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學校疾控工作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5761
2024-09-08
13頁
39.50KB
1、小學學校疾控工作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小學 消毒制度為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做好學校傳染病發生后的消毒工作,防止學校傳染性疾病的傳播 和蔓延,特制訂消毒制度。 1、消毒時間 每周放晚學后,消毒人員對學校公共場所重點區域進行消毒。疫情高峰期每日消毒。2、消毒范圍 學校所有教室(地面、桌椅、門扶手等)、辦公室、圖書館、體育館、走廊、宿舍、廁所以及手可以觸摸的地方都要進行徹底消毒。 3、消毒藥品濃度配置、 使用1:400的84消毒液或用二氯異氰尿酸鈉每20克(1小袋)兌8000毫升水(濃度為 0.05%)2、。 4、消毒方式方法 放晚學后對地面、桌椅、門扶手先用消毒液進行第一遍擦拭,第二天早晨學生到校前再用清水進行第二遍擦拭。 5、消毒員設置 學校指派專人負責每周的消毒工作。學校分管領導監督、指導全校的消毒工作。 6、消毒員要每周將消毒情況填入學校預防性消毒登記表。小學飲用水衛生管理制度為進一步加強學校學生飲用水衛生,保障學生的飲水安全,依據生活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 1、明確專人為學生飲用水管理員,管理人員必須具備健康證明,定期檢查學生的飲用水情況。 2、在校內醒目位置設置飲水衛生公告欄,告知學生飲水安全須知,包括不宜飲用生水、提倡喝開水。3、每3、學期檢查確認供應商資質,索取使用的飲水機有有效的涉水產品衛生許可批件。索取飲用水質檢測報告,每月1次定期對飲水機消毒、清洗雙方簽字留檔,并索取清洗人員健康證明。每學期將清洗后的水樣送相關部門檢測。 4、從事飲水機清洗消毒人員應有有效健康體檢證明,并按清洗消毒規程操作,清洗消毒使用的消毒劑有有效的衛生許可批件。 5、飲水機應遠離黑板、垃圾,防止二次污染。 6、一旦發現生活飲用水水質污染或不明原因水質突然惡化及水源性疾病暴發事件時,學校必須立即采取應急措施,及時報告衛生及教育主管部門,實行責任追究制。 小學突發公共衛生應急制度 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嚴重危害,指導和規范4、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維護學校穩定,保障師生健康與生命安全,根據國務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校實際,制定以下制度。一、適用范圍:1、本制度適用于本校范圍內突發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師生健康事件的處置。2、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在學校應急領導小組統一指揮下,全體師生共同參與,配合有關部門實施一系列預防和控制的措施,并采取的相應醫學防治和衛生監督。二、工作目標和原則1、工作目標: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應以迅速查明原因、確定性質、采取果斷措施,高效、科學、有序地控制事件的發展,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程度,保護師5、生健康,維護社會穩定。2、工作原則: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反應及時、措施果斷、依靠科學、加強合作。三、應急指揮機構:組 長:王艷副組長:劉巧玲、湯勇軍、胡奇婷成 員:校辦公室、總務處、校保健室、體衛處、保安室、德育處負責人組成。下設五個組:醫療救護組、疫情信息報告組、現場組、后勤保障組、聯絡協調組。三、明確職責1、指揮部職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指揮部根據事件狀況及時宣布啟動應急預案,組織相關人員對突發事件進行快速、高效處置。2、醫療救護組職責:(1)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危重病人進行現場緊急處理。(2)配合醫院搶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受害者。3、信息報告組職責:(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6、,信息報告責任人必須及時趕赴事發現場了解如下內容:發生時間、發病人數、主要臨床癥狀、可能的發病原因、可疑食物。(2)信息報告責任人將了解到的信息及時向分管領導報告,分管領導接報告后應立即組織人員對信息進行分析、匯總,在征得學校主要負責人同意后必須在2小時內向衛生局、教育局、市衛生疾控中心,報告內容:發生時間發病人數主要臨床癥狀可能發病原因可疑食物事件發生單位的聯系電話緊急處置措施。(3)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場所消毒指導。4、現場維護組職責:(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現場維護人員必須維護現場秩序。(2)保護事發現場,妥善保護可疑食物及相關設施、設備,病人的排泄物、嘔吐物等。5、后勤保障組職責:(7、1)及時為處置突發事件提供所需物資。(2)加強衛生宣傳,消除師生恐慌。(3)妥善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善后工作。6、聯絡協調組職責: (1)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 (2)協調各組之間的工作。7、學校和個人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小學健康教育工作制度1、學校成立健康教育工作小組,配備1名以上專(兼)職健康教育人員,學校全體師生、其他員工有參與和配合執行各項健康教育工作制度的責任和義務。 2、每學期初要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計劃,把健康教育課納入到學校教學計劃的日程之中,學期末要有健康教育工作總結。3、健康教育教師由專職或校醫擔任,并具有一定的教學能力。 4、8、保證健康教育課的開課率,課表中安排的健康教育課不能被隨意占用。5、按時上好健康教育課,有教學計劃和教案,期末有考核成績。6、結合師生健康狀況及各時期防病工作重點,通過課內外教育活動,利用宣傳欄、視頻、廣播、幻燈片、讀物、報刊、雜志等載體,定期向師生傳授身心發育發展知識和傳染病、學生常見病、食品衛生與營養、慢性疾病預防、安全與健康等方面的知識,并做好健康教育檔案工作。同時,通過參與式、體驗式的各種活動,讓師生掌握各種維護自身健康的生活技能。7、每學期對學生的健康教育知識、態度、行為進行一次考核。 8、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設心理咨詢室。9、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傳染病的發生。 傳染病疫情等突9、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現、收集、匯總與報告管理工作制度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規范(試行)和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的規定,為了使學校(托幼機構)的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得到規范地落實,結合實際,特制定我校(園)的傳染病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現、收集、匯總與報告管理工作制度。 一、設立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人 學校校長王艷是傳染病疫情報告的第一責任人。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人由學校衛生老師兼任,在校長的領導下,具體負責本校傳染病疫情和疑似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現、收集、匯總與報告管理工作。負責組織開展對全體師生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負責指導全校學生的晨檢工作,定期對全校學生的10、出勤、健康情況進行巡查。1. 當學校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立即以最方便的通訊方式(電話、傳真等)向中小學衛生保健科、屬地縣、區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農村學校向鄉鎮衛生院防保組或公衛辦報告)。2. 當出現以下種情況時,教師或校醫應當立即向學校(疫情報告人報告,疫情報告人核實情況后24小時內向中小學衛生保健科、屬地縣、區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 (1)同一班級,天內有例或者連續天內有多個學生(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或者在共同用餐、飲水后多人出現相似癥狀。 (2)個別學生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呼吸急促或劇烈嘔吐、腹瀉等癥狀。 (3)學11、校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學校應協助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及其他部門對本校發生的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調查和處理,并接受教育行政部門與衛生行政部門對學校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督促、檢查。二、建立學生晨檢、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與登記制度 1. 晨檢應在校醫的指導下進行,由班主任對每日早晨到校的每個學生進行觀察、詢問,了解學生出勤、健康狀況。發現學生有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傳染病早期癥狀,以及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及時告知校醫,校醫要進行進一步排查,并將排查情況記錄在學生因病缺勤、傳染病早期癥狀、疑似傳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結果登記日志上。以確保做12、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早報告。同時,班主任要密切關注本班學生的出勤情況,對于因病缺勤的學生,要了解學生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并作好記錄,做到傳染病人早發現。2. 建立學校及托幼機構傳染病及疑似傳染病登記報告本(由學校及托幼機構傳染病及疑似傳染病登記報告表裝訂成冊),對晨檢中發現的傳染病及疑似傳染病患者由疫情報告人及時收集信息、作好登記并匯總,將其中一聯傳真或送往屬地縣、區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農村學校向鄉鎮衛生院防保組或公衛辦報告),同時認真記錄和收集屬地縣、區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有關傳染病疫情反饋的信息。 三、定期體檢,建立學生健康檔案學校醫務室與學生處應妥善組織、安排好學生每年體檢,建立并13、完善學生健康檔案。xx 小 學晨 檢 制 度為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及時發現情況,及時處理,預防學校傳染性疾病的發生,特制定此制度:一、班主任教師負責每天早晨對本班學生進行晨檢。二、晨檢時應認真、細心,通過觀察、詢問等方式了解掌握學生的情況;對未到學校的學生要及時想辦法了解缺勤的原因。三、每日晨檢情況要做好記錄,特別對異常情況更要做好詳細的記錄,認真填寫“晨檢登記本”。四、對晨檢中發現的異常情況,特別是出現發熱、咳嗽、皮疹、腹瀉、嘔吐、黃疸以及不能確定的癥狀、現象,要及時報告衛生室或疫情報告人,較嚴重的立即報告學校主要負責人。疫情報告人或校醫接報后要及時初步診斷和處理,并填寫“學生因病缺勤、傳染14、病早期癥狀、疑似傳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結果登記日志”,需要送醫院治療的由班主任及時與家長聯系。五、班主任教師對患病學生在治療期間的情況要跟蹤,多了解、多關注,做好記錄。六、晨檢工作在學校分管領導的主持下,在疫情報告人的指導下,由班主任共同完成,疫情報告人定期對班主任的晨檢工作進行抽查,并作好抽查記錄,該項工作納入單位內部年終考核。小學入學查驗預防接種證制度為規范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管理,防范疫苗針對疾病在學校和托幼機構暴發流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有關規定,制定本制度:一、兒童入學時,學校應當查驗預防接種證。二、查驗范圍:學校所有入學新生,包括外市、外省15、等在我市借托、借讀的幼兒、學生。三、查驗時間:查驗工作在學生辦理入學或者轉學后辦理新入學手續時進行。各級各類托幼機構、學校在新生招收入學通知或報名須知上,應告知其憑預防接種證入學。四、查驗內容:1、有無預防接種證;2、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完成情況。五、托幼機構、學校要將查驗情況登記在株洲市入托、入學兒童預防接種證查驗登記表中,凡無接種證的,學校應責成其家長到居住地的預防保健機構為兒童辦理或補辦接種證后,方可為其辦理入托、入園手續。六、托幼機構、學校發現未依照國家免疫規劃受種的兒童,應當在30日內向托幼機構和學校所在地接種單位或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同時將補種(補證)通知單交兒童監護人,督促監護人帶兒童到當地規定的接種單位補種,七、學生完成補種和補證后,學校要將補種信息及時登入株洲市入托、入學兒童預防接種證查驗登記表及學籍檔案或健康檔案,補辦的預防接種證或接種信息證明、接種卡交還兒童家長保管。八、對因落實查驗預防接種證制度不力而導致學校相關傳染病暴發流行的,將嚴肅追究有關人員的相關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