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研組課題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7473
2024-09-08
4頁
30.04KB
1、小學教研組、課題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小學校本教研制度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執行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以新課程為導向,深化教育改革,發展教育事業,改進和加強教研工作,立足學校,解決學校在課程實施中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建立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學生主動發展和教師專業化成長為宗旨的校本教研制度,使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推動課程改革目標在小學全面落實。二、基本目標 小學建立以校為本教研制度,一是為了推動學校實施新課程教育的實踐活動,解決學校、2、教師在實施新課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解決學生發展和教師自身專業化成長中所面臨的問題,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進行研究;二是在實施新課程中學校自身出現的問題,由學校校長、教師共同來分析探討,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使學校逐步適應新課程,改變“等”(等專家指導)、“靠”(靠行政部門、教研部門)現象;三是基于從本校和教師自身的實際出發,充分發揮學校內部的潛在教育智力資源,盤活學校內部的資源,開展各種形式的研究活動,提高教學研究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核心要素,以理論學習、案例分析、教學反思、經驗交流、問題解決、教學咨詢、教學指導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3、制度,并通過教學觀摩、教學開放、教師優質課等活動,為教師參與校本教研創設平臺、創造條件。靈活運用多種教研形式,以“問題-研討-實踐-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師結合課改發展需要,對自己的教育行為的進行思考、分析,根據自己制定專業發展計劃、個人教研學習計劃以及學校的校本培訓計劃內容,自覺學習并對自己教學行為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制定對策。 2、同伴互助。教師以學校一系列教研活動為載體,以教師或教學遇到的問題為研究內容,注重“以老帶新,以強帶弱”;在校本教研活動中鼓勵不同思想,發揮個人的優勢,對問題大膽評點,各抒已見,為解決問題提供新思維、新思想、新方法。4、 3、專業引領。一方面聘請校外教育教學研究專業人員(如局教研室的同志)來本校進行專業指導,直接解決教師們思想和教學中的問題;另一方面鼓勵教師從專業刊物或教育網上學習,引進先進教育思想,借此方式將教改的新理念和教育新思想引進學校,促進教師素質提高。四、校本教研具體管理制度(一)校級干部管理。 1校長是校本教研第一責任人,要身體力行。校長具體負責校本教研,制定校本教研制度,指導學校教導處與教研組制定校本教研計劃,發動全體教師積極參與校本教研,督促和評價學校校本教研工作。 2校級領導帶頭學習教研理論,每年至少讀三本教育專著,并參與教學研究,舉辦專題講座,向教師介紹教學研究方法,指導各部門開展校本教研5、,成為教師的互助同伴和專業引領的核心力量之一。3校級領導每個成員都要參考課題研究,盡量親自參與校本教研活動,及時了解研究動態,發現問題并及時給予指導。4、校級領導要充分挖掘校內教育資源,整合教導處、教研組等機構的校本教研力量,形成教學、教研、培訓為一體的校本教研機制。 5學校按計劃確保校本教研經費到位,供購買資料、派教師外出學習培訓、請專家講課及其它校本教研活動,保證校本教研的順利進行。(二)教研部門管理1學校教導處具體負責校本教研工作,確定學校課改課題,以課改課題統領學校課程改革;負責校本教研具體策劃,組織課題組成員,定期學習理論,舉辦課題講座,交流研討,舉行信息交流會或讀書匯報會;負責校本6、教研職能部門的常規管理工作,組織教研組成員開展理論學習及實踐指導。2主要任務為:自覺參與校本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科研素質。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組織好師徒結對,切實開展幫扶工作。根據教研組或課題組的需要進行必要的指導與幫助。每月向學校上報一次課改情況。每學期聽課30節以上。每學期至少上一次示范課或指導課。做好宣傳工作,及時向各級各類媒體宣傳報道校本教研情況。 (三)教研組管理1、教研組是學校組織教師開展教材、教法研究,探索教學規律,進行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的業務組織單位。 2、教研組的設置由教導處一年一定。3、教研組長應任命業務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組織能力的教師擔任。7、各教研組長要配合教導處抓好日常教學管理和教學科研工作。4、教研組的主要任務為:按照學校要求,結合學科教學實際,開學初制定操作性和科學性強的學期教研組工作計劃。組織教師進行教學常規建設,實現備課、上課、作業布置和批改,課外輔導,學業成績考核評定、統計、分析及課外文化、科技活動等基本教學環節的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 組織教師進行校本教研的常規系列活動:理論學習、觀看錄像、鉆研教材、集體備課、評價研討。正確把握課程改革與課程標準的基本內涵,使理論學習與實踐觀摩相結合,使全體成員領會教材的編排體系,明確單元教學的重難點及內在聯系,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使學生的素質提高與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每兩周8、至少組織全組教師開展一次相關主題的教研活動,圍繞“三維”目標的落實,制定本學科教改實施計劃,不斷總結經驗,探索規律,學習和推廣本校和外地經驗,結合日常教學開展連續性研討,以此改進教學。帶領本組教師申報教育研究課題,每學年每個教研組都要有課題研究,有主要研究方向和內容。 根據組內教研情況,每月向教導處提交一次課改典型事例。(四)課題組管理1、課題組是教師根據教育科研需要自行組織的業務組織單位。課題立項后,學校承認課題組成立,一般設課題組長1人,成員5人左右。2、課題組成立后,隸屬學校教導處,按照課題計劃組織開展課題研究工作,確保課題研究順利進行。3、課題組組長的主要任務為:組織學習教育科研理論,9、端正教育思想,明確工作方向。組織集體制定課題研究方案,明確課題組成員的研究任務。 切實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包括理論研討、課堂實踐、測試統計、分析總結等,做到每次活動有計劃、有總結。及時向校教導處推薦組內教師的科研論文、經驗總結。每學期至少組織成員召開2次相關主題的研討會。定期向學校教導處匯報課題研究進展情況,有階段性總結并認真做好課題結題的各項準備工作。科學、規范地建立課題研究管理檔案。 (五)教師隊伍管理。1認真積極參加上級部門舉辦的教研、培訓活動,形成自覺教學反思的習慣,外出學習的教師應做好學習筆記,回校后在相應范圍內及時交流。2每次校本教研活動,相關教師要按時參加并積極發言,與同伴互助,共10、同進步。3教師參加校本教研和學校常規工作必須完成:按時參加教研組或課題組的校本教研活動,并把研究貫徹落實到課堂以及其它教育活動中。寫好每節課的教學后記、教學反思。每月向教研組提供一個典型案例,向備課組提供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每學期至少上1節研究課。每學期至少上交一篇研究性論文、經驗總結。每學期制做一份新課程測試試卷。每學期語文、數學教師聽課20節以上,其余教師聽課15節以上。自覺自學相關教學研究理論與教學案例,保持每周學一篇文章,每學期學習一本理論專著。 五、校本教研活動要求(一)校本教研活動設計要求1、營造嚴謹、求實、民主、寬松的校本教研氛圍,有效開展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研究。2、加強自我研究11、意識,養成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的習慣。3、力爭得到專業人員的有力支持與指導。4、加強學科整合,改變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的傾向。(二)校本教研活動過程要求1、每次校本教研活動,負責人要制訂好詳細的活動計劃。 2、每次校本教研活動,負責人要整理好過程記錄與活動總結,建立并保管好各級管理主體的校本教研檔案。3、校本教研活動的參與者要努力配合管理主體順利進行教學研究,以主人翁的態度搞好校本教研,提高自身素質。 六、校本教研評價辦法 1、每學期根據實際情況評比“優秀”教研組和“先進教研個人”,并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對校本教研活動中表現突出的教師個人,優先派出參加各級專業培訓。2、校本評價結果與教師個人年度考核相結合,對校本教研工作無故不參加、態度差的教師年度考核不得被評為“優”,更不得參與各類評優評先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