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進口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應急處置方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7278
2024-09-08
16頁
90.50KB
1、公司進口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應急處置方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一、食品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及職責分工為加強食品安全管理,xxx公司成立食品安全管理小組。(法定代表人)xx為組長,對本公司所有進口食品安全負總責。xxx任本公司進口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負責本公司所有進口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組織員工學習食品安全法及相關法律法規,讓每個員工知法守法。xx任本公司進口食品安全員(或食品安全技術人員),負責本公司所有進口食品安全管理和食品進貨及銷售方面的食品質量安全。二、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1、xx公司建立并執行從業人員健2、康檢查制度和健康檔案制度。2、嚴格做好食品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和衛生知識培訓工作 ,員工每年一次到衛生防疫站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后才能從事本公司進口食品的經營操作,凡患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包括病原攜帶者),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滲出性皮膚以及其他有礙食品安全疾病者不得從事食品經營。3、每位員工均有義務向部門領導報告自己及家人身體情況,特別是本制度中不允許有的疾病發生時,必須立即報告,以確定食品不受污染。4、組織職工參加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學習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規章、標準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識,并建立培訓檔案,配備專(兼)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做好對經營食品的檢驗工作,依法從事食品經營3、活動。5、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對本公司員工的健康狀況進行日常監督管理,若發現患有礙食品衛生疾病的員工,應當積極采取調整工作崗位,治療等措施。6、員工的健康檢查合格證不得涂改、過期、筆跡不清。三、食品進貨檢查驗收制度1、xxx公司經營的食品都應當實行進貨檢查驗收,審驗供貨方的經營資格,驗明食品合格證明和食品標識,索取相關票證。應當檢驗檢疫的,還應當向供貨方按照產品生產批次索要符合法定條件的檢驗機構出具的檢驗報告或者由供貨方簽字或者蓋章的檢驗報告復印件。2、對預包裝食品包裝標識進行查驗核對,內容包括:(一)中文標明的商品名稱、生產廠名和廠址;(二)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三)商標、性能、用途、生產批號4、產品標準號、定量包裝商品的凈含量及其標準方式;(四)根據商品的特點和使用要求,需要標明的規格、等級、所含主要成分和含量;(五)限期使用商品的生產日期、安全使用期(保質期、保鮮期、保存期)和失效日期;(六)對使用不當、容易造成商品損壞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商品的警示標志或中文警示語。3、法律、法規規定必須檢驗或者檢疫的農產品及其他食品,必須查驗其有效檢驗檢疫證明,未經檢驗檢疫的,不得銷售。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的,應經有關產品質量檢測機構或市場設立的檢測點檢測合格才能上市銷售。4、經常檢查食品的外觀質量,對包裝不嚴實或不符合衛生要求的,應及時予以處理,對過期、腐爛變質的食品,應立即停止銷售,5、并進行無害化處理。5、按照食品廣告指引購進食品時,要注意查驗是否有虛假和誤導宣傳的內容。6、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要指導經營人員做好食品進貨查驗工作,檢查督促經營者落實進貨查驗工作,對重要食品的相關票證,應統一保管,集中備案,接受行政執法部門的檢查。7、進貨時,對查驗不合格和無合法來源的食品,應拒絕進貨。發現有假冒偽劣食品時,應及時報告當地工商行政管理所。8、規模較大的商場或市場,要配備相應的檢測設施,對在場內銷售的食品進行檢測,經檢測不合格的禁止上市銷售,并登記檢測結果存檔備查。四、食品質量自檢制度1、自行檢查食品是否污染、變質、是否超過保質期,若發現發現有毒有害、污染、不合格和偽劣食品,不得采購6、,不得入店銷售。2、檢查食品運輸、倉儲保管、包裝以及銷售環境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3、對散裝、裸裝食品,在柜臺顯著位置清晰標時食品名稱、廠名、廠址、產地、生產日期、保質期以及警示標志等。4、對自行分裝食品,在每個最小獨立銷售單元包裝上清晰標明食品名稱、廠名、廠址、產地、生產日期、保質期等。5、經質量自檢不合格的食品,應立即撤柜停止銷售,進行銷毀或作無害化處理,不得銷售。6、對自行檢查的食品,應當詳細登記。嚴把質量關,防止偽劣食品(不合格)食品對消費者的危害。7、設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欄,對每天的食品質量自檢結果(包括品種、產地、檢測情況等)進行公示。 五、食品質量承諾制度xxx公司遵循“公平、自7、愿、誠實、守信”的原則,文明經商、誠信經營,保證守法生產經營,保證經營的食品質量合格、安全,對所經營的食品向消費者做出質量承諾,并在經營場所醒目位置張貼掛墻,自覺接受社會各界人士和消費者的監督及工商部門的檢查。1、依法領取營業執照并按國家法規要求辦理食品生產許可證等經營食品的相關證件,食品銷售應當具備保障食品安全的設施設備和條件,食品經營范圍與環境應當符合國家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2、加強食品質量的日常管理。做好進貨食品索票索證和查驗登記工作,保證食品來源合法真實;經常查驗上柜食品的內外質量,嚴格執行食品準入各項標準,保證不銷售任何不合格食品。3、本公司所經營的食品符合相應的標準,在保質8、期限內,無腐爛變質,包裝標識符合要求,標識內容屬實,票證合法齊全。4、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對銷售的食品采取質量先行負責、“三包”等方式,落實質量承諾責任。5、認真配合有關部門的日常巡查和市場檢查,自覺學習食品安全的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等規定,并接受工商部門監督和管理。6、遵守有關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自覺維護市場秩序,不損害消費者和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六、食品貯運、銷售安全管理制度1、貯存、運輸和裝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設備應當安全、無害,保持清潔,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證食品安全所需的溫度等特殊要求,不將食品與有毒、有害物品一同運輸;2、對貯存9、銷售的食品進行定期進行檢查,查驗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及時清理變質、超過保質期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主動將其退出市場,并做好相關記錄;3、貯存的散裝食品,在貯存位置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銷售散裝食品,在散裝食品的容器、外包裝上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經營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4、銷售生鮮食品和熟食制品,符合食品安全所需要的溫度、空間隔離等特殊要求,防止交叉污染。5、食品倉庫必須做到專用,不得存放其他雜物和有毒有害物質。應設專人負責管理并建立健全出入庫登記制度。食品及食品原料入庫時,庫管員應對其質量和數量進行驗收,并詳細記錄入10、庫產品的名稱、數量、產地、進貨日期、生產日期、保質期、包裝情況等,并按入庫時間的先后分類存放,感官檢查不合格的食品不得入庫。設有不安全食品暫存專柜,并有記錄本。食品倉庫應有良好通風,保持庫房內所需溫度和濕度,防止食品霉變、生蟲。食品存放設隔離地面的平臺和層架,貯存生鮮食品應配置必要的低溫貯存設備,包括冷藏庫(柜)和冷凍庫(柜)。搞好防塵、防蠅、防鼠、防潮工作,定期對庫房周圍進行衛生清掃,消除有毒、有害污染源及蟻蠅孳生場所。七、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不合格食品實施退市制度,是指對銷售質量不符合國家、地方或者行業標準或有關要求,或存在其他安全衛生隱患的食品,采取停止銷售,退出本公司的管理制度。1、下列11、食品為不合格食品,應停止銷售,退出本:(一)腐爛變質、污穢不潔的;(二)包裝破損和其他不符合食品衛生要求的;(三)超過安全使用期或者保質日期的;(四)應當檢驗、檢疫而未檢驗、檢疫,或檢驗、檢疫不合格的;(五)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偷工減料的;(六)使用非食用色素或其它非食用物質加工的;(七)偽造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廠名、廠址,在商品上偽造或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國際標準采用標志、防偽標志等質量標志等,對商品質量作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或使用絕對宣傳用語的;(八)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或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的;(12、九)行政監管機關公布屬于不合格食品的;(十)其他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或者存在隱患,可能對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損害的。2、本公司工作人員發現所銷售的食品屬本制度所列的不合格食品,應立即停止銷售該食品,并采取下列措施:(一)立即清點不合格食品,登記造冊;(二)將不合格食品撤出市場,并通知生產企業或供貨方,配合召回已售出食品,并向有關監督管理部門報告;(三)對有毒有害、腐爛變質的食品應交由有關部門進行無害化處理或銷毀;(四)可能造成安全衛生危害的,立即向當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相關行政監督管理部門報告。3、對已經出售的嚴重危害人體健康、人身安全的不合格食品,本公司選擇能夠覆蓋銷售范圍的新聞媒體予以13、公告,或者在營業場所內公示,通知購貨人退貨,將不合格食品追回和銷毀。4、本公司工作人員應對進口食品經營單位內的食品進行經常性檢查,發現不合格食品應立即停止銷售,撤下柜臺。5、已經確認為質量不合格食品下柜的,需重新上柜,提供合法檢驗機構經檢驗合格的檢驗報告后方可入店銷售,拒不提供的,可以視同不合格食品拒絕上柜。八、食品進銷貨臺帳制度1、應當建立健全嚴格實施食品進貨、銷售臺帳制度。2、為保證食品安全,食品經營者在采購食品時,應當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和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食品經營企業應當建立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保質期、供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進貨日期等內容。食14、品進貨查驗記錄應當真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3、從事食品批發業務的經營企業銷售食品,應當如實記錄批發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保質期、購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銷售日期等內容,或者保留載有相關信息的銷售票據。記錄、票據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4、其它應當記載的內容,包括供應商的證明文件:營業執照、生產許可證、衛生許可證、QS標志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它證明文件,每年核對一次。5、在購進食品時,按批次向供應商索取以下證明食品符合質量標準或規定,以及證明食品來源的票證:食品質量合格證明;檢驗(檢疫)證明;銷售票據、有關質量認證標志、商標和專利等證明;強制性認證證書(國家強制認證的食品);進口食品15、代理商的營業執照、代理資料、進口食品標簽審核證書、報關單據冊證。6、下列食品進貨時必須按批次索取證明票證:活禽類:檢疫合格證明、合法來源證明;牲畜肉類: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明或畜產品檢驗合格證明、進貨票據;糧食及其制品、奶制品、豆制品、飲料、酒類:檢驗合格證明、進貨票據。九、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方案1、重慶華海遠邦進出口有限公司成立流通環節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負責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由公司羅衛國為組長,王湘菊為副組長,其他相關人員為小組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重慶江北區兩路寸灘保稅港區水港綜合服務大樓A棟1710辦公室,羅衛國負責人兼辦公室主任。領導小組根據食品安全事故具16、體情況,負責統一部署處置工作方案,辦公室按照方案,協調解決事故處置工作中的具體問題,并向領導小組通報處置情況。2、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時要對導致或者可能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設備等,應當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3、立即停止經營銷售,將可疑食品下柜封存,保存相關證據,以供檢驗部門查明原因。4、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并控制事故擴大,及時向當地相關部門報告。5、對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立即協助配合有關部門進行事故責任調查處理,不得對食品安全事故隱瞞、謊報、緩報,不得毀滅有關證據。6、自事故發生之時起2小時內向政府、工商和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全力配合相關部門開展應急求援工作,落實各項應急措施。按要求提供相關資料和樣品,不得拒絕。任何人不得干涉食品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7、應急措施結束后,要形成事故的調查報告,及時總結教訓,提出改進意見。同時安置慰問受害和受影響人員,清理污染物,盡快消除事故影響,恢復正常秩序,保證社會穩定。8、對應急處置人員作上崗前和常規性培訓,定期檢查各項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實情況,提升食品安全應急處置能力,及時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