班主任做好缺課登記并追蹤落實情況。3、放學后回家第一件事,所有師生員工在家完成第當天第三次次體溫自測,凡體溫在37.3度以上,師生發現自己身體不適,不得到校,應立即就診、隔離。并電話通知班主任、年級組長,班主任做好缺課登記、年級組長做好教師登記。4、師生自測若發熱必須在家隔離治療,不得帶病上班、上課,直至病情痊愈憑病愈證明回學校上班、上課。xxxx疫情報告制度及處理流程1、班級發生傳染病后,班主任及時報告分管副校長肖建宏。分管副校長肖建宏追查病因,班主任立即組織學生3、開窗通風,同時與家長聯系,學生立即隔離就診。2、分管副校長立即報告校長王德勇,報告中心學校校長潘旭、城關鎮人民政府, 再報告教育局和縣疾控中心3、分管領導立即采取相應消毒隔離措施,做好疾病防治知識指導。和密切接觸人員的觀察工作,即使發現疾病早期癥狀,并對密切接觸人員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4、班級中發生同樣傳染病3例以上,應聯系校長采取措施,將整個班級學生隔離到非教學區。必要時在校門口晨檢以防止病原進校、傳播。停止該班級的一切公共教師活動。5、學校領導、班主任、心理老師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合理安排學生的學習和生活。6、班主任做好疫情的登記處理記錄,協助疾控中心的病原學調查。7、班主任和政教處做4、好相關防病知識宣教工作。xx疫情處理流程1、疫情報告方式:班主任(10分鐘內)年級組長(10分鐘內)值日領導(10分鐘內)報告傳染病防控辦公室(5分鐘內)一報告學校(5分鐘內)。重大傳染病,教師要在5分鐘內直接上報學校,學校必須在20分鐘內報告教育局和疾控中心。2、師生進校及處置程序:師生員工在家完成晨午檢,無癥狀者方可到校上班所有人員進校門一律經過紅外測溫儀篩查體溫異常或有其它呼吸道疾病狀者由值日教師將學生帶到隔離 體溫正常佩戴口罩上班或上學 班主任通知家長及時帶學生就醫,并報告學校 班主任晨午檢班主任對教室進行消毒并做晨午登記 體溫異常或有其它傳染病癥狀班主任將學生轉移至隔離觀察室并電話通5、知家長德育處工作人員詢問14天內有無疫情重點地區旅居史或有確診、疑似病例接觸史 有 無分管校長和 校長 當地疾控 部門打120通知相 關醫院派車 家長接回家 并及時就醫 教育局學校登記報晨午檢 及時做好校園消毒、通風、重點消毒病例所在班級xx落實晨午檢制度為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預防學校傳染性疾病的發生,特制定本制度,并參照xx學生因病缺課病因追查與登記制度合并執行。1、每班班主任教師負責每天早晨及中午對本班在校學生進行晨檢及午檢。所有學生在家做到“早、晚”兩次監測體溫,并詳細填寫學生健康狀況監測表,每天早晨和中午由班主任進行檢查、復查。所有教職工每天早、中、晚三次向6、年級組長或處室負責人報告體測等健康狀況,年級組長或處室負責人填寫好教職工日健康況狀一覽表。2、學生實施錯時上學。疫情期間,早上6:50,中午2:00準時上課。各年級學生上學時間分別為:九年級早上6:50-7:10,八年級7:10-7:20,七年級7:20-7:30。各班班主任負責做好晨午檢工作,負責晨午檢的老師必須在早上6:30、中午1:30前到崗,認真做好晨午檢的各項工作。3、晨、午檢時應認真、細心,通過觀察、詢問等方式了解在校學生的健康情況;對未到學校的學生要及時了解缺勤的原因。晨午檢要認真、細心。一看:仔細觀察學生的面色、精神狀態;二測:對學生進行體溫監測,發現學生精神不佳、體溫異常時(7、37.3度以上),要及時通知家長帶學生到醫院就診,隨時和學校保持聯系;三問:每天了解特殊癥狀、因病缺課學生的家庭情況,家中有無成員,發熱,是否有疫情接觸(不可隱瞞),有疫情接觸學生(有醫療和家長證明)要在家觀察特定時間方可到學校上課;四聯系:對沒請假未到校的學生,班主任要打電話了解情況并登記。3、每日晨、午檢情況要做好記錄,特別對異常情況更要做好詳細的記錄。內容包括學生姓名、性別、家庭住址、家長姓名及電話、異常情況以及就診情況等。4、對晨、午檢中發現的異常情況,特別是出現發燒、頭疼、咳嗽以及不能確定的癥狀和現象,要及時、詳細地報告學校衛生室;督促有關學生及時就醫;在重大傳染病流行期間,出現相關8、疑似癥狀時應根據衛生室要求立即采取隔離及消毒等措施。5、班主任教師對患病學生在治療期間的情況要做好跟蹤記錄。xx因病缺勤缺課登記追蹤制度學生因病缺勤登記既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嚴格管理的常規工作,又是體現對學生的全面關愛,維護保障學生身體健康,有效預防各類傳染病疫情的重要舉措,特制訂本制度。一、班主任和科任老師應認真按照學校晨檢、午檢工作的要求及時時對學生進行晨檢,對晨檢、午檢中學生高熱或疑似傳染疾病及時登記在晨檢、午檢表上并及時報告學校主管領導。二、學生因病缺課,班主任應對學生病因作具體記錄,并對學生的病況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并填寫因病缺課缺勤追蹤記錄表以便隨時掌握,做到心中有數。三、學生因患傳染9、病而隔離治療的,班主任及任課老師要對其各方面予以關心。學生病后復課,班主任應查驗醫生開具病愈復課證明,并作記錄。四、對因病缺課的學生作好病因、缺勤,學校要認真登記備案,凡學生患各類傳染病的,其復課要嚴格把關,必須查驗醫生開具的病愈復課證明,手續完備符合復課條件的,方能允許其復課,并記錄其復課時間。五、學生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記表與晨檢記錄表一 并存檔,以便跟蹤處理。 xx學生復課證明查驗制度為增強學校疾病預防與控制力度,保障學生身體健康,有效預防各類傳染病在校內的傳播,保證病愈復課學生的身體健康,結合當前新冠病毒防疫形勢及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本制度。一、組織機構:在校黨委、校長統一領導下,由政教10、處審核學生病愈復課相關證明材料,報送校長室批準。二、基本要求:1、所有病愈后復課學生必須按本制度提供完整的證明材料,否則不得復課。2、所有學生的復課申請必須由校長室同意后,方可復課。3、對于學生能否復課學校有存疑,上報縣教育局、縣衛健委、縣疾控中心請示。三、基本內容:(一)非傳染性非發熱癥狀常見疾病的學生康復后,在班主任陪同下前往醫院進行身體檢查,符合復課條件的上報年級主任批準。(二)非傳染性發熱癥狀疾病的學生1、康復后,必須持有醫院非傳染性疾病的診斷證明及醫院開具的病愈證明,到相關職能部門申請復課。2、相關政教處查驗醫院證明,并進行必要的身體檢查,手續完備并符合復課條件的,準予復課。(三)經11、醫院診斷為非新冠肺炎的傳染性疾病的學生1、患病學生痊愈后,提前一天向學校申請復課。2、學校研究同意后,告知學生到校提交復課申請的具體時間。3、必須持有傳染性疾病專科的診斷證明及醫院開具的病愈證明,到政教處申請復課。4、政教處查驗醫院證明,并進行必要的身體檢查,手續完備符合復課條件的,上報校長批準。5、校長批準同意后,政教處知班主任學生可以復課,并記錄其復課時間。(四)經醫院診斷為新冠肺炎疾病的學生1、患病學生痊愈后,提前兩天向學校申請復課。2、學校上報縣教育局、縣疾控中心、縣衛健委同意后,告知學生到校提交復課申請的具體時間。3、學生持房縣新冠肺炎定點診治醫院開具的病愈證明(或解除隔離告知書),12、到政教處申請復課。4、政教處查驗醫院證明,并進行必要的健康狀況詢問及身體檢查,手續完備符合復課條件的,上報校長批準。5、校長批準同意后,政教處告知班主任學生可以復課,并記錄其復課時間。xx日常健康管理制度一、每學年對學生進行一次身體檢查,并根據上級要求做好體檢上報工作。二、各班級應定期進行衛生知識宣傳教育工作,特別是根據季節等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常見病和傳染病預防知識教育。三、廣泛開展形式靈活的健康教育,加強常見病、傳染病的預防與了解。四、加強學生食品衛生的管理,教育學生合理營養,平衡膳食。掌握預防營養性疾病的基本知識,了解平衡膳食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五、科學制定作息時間,充分利用大腦的活動特13、點,注意用腦衛生,合理安排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六、學校和各班要切實做好學校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工作,定期組織衛生檢查評比活動,使學校環境整潔美觀,學生人人講衛生。七、認真組織學生做好兩操,每個科任老師應及時糾正學生坐、立、讀、寫的姿勢及眼保健操的穴位。八、建立預防疾病應急制度。發現學生有病及時讓學生到醫療機構就醫,若發現重大疾病或傳染病應在最短時間內報學校主要領導。醫療機構根據病人情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保證病人得到及時科學的治療,防止疾病傳播。九、應勸告患病學生及時治療,并在家休息,禁止患有發熱等傳染病的學生帶病來校學習。xx消毒通風制度1、開學前總務處牽頭,安全衛生辦公室協助對校園內外;班14、主任牽頭,任課教師參與,對教室內外;年級負責人牽頭對辦公室內外,進行徹底的衛生清掃與消毒,確保打掃無死角,所有能觸及到的物體表面消毒無遺漏。妥善保管消毒劑,標識明確,避免誤食或灼傷。實施消毒處理時,操作人員要采取有效防護措施(科學消毒:84消毒液兌比:物體表面消毒,10毫升84+1000毫升水;地面、廁所、水池消毒,20毫升84+1000毫升。)。總體上要做到“三清四凈”:清掃衛生死角、清理垃圾、清除病媒,校園干凈、室內潔浄、樓體明凈、保持常凈。2、開學后,每天堅持做到每天兩次(中午、晚上)全面徹底消毒。馮順明負責家屬區、廁所、下水道、垃圾池、教學樓公共區域、辦公樓、警務室、教室、辦公室進行消15、毒,并詳細填寫消毒記錄。3、對于有發燒、咳嗽、腮腺炎、水痘等傳染性疾病的班級,除班主任每天進行一次例行消毒外,余清湖負責每天對該班進行強化消毒。4、各類生活、學習、工作場所(如教室、學生實驗室、體育活動場所、后勤部、教師辦公室、洗手間等)加強通風換氣。每日通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班級每天安排一名學生干部負責教室的開窗通風,年級樓層值日教師和值日干部每天對各班進行巡查登記。4、加強物體表面清潔消毒。保持教室、辦公室、圖書室、后勤部等場所環境整潔衛生,每天定期消毒并記錄。對門把手、水龍頭、樓梯扶手、課座椅等高頻接觸表面,可84消毒液(兌比:10毫升84+1000毫升水)進行擦拭、噴灑,16、也可采用消毒濕巾進行擦拭。6、教師和學生上學期間堅持佩戴口罩。7、強化地面消毒。(1)每天進行不揚塵的濕式打掃,定期使用84毒液(兌比:20毫升84+1000毫升水)拖地消毒,作用30分鐘后,再用清水拖地。拖把清洗干凈后,置于陽光下暴曬或置于通風處晾曬。(2)地面有痰跡等少量肉眼可見污染物時,應及時進行清潔,用拖把擦拭干凈,再用84消毒液(兌比:20毫升84+1000毫升水)潤30分鐘,最后用清水擦拭干凈。(3)出現人員嘔吐時,應當立即用紙巾對嘔吐物進行覆蓋消毒清除嘔吐物后,使用84消毒液(兌比:10毫升84+1000毫升水)進行物體表面消毒處理,作用30分鐘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凈。(4)保持室17、內外清潔衛生:保持教室內外的環境衛生清潔,每天專人巡查清掃并進行登記。xx健康教育制度1、落實好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課,保證“兩課”的開課率,課表中安排的健康教育課不能被隨意占用,做到有教學計劃和教案,期末有檢測。2、大力普及公共衛生知識。結合季節性,突發性傳染病的預防通過主題班會黑板報、班級文化墻等宣傳途徑大力宣傳,普及防治突發事件及相關知識,提高師生的公共衛生意識和防治突發事件的能力。3、開展校園無零食活動,結合學生年齡特點,開展個人衛生評選活動。4、用好心理咨詢室,安排心理咨詢師對師生心理健康進行輔導。5、對教職員工、學生和家長開展個人防護與消毒等防控知識宣傳和指導。示范學生正確的18、洗手方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衣袖遮擋口鼻。6、切實落實“四級”防控與教育,即家庭教育與監控一校門監測一一班主任監測與教育一一學生自我教育與防控。xx環境衛生檢查通報制度1、學校每周對食堂、教學環境與生活環境進行一次自查,盡早發現問題,及時消除衛生隱患。2、安全衛生辦加強學校公共衛生和校園環境的整治工作,每周清理次衛生死角,及時做好除“四害”工作。3、加強廁所衛生管理,教育學生大小便入池,每天中午、下午放學后各對衛生間內外徹底消毒一次,做好糞便的無害化處理,防止污染環境和水源。4、衛生間的拖布和抹布等清潔工具應專區專用、專物專用,做好標識,避免與其他場所的清潔工具交叉19、污染。使用后用84消毒液(兌比:10毫升84+1000毫升水)浸泡消毒,作用30分鐘后用清水沖洗干凈,懸掛晾干后分區存放。5、堅持每天早、中午進行衛生打掃,每天隨機抽查檢查結果與星級班級掛鉤。6、堅持做到“三掃兩擦隨手撿”,教育學生講衛生不亂丟、隨手撿。各班每天安排一名衛生監督員進行監督檢查,年級樓層干部和學生會對各班加強日常檢查通報,所有檢查結果與星級評價掛鉤。7、加強垃圾分類管理,及時收集清運,各班、各辦公室每天對垃圾桶進行清潔,并用84消毒劑(10毫升84+1000毫升水)對其進行消毒處理。各班、各辦公室設置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廢棄口罩統一放置、消毒后扎緊垃圾袋再集中處理。8、加強學生課間管控,學生分時段上廁所,1、2、3班前5分鐘上廁所,4、5、6班后5分鐘上廁所,廁所外必須有1名教師管控分流,中樓梯1名教師管控分流,東、中、西、廁所處各有1名學生會成員值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