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學教學工作基本要求和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4880
2024-09-08
7頁
30.54KB
1、中心小學教學工作基本要求及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管理,進一步關注教學,聚焦課堂,提高各學科的教學質量。根據市、縣有關教育教學工作文件精神,結合本校的具體情況,制訂本校教學工作基本要求和相關管理制度,用以健全機制,規范管理。一、備課:(一)備課要求:備課是教師課前的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師上課設計的方案、藍圖。它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過程和效果。教學的最優化過程能否有效實施,教案起著關鍵的作用。1、各科教師要認真學習執教學科的課程標準,明確執教年級教材的教學目標,熟悉教材2、內容、把握重點、難點,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全冊教材的教學計劃,合理安排教學進度。2、備課時要在分析執教班學生情況的基礎上,從“能力過程、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三方面制定教學目標,要根據執教班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能力等具體情況,認真設計教案。教案一般含以下項目:( l )課題、課型。( 2 )課時教學目標。( 3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4 )教學課時數的安排。( 5 )教具和學具的準備。( 6 )教學過程設計。(系教案的主體)( 7 )適量的作業安排。( 8 )板書設計。3、教學過程的設計要體現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發展為本,根據教學班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教法和選擇學法,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4、3、教案設計要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合理設計師生雙向活動,要盡可能多地開展學生的操作訓練,努力創設“做、想、講”有機統一的學習過程,為學生提供實踐活動時空。5、各學科教師的備課必須有一定的提前量,暑期備課一個月,寒假備課二周,平時教學中必須保持二課時的備課余量。學科教齡5 年以下的教師必須備詳案,小學一級教師的新授課必須是詳案;小高教師第一次執教的新內容也需備詳案。6、善于不斷積累教學經驗,勤于反思,提倡撰寫教學隨筆,每學期必須保證有1 /3 以上的教案附有隨筆或心得,及時總結成敗得失,不斷提高教學能力。7、重視各類練習課,復習課的教案設計,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有的放矢開展針對性教學。杜絕以試卷書面練習4、代替復習課的情況。8、年級組集體備課,實行資源共享,但必須根據教學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在策略的選擇或練習的設計等方面予以適當的調整,體現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原則。(二)備課管理1、每學期基本上組織三次備課檢查。期初重點檢查全冊教材教學目標的分析,全學期教學進度安排及規定量的備課教案完成情況。期中檢查時指定內容開展檢查。就教學目標的把握。教學過程的設計、重點難點的處理、教法學法指導、練習設計安排、板書整理設計等項目進行重點檢查并評價。期末重點檢查全冊教材備課完成情況,備課態度,教學隨筆撰寫情況等?;蛘邫z查期末復習課的備課情況。2、備課檢查時,根據具體情況可采用教導處和大組普查、組內互查、教導處抽查5、等多種形式進行,但檢查必須要作好詳細的記錄,并作出相應的文字描述進行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3、檢查結果及時向被檢查教師反饋,同時納入平時和期末教學考評機制。二、上課:課堂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中心,是教學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教學規范、教學改革、教研成效必然集中體現在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是提升辦學質量的核心。(一)上課要求:1、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熟悉教案、備齊教學用具和教具等物品,準時進教室上課。2、聚精會神抓教學,全神貫注促質量。抓緊三十五分鐘的教學時間,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3、上課精神飽滿,儀表端正大方,教態親切自然,耐心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學生創設有利環境,提供開拓6、思維的活動空間。4、力求教學語言規范,準確簡練,設問明確具體,表述科學嚴密。合理分配教學時間,有序開展教學。5、教師板書要工整規范,層次要清楚,布局合理,重點突出,條理清晰。6、依據教材內容,根據教學目標盡可能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和策略,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運用多種教學資源,尤其是要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媒體和課件開展教學活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7、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多聽、多講、多練,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啟發思維,激發興趣,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學習能力。(二)上課管理:1、堅持和規范組內聽課評課活動,認真聽課,關注師生雙邊活動;關注在教師指導下的7、學生主體活動,認真記好聽課筆記,并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地撰寫評課意見。2、每學期各學科教師各類聽課不少于15節,期末教導處檢查聽課筆記,并將聽課情況納入考評機制。3、學校組織開展的各類教育教學觀摩活動,參與教師要認真進行相應的評議和評價,并作出書面評價意見。4、教導處加強隨堂課聽課力度,并從教學目標,內容組織、過程設計、方法選擇、教學效果,教師素養等方面進行考核評價,評價結果納入教學考評機制。三、作業:作業是鞏固運用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目的是完成知識的內化,并使之轉化為技能和技巧。認真設計、精心安排作業是提高質量的保證。(一)作業要求1、教師應按教學需要,精心設計作業。同時在日常教學8、中要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要督促學生按時、獨立、認真完成作業。2、各科教師對學生的作業應提出明確的要求,正確指導。作業字跡要端正、清楚,低中年級用鉛筆書寫,高年級逐步過渡到用鋼筆或圓珠筆書寫。3、教育學生要嚴格按教導處、教研組制定的統一作業格式書寫,作業薄封面要逐項認真填寫,保持薄本的平整、整潔。4、作業要及時認真批閱,錯題需讓學生及時訂正,嚴格按照校制定的統一格式規范批閱。5、年級組認真備課,并對教材中配備的練習提出初步的處理意見,努力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科學安排、合理調控、提高作業質量。6、學校制定統一的語、數、外、美術等學科作業書寫、批閱規范要求,(規9、范要求附后)各科教師嚴格按要求進行操作。7、音樂、體育、美術、科學技術,信息科技等學科教師要依據課程目標要求,加強對學生相關技能的培養與訓練。(二)作業管理1、每學期原則上由教導處組織有關人員開展一月一次作業檢查。每次檢查從簿本整潔、作業書寫及作業批改三個方面開展檢查。簿本整潔包含,封面填寫、保潔、平整度等內容。作業書寫項目、涵蓋書寫態度,書寫格式,錯題訂正等情況。作業批改著重于教師批閱態度,批閱格式,錯題訂正反饋等情況。作文簿還須檢查眉批、總批的撰寫情況。2、作業檢查采用教導處和大組普查、組內互查、教導處抽查等形式進行,并作好相應的書面記錄及描述性的評價意見。3、檢查結果須及時反饋,并納入期10、末教學考評機制。4、教導處成員組織力量,適時對各班學生的音樂。美術、體育、科學技術和信息科技等學科的應知應會技能進行各種形式的測試和評價。四、考查:考查是教學評價方法之一,是對學生學業情況和教師教學效果進行檢驗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學校績效評估與整改的重要依據。(一)考試要求1、學科備課組要根據課程標準、教學計劃和教材內容把握教學要求,集體討論設計單元練習卷。組卷命題時要科學、合理控制試卷難易度,認真命題,并明確評分標準。2、每個年級組都要嚴格控制單元考查次數(原則上每單元進行一次考查), 由教導處審核、把關、復印。3、期中、期末考試(考查)前各備課組要制定復習計劃,合理安排復習內容,認真上好復11、習課,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網絡,幫助學生掌握科學復習方法。4、考試后執教老師要認真對考核的試卷質量作定量和定性分析,查找問題,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調整教學進度。5、各科老師要提高命題能力。日常單元考查,提倡組內討論、輪流命題。期末時執教老師必須對執教年級學科的考核,完成一份綜合試卷命題。(含標準答案,評分標準)。努力培養命題能力和提高練習設計能力。(二)考試管理1、單元練習時各位教師必須按備課組統一的評分標準認真批閱并仔細分析。根據實際情況有效地調整進度,實行質量自控。2、期末考查與考試由教導處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要求,認真命題進行質量監控。各備課組采用組內流水分工閱卷法,嚴格按統一的評分標準合理批12、閱和評價。3、執教教師必須對學科考核情況作出客觀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了解現狀,弄清原因,制定措施,及時調控。組長對全組平行班的考核情況進行質量分析,教導處對分工管理的學科考核情況進行學科分析并提出改進意見與相應措施。4、努力開展多元化評價方式的探索與研究,注重學生發展過程的評價,鼓勵學生參與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5、教導處對教師的教學質量、命題能力進行評價與考核。五、輔導:輔導是根據不同學生的個體需求開展因材施教,面向全體學生使不同需求的學生都得到發展。(一)輔導要求:1、教師要注意因材施教,指導學有余力的學生開展自學開拓提高,對學習困難學生要有的放矢認真輔導,熱心幫助,熱心鼓勵。2、對學13、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建立輔導檔案,建立學生情況分析卡,分析原因,有計劃地進行個別指導、講評,鼓勵點滴進步,鼓勵上進。3、加強對隨班就讀學生的關愛,不輕視、不放棄,盡最大努力予以輔導與幫助。4、各班的學科教師要相互溝通,相互協調,有機安排,保證輔導實效。5、各科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加強巡視,對學習困難學生有意識地進行當堂輔導,盡可能縮小差距。(二)輔導管理:1、設立特殊學生輔導檔案,認真分析學生情況,并督促幫助老師根據特殊學生情況制訂輔導計劃。2、經輔導后獲得各類競賽獎的指導教師,在期末教學工作考評中,根據學校有關規定予以獎勵。經輔導后學習困難的學生獲得較大進步的執教教師,在期末教學工作考評中適當予以獎勵。(獎勵辦法見學??荚u制度)3、隨班就讀學生在期末考核時,該生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學科在其實際考分上各科另行加分,計入班級總分進行班平均分的計算。(例學生A 語文考分45 分則以加上“加”分后計入班級總分進行結算。但在質量分析表及學生評價手冊上,仍以45分登記并歸類于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