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學常規工作管理制度及基本要求.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6150
2024-09-08
6頁
23.04KB
1、學校教學常規工作管理制度及基本要求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必須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學校教學常規管理主要指教學秩序、教學環節、教學評價、教學科研與教學改革四個方面的管理,是建立正常教學秩序、開展教學研究、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完成學校教育任務的保證。一、教學常規管理的基本要求1、各教研組、全體教師應認真各學科的課程標準,經常對照,做好自查,根據課標提出的標準和要求,指導教師的教學工作。2、各教研組及全體教師,每學期初都應根據學校對教學工作提出的總體目標和具體要求,認真制訂教學工作計劃2、,落實好完成教學任務的各項措施,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切實實施計劃,期末認真做好總結。3、全體教師必須認真地抓好教學過程的六個基本環節。(1)備課:各教研組要進一步建立、健全集體備課制度,每兩周由教研組長組織一次活動,每堂課前都要認真寫好教案,充分做好教學的各項準備。不上無準備課,杜絕不備課、無教案進教室上課現象,提倡各學科教師利用網絡收集備課資料,拓展備課內容。(2)上課:教師應嚴格按課表上課或組織學生開展活動,不得私自調課、停課或擅自改上自修課。公出由教導處安排,因請假或其它原因需調課、停課者,須頭天提出,須經教導處批準;確實需臨時調課的,必須向教務處補辦手續。杜絕上課遲到或提前下課現象,教師3、要愛護學生,不譏諷、嘲笑和侮辱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課堂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難點講清,內容正確,板書工整,語言規范,表達清晰,課堂結構安排合理。教學方法、手段擇宜而用,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方法,提倡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組織教學。樹立“以生為本”觀念,課堂教學體現學生主體性、自主性、民主性;重視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落實“雙基”,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3)作業布置與批改:各科教師都應該按照教學需要,精選和設計作業。小學生每天課外書面作業量控制在規定時間內,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強調格式,強調書寫,強調訂正。作業必須由教師自行認4、真批改,掌握情況,及時反饋,及時調整,改進教學,杜絕只有布置,不批改或不及時批改的現象,杜絕布置重復性、機械性作業,提倡各學科教師進行作業面批。(4)預習和復習:教師應根據學科的特點和教學內容的需要,認真布置好學生每天的預復習工作,要提出具體要求,給予具體指導,并且落實檢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倡各學科教師布置學生利用網絡收集學習資料,拓展學習內容作為預習和復習的要求。(5)輔導:教師應重視課外輔導,根據學校的安排,認真上好提高和補缺的輔導課,提倡各學科教師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6)考試:全體教師都應按照教導處要求,認真做好復習、監考、閱卷、結分、統計、分析、講評工作。學校規范期中評估和5、期末考試,交叉監考,集體閱卷,統一結分,嚴格考場紀律,限時做好統計和教學質量分析,各種表格上交等考試的常規工作。杜絕由于監考教師缺乏責任心影響考試秩序的現象,禁止擅離試場,或在試場內做與監考無關的事情。要保證考試期間的正常秩序,有監考安排的教師一般不能請假,沒有監考安排的教師須正常到校工作。4、全體教師都應積極地投入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之中,要求:(1)聽課:積極開展互相聽課、評課活動,研討和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可以在教研組內聽課,也可以跨年級、跨學科聽課。任課教師都應該歡迎和接納其他教師聽課。專任教師每學期聽課、評課不少于15 節。(2)開課:根據各教研組確立的課堂教學改革的專題或重點,主動爭取6、,積極上好交流課、研討課、示范課以及見習教師的匯報課等(每師每期至少上一次公開課,不斷探索和總結課堂教學改革的經驗和方法,涌現一批積極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在全學區有影響的骨干教師。(3)課題:每位教師都應該加強教學理論學習,都應該結合自己教學工作,有經常性的學習和鉆研的專題,每個教師都應該積極參加教研組的圍繞學校的區級課題的校本教研問題研究。在教學實踐中提高教學研究水平,以教學科研來促進教學質量提高。(4)論文:每位任課教師都要認真總結自己的教學實踐和經驗。根據自己的鉆研專題或研究課題,每學年撰寫不少于一篇教學專題總結。有條件的教師要積極撰寫教學研究論文,參加校、片級和市級的論文評比交流。(5)7、課件:每位任課教師都要積極學習現代教學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采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注重通過改進教學手段來改革課堂教學方法。青年教師必須學習多媒體課件制作。二、教學常規制度的管理為了進一步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學校以教導處為主建立教學常規管理小組。管理小組負責日常的宣傳、指導、督促、考核、評價、提出獎懲意見,每學期末負責做好教師的綜合考核工作。1、對教師執行基本要求情況作常規檢查。不能根據學校規定按時完成和上交各種資料,不能根據學校要求完成聽課、課件制作等情況的,在期末常規考核時予以公布。2、對教師認真備課情況作常規檢查。課前缺乏準備,甚至無教案進教室上課的情況,查實后予以記載,作為期末考評依據。38、對教師作業的布置和批改情況作常規檢查。作業經常無布置,或者有作業布置而經常不及時批改的情況,查實后,予以記載作為期末考評依據。4、對組織考試情況作常規檢查。平時的月考工作不負責任,一學期不進行階段考查;期中評估、期末考試不能認真做好質量分析,不能認真進行試卷講評,或者考試成績弄虛作假的,查實后予以記載作為期末考評依據。5、對尊重愛護學生情況作常規檢查。課堂上譏諷、嘲笑和侮辱學生,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查實后予以記載作為期末考評依據。6、對調課情況作常規檢查。未經教導處同意,擅自調課或改上自習課造成無人上課的情況,查實后予以記載作為期末考評依據。7、對上課情況作常規檢查。沒有特殊情況,不準時進教9、室上課或提早退課,查實后予以記載作為期末考評依據。8、對忠于職守情況作常規檢查。工作時間擅離崗位影響到調課、會議、活動、學生教育等學校正常工作的情況,查實后予以記載作為期末考評依據。9、對認真監考情況作常規檢查。學校組織的期中評估、期末考試,發生監考教師沒有按規定時間到場,或擅離試場放任學生,或在試場中做與監考無關的事情,以及在試卷的收發、整理、裝訂中因主觀原因造成差錯而影響閱卷工作的情況,查實后予以記載作為期末考評依據。10、對遵守作息制度情況作常規檢查。不能夠自覺遵守學校作息制度,經常遲到、早退、擅離學校的情況,查實后批評教育,予以記載作為期末考評依據。上述違反學校教學常規要求的各種情況,將作為教師在校工作表現的重要依據,在學期工作考核和年度工作考核中得到反映,并視情況做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