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公司車間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6437
2024-09-08
11頁
78.04KB
1、制造公司車間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1.目的為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建立健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規范生產過程中各種危險源辨識并進行風險評價,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促使企業安全基礎得到明顯改善,本質安全水平顯著提高,有效防范各類事故。2.適用范圍適用于公司生產經營活動中風險點確定、危險源的辯識、風險評價和控制。3.風險點確定:按照車間的主要設備、設施、區域、場所進行劃分。4.危險源辨識及風險評價程序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對作業活動類風險點進行危險源辨識,即:針對每個作業活動2、中的每個作業步驟或作業內容,識別出與此步驟或內容有關的危險源,建立作業活動清單,工作危害分析評價記錄表。采用安全檢查表法(SCL 法)對設備設施類風險點進行危險源辨識,建立設備設施清單,安全檢查分析記錄表。5.風險評價方法和管控措施制定和實施5.1風險評價方法公司選用風險矩陣評價法對公司的風險點進行判斷分級。其基本原理是根據風險點識別確定的危害及影響程度與危害及影響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乘積確定風險的大小。(1)確定危害事件發生的嚴重程度(S)對照表1從人員傷亡情況、財產損失、法律法規符合性、環境破壞和對企業聲譽損壞五個方面對后果的嚴重程度進行評價取值,取五項得分最高的分值作為其最終的S值。表1 危3、害事件發生的嚴重程度(S)等級人員傷害情況財產損失、設備設施損壞法律法規符合性環境破壞聲譽影響1一般無損傷一次事故直接經濟損失在5000元以下完全符合基本無影響本崗位或作業點21至2 人輕傷一次事故直接經濟損失5000元及以上,1萬元以下不符合公司規章制度要求設備、設施周圍受影響沒有造成公眾影響3造成1至2人重傷3至6人輕傷一次事故直接經濟損失在1萬元及以上,10萬元以下不符合公司程序要求作業點范圍內受影響引起省級媒體報道,一定范圍內造成公眾影響41至2人死亡3至6人重傷或嚴重職業病一次事故直接經濟損失在10萬元及以上,100萬元以下潛在不符合法律法規要求造成作業區域內環境破壞引起國家主流媒體4、報道53人及以上死亡7人及以上重傷一次事故直接經濟損失在100萬元及以上違法造成周邊環境破壞引起國際主流媒體報道(2)確定危害事件發生的可能性(L)對照表2從偏差發生頻率、安全檢查、操作規程、員工勝任程度、控制措施五個方面對危害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進行評價取值,取五項得分的最高的分值作為其最終的L值。表2 危害事件發生的可能性(L)賦值偏差發生頻率安全檢查操作規程員工勝任程度(意識、技能、經驗)控制措施(監控、聯鎖、報警、應急措施)5每次作業或每月發生無檢查(作業)標準或不按標準檢查(作業)無操作規程或從不執行操作規程不勝任(無上崗資格證、無任何培訓、無操作技能)無任何監控措施或有措施從未投用;無5、應急措施。4每季度都有發生檢查(作業)標準不全或很少按標準檢查(作業)操作規程不全或很少執行操作規程不夠勝任(有上崗資格證、但沒有接受有效培訓、操作技能差)有監控措施但不能滿足控制要求,措施部分投用或有時投用;有應急措施但不完善或沒演練。3每年都有發生發生變更后檢查(作業)標準未及時修訂或多數時候不按標準檢查(作業)發生變更后未及時修訂操作規程或多數操作不執行操作規程一般勝任(有上崗資格證、接受培訓、但經驗、技能不足,曾多次出錯)監控措施能滿足控制要求,但經常被停用或發生變更后不能及時恢復;有應急措施但未根據變更及時修訂或作業人員不清楚。2每年都有發生或曾經發生過標準完善但偶爾不按標準檢查、作6、業操作規程齊全但偶爾不執行勝任(有上崗資格證、接受有效培訓、經驗、技能較好,但偶爾出錯)監控措施能滿足控制要求,但供電、聯鎖偶爾失電或誤動作;有應急措施但每年只演練一次。1從未發生過標準完善、按標準進行檢查、作業操作規程齊全,嚴格執行并有記錄高度勝任(有上崗資格證、接受有效培訓、經驗豐富,技能、安全意識強)監控措施能滿足控制要求,供電、聯鎖從未失電或誤動作。(3)確定了S和L值后,根據R=LS計算出風險度R的值,依據表3的風險矩陣進行風險評價分級。根據R的值的大小將風險級別分為以下五級:R=LS=2025:關鍵風險(級),需要立即停止作業;R=LS=1516:重要風險(級),需要消減的風險;R7、=LS=912:中度風險(級),需要特別控制的風險;R=LS=48:低度風險(級),需要關注的風險;R=LS=13:輕微風險(級),可接受或可容許風險。5.2管控措施確定典型控制措施的制定由工作小組制定后,風險點識別、評價、管控措施表中按照系統或子系統匯總,逐級上報,各級工作組應針對典型控制措施是否適宜進行評審,并根據評審結果進行完善,最終由風險管控隱患治理領導機構批準,作為一個時期內完善風險控制措施的基礎信息。風險管控隱患治理領導機構應結合隱患排查,制定風險管控措施計劃,通過提取安全生產費用給予資金保障,系統開展風險管控措施的完善,進行隱患治理。6.風險分級管控制定風險控制措施時應從工程技術8、措施、管理措施、培訓教育措施、個體防護措施、應急處置措施這五類中進行選擇。風險控制措施的選擇應考慮可行性、可靠性、先進性、安全性、經濟合理性、經營運行情況及可靠的技術保證和服務。設備設施類危險源通常采用以下控制措施:安全屏護、報警、聯鎖、限位、安全泄放等工藝設備本身固有的控制措施和檢查、檢測、維保等常規的管理措施。作業活動類危險源的控制措施通常從以下方面考慮:制度、操作規程的完備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業環境可控性、作業對象完好狀態及作業人員技術能力等方面。不同級別的風險要結合實際采取一種或多種措施進行控制,對于評價出的不可接受風險,應制定補充建議措施并實施,直至風險可以接受。風險控制措施應在實9、施前針對以下內容評審: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否使風險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是否產生新的風險;是否已選定了最佳的解決方案;是否會被應用于實際工作中7.文件管理應完整保存體現風險分級管控過程的記錄資料,并分類建檔管理。應包括風險分級管控制度、風險點統計表、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記錄,以及風險分級管控清單、危險源統計表等內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較大風險時,其辨識、評價過程記錄,風險控制措施及其實施和改進記錄等,應單獨建檔管理。8.持續改進每年至少對風險分級管控體系進行一次系統性評審,并對評審結果進行公示和公布企業應定期對風險分級管控體系進行評審。企業基于下述各方面的影響來考慮風險分級管控體系評審10、時間安排和頻次:法規、標準等增減、修訂變化所引起風險程度的改變;發生事故后,有對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認識,對相關危險源的再評價;組織機構發生重大調整;風險程度變化后,需要對風險控制措施的調整;根據非常規作業活動、新增功能性區域、裝置或設施以及其他變更情況等適時開展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9.公告警示企業將主要風險點、風險類型、風險等級、管控措施和應急措施予以公布,讓每一名員工都了解各自崗位或系統對應的風險點的基本情況及防范、應急對策。在安全風險崗位設置告知卡,職業危害崗位設置職業危害告知書。隱患排查管理制度一、目的為建設公司雙重預防體系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加強事故隱患監督管理,防止和減少事11、故的發生,保障職工生命健康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適用范圍本制度適用于本公司各單位的安全檢查與隱患排查管理。三、事故隱患分級和分類1、事故隱患分級:根據隱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難度及其可能導致事故后果和影響范圍,分為一般事故隱患和重大事故隱患。一般事故隱患既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小,發現后能夠立即整改排除的隱患重大隱患即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大,無法立即整改排除,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產停業,并經過一定時間整改治理 方能排除的隱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響致使生產經營單位自身難以排除的隱患2、事故隱患分類事故隱患分為基礎管理類隱患和生產現場類隱患。生產現場類隱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問題或缺陷: 設備設施; 場所環境;從12、業人員操作行為;消防及應急設施;供配電設施;職業衛生防護設施;輔助動力系統;現場其他方面?;A管理類隱患 基礎管理類隱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問題或缺陷: 生產經營單位資質證照;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及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教育培訓;安全生產管理檔案;安全生產投入;應急管理;職業衛生基礎管理;相關方安全管理;基礎管理其他方面。四、編制排查項目清單依據確定的各類風險點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礎安全管理要求,編制排查項目清單。隱患排查項目清單包括生產現場類隱患排查清單和基礎管理類隱患排查清單。生產現場類隱患排查清單以各類風險點為基本單元,依據風險分級管控體系中各風險點的控制措施和標準、規程要求編13、制,至少包括:排查范圍(風險點)、排查內容與排查標準、排查類型、排查周期、組織級別等信息?;A管理類隱患排查項目清單以各類基礎管理項目為基本單元,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規程要求編制,至少包括:排查項目、排查內容與排查標準、排查類型、排查周期、組織級別等信息五、制定排查計劃1、安全生產檢查按責任分工分為定期安全生產檢查(公司級、車間級、班組級檢查)、季節性安全生產檢查、專業性(項)安全生產檢查;2、按檢查周期分為年檢、季檢、月檢、日檢。3、安全檢查頻次:序號檢查類型檢查最小頻次檢查組織方備注1公司級安全生產檢查一個季度安全生產領導小組2車間級安全生產檢查一個月安全管理人員及車間主任3班組14、安全生產檢查每天交接班班長及員工代表4專業性安全生產檢查半年公司辦公室、生產車間人員5季節性安全生產檢查季度公司辦公室、生產車間人員6職業衛生檢查一個季度公司辦公室7節假日檢查節假日前公司辦公室、生產車間人員六、隱患排查日常隱患排查是指班組、崗位員工的交接班檢查和班中巡回檢查,以及基層單位負責人和工藝、設備、電氣、儀表、安全管理等專業技術人員的經常性檢查。綜合性隱患排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產為目的,以安全責任制、各項專業管理制度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落實情況為重點,各有關專業和部門共同參與的全面排查;專業或專項隱患排查主要是指:對工藝、設備、電氣、建筑結構、消防與公輔等分別進行的專業排查;在連續運行裝15、置開停車前、新裝置竣工及試運行等時期進行的專項隱患排查。季節性排查是指根據各行業季節特點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開展的專項隱患檢查,主要包括:春季以防雷、防火、防靜電、防解凍泄漏、防解凍坍塌等為重點;夏季以防雷暴、防設備容器超溫超壓、防臺風、防洪、防暑降溫等為重點;秋季以防雷暴、防火、防靜電、防凝保溫等為重點;冬季以防火、防爆、防雪、防凍防凝、防滑、防靜電、防中毒等為重點。節假日隱患排查主要是指節前對安全、保衛、消防、生產準備、備用設備、應急預案等進行排查,特別對節日期間各級管理人員、檢修隊伍的值班安排和安全措施、原輔料、備品備件、應急預案及物資的落實情況等進行重點排查;專家診斷性檢查是指技術力量不足16、或安全生產管理經驗欠缺的企業委托安全生產專家排查隱患;事故類比隱患排查是對企業內或同類企業發生事故后的舉一反三的安全排查七、隱患治理 1、隱患治理實行分級治理、分類實施的原則。主要包括崗位糾正、班組治理、車間治理、部門治理、 公司治理等。 隱患治理應做到方法科學、資金到位、治理及時有效、責任到人、按時完成。能立即整改的隱患必 須立即整改,無法立即整改的隱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實監控責任,防止隱患發展為事故。 2、事故隱患治理流程 事故隱患治理流程包括:通報隱患信息、下發隱患整改通知、實施隱患治理、治理情況反饋、驗收 等環節。 隱患排查結束后,將隱患名稱、存在位置、不符合狀況、隱患等級17、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要求等信 息向從業人員進行通報。隱患排查組織部門應制發隱患整改通知書,應對隱患整改責任單位、措施建議、 完成期限等提出要求。隱患存在單位在實施隱患治理前應當對隱患存在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制定可靠的 治理措施。隱患整改通知制發部門應當對隱患整改效果組織驗收。 3、一般隱患治理 對于一般事故隱患,根據隱患治理的分級,由企業各級(公司、車間、部門、班組等)負責人或者 有關人員負責組織整改,整改情況要安排專人進行確認。4、重大隱患治理 經判定或評估屬于重大事故隱患的,企業應當及時組織評估,并編制事故隱患評估報告書。評估報 告書應當包括事故隱患的類別、影響范圍和風險程度以及對事故隱患的18、監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 的建議等內容。 企業應根據評估報告書制定重大事故隱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應當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治理的目標和任務;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經費和物資的落實; 負責治理的機構和人員; 治理的時限和要求; 防止整改期間發生事故的安全措施。 5、 隱患治理驗收 隱患治理完成后,應根據隱患級別組織相關人員對治理情況進行驗收,實現閉環管理。重大隱患治 理工作結束后,企業應當組織對治理情況進行復查評估。對政府督辦的重大隱患,按有關規定執行。七、文件管理 企業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策劃、實施及持續改進過程中,應完整保存體現隱患排查全過程的記錄資料,并分類建檔管理。至少應包括: 隱患排查19、治理制度; 隱患排查治理臺賬; 隱患排查項目清單等內容的文件成果。重大事故隱患排查、評估報告,治理方案、整改驗收等應保留紙質記錄,單獨建檔管理。八、 持續改進適時和定期對隱患排查治理體系運行情況進行評審,以確保其持續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評審應包括體系改進的可能性和對體系進行修改的需求。評審每年應不少于一次,當發生更新時應及時 組織評審。保存評審記錄。 更新企業應主動根據以下情況對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的影響,及時更新隱患排查治理的范圍、隱患等級和 類別、隱患信息等內容,主要包括:法律法規及標準規程變化或更新;政府規范性文件提出新要求;企業組織機構及安全管理機制發生變化;企業生產工藝發生變化、設備設施增減、使用原輔材料變化等;企業自身提出更高要求;事故事件、緊急情況或應急預案演練結果反饋的需求;其它情形出現應當進行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