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學校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管理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5173
2024-09-08
6頁
18.96KB
1、中心學校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根據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等相關文件精神,結合本校實際情況,特制訂以下中心學校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一、指導思想以學生個體為評價對象,努力做到對每一名學生有比較全面、客觀的評價,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全面和諧發展為目的。這既是學校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依據,又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努力方向。它的作用在于樹立一個衡量學生素質的標準,為師生確定工作和學習的奮斗目標,使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展,為家庭教育提出明確的要求,以利于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的統一。二、內容和標2、準綜合素質評價應從德、智、體、美等方面綜合評價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熱愛祖國,誠實守信、助人為樂的高尚道德品質、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健壯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健康的審美情趣。具體指標應包含小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等各種教育活動中的實際表現,在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等方面所達到的綜合素質水平。主要評價指標:(一)道德品質。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維護公德、關心集體、保護環境。(二)公民素養。自信、自尊、自強、自律、勤奮;對個人的行為負責;積極參加公益活動;具有社會責任感。(三)學習能力。有學習3、的愿望與興趣,能運用各種學習方式來提高學習水平,有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反思的習慣;能夠結合所學不同學科的知識,運用已有的經驗和技能,獨立分析并解決問題;具有初步的研究與創新能力。(四)交流與合作。能與他人一起確立目標并努力去實現目標,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觀點與處境,能評價和約束自己的行為;能綜合地運用各種交流和溝通的方法進行合作。(五)運動與健康。熱愛體育運動,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具備鍛煉健身的能力、一定的運動技能和強健的體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六)審美與表現。能感受并欣賞生活、自然、藝術和科學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審美情趣;積極參加藝術活動,用多種方式進行藝術表現。三、基本原則綜合素質4、評價既應注意對學生、教師和學校的統一要求,也要關注個體差異以及對發展的不同需求,為學生成長、教師和學校有個性、有特色的發展提供一定的空間。因此,在實施小學生素質發展水平評價過程中,堅持以下原則:(一)多元性原則。從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等方面比較全面客觀地評價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水平。(二)過程性原則。使用中注重評價過程,使評價成為對學生的重要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規范自己的習慣與言行,注意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三)多向性原則。由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評價,進行多向、充分的信息交流,使評價結果更加客觀。四、管理制度各班要建立“班級日志”,5、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的成長過程,并以此作為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定的基本依據。綜合素質評定分別按照學期、學年進行階段性評價,學生畢業時進行總評。五、工作機構學校成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委員會,由德育主任任評委會主任、德育副主任任副主任,少先大隊輔導員、學生會主席、班主任、教師代表、學生代表和家長代表組成。班級也成立相應的評價工作小組,小組由班主任、任課教師代表、班干部代表和學生代表組成,人數應不少于5人。評價工作委員會負責制定評價工作的實施細則與具體程序,對校內各班級評價過程進行指導與監督,接受質詢、投訴與舉報,及時解決評價工作中的問題。六、工作程序學生自評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學校認定家長認可。班主任6、指導學生進行自我總結,完成自評;指導學生以班級為單位開展互評。學校組織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對學生進行考核;進行綜合評價;向學生和家長反饋評價結果;記入學生小學生素質發展報告冊中。七、等級評定綜合素質評價的結果包括綜合性評語和等級兩部分。綜合性評語是對學生的綜合素質予以整體描述,評語采用激勵性的語言,客觀描述學生的進步與不足,突出學生的特點、特長和潛能,記錄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閃光點。等級是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作出評價,綜合素質的六項指標,均采用“優秀”(A)、“良好”(B)、“合格”(C)、“不合格”(D)四個等級。為了便于操作,在“測評內容”的各項指標中,綜合素質評價的最終結果應以等級方式呈現。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是衡量小學生是否達到畢業標準的重要依據之一。6項評價考核指標中,凡達到4項合格(B),即達到綜合素質評價畢業標準。八、成績公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方法、程序等向學生及其家長做出明確解釋并公示。評價結果通知學生本人及其家長,如有異議,學校評定工作委員會應進行調研與處理,并可組織復評。九、保障機制綜合素質評價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的大事,學校要切實加強領導,建立專門工作班子,制定具體方案,精心組織實施,努力樹立辦人民滿意教育的社會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