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及工作程序.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7871
2024-09-08
8頁
48.04KB
1、公司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及工作程序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1 目的 為保證公司生產的產品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要求,及時發現危害食品安全的不符合情況并立即采取整改措施,確保我公司食品安全。 2 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公司食品生產安全自查,其范圍包括現場檢查、管理制度和質量記錄等。 3 職責3.1 質量部負責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文件的編制、修改、更新。3.2 生產部負責人配合質量部負責人每半年度對公司的食品安全總體狀況檢查評價一次,并向質量負責人提交自查報告。4 內容和工作程序4.1 公司資質變化情況 4.1.1 公司2、營業執照a) 公司名稱與營業執照一致;b) 公司營業執照在有效期內;c) 公司營業執照注冊地址、經營地址、法定代表人、經營類別等與實際情況一致。4.1.2 公司食品生產許可證a) 公司食品生產許可證的公司名稱、生產地址、法定代表人與營業執照一致;b) 公司生產許可證在有效期內;c) 公司生產食品品種與許可單元一致。4.1.3 公司實際生產方式和范圍a) 無超范圍生產;b) 生產工藝無變更。4.1.4 公司條件變化報告情況a) 生產條件、生產設備、檢驗、工藝發生變化情況;b) 公司生產條件變化后報告監管部門。4.2 生產環境條件a) 廠區無揚塵、無積水,廠區、車間衛生整潔;b) 廠區、車間與有毒3、有害場所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規定的距離;c) 衛生間應保持清潔并定期檢查記錄清潔衛生情況,應設置洗手設施,未與食品生產、包裝或貯存等區域直接連通;d) 有更衣、洗手、干手、消毒設備、設施,滿足正常使用;e) 更衣室進口和出口設置符合要求,內部設儲衣柜和衣架、鞋架,個人衣、鞋與工作服、靴分開放置,更衣室內干凈整潔,空氣進行殺菌消毒;f) 通風、防塵、照明等設備、設施正常運行;g) 廠區內垃圾密閉存放,未散發出異味,無有各種雜物堆放;h) 車間內使用的洗滌劑、消毒劑等化學品應與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裝材料等分隔放置,并有相應的使用記錄;i) 定期檢查防鼠、防蠅、防蟲害裝置的使用情況并有相應檢查記錄,4、生產場所無蟲害跡象。 4.3 進貨查驗結果 a) 原輔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標簽有產品名稱、規格、凈含量、生產日期、 保質期和貯藏條件等內容;b) 進口原輔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有中文標簽;c) 查驗食品原輔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供貨者的許可證、產品合格證明文件且與其標示標簽一致;供貨者無法提供有效合格證明文件的食品原料,有檢驗記錄;d) 進貨查驗記錄及證明材料真實、完整,記錄和憑證保存期限不少于產品保質期期滿后六個月,沒有明確保質期的,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e) 建立和保存食品原輔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的貯存、保管記錄和領用出庫記錄;f) 進貨臺賬記錄中包含產品的名稱、5、規格、數量、生產批號、保質期、進貨日期等。供應商名錄包括供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產品許可證證號或票據號及其他合格證明文件編號等內容,保留相關證件、票據及文件。4.4 生產過程控制 a) 有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文件,定期對食品安全狀況進行自查并記錄和處置;b) 使用的原輔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的品種與索證索票、進貨查驗記錄內容一致;c) 建立和保存生產投料記錄,包括投料種類、品名、生產日期或批號、使用數量等;d) 未發現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劑生產食品;e) 未發現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情況;f) 生產或使用的新食品原料,限定于6、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公告的新食品原料范圍內;g) 未發現使用藥品、僅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生產食品;h) 生產記錄中的生產工藝和參數與企業申請許可時提供的工藝流程一致;i) 建立和保存生產加工過程關鍵控制點的控制情況記錄;j) 生產現場未發現人流、物流交叉污染;k) 未發現原輔料、半成品與直接入口食品交叉污染;l) 原料經拆包或采用其他清潔外包處理后進入生產車間;m) 貯存、運輸和裝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設備保持清沽消毒,并符合產品特性要求;n) 溫濕度控制設備正常開啟,定期進行監測并記錄;o) 生產設備、設施表面清潔,無積垢,定期清洗消毒記錄并做好記錄;p) 生產設備、設施定期維護保養并做好記錄;q7、) 紫外燈正常開啟并記錄;r) 清洗消毒設施正常開啟并記錄;s) 車間計量設備校準或檢定在有效期內并記錄;t) 未發現標注虛假生產日期或批號的情況;u) 工作人員穿戴工作衣帽,生產車間內未發現與生產無關的個人或者其他與生產不相關物品,員工洗手消毒后進入生產車間。4.5 產品檢驗 a) 化驗室環境及基本設施保持潔凈;b) 超斗爭工作臺專間放置;c) 天平等計量器具的放置符合要求;d) 化驗室中的出廠檢驗必備設備保持齊全;e) 化驗室中的出廠檢驗設備 、輔助設備正常使用;f) 化驗室中的出廠檢驗設備檢定或校準在有效期內;g) 化驗室中的必備化學試劑在有效期內的;h) 具有專 (兼 職且獲得相應的食8、品檢驗職業資格證書的檢驗人員;i) 企業自檢的,應具備與所檢項目適應的檢驗室和檢驗能力,有檢驗相關設備及化學試劑,檢驗儀器設備按期檢定;j) 不能自檢的,應當委托有資質的檢驗機構進行檢驗;k) 有與生產產品相適應的食品安全標準文本,按食品安全標準規定進行檢驗;l) 建立和保存原始檢驗數據和檢驗報告記錄,檢驗記錄真實、完整;m) 按規定時限保存檢驗留存樣品并記錄留樣情況。4.6 貯存及交付控制a) 原輔料的貯存有專人管理,貯存條件符合要求;b) 原輔料、食品添加劑等物料存放離地、離墻,外包裝完整 ,并做好防護;c) 倉庫符合衛生要求;d) 倉庫內無有過期原輔料、食品添加劑等物料 ,過期及時清理并9、記錄;e) 內、外包裝材料有專庫或專門區域存放;f) 食品添加劑應當專門貯存,明顯標示,專人管理;g) 不合格品應在劃定區域存放;h) 根據產品特點建立和執行相適應的貯存、運輸及交付控制制度和記錄;i) 倉庫溫濕度應符合要求;j) 生產的產品在許可范圍內;k) 有銷售臺賬,臺賬記錄真實、完整;l) 銷售臺賬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檢驗合格證明、銷售日期以及購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4.7 不合格品管理和食品召回a) 建立和保存不合格品的處置記錄,不合格品的批次、數量應與記錄一致;b) 實施不安全食品的召回,有召回計劃、公告等相應記錄;c) 召回食品有處置記10、錄;d) 未發現使用召回食品重新加工食品情況(對因標簽存在瑕疵實施召回的除外);4.8 從業人員管理a) 有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檢驗人員、負責人;b) 有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檢驗人員、負責人培訓和考核記錄;c) 未發現聘用禁止從事食品安全管理的人員;d) 企業負責人在企業內部制度制定、過程控制、安全培訓、安全檢查以及食品安全事件或事故調查等環節履行了崗位職責并有記錄;e) 建立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直接接觸食品人員有健康證,符合相關規定;f) 有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制度,并有相關培訓記錄;4.9 食品安全事故處置a) 有定期排查食品安全風險隱患的記錄;b) 有按照食品安全應急預案定期演練,落實11、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記錄;c) 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有處置食品安全事故記錄;4.10 食品添加劑生產者管理a) 原料和生產工藝符合產品標準規定b) 復配食品添加劑配方發生變化的,按規定報告;c) 食品添加劑產品標簽載明“食品添加劑”,并標明貯存條件、生產者名稱和地址、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范圍、用量和使用方法。4.11 食品標簽標識標注a) 食品標識標注規定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和規格、生產者、經銷者的名稱、地址和聯系方式、貯存條件、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產品標準代號、營養成分表 ,產品類別;b) 生產日期清晰真實標示;c) 委托加工產品按規定標示委托方和公司的名稱、地址和聯系方式,以及公司的食品生產許可證等信息;d) GB 7718、GB 28050規定的其他內容。4.12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等文件a) 質量安全管理制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并及時更新;b) 相關國標、企標及法律法規的收集更新。5 涉及文件及質量記錄 食品安全自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