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學校教師校本教研管理規章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5775
2024-09-08
9頁
37KB
1、小學學校教師校本教研管理規章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xx小學校本教研制度為加強和改進學校教研工作,提高全體教師課改實驗的能力,發揮教科研工作在推進課程改革中的作用,促進學校基礎教育改革目標的全面落實,進一步搞好課改實驗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以新課程理論為導向,改進和加強教科研工作。立足學校,建立以解決學校在課程實施中所面臨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總結和提升教學經驗,形成民主、有效的教研機制,把學校建成2、學習型組織,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二、基本理念 以新課程為導向,以促進學生和諧發展為宗旨,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面對的各種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教研的主體,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研究和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總結和提升教學經驗,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促進學生健康、主動的發展和教師專業化成長,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學習型組織,推動課程改革目標的全面落實。 三、總體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進新課程實驗的開展及教師素質的提高。因此,校本教研的重點必須放在教學和課程改革實驗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上;著眼點必須放在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切入點必須放在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生長點必須放在促3、進學生發展和教師自我提升上,努力實現“三個轉移”,推進新課程實驗的順利開展。 切實加強對新課程實驗教學研究工作的領導,校長總體負責,教研室全面管理,建立層層負責、逐級落實、全員參與的教學研究管理與活動機制,確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實處。 四、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核心要素,以理論學習、案例分析、校本論壇、教學反思、結對幫扶、經驗交流、調查研究、問題解決、協作解決、教學咨詢、教學指導、說課、聽課、評課、課改沙龍、論壇、骨干教師與教師對話、專業人員與優秀教師合作等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過教學觀摩、教學開放日、為教師參與校本教研創設平臺。靈活運用開放式教研活動、促進式4、教研活動、針對式教研活動、學科整合式教研活動等多種教研形式,以“問題計劃行動反思”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師的自我對話,對自己行為進行思考、審視、分析。結合教師專業發展需要,自定專業提高學習、個人教研學習計劃,并根據學校校本培訓計劃內容,自行學習和對自己教學行為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制定對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組或課題組為互助載體,促進教師與同伴的對話。注重“以老帶新,以強帶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聲,在一個群體中有不同思想,鼓勵教師大膽評點,各抒己見。以教師或學生成的問題為研究內容,將問題入組,以組為單位制定計劃開展研究。 3專業引領。一方面聘請校外5、教育教學研究專業人員或專家來本校進行專業指導,另一方面提倡教師從專業的著名刊物或互聯網上學習和引進名家教研思想。將教研專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進學校,促進我校教師素質提高,形成我校“優勢專家群體”。 五、教研制度(一)校長、主任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1在校長領導下,全面制定學校校本教研制度與計劃,發動全體教師參與校本教研,督促和評價校本教研。 2帶頭學習教研理論并參與教學研究,舉辦專題講座,指導各部門開展校本教研,校長每月堅持深入課堂,中層領導每學期聽課不少于10節,并堅持參加學科組的教研活動,成為教師的真誠的同伴和專業引領的力量之一。 3定期舉辦科研沙龍,開展理論學習和信息交流。 4支持優秀教師6、參加高層次進修,做好骨干教師的選送和培訓工作。組織全體教師分期分批參加上級組織的業務培訓。同時制定學校的培訓方案,努力做好校本培訓工作及教師的自我學習培訓。 5根據新課程要求及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形成學校的教科研課題,并逐級落實。 6指導全體教師從本校、本職工作出發學習教育理論,作好實踐成果的經驗總結工作。按時編輯學校的教科研論文集 7負責全校的教研管理工作,加強對學校教師的教研指導和管理,組織校、市、省、國家級課題的論證、申報工作。8按時檢查各項教研工作的落實情況,督促各本部門對教研工作及時總結。 9充分挖掘校內教育資源,整合各部門教研力量,形成教學、科研、培訓為一體的校本教研機制。 (二)7、教研組教研工作制度 教研組是學校落實教學工作,開展教學研究和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的重要組織之一。教研組長應在教研室領導下負責組織領導本學科有關教學研究的全部工作。主要工作:1組織教師學習本學科課程標準,明確本學科的目的、任務,討論并確定各年級教學要求,制定學期教研組計劃。組織領導各備課組制定學期教科研計劃和第二課堂活動計劃,并嚴格執行。 2組織開展教學常規活動,實現備課、上課、作業布置和批改、課外輔導、科技活動等基本教學環節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 3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根據教學實際,圍繞學校教科研課題確定教研組、備課組和個人每學期的研究課題,有計劃地開展理論學習、組織教學研討課活動,及時總結8、教學成果,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反思及案例分析等。 4組織管理本學科教師的教學工作,協助備課組長組織本學科教師學習課程標準、鉆研教材、探索教法和學法,按備課制度要求認真備課。 5做好以老帶新工作,充分發揮老教師傳幫帶作用,落實師徒結對工作,加速新教師和青年教師的培養,要求有計劃、有總結,定期聽課指導。 6協助主管部門做好本學科教輔資料的選定工作,提高練習、測試的質量。定期向學校或上級主管部門提交教輔資料分析評價材料。 7教研組長要保證上述各項工作的貫徹落實,開學時訂好教研組工作計劃,并認真組織實施。期中要協助教研室檢查落實情況,期末做好工作總結,并定期向學校行政領導和教師匯報工作,創建嚴謹活潑、刻9、苦鉆研、文明和諧的教研組。 (三)備課教研工作制度 備課在教研組長領導下,負責年級備課和教學研究工作 , 努力提高本年級學科的教學質量。主要工作:1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課程標準、鉆研教材、研究教和學的法發,貫徹執行教研組計劃。 2按照學校工作計劃和教研組教學工作計劃,擬定本年級學期教學計劃,并組織實施。3組織教師在個人獨立備課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備課。每周至少集體備課一次。4組織指導本年級教師參加聽課、評課等各項教科研活動。 5做好學科的復習、擬題、考試、評卷、成績統計和質量分析工作。 6認真組織開展課題研究活動,以教科研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教師教研工作制度 教師是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10、,是開展教研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必須積極參加教研活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1積極參加校本培訓活動,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2認真學習課程標準、鉆研教學資料,積極參加本年級備課活動。3認真參加聽課、說課、評課等教科研活動,每學期聽課不少于 10節。4積極開展學科成長記錄評價活動,要求有計劃、有總結。5在教學實踐的同時,每學期要堅持完成“四個一”工作:確定一個教學研究專題;上一堂教學研討課;擬一份優秀課案、寫一篇教育教學反思(案例、論文)。六 、實施計劃總目標:以教師專業水平不斷提高為中心,實現教師教育觀念與教學行為的轉變,使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一)依托11、校本培訓,開展理論學習,促進教師的自我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由經驗型轉變為研究型、專家型的必由之路,這種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具有研究的性質。自我反思是開展校本研究的基礎和前提,分為三個階段:即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教學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教學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教學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過去教師處在被研究者地位,現在成為研究者、成為反思性的實踐者,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行為及教學效果,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真正成為教學和教學研12、究的主人。(二)轉變觀念,抓好教研組同伴互助合作工作,引導教師從經驗型向研究型轉變 教研組的互助合作是教學研究的標志和靈魂,同組教師之間共同總結經驗,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成長,教師之間的合作不是簡單以繼承為特征的“傳、幫、帶”,而是以“反思”為基礎的組織創新,基本形式有: 1交流:各教研組利用集體備課時間,圍繞教學中存在具體問題暢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見和看法,在有效探討中,收獲教師個人單獨學習所得不到的知識。教師、組長必須做好記錄。教研室定期檢查評價。2協作:教師共同承擔責任,完成任務。協作強調團隊精神,群策群力,為此各組可以開展組內合作研討課活動,即由一個備課組共同承擔一節課,大家共同研13、究、探討,發揮集體的智慧齊心協力,推出一堂高水平、高質量的研討課。課后,主講教師要有教案、反思,參與者評出這節課的優點和不足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如何克服不足之處。 3幫助: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作用,通過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師各自為戰和孤立無助的現象。通過他們對新教師的幫助指導,使新教師盡快適應角色和環境的要求。在指導的基礎上,每學期推選出一節新教師優質課,進行觀摩研討,全面推進課堂教學的改革工作。 4論壇:通過教師論壇推進反思性教學和新課改精神的落實。每學期學校組織兩次規模較大的教師論壇。一次課改論壇、一次中考論壇。(三)立足校本培訓,發揮專家引領作用1學習管理1)學習形式:每月一次全校教育理14、論講座、一次教研組學習、一次網上學習、一次個人自學。2)學習內容:必須是與教學相關的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科學的教育理論。3)學習管理:學習內容要有記錄體會,每月教研室檢查一次,年終進行考核。 2專家引領校本研究是在本校展開的,是圍繞“本校”的事實和問題進行的,它不完全局限于校內的力量,沒有專業人員的參與,校本研究會形成同水平重復、邁不開實質性步伐,甚至會停滯不前從而導致形式化、平庸化。因此,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利用假期培訓時間,聘請專家來我校講座或播放專家講座錄像。 (四)發揮教指委成員的作用,加強對教師課堂教學的指導。 教指委成員要不斷的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和教師一起總結、提煉教育教學中的閃光點和15、成功的經驗,分析存在的問題,解決教師在課改中面臨的困惑和疑難。指導工作以點帶面,從個別教師的課堂教學抓起,深入學科組的活動,集體備課,與教師一起分析、探討、反思,使教研工作更加扎實、深入,從而推動整個學校的校本教研工作。 (五)嘗試案例分析、自學研討,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 1在全校范圍內征集教師撰寫的案例,展開論壇,形成資源共享。每學期每人須寫1 2篇教學案例分析。2開展學習新課標,實踐新理念的自學研討活動。每學期每人開展一次研討交流活動。 3強化教師的業務培訓,拓寬知識面,重新構建教師的知識結構。每學期教研組組織教師進行兩次專業知識及相關學科知識學習;備課組進行每月開展一次教學反思活動;16、充分發揮校園網優勢采集前沿性信息,切實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業務能力。4繼續加大教師信息技術培訓,鼓勵年輕教師使用多媒體上課。 (六)加強備課管理,改革教學設計方案,減輕教師負擔,促進教師教研能力的提高。 1備課備課要本著“實用、有效”的原則,要根據我校實際的情況、所教班級學生的情況和教師本人的特點,在學科組共同研究的前提下進行備課。不搞形式主義,不要為了應付檢查把時間、精力浪費在“抄錄”、“摘編”上。教案應該是教師經過高度濃縮的一篇非常實用的“課堂活動計劃”。 2教案設計基本步驟: 1)教材分析: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等。 2)學生分析:分析學生現狀,指出有利和不利因素。3)設17、計理念:根據具體情況所采用的教學策略。4)教學目標:知識、實踐、能力、情感5)教學資源:教學設備、網絡資源、社會自然資源等。6)教學流程:導入點撥實踐評價 7)研究性、體驗性作業8)教學反思教學設計要共同探究、合作完成,每學期末開展一次教學案例設計評比活動。 (六)實施課題牽動,以教研促教學質量的提高。 每個學科組根據本學科的教學重點、教學疑點、教學難點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擬定教研課題,寫出實施方案。教研室組織人員對實驗人員進行跟蹤調查。 (七)開發校本課程,上好綜合實踐活動課 1校本課程的開發是教研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每個學科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每學期開發1 2門校本課程,并寫出實施方案,由教研室負責審批,予以實施。 2傳統的興趣活動和活動課也可提升為正規的綜合實踐活動和學校課程。每位教師每月根據本學科的特點,開設12次綜合實踐活動課。寫出教學設計,期末進行交流評比。總之,新一輪的基礎教學課程改革,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變壓力為動力,認真完成各項計劃,提高校本教研質量,使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東xx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