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師與留守兒童家長聯系管理制度2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4839
2024-09-08
20頁
55.54KB
1、學校教師與留守兒童家長聯系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留守兒童幫扶制度為促進留守兒童快樂、健康成長,經研究,我校決定開展“大手拉小手”愛心結緣活動,每一名教職工結隊幫扶一兩名留守兒童。為切實提高幫扶成效,特制定留守兒童登記制度:1.每名教職工要詳細了解幫扶對象的家庭、學習、生活情況,深入家庭了解家庭經濟、人口、留守兒童父母和第二監護人的詳細資料。2.每周至少要和留守兒童談心一次,了解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上是否有困難,并要積極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各種困難和問題。3.幫扶人員要熟記自己幫扶的留守兒童家長、現監護2、人的聯系電話,保證隨時能聯系幫扶對象的家人,每周要為留守兒童提供條件,和其父母通話一次。每月幫扶人員至少要和幫扶對象的父母通話一次,向其通報其子女在校學習、生活情況。4.談心、通話情況要有記錄,上交政教處備查。5.幫扶人員有切實負起責任,要從學習、生活、情感上幫扶,確保自己所幫扶的留守學生生活上有人照料、行為上有人管教、學習上有人輔導、心靈上有人撫慰,學習安心,生活舒心,情感溫馨。教師與留守兒童家長聯系制度1.在校內,做到三個“三”,即“三知、三多、三溝通”。“三知”指的是教師要對留守學生的基本情況、監護人的基本情況、父母外出務工的去向及聯系電話等三個方面做到知情,并建立了留守生個人檔案。班主3、任要做好“留守生”的摸底工作,將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現記入檔案,及時向監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留守生”的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三多”指的是教師要多與留守學生談心交心(每半月不少于一次)、多開展一些充滿人文關懷的集體活動(如組織同學為留守生過生日)、多家訪。“三溝通”指的是定期與留守兒童的父母溝通、定期與監護人溝通、定期與編外家長溝通。2在校外,建立“一組、一家長、一中心”。“一組”指的是學校在留守生中打破年級、班級界限,組建校外學習小組,由高年級各方面表現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每個小組指定一名指導老師負責,每周組織一次集體活動,比如小組成員互相檢查作業、開展校外表現評議等。“一4、家長”指的是從本地有較高威望的黨員、教師、干部中聘請一批編外家長,其主要職責是做好留守生品行方面的教育引導工作,定期向學校反映孩子在校外的表現。“一中心”指的是鼓勵有條件的退休教師或個人創辦留守兒童托管中心。3學校開設了“二線一室”。即:開通“親情熱線”,讓外出務工家長定期與子女通電話;開通“師長熱線”,讓外出務工家長可隨時與班主任取得聯系;設立“心理健康咨詢室”,安排有經驗的教師擔任心理醫生,及時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心理上的困惑。同時還以“師愛助你成長”為主題深入開展有助于“留守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各類活動,如主題班(隊)會、“你在他鄉還好嗎”書信競賽活動、集體生日、法制安全講座以及“我為留守5、生獻愛心”活動等,讓“留守生”充分感受到來自學校大家庭的溫暖。留守兒童活動制度1.每周舉行一次集體升國旗、唱國歌活動,對留守兒童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2.充分運用少先隊活動和班委會兩大活動陣地,對留守兒童進行五愛教育及遵紀守法教育。3.堅持不懈的開展文體活動,定期開展各種競賽活動。4.鼓勵留守兒童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培養留守兒童的實際操作能力及創新能力。5.組織留守兒童參加社會服務、信息服務活動,以提高“留守兒童”實際生存意識。6.積極組織各種形式文娛活動,豐富留守兒童的生活。7.定期開展法制教育課,提高留守兒童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8.聘請專業心理老師給留守兒童6、定期上心理輔導課,每月一次懇談會,了解其思想、學習和生活情況。9.根據學校實際,每周利用課余時間定期開展以下活動:每天安排一定時間讓學生看看電視,了解國內外大事,增長知識和見聞。周一開放圖書閱覽室;周二開放留守兒童工作站;周三開放電腦室;周四開展文體等活動;周五開展交流活動。時間均安排在每天的課外活動,由各項目負責人組織開展。10.各班充分利用節假日,有計劃組織留守兒童開展快樂伙伴假日營活動,重點組織開展留守兒童興趣小組、社會實踐、文化體育、手拉手等活動,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豐富留守兒童假日生活,引導他們參與健康有益的假日活動,磨煉他們的意志,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吃苦精神,提高他們獨立自主,7、自理及綜合實踐能力,激發他們熱愛家鄉,立志建設家鄉的熱情。留守兒童組織領導制度1.學校成立留守兒童關愛工作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教導處、總務處、少先隊負責人及各班班主任為成員。2.領導組成員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充分發揮領導小組成員職能作用,加強對全校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管理。3.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對部分貧困留守兒童給與生活補助,確保他們不輟學。同時不斷改善學校的條件,為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留守兒童信息登記制度1.各班每學期初要對留守兒童家庭情況進行一次調查摸底,全面調查掌握留守兒童的動態信息。2.根據新學期學生變化情況,各年級、各班級的班主任、任課教師要分人頭,通過上門調8、查、走訪群眾等形式,逐一做好留守兒童的個人信息統計,匯總后上報到學校。3.建立和完善留守兒童檔案,重點記錄“留守兒童”的現居住地、現監護人(或托管人)的姓名、關系及聯系方式、父母工作單位及通訊方式等情況。留守兒童談心交心制度1.將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過組織開展多種學生喜聞樂見又積極參與的少先隊活動、社區服務活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文體活動、法治安全教育活動等,為留守兒童增進與同齡人的交流溝通、師生間的關愛互動、社會環境人際交往等搭建健康和諧的情感交流平臺。2.學校教師、代理家長每周至少與留守學生談一次心,與他們進行零距離交心,了解他們一周的學習、生活、情緒、交友、身體等方面的情況,交流感情,培9、養學生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心理。留守兒童領導小組工作職責1.管理員負責每周“留守兒童之家”開放時間不得少于1天,負責兒童安全工作。2.領導小組成員每月至少與兒童開展一次談心活動。3.領導小組成員每季度至少與兒童監護人見面一次,督促監護人加強對兒童的管理和教育。4.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每月至少通過電話、書信等途徑與家長聯系一次,便于家長及時掌握孩子的成長情況,溝通兒童與家長之間的感情5.每年為兒童體檢一次。6.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向兒童普及法律法規、科學文化知識,宣傳文明新風,傳播自護技能,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留守兒童管理制度留守兒童正處于人生關鍵時期,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這些孩子往往感到“情感10、缺失”、“情感饑餓”,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思想道德教育上出現缺失。為此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決不能忽視農村留守少年兒童這一特殊群體。1.建立留守兒童情況登記制度。各班級要對在校留守兒童進行全面登記,了解和掌握留守兒童基本情況,以利于對留守兒童開展有針對性的管理和教育。2.建立留守兒童監護人聯系制度。每學期向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通報留守兒童在校學習、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況,提出留守兒童管理教育的針對性建議。班主任每學期要對全班每位留守兒童進行一次以上家訪,了解指11、導監護人開展正確的家庭教育。學校開通“幫扶熱線”,暢通家校聯系渠道。3.建立留守兒童情況報告制度,對帶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問題及時報告上級教育主管部門。4.建立留守兒童結對幫扶制度。通過師生之間一對一、學生之間一對一等多種形式,與留守兒童結成學習、生活幫扶對子,使留守兒童得到學習、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關懷和幫助。5.建立留守兒童溝通交流制度。將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過組織開展多種學生喜聞樂見又積極參與的少先隊活動、社區服務活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文體活動、法治安全教育活動等,為留守兒童增進與同齡人的交流溝通、師生間的關愛互動、社會環境人際交往等搭建健康和諧的情感交流平臺。6.建立留守12、兒童管理教育責任制度,形成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共同關心、教育、管理留守兒童的機制。留守兒童檔案管理制度1.留守兒童之家檔案資料實行專人管理。2.建立健全留守兒童工作紙質檔案、圖片檔案、光碟音響及電子檔案。3.每一項全校性的工作(活動)結束后要求檔案管理員及時收集原始資料整理歸檔,學期結束前及時集中各幫扶志愿者和各班級(班主任)的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原始資料整理歸檔。離校前所有入檔資料按要求分類整理裝訂,完成建檔任務,并及時上交學校負責人審核后由學校統一保管備查。4.案卷要求整潔、清晰,不得丟失。5.留守兒童之家志愿者要及時做好平時的幫扶關愛記錄和學期結束的“留守兒童成長評價記錄”,學期結束前13、及時將幫扶留守兒童活動記錄表、“留守兒童”成長記錄表等資料上交留守兒童之家檔案管理員歸檔。6.班主任要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學生結對幫扶活動”的開展記載情況,并進行有效指導;根據學校計劃組織開展專題關愛活動,學期結束前及時將有關記錄表、活動資料上交留守兒童之家檔案管理員歸檔。留守兒童之家安全管理制度1.全體教師對留守兒童要加強安全教育,安全工作要齊抓共管,天天講、經常查、防止和杜絕不安全事故的發生。2.嚴禁留守兒童攜帶易燃、易爆,易傷害等能造成事故的器械和玩具。班主任、科任教師要經常檢查,學生之間要互相監督,發現后要及時查收,嚴防事故發生。3.安全工作要做到“八防”;防火、防水、防電、防中毒、防倒14、塌、防跌傷、防車撞、防意外事故。4.教育留守兒童放學回家路途要站好隊、走路靠右行,不玩耍,過十字路口時要注意來往車輛,路隊包干教師要負責留守兒童回家的安全。5.體育課、課外活動教師緊跟學生、嚴格管理、若發生不安全事故。體育課教師,各興趣小組輔導教師要負全部責任。學校安排的各項勞動,班主任必須跟班指導、科任教師協同參加,精心組織,一同勞動,嚴防事故發生。若出了事故由班主任與科任教師共同負責。6.課間活動由科任教師組織管理,不準學生隨意走出校門,若發生不安全事故,按“前七分后三分”的規定,嚴肅處理。7.上下樓梯分別靠右邊走,不擁擠,不打鬧,不設置障礙,不準從扶手上滑下,不得隨意開樓上后窗。8.對于15、違犯上述規定,釀成事故者,要追究當事人的責任,視其情節,給予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留守兒童家訪制度1.重視留守兒童家訪工作,班主任要堅持對留守兒童進行家訪。2.每學期要走進每一個留守兒童家庭,了解他們在家生活情況,代理監護人的教育管理情況。3.加強與代理監護人聯系與溝通,共同關心留守兒童成長。留守兒童親情聯系制度1.每學期向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通報留守兒童在校學習、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況,提出留守兒童管理教育的針對性建議。2.班主任每學期要對全班每位留守兒童進行一次以上家訪,了解指導監護人開展正確的家庭教育。3.學校開通“幫扶熱線”,暢通家校聯系渠道。充分發揮親情聯系電話的作用,讓留守學16、生在課間、休息時、雙休日或節假日與家長聯系、溝通提供方便,增進學生與家長的感情。4.學校安排的管理人員要及時做好親情聯系情況記載。留守兒童心理咨詢制度1.學校設立留守兒童心理咨詢室。2.配備心理輔導教師。3.加強對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和心理交流,扎實做好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疏導及教育工作。留守兒童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免費體檢制度1.學校每月舉辦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等講座,教育留守兒童遵紀守法、了解安全常識,讓他們身心都健康。2.為保障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學校每年安排他們進行一次免費體檢,對他們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以及時了解孩子的身體發育情況和健康狀況,做到有病早發現,及時治療。17、留守兒童之家工作信息報送制度為促進學校留守兒童之家的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如下留守兒童之家工作信息報送制度:1.信息報送原則:(1)及時性原則。重要信息早發現,早收集,早報送。(2)準確性原則。實事求是,尊重客觀,符合實際,文字表述準確,用詞嚴謹,分析恰當,數字精準。(3)時效性原則。以推動落實、促進工作為原則,及時提供真實、有用的情況,堅決克服形式主義。2.信息上報內容及要求:圍繞學校留守兒童工作的部署及貫徹落實情況報送信息,做到重大活動及時報送,成功做法和經驗隨時報送。學校要有專人負責收集關愛留守兒童的相關信息及活動圖片,每月25日前至少報送兩條留守兒童之家建設有關信息到縣教育局。上報內容主要包括:(1)校內留守兒童工作思路、工作情況、進展情況、主要工作完成情況等方面的信息。(2)學校召開的留守兒童各項會議的會議圖片及會議主要內容。學校開展各項活動的活動圖片及活動報道。(3)學校每學期更新后的留守兒童花名冊。(4)每學期初要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擬定工作計劃,期末要將本學期工作的開展情況寫出書面總結。計劃和總結要在規定時間內報送到縣教育局。(5)在堅持上述信息必報的同時,鼓勵教師或愛心人士報送包括調研報告、匯報材料等在內的調研性信息。3.報送方法:(1)文稿采用電子文檔格式,通過網絡以附件形式或紙質材料上報。(2)新聞報道直接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