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中學體育課堂教學規范與基本質量要求.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5420
2024-09-08
11頁
44KB
1、實驗中學體育課堂教學規范與基本質量要求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中學體育課堂教學規范與基本質量要求一、體育課堂教學規范中學體育課堂教學規范是中小學體育教師在準備、實施、評價體育課堂教學時應做的工作內容與正確的教學行為規范。1體育課堂教學準備第1條 熟讀并理解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和地方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以及本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計劃等教學指導文件,認真研究本水平教學目標、鉆研教材、確定教學重點與難點并制定具體學習評價與考核標準,要嚴格執行教學進度計劃,以運動技能提高和體能鍛煉為核心任務,努力實現運動參與、心理2、健康與社會適應等目標的達成。第2條 開學2周前,按照本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計劃制訂好本學期各個教學單元的計劃,單元計劃中應包括:單元教學目標、學生分析、教學進度安排、考核內容與方法等。第3條 上課1周前完成課時計劃(教案)的設計。教案應包括:課次、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過程(其中包括:內容、時間、練習次數、教學方法手段、組織與場地、運動負荷和練習密度預計、器材、課后反思等)。主要教材具有適宜的技術難度;教學目標要有重點,一般包括技能掌握目標、知識目標、鍛煉目標和其他培養目標,培養目標要密切聯系教材和教學情景,具有操作性和可檢測性,表述盡可能要行為化。2.體育課堂教學實施第4條3、 課前,要做好場地布置和器材準備工作,嚴格進行安全檢查,要充分利用場地和器材并避免相互干擾。提倡組織學生搬運器材并建立值日制度。第5條 上課鈴響前,教師著運動服和運動鞋在集隊地點迎候學生。教師的服裝要整潔,儀表要端莊和藹、精神要飽滿。第6條 上課鈴響后,體育委員集合整隊,檢查人數并報告老師;教師端莊進入講解位置,師生問好,教師做出勤檢查;遲到的學生在向教師報告明原因后經教師允許入列,排在最后一排的排尾。整隊要求快、靜、齊。對因病、傷或和女生例病不能正常上課的學生,教師應安排見習任務或適當的教學輔助工作。見習生未經教師準許不得擅自離開課堂。隨后,教師要向學生扼要地進行課前講解,其中包括本課的教學4、內容、主要教學任務、重要教學要求和安全行為規范等。第7條 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和教學需要組織準備活動,準備活動中既要有一般的熱身性練習,又要有專門的適應性練習,準備活動要具有針對性、實效性、趣味性和簡便性第8條 課堂教學結構要有準備、基本和結束三個基本階段。準備部分時間是進行課堂常規和準備活動的時間,約占總時間的15-20左右;基本部分時間是技術學習和身體鍛煉時間,約占總時間的70-75左右;結束時間是進行放松活動和教學總結時間,約占總時間的10左右。課的各部分要環環相扣、連貫流暢。第9條 體育課要保證必要的運動量和身體練習密度,全課練習密度要達到25%40%,基本部分練習密度要達到40-50%5、。全課平均心率要達到120次/分145次/分左右。課中要合理安排教學與練習、運動與休息的交替,使運動負荷和練習密度有合理的量和節奏。臨近進入課堂教學的結束階段,要逐漸減小運動強度,必要時還要做放松性練習,以便讓學生的身心趨于平靜。第10條 課中要處理好全班活動與小組活動的關系,處理好集體學習和個別指導的關系,要通過合作教學和自主教學等形式,使體育教學更能因材施教和區別對待。必要時,要安排學生干部或體育骨干協助進行自主性強的活動與練習。第11條 課中教師語言要文明,具有教育性和啟發性,講解要正確、清晰和精煉;教學中要時常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行為進行評價與規范,實施有效的過程評價;教學中教育以表揚為6、主,但要要適度和適時,批評要中肯服人;教師要有效運用各種體育口令,口令要規范和洪亮。第12條 學習新技術時,教師必須為學生做出示范,示范要正確和美觀。示范時教師的站位和學生的隊列要有利于學生觀察。根據小學生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提倡適時和適度地運用游戲、情景、唱游、故事等教學法進行教學。提倡進行具有探究性和啟發性的問題式教學方法,教學方法要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體育基礎相匹配。第13條 要整理體育教材中的各種知識點,將有用的身體知識、鍛煉知識、保健知識、安全知識、體育文化知識等滲透在教材的教學中,促進學生的體育知識學習,提高學科教學質量。要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并在教學中敏銳地抓住教學中隨時出7、現的教育情景,對學生進行體育道德、文明行為、集體意識和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和教育。第14條 要認真研究教材中的樂趣要素(如籃球的投籃、足球中的射門、隔網運動中的網上多次往返、體操類運動的非正常體位感、舞蹈類運動中的音樂律動美感等),在教學中要圍繞運動的樂趣特點來展開,幫助學生體驗各項運動的獨有樂趣,促進學生的積極運動參與。第15條 教學的場地布置要安全、合理、美觀。課堂教學組織和隊伍調動要簡潔和高效,場地布置和教學管理還要考慮到學生學習氛圍的營造、要有利于教學的順暢有序。要仔細檢點教材中的危險因素,認真預想在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危險情景,預想安全對策,備好安全保護方法,并教給學生并組織學生的互相安全8、保護,課中教師要隨時提醒和監督學生注意安全,杜絕危險行為出現。第16條 進入課堂教學的結束階段,要對課堂教學的情況進行總結,內容有:對本次課的教學目標達成情況進行總結;對學生的學練情況進行表揚和批評;必要時,可詢問學生對本次課的感受,聽取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意見和建議;提示下次課內容;布置適量的思考性和鍛煉性的課外作業。第17條 體育課結束前,師生要進行禮節性的道別。教師要帶領學生一齊清點器材,并收回器材室放好。下節課要繼續使用的器材要派專人守護,要求做好交接手續后方可離開。3.體育課堂教學總結與評價第18條 每學年都要對學生進行體能測試,測試項目選擇要按照全面性原則,將速度、耐力、力量、柔韌、靈9、敏等素質進行統籌安排、合理搭配,每學期的測試項目不少于2項,學生可有一定的選擇測試項目的權利。體能評價應盡量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相結合。每學年都要對學生進行知識與技能測試,測試項目根據學年計劃安排的考核內容確定,每學期的測試項目不少于2項,學生可有一定的選擇測試項目的權利。每學年都要對學生進行態度與情意評價,評價以運動參與、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進步情況為主。具體評價內容可包括:學生的體育課出勤;學生服從集體的行為;學生的意志和毅力;學生的開朗和自信;學生體育知識運用等。第19條 體能、知識、技能的測試和評價應以教師評價和絕對評價為主,但應注意加強對相對性評價的標準與方法,加強學生對體育評價的10、參與度,實現學生自評、互評和師評的相結合。學生學業評價根據評價內容采用綜合評價。其中體能分值不低于總分的40,知識與技能分值不低于總分的40,態度情意評價分值不高于總分的20。第20條 教師要通過教材研究和教學研究不斷提高自身教學能力,教研組必須定期組織集體備課、說課和互相看課等活動來提高體育教師業務水平。教師要注意隨時發現課堂教學的各種問題,定期向學生征求意見,每次課后有小結和反思,每學期要有書面教學總結。每個教師須訂閱一本有關體育教學的期刊,每年要撰寫一篇有關教學的研究論文,每兩年要參加一次有關體育教學的研討和觀摩活動。二、體育課堂教學基本質量要求中學體育課堂教學基本質量要求是教師要通過單11、元和課堂體育教學過程努力達成的反映基本教學效果的表征與指標。體育課堂教學基本質量要求質量內容基本質量表征基本質量指標范例(水平三)知識掌握學生通過單元和課堂教學,掌握了適量的新知識,對某個體育現象或問題有了新的理解,平均每堂課要有1-2個小型知識點傳授;平均4-5學時有1個對體育問題的討論和講解小型知識點:(1)上肢的肌肉名稱;(2)防止中暑方法。問題的理解:奧運會中國金牌的含金量技能提高通過單元和課堂教學,教師全部完成了教學計劃中規定的該單元和課時教學技戰術內容,絕大部分同學掌握了技戰術。6-10的中單元要學好一個項目中較有難度主要技術并能運用到實戰,10-16學時的大單元要基本學會一個項目12、的主要技術,并能進行比賽中單元:85%以上的同學能將隔網拋過來的球墊起3米左右高度,并70%以上可以墊到目標區。大單元:學習羽毛球的持拍、步伐、正手發長短球、正手擊打后場球、正手抽球、反手抽球和扣殺球,學生能進行動作較為規范,有球路變化的比賽。身體鍛煉學生通過一個單元教學中的“課課練”或專門設計的鍛煉課,有針對性地發展了學生的某1-2個身體素質、發展了某1-2類身體基本活動能力。每堂課都有專門的鍛煉時間和有針對性的鍛煉內容,或在技術練習過程中有專項素質練習,同學們在課中會有鍛煉的表征,如出汗、氣喘等,在課后有鍛煉后的表征,如肌肉酸痛等。在少年拳單元中,針對學生力量、速度較差的學情,在每堂課中拿13、出7-8分鐘進行立臥撐、快速跳繩、仰臥起坐、原地快速高抬腿、手臂爬行(海豚走)、俯臥撐、原地縱跳、兩頭起素質練習組成的循環練習與比賽,發展學生力量和速度,單元學習后學生素質有明顯改觀。運動參與學生通過單元和課堂教學,對所學的項目有了新的體驗,在學習與練習中與同學和睦相處并盡情地比賽競爭,大多數同學在運動實踐中體驗到了樂趣與成功感。每節課都有反應運動特性的,比較激烈的教學比賽或有正規評價的技能展示等環節,同學們對比賽和展示的結果很看重,贏者還想贏,輸者不服輸,其中團隊的智慧和努力成為關鍵。在14學時的籃球單元中,教師一開始就將班級分成6個異質小組(每組8人),單元里每節課的技術學習和練習后都安排14、10分鐘的比賽,規定每個組員必須輪流上場,比賽類似聯賽制(六個組的循環賽,場場比賽成績記錄在案并排名),同學們邊學邊練,邊練邊用,互教互學。心理健康學生通過單元和課堂教學,在意志、勇敢、樂觀、調整情緒等方面有了新的感悟和理解,并將這種新感悟嘗試用于體育實踐。在比較艱苦的練習中,或在有些危險的動作學習中,沒有很多學生學生出現躲避和半途而廢現象,就是出現個別情況,教師有自己的說辭,而且說了以后很見效。在定向越野的練習中,有部分學生出現想逃避傾向,教師用一個生動的故事說明“如果一件事不堅持,就可能事事不堅持,從而放縱自己成為懦夫,就會給未來的生活造成隱患”的道理,學生發自內心地接受了道理,全體堅持完15、成了任務。社會適應學生通過單元和課堂教學,在和集體共同擁有目標、集體榮譽感、服從領導、完成自己職責、遵守規則、參加集體活動等集體意識和行為方面有了新的感悟和理解,并將這種新感悟嘗試用于體育實踐。在集體的學習和練習中,沒有很多學生學生出現不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或不努力完成自己任務等不良現象,就是出現個別情況,教師有自己的說辭和進行集體教育的方法,而且進行教育后后很有效。在前述14學時的籃球單元中,教師將班級分成6個小組進行比賽和學習,開始有個別同學由于自身技術不太好,不愿意參加,教師在某個比賽中改用了“五分制”籃球比賽法注)。并教育學生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去為集體爭光,于是出現了技能好技能差的同16、學互相鼓勵、互相學習的良好學習氛圍,同學們體驗到集體力量的重要性。注:“沒有弱者的五分制籃球”:場景:當我們改變了常規的籃球比賽思維以后,體育教學中和學校體育中的籃球比賽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可以讓那些弱小而且籃球基礎很差的學生也能有機會在籃球比賽充當主角,獲得更多的得分機會,體驗到從未有過的籃球勝利感。例如,在“五分制籃球”的比賽中,我們可以讓籃球打得最不好的同學擔任“五分手”,即只要他投籃成功,那么得五分;讓籃球打得不太好的同學擔任“四分手”,即只要他投籃成功,那么得四分;讓籃球打得一般,不太好也不太差的同學擔任“三分手”,即只要他投籃成功,那么得三分;讓籃球打得比較好的同學擔任“兩分手”,17、即只要他投籃成功,那么得兩分;而讓全班籃球打得最好的同學擔任“一分手”,即他們投籃成功,只能得一分,如此一變,籃球場上的比賽也產生了根本的變化,原來只能是陪襯的弱者頻頻接到來自“一分手”和“兩分手”的傳球,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重要作用,他開始投籃,投不好就認真地觀察別人、模仿別人、學習別人,于是投籃和進攻的技術也逐漸得以提高;相反,原來獨霸球場的強者,意識到自己投再多的球也不可能取得比賽的勝利,于是他們頻頻地把球傳給“五分手”和“四分手”,他和“兩分手”一起開始組織全隊的進攻,并把自己的經驗交給自己的同伴,自己也更多地體會到了幫助別人的良好感受,同時自己的組織進攻和進行防守的技術也得到了提高。xx區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