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飲用水衛生管理制度及污染防治措施.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6564
2024-09-08
12頁
38.54KB
1、學校飲用水衛生管理制度及污染防治措施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飲用水衛生管理制度為了有效地預防和及時地處理我校師生飲用水突發污染事件,保障全校師生的飲水安全,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對可能發生的群體性飲水突發事件,特制定有關管理制度: 一、學校飲用水由主管校長負責,并配備專職或兼職的飲用水衛生管理人員; 二、必須取得衛生行政部門發放的衛生許可證,并積極配合、主動接受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的衛生監督; 三、學校飲用水必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將各崗位責任到人,嚴禁非飲用水工作人員隨意操作飲用水設2、備,防治投毒事件的發生,確保師生飲用水的衛生與安全;四、加強學校內部自身的衛生管理,定期對學校飲用水的衛生情況進行檢查。做好飲用水操作從業人員的體檢工作,并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相關的衛生知識、職業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培訓;五、學校衛生室應加強對學校飲用水衛生的業務指導和日常巡視;六、建立健全飲用水中毒或者食源性疾患的報告制度及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機制學校突發飲水污染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為了提高我校預防和控制突發學校飲用水污染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導和規范學校飲用水污染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減輕或者消除突發飲用水污染事件的危害,保障全體師生員工的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校園穩定,結合我校實際,3、特制定我校突發學校飲用水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一、工作目標1、普及各類發生學校飲用水衛生事件的防治知識,提供廣大師生員工的自我保護意識。2、完善突發飲用水污染衛生事件的信息監測報告網絡,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3、建立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機制,及時采取措施,確保突發飲用水污染衛生事件不在校園內蔓延。二、具體措施1、預防為主,常備不懈宣傳普及突發飲用水污染衛生事件防治知識,提高全體師生員工的防護意識和校園公共衛生水平,加強日常監測和維修,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與控制措施,迅速切斷傳播途徑,控制疫情的傳播和蔓延。2、依法管理,統一領導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突發飲用水污染衛生事件的預4、防、疫情報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實行依法管理;對于違法行為,依法追究責任。成立學校突發飲用水污染衛生事件防治小組,負責組織、指揮、協調與落實學校的突發飲用水污染衛生事件的防治工作。3、快速反應,運轉高效建立預檢和醫療救治快遞反應機制,強化人力、物力、財力儲備,增強應急處理能力。依照“四早”要求,保證發現、報告、隔離、治療等環節緊密銜接,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快速反應,及時準確處置。三、組織管理飲用水污染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成員及分工組長: 負責應急處理的指揮協調工作。副組長: 負責污染情況的報告工作。組員: 負責污染情況的報告和飲用水的切換工作。1、報告制度校區水源一旦受到污染,由 及時向總務負責人 匯報5、。 負責向教育局體衛防疫監督所報告,以及快速通知制水生產廠家。2、現場保護和水源處理保護好水源現場,請 是衛生監督所及時提取水樣,將污染水源停止飲用、徹底清除。3、指揮協調應急預案領導小組成員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指揮校區師生員工協調做好校區水源污染的應急處理工作。四、突發事件預防1、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對學校衛生工作的領導與管理,學校應經常對飲用水衛生進行自查,盡早發現問題,及時消除安全隱患。2、增加學校衛生投入,切實改善學校衛生基礎設施和條件。3、采取有效措施,強化學校衛生規范管理,加強學校飲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傳播。4、加強飲用水衛生健康教育,提高師生的防疫抗病能力。a、按照上6、級部門的要求,落實好健康教育課,普及飲用水衛生知識,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衛生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b、結合季節性、突發性傳染病的預防,通過黑板報、宣傳櫥窗、廣播以及校園網等宣傳途徑,大力宣傳、普及防止飲用水污染事件的相關知識,提高師生員工的應用水衛生意識和防治突發事件的能力。五、保障措施1、組織機構保障學校成立突發飲用水污染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學校衛生室,具體負責突發飲用水污染公共衛生事件的日常預防與控制工作。2、人力資源保障學校按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的要求,配齊衛生技術人員。衛生技術人員應具備高度的工作責任感,定期接受衛生部門組織的突發飲用水污染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知識、技能的培訓和演7、練,熟悉突發飲用水衛生事件的預防與控制知識,具有處理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3、財力和物資保障學校安排必要的經費預算,為突發飲用水衛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資金保障和物資儲備。 飲用水衛生管理組織機構組長:組員學校飲用水管理人員“五病”調離制度一、從事飲用水管理人員必須按規定定期進行健康體檢,檢查合格取得健康后方可參加工作;二、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活動期肺結核、化膿性、滲出性或接觸性皮膚病患者必須立即調離直接為師生服務的工作,治愈后經市級衛生主管部門同意方可恢復從事工作;三、學校飲用水管理調離人員健康必須全程監護,了解病情情況變化;四、向市級衛生行政部門及時通報飲用水管理人員8、調離人員基本情況;五、建立健全飲用水管理人員、調離人員健康檔案;六、對飲用水管理人員的健康管理,做到專人負責,統籌管理。學校飲用水管理人員“五病”調離記錄表患“五病”人員姓名患病種類是否調離調離崗位時間至 止,飲用水管理人員共有 人,其中患“五病”者有 人,實際調離 人,調離率 %。關于對直飲水制水設備水質的監測管理為了讓在校師生喝上干凈、衛生的飲水,本校對已安裝的直飲水制水設備進行專人管理,要求管理人員應嚴格按照規范的管理流程,對學校的直飲水設備進行維修、清洗、消毒及水質監測等工作。具體操作要求如下:一、管理人員定期體檢,且持有效合格健康證明上崗。二、每天清潔制水機房及周邊環境,保持良好通9、風。三、負責飲水設備、制水設備或凈水器每周清洗一次。四、管道直飲水設備開學期初、其中、期末各消毒一次。五、積極配合衛生防疫監督管理部門對飲水水質的抽檢。六、定期檢測制水機房臭氧發生器、紫外線殺菌器。七、每天認真觀察并記錄制水設備工作時水質監測儀表數據。八、建立飲水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機制。關于生產直飲水可能產生污染的防治措施此直飲水制水設備在生產直飲水過程中,可能產生污染的環節可分為:一、水源1、未經加工生產的源水水質已受污染防治措施:A、首先對要生產引水洞餓源水水質進行檢測,分析出何種污染源,對其排除后,經檢測合格再進行生產加工。B、對無法排除污染源的源水,另找其他源水,經檢測合格,方可作為加10、工飲水的源水水源。2、在加工生產過程中的水源水質受到污染防治措施:由于在生產過程中,水源接觸金屬管壁、塑膠類管道管壁等而水源水質受到污染的,在處理水源中的重金屬、膠體、有害細菌等的同時,還要對其進行臭氧殺菌和紫外線殺菌,以排除受到的污染。3、在加工生產后產生的已受到污染的廢水防治措施:在加工生產過程中過濾分離出來的含有重金屬、膠體、有害細菌等的廢水,用專用管道連接出去,用作花池澆水和沖洗衛生間便盆等。二、空氣1、在加工生產過程中的水源受到空氣污染的防治措施:在加工生產過程中,水源水面已接觸到污染的空氣,由于受到污染空氣中可能含有某些有害氣體、細菌等,因此在加工生產過程中,采用良好的密封措施及紫11、外線空氣殺菌,盡量避免在加工生產過程中的水源及生產加工好的飲水與空氣接觸。2、在加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空氣污染由于在加工生產過程中,已使用臭氧殺菌、紫外線空氣殺菌及消毒劑殺菌,因此不可避免的會與空氣接觸而產生空氣污染。防治措施:a、制水機房應建立在人流量比較少的地方。b、制水機房應采取良好的密封措施。c、合理使用臭氧殺菌器、紫外線空氣殺菌器的工作時間、時段。d、安裝收集空氣廢氣及凈化空氣處理裝置。三、制水設備金屬管壁及管道污染由于在加工生產飲水過程中,加工水不可避免的要接觸制水設備金屬管壁及飲水輸送骨管道,因此而會產生污染。防治措施:a、定期使用消毒劑。b、在生產飲水過程中同步使用臭氧殺菌和紫外12、線殺菌。C、定期更換過濾裝置。四、噪聲由于在加工生產過程中制水設備不可避免的會發生噪音影響。防治措施:a、制水機房建立在遠離教學區域。b、制水機房采取隔音防護。 學校制水設備安全自檢制度為保證在校師生飲水安全,正常開展好教學秩序,本校對安裝的飲水設備設施已做如下要求:一、配備專業的飲水管理人員,定期進行健康體檢。二、定期對管理人員進行自身素質教育及專業技能知識培訓。三、定期開展飲水健康知識的宣傳活動。四、切實做好“五病”調離制度。五、建立健全師生飲水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六、每周對使用的制水設備設施進行一次清洗,保證其衛生。七、定期在開學期初、期中、期末對飲水設備設施消毒處理。八、日常監測制水設備對源水及凈化水水質數據顯示情況,并及時作出處理方案。九、積極配合衛生防疫職能部門,做好飲水水質保障工作。十、定期更換濾材、濾料,做好飲用設備維護保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