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工廠生產成本控制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8896
2024-09-08
12頁
38.50KB
1、企業工廠生產成本控制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廠企業成本控制制度一、總則(一)為了加強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耗費,提高經濟效益,根據國家有關成本費用的管理規定,結合本廠實際制定成本制度。(二)在成本預測、決策、計劃、核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等成本管理各環節中要抓住成本控制這個中心環節并貫穿到成本管理的全過程,以實現目標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三)在廠長領導下,由總會計師負責組織,以財務部門為主,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在全廠范圍內按分級歸口管理原則實行成本管理責任制,做到人人關心成本,事事講究成本。(四)為了2、實現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實行目標成本管理,將目標成本進行層層分解,建立成本個心。把責任成本與廠總部、分廠、部門、車間、班組、各崗位或職工個人的責任掛鉤,使每個職工都承擔一定的成本責任。(五)在生產、技術、經營的全過程開展有效的成本控制。1從市場預測、設計、科研、工藝、試制等過程,進行成本預測、決策,確定目標成本,制定費用預算和成本計劃,進行成本的事前控制。2從生產、制造等過程,實行定額成本或標準成本核算,分析和控制成本差弄,將成本指標分解落實,進行成本的事中控制。3從銷售、技術服務等過程,編制經營成果、成本指標完成情況及成本報表,對目標責任成本及降低成本的任務進行考核分析,進行成本的事后控制。3、(六)嚴格遵守國家規定的成本開支范圍和費用開支標準,不得擴大和超過。對于亂擠成本、擅自提高開支標準、擴大開支范圍的,財會人員有權監督、勸阻;有權拒絕支付;并有權向廠長直至上級財務主管部門報告。(七)企業的下列支出,不得列入成本、費用:為購置和建造固定資產、購入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的支出;對外投資的支出,被沒收的財物;各項罰款、贊助、捐贈支出;以及國家規定不得列入成本、費用的其他支出。二、成本控制基礎(一)做好各種定額工作,要求完整、齊全,達到平均先進水平。1產品的材料技術消耗定額由技術部門負責歸口制定、管理。2產品的外購配套件消耗定額由設計部門負責歸口制定、管理。3設備的產品配件消耗定額由設備動4、力部門負責歸口制定、管理。4工具的消耗定額由工具部門負責歸口制定、管理。5勞動工時定額由勞資部門負責歸口制定、管理。6費用、資金定額由財務部門負責歸口制定、管理。(二)制訂廠內計劃價格,力求合理、穩定。一般在一年內不變,但每年要結合實際情況調價一次,減少價差。1材料物資計劃價格由供應部門歸口制定,財務部門統一管理。2工具計劃價格由工具部門歸口制定,財務部門統一管理。3備品配件計劃價格由設備動力部門歸口制定,財務部門統一管理。4工藝協作計劃價格由生產計劃部門歸口制定,財務部門統一管理。5產品勞務計劃價格由財務部門歸口制定、管理。(三)整頓原始記錄,做好統計工作,要求憑證完整,數據準確,報表及時。5、1生產原始記錄格式由生產計劃部門歸口制定、管理。2技術原始記錄格式由技術部門歸口制定、管理。3材料物資原始記錄格式由各材料物資部門歸口制定、管理。4設備動力物資原始記錄格式由設備動力部門歸口制定、管理。5財務成本原始記錄格式由財務部門歸口制定、管理。以上所有表單格式,由歸口部門制定,印刷時由財務部門統一審核,總務部門統一印制,交歸口部門管理使用。(四)配備好計量裝置和流量儀表,要求計量科學,數字準確,計費合理。1材料物資的計量裝置,由材料供應部門歸口購置管理。2三氣、水、電的流量儀表,由設備動力部門歸口購置管理。3所有計量裝置和流量儀表,由計量部門統一校正、維修管理。(五)建立財產物資管理制度6、,要求收發有憑證,倉庫有記錄,出廠有控制,盤存有制度,保證帳實相符。1材料物資的管理由供應部門制定、管理。2設備及備件的管理由設備動力部門制定、管理。3工具的管理由工具部門制定、管理。4在產品、半成品的管理由生產計劃部門制定、管理。5產成品的管理由銷售部門制定、管理。6家具用具的管理由總務部門制定、管理。所有財產物資統一核算管理,由財務部門歸口負責。三、目標成本(一)目標成本,是為某一產品在一定時期要求實現的成本水平。發展新產品和改造老產品,都應實行目標成本管理。要從產品設計入手,事前控制產品成本水平,使產品既保持應有的功能,又能體現最低的成本。(二)目標成本管理的程序,依據市場調查和經濟預測7、及企業的目標利潤,提出單位產品目標成本,作為設計產品耗用材料與工費的限額;開展價值工程,力求功能好、成本低,據以評價產品的設計方案,進行經營決策,指導產品投入生產過程以后,有目標地進行成本控制,不斷地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三)目標成本的制定,一般可采用下列公式:單位產品目標成本預測銷售價格-應納稅金-目標利潤1預測銷售價格由銷售、財務、技術等部門負責,在市場調查和經濟預測的基礎上進行預測。2目標利潤是企業在計劃期必須努力實現的利潤水平,由財務部門負責,根據企業預期的銷售利潤率或資金利潤率加以確定。(四)在產品投產前,應通過對成本與功能關系的分析研究,開展價值工程,選擇最佳方案,制定目標8、成本。其基本公式:價值=功能(或效用)/成本(或生產費)公式說明價值與功能成正比,與成本成反比。要使產品保持應有的功能,又體現最低的成本,必須從改善功能和降低成本兩個方面想方法,其途徑是:1功能不變,成本降低;2成本不變,功能提高;3功能提高,成本同時降低;4功能略有下降,同時成本大幅度下降(五)目標成本制定后,要以財務部門為主,會同生產、技術、勞資等部門進行分解和分配,作為設計、工藝、試制、投產等過程的主要經濟數據加以控制,依靠職工群眾努力實現的目標”1按料、工、費項目進行分解,分配給設計、工藝等技術部門及生產、勞資等部門 2按產品的部件,關鍵性零配件進行分解,分配給設計、工藝、科研等技術部9、門3按可控制的現行成本進行分解,分配到部門、分廠、車間、班組。四、成本計劃(一)成本計劃的編制1應以目標成本為方向,定額成本為基礎,切實地降低成本為保證,有先進可行的成本指標體系。2與有關業務計劃(銷售、生產、采殉、人工等)和財務計劃(現金、費用、預計財務報告表等)進行試算平衡,使成本具有操作性并達到先進水平。(二)成本計劃體系1年度成本計劃,應在為實現企業生產經營目標中的銷售目標和利潤目標及降低成本措施方案的基礎上,以固定費用預算、生產費預算和主要產品單位成本計劃為重點。2季度成本計劃,應以主要產品單位成本計劃和分廠、車間、部門的成本計劃為重點。3成本計劃的編制工作,由總會計師負責組織,以財10、務部門為主,銷售、技術、生產、計劃、供應、勞資等部門密切配合參加制定。4年度和季度的成本計劃草案,應由總會計師審查后,提交廠務會議批準,然后通知全廠執行。(三)成本計劃的程序1根據企業生產經營目標中的銷售目標和利潤目標及固定費用和變動費用的預測進行平衡,確定計劃期內產品成本的控制數字。2制定計劃期內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包括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及改進經營管理等所節約物質消耗和勞動消耗的措施。3以成本計劃控制數字范圍和降低成本的措施,編制當期的固定費用計劃擬訂壓縮主要產品的工、料消耗的計劃指標,并據以編制主要產品單位成本計劃和生產費預算(四)成本計劃的內容1降低成本措施方案或增產節約的措施規11、劃,包括技術革新、改進技術、節約消耗、修舊利廢、改制利用、提高工效、降低廢品、包于協作、增加銷售、改進管理等增收節支措施。2固定費用預算,包括基本固定費用和半固定費用。按照銷售目標和目標利潤,進行“本量利分析”,確定固定費用和變動費用的控制數字。對半固定費用與產值變動的關系,應積累資料,統計分析,確定相關比例。3主要產品單位成本計劃。主要產品包括商品產品和自制自用的產品成本。工、料消耗,以原有的定額為基礎,依據降低成本措施加以壓縮。4按主要產品和成本項目分別編制產品成本計劃。5生產費預算,根據固定費用預算和按產值確定的變動費用為基礎,控制生產費用總額。調整計劃期內在產品等的增減數額后,即反映當12、期商品產品計劃成本。 6制造費用預算,按照規定的項目,考慮計劃期內產量可能發生的變動,編出一套能適應多種產量的制造費用的彈性預算。五、定額標準成本(一)定額標準成本,是以材料技術消耗定額、勞動工時定額、費用預算定額為定額標準用量,以材料計劃價格、每工時計劃工資率、每工時計劃變動費用分配率為計劃標準價格,所計算的定額成本或標準成本。(二)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制造費用、固定制造費用四個成本項目計算產品的生產成本,其計算公式:1直接材料定額成本定額用量計劃價格 2直接人工定額成本定額工時計劃工資率3變動制造費用定額成本定額工時計劃費用分配率4固定制造費用定額成本固定制造費用預算5產品定額成本113、十2+3+46產品實際成本產品定額成本成本差異定額變更(三)以定額成本為依據,按毛坯、加工、裝配等車間;分廠計算各生產步驟的分步成本,據以計算產品的定額成本。具體計算如下:毛坯包括鑄、鍛、板、原材料件,加工包括重大件、中小件和加工件,裝配包括各種產品的裝配。其計算公式:1原材料定額成本定額用量計劃價格 2毛坯件加工定額成本定額工時計劃工費率3毛坯件全部定額成本原材料定額成本+毛坯件加工定額成本4加工定額成本定額工時計劃工費率5加工件全部定額成本毛坯件全部定額成本+機加工定額成本6裝配定額成本定額工時計劃工資率7裝配全部定額成本加工件全部定額成本+裝配定額成本+外購配套件定額成本+包裝和其他材料14、定額成本8產品定額成本裝配全部定額成本(四)按成本類型,選擇適用的控制制度。成本類型適用的控制制度 變動成本直接材料定額成本或標準成本支接人工定額成本或標準成本變動制造費用彈性預算固定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經過協商的固定預算約束性固定成本根據專門決策預算制訂的固定預算(五)如按現行定額作為標準用量,將計劃價格作為標準價格,則計算的定額成本與標準成本是一樣的,沒有區別。但兩者作為成本核算方法或制度來說則有區別。六、成本差異分析(一)支接材料成本差異直接材料用量差異+直接材料價格差異1直接材料用量差異計劃價格(實際用量-定額用量)2直接材料價格差異實際用量(實際價格-計劃價格)(二)直接人工成本差異直15、接人工效率差異+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1直接人工效率差異計劃工資率(實際工時-定額工時)2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實際工時(實際工資率-計劃工資率)(三)變動制造費用差異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變動制造費用分配率差異1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計劃變動費用分配率(實際工時-定額工時)2變動制造費用分配率差異實際工時(實際分配率-計劃分配率)(四)固定制造費用差弄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異+固定制造費用預算差異1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弄計劃固定費用分配率(實際工時-定額工時)2固定制造費用預算差異固定制造費用實際開支數-實際工時固定制造費用計劃分配率(五)成本差異的有利和不利凡實際成本大于定額成本為超支、不利因素,上式差異16、分析為正數;凡實際成本小于定額成本為節約、有利因素,上式差異分析為負數。(六)成本差異的量差和價差發現實際成本脫離定額成本發生偏差就需要分析成本差異的量差和價差,以便進一步查明原因,采取積極措施糾正偏差,以控制成本超支和進一步挖掘內部滲力,增收節支。七、成本管理表任制(一)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1廠部成本管理在廠長領導下,由總會計師負責組織。以財務部門為主,有關部門參加,對全廠成本進行預測、決策、計劃、核算、控制、分析、考核和監督等工作。2車間分廠成本管理在分廠廠長或車間主任領導下,以財會室為主,有關部門參加,對本單位的成本進行計劃、核算、控制和分析等工作。(二)建立全廠成本指標控17、制體系,實行歸口管理。1生產計劃部門負責歸口產品產量、品種、出產期等指標。2物資供應部門負責歸口原材料,燃料、外購配套件等的消耗指標和材料利用率指標3設備動力部門負責歸口動能消耗指標、設備保養維修指標及設備先好率指標。4設計、工藝、科研等技術部門負責歸口試制新產品和改進老產品的目標成本,以及技術革新、技術改造、設計圖紙等費用指標。5勞動工資部門負責歸口工資基金、勞動生產率、工時利用率等指標。6質量管理部門負責歸口廢品率、廢品損失限額以及檢驗費等指標。7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歸口行政管理費用指標:8工具部門負責歸口工具消耗、自制工具成本等指標。9銷售部門負責歸口銷售費用指標。10財務部門負責歸口利息、18、折舊費等指標。(三)加強定額管理和預算管理。成本計劃和成本指標及生產費用的管理,都是以定額和預算為基礎,必須加強定額管理和預算管理。如對原材料要實行限額發料,定額送料;對燃料、動力實行憑證或定量供應;對各項費用按計劃和預算控制,實行憑證憑本支用的辦法;以及實行“廠內銀行”核算控制,憑“廠內銀行支票”辦理領用支付結算等辦法,要經常檢查定額和預算的執行情況,解決執行中出現的問題,保證降低成本計劃指標的實現。(四)建立成本中心,按車間、分廠、部門、總廠等四個經營層次實行責任成本。其計算公式:1車間責任成本可控直接材料成本十可控直接人工成本+可控制造費用成本2分廠責任成本各車門責任成本十分廠的可控費用19、3部門責任成本各分廠責任成本+部門的可控費用4總廠責任成本各部門責任成本+總廠的可控費用其中,部門一般是指生產、銷售、財務等部門。八、成本分析考核(一)成本考核指標1考核企業(1)主要產品(包括持、鍛、原、板件)單位成本(元);(2)百元商品產值總成本;(3)可比產品成本降低率();(4)固定費用總額(元);(5)成本費用利潤率()。2考核分廠、車間(1)鑄件、鍛件、原材料件、板焊件噸成本(元);(2)每工時加工費(元);(3)產品的單位成本(元);(4)百元總產值生產費用;(5)制造費用總額。(二)成本內部報表1產品生產成本表;2主要產品單位成本表;3產品生產、銷售成本表;4變動制造費用明細20、表;5固定制造費用明細表;6銷售費用明細表;7管理費用明細表。(三)有關技術經濟指標1材料利用率(凈重/消耗定額);2工時利用率(定額工時余/實動工時);3設備利用率(實動工時或開足班次/計劃動工時或開足班次);4廢品率廢品工時或重量/產量(工時或重量);5焦鐵比(焦炭:金屬爐料)。(四)增產節約措施分析1技術革新(革新前加工需要工時-革新后加工工時提高工效增產工時),或(革新前消耗-革新后消耗節約消耗);2改進設計(設計改進前的消耗-改進設計后的消耗節約消耗);3修舊利廢(修復利用價值-廢舊物資殘值節約價值);4改制利用(加工改制后可利用的價值-加工改制費用-材料殘值節約價值);5降低廢品(21、當月完成產量廢品降低率節約材料或增產工時);6節約消耗(當月材料物資領用定額-實際領用節約消耗);7降低費用(當月費用預算定額-實際費用開支節約費用額)。(五)建立內部成本分析考核制度1成本分析,主要是利用成本核算資料與目標成本、上年實際成本、同行同類產品成本進行比較,查明影響成本升、降的因素,揭示節約與浪費的原因,尋求進一步降低成本的方向和途徑,擬定進一步降低成本的要求和措施。2成本考核,主要是以各責任者為成本考核對象,按責任的歸屬來核算有關的成本信息,考核評價其工作業績。3在企業內部要定期進行成本分析,并與經濟活動分析會議結合起來,把成本考核與工效掛鉤,與效益工資、獎金結合起來;有獎有罰,以充分發揮成本分析考核的作用。九、附則(一)本制度經廠務會議審查批準,并報主管財稅機關備案,由廠部通知全廠實施。(二)本制度由總廠財務部門負責解釋和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