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及幼兒園衛生工作組織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9178
2024-09-08
16頁
48KB
1、中小學及幼兒園衛生工作組織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學校、幼兒園晨檢(午、晚)制度1、學校(園)每天早晨、中午和晚自習上課前應安排人員對學生身體健康狀況情況排查并對排查結果進行登記。2、晨檢、午檢由班主任實施。首先應對未到校(園)學生的原因進行追蹤了解,再對到校(園)的學生進行觀察,必要時進行詢問,了解學生健康狀況,并將結果記錄在晨檢登記冊。3、三檢記錄病名、癥狀清楚,登記及時,每天下午放學時進行數據匯總;如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以及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告知2、學校(園)疫情報告人,學校(園)疫情報告人要進行進一步排查,以確保做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早報告。4、上課期間科任老師應當密切關注本班學生的出勤情況,對于臨時因病缺勤的學生,應當了解學生的患病情況,并將情況告知班主任。5、晚自習或休息期間學生因病缺勤的追蹤了解由當時在場教師負責,如出現上述情況應報告班主任和學校值班領導。6、教師要利用班會、家長會向學生、家長或監護人講明“三檢”的目的和意義,爭取學生及學生家長的配合和支持。學校、幼兒園學生患病、傳染性、疑似傳染性病例登記追蹤及處置制度1、 設立專兼職病例匯總負責人。每日10:00以前對晨檢情況進行匯總,午檢、晚檢新發病例適時登記,填寫江油市中3、小學、幼兒園晨(午、晚)檢生病學生情況每日匯總表,對當日病例進行分類匯總。2、 設立專兼職疫情報告員。每日10:30以前完成病例分析工作,如果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級,天內有例或者連續天內有5例以上學生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相似癥狀的病例,疑似與食品有關或由食品藥品監督、衛生部門初步認定的食品安全事故的應立即報告市教體局保健所。 3、 發現傳染性病例、疑似傳染性病例后首先對其姓名、所在班級、家庭詳細住址、家長或監護人聯系方式、主要發病癥狀或就診醫院等進行登記;在校的應立即進行隔離,撤除生活和學習用品,送醫院進行確診,確診為傳染性病例的立即將情況報告市疾控中心、市教體局保健所,同時告知家長或監護人。4、3、出現食源性疾病或傳染性確診病例后,由分管領導指導傳染性病例處置。在做好救治、病例隔離、病例報告、傳染性污染物處理等工作后,一是的對患者污染物、接觸物品進行消毒,提升班級、寢室或環境消毒次數至每天1次,持續天數為病毒潛伏期;二是未停課處置的將疫情告知相關班級、停課處置的將疫情告知全校所有學生家長;三是建立病例追蹤登記卡,關注學生病情發展;四是及時開展防控知識教育,設置防控知識宣傳欄;五是做好密切接觸師生的觀察、預防工作;六是配合疾控部門做好傳染源阻斷和應急性預防接種工作,逐條落實衛生部門防控建議,停課處置結束前2天聯系疾控中心進行復課條件評估。4、停課處置要開好家長會,向家長做好相關疾病防控5、知識宣傳工作,消除恐慌情緒和麻痹思想,同時要安排專人關注輿情,及時回復、消除家長及社會誤解。5、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在治愈或排除前一律停課,不得到校學習。學生因傳染病休學者痊愈后要滿足醫院痊愈證明和隔離時間期滿兩個條件方可回校上課。學校、幼兒園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預案、演練和疫情報告制度1、 學校(園)病例匯總負責人、疫情報告員具體負責指導班主任、任課教師和生活教師正確開展晨檢、午檢、晚檢工作;對“三檢”情況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對群發性常見病和傳染性、疑似傳染性病例向學校分管領導進行報告。分管領導負責落實“三檢”每月檢查并將檢查結果納入教師績效管理。2、疫情報告內容為在同一宿舍6、或者同一班級,天內有例或者連續天內有多個學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飲水史時;當學校(園)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個別學生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呼吸急促或劇烈嘔吐、腹瀉等癥狀時;發生食物中毒情況時;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3、當出現符合本制度規定的報告情況時,學校(園)疫情報告人應當以最方便快捷的方式首先報告分管衛生工作領導;分管領導應在第一時間將情況分別報告給學校(園)長和當地具有公共衛生職能的醫院或疾控中心;同時根據醫生診斷結果向市教體局保健所報告。 4、發現傳染性或疑似傳染性病例,應按照江油市學校、幼7、兒園學生患病、傳染性、疑似傳染性病例登記追蹤及處置制度進行處置,避免疫情蔓延。5、各校(園)應制定切合實際、操作性強的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每期進行一次應急演練。6、學校(園)所有師生罹患傳染性、疑似傳染性疾病均應如實向“三檢”登記人或疫情報告員反映情況;發現傳染病、疑似傳染性病例均有義務和責任向疫情報告人提供情況。學校、幼兒園健康教育工作制度1、貫徹落實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衛生行政部門等有關部門關于健康教育的各項工作要求,并結合學校師生健康狀況及各時期防病工作重點制定和實施健康教育工作計劃。 2、健康教育的教學工作由教務處主管,做到課時(備課)、教師、教材、考核“四落實”,內容8、要包括艾滋病、肺結核、狂犬病、手足口病、血吸蟲病、慢病、近視、禁毒教育和食品安全知識等,相關課程開課率100%。其中防艾病健康教育初中階段完成6課時、高中4課時,艾滋病知識學生知曉率不低于95%,結核病防控知識小學、中學每年4課時,知曉率不低于90%。3、根據學生健康體檢結果及季節性傳染病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活動。 4、課外健康教育要結合師生健康狀況及各時期防病工作重點,充分利用黑板報、手抄報、宣傳欄、校園廣播網、班會活動課、電子滾動屏等多種形式普及健康知識,增強學生衛生保健意識,其形式不低于3種。每期開學初要聯系當地衛生部門組織衛生知識講座,在3月、9月全省學校衛生宣傳月期間要開展食品衛生安9、全和疾病預防宣傳活動,初中以上學校要在6月26日和12月1日分別開展禁毒宣傳和防艾知識宣傳活動。5、做好健康教育檔案工作。校園環境衛生管理制度1、 教室、寢室、辦公室、廁所堅持每天掃除和每天評比制度。要求地面清潔,桌凳整齊,門窗、窗簾、黑板干凈,花壇無雜草,溝渠無污水、垃圾,屋頂無蜘蛛網,室內無雜物。 2、 就餐廳內要設置潲水桶,使用后要加蓋,每餐結束后要進行地面、桌面清潔,地面、墻面油垢需用清潔劑清除。要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用餐習慣,不亂倒飯菜;要對學生進行規范就餐行為的相關教育和考核。3、教室內設有衛生角,備有水桶、毛巾、垃圾箱、掃把、拖把等衛生設施,做到放置有序。4、廁所管理實行責任到班,要10、求天天有人管理。做到沖洗及時,每周消毒。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大便入坑、小便入槽,不將硬紙、雜物、沙石等丟入便池內。5、講究公共衛生,保持環境清潔,不亂丟果皮紙屑,不亂倒垃圾臟物,不隨地吐痰和大小便,不亂刻亂畫、亂涂桌凳、墻壁、板報。6、教室、辦公室、寢室每天開窗通風6小時以上,經常保持空氣新鮮。 7、各班做好平時的衛生監督工作,安排好衛生監督員維護清潔。8、按能滿足師生需要的原則設置足夠的廁所和洗手設施,并定期清潔消毒。9、定期對教室采光、照明、黑板、課桌椅的設置按國家有關標準進行檢查監測。10、每次環境消毒所使用的消毒劑名稱、使用量、加水量、噴灑人、時間,消毒面積等應進行記錄。學校生活指導11、教師崗位職責1、做好安全工作。維持樓道、樓梯的秩序;公寓樓內不得有違禁物品;負責宿舍執勤,接待學生家長,禁止無關人員隨意進入宿舍,確保學生財物和人身安全;及時向學校相關人員報告有關異常情況。2、做好環境衛生工作。負責樓道、樓梯的清潔衛生;負責指導、檢查學生寢室衛生和整理內務,填寫寢室衛生檢查登記表。 3、做紀律檢查登記工作。4、公平、公正對待每個同學,尊重學生,不得歧視、辱罵、體罰學生。5、做好育人工作。了解學生思想行為動態,做好學生的心理、情緒疏導工作;教育、引導學生搞好團結;教育學生注意節約。6、負責學生宿舍樓內的公物管理。7、學生生病及時送醫治療,并做好記錄和上報工作。8、任何時候不得留12、宿其他人員。9、負責學生宿舍通風換氣工作。10、服從學校管理,完成學校安排的其它臨時性工作。學校、幼兒園學生寢室衛生制度1、住校生每天起床后管理好日常生活用品,值日生及時打掃寢室衛生。2、寢室清潔做到定期清掃,注重保持。3、不將食物帶入寢室。嚴禁在室內吃東西、亂吐、亂扔。4、不在墻壁、床架、門窗亂涂、亂畫、亂刻、留腳印和釘掛東西。5、生活用品按要求擺放整齊。6、要勤洗澡(頭、腳)、衣服、鞋襪、被褥。7、學校定期對寢室進行消毒(幼兒園還應配備紫外線消毒燈具),使用的消毒劑名稱、使用量、加水量、噴灑人、時間等應進行記錄。學校、幼兒園學生個人衛生管理制度1、學生個人衛生包括起居衛生、飲食衛生、用眼衛13、生、個人衛生、女生還包括經期衛生等。2、教師對學生的個人衛生習慣養成負有教育、指導和監督管理責任,要遵循循序漸進、嚴格訓練、言傳身教、榜樣引領、反復強化的原則進行。學生個人衛生習慣養成情況要與教師考核掛鉤。 3、健康教育課是學生獲得個人衛生知識的主渠道,必須做到小學每周一課時,初中間周一課時,高中每學期舉辦專題講座2次以上。4、落實好家校聯系制度,建立衛生行為習慣反饋機制,發揮家校矯正學生不良衛生行為習慣的互補作用。5、學生個人衛生基本要求:起居方面要早睡早起,睡前和起床后要洗漱,被子、衣物、用具要疊放整齊;飲食方面飯前便后要洗手,不挑食偏食,不吃生食零食,不喝生水,學會辨別安全食品;用眼方面14、堅持做眼保健操,看書、寫字要堅持做到“三個一”,即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書桌一拳,手離筆尖一寸;個人衛生方面要勤洗澡、勤換衣服、勤剪指甲、勤理發;女生經期更要注意保持身體清潔和用具用品衛生,同時注意飲食、調節心情、適當運動。學生衛生行為習慣培養和矯正制度 1、循序漸進,逐步養成。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小學生、中學生提出不同內容的衛生習慣要求。做到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由簡單到復雜,分清輕重緩急,循序漸進地加以培養。 2、嚴格約束,規范訓練。要在建立健全衛生規章制度的基礎上,組織少先隊、團支部、政教處制定科學、實用、易于操作的量化考核實施細則,嚴格要求,規范訓練。 3、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加強德育隊15、伍建設,提高師德修養,堅持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培養好習慣,讓老師和家長有意識地影響少年兒童,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4、表彰獎勵,榜樣引領。在開展爭創星級班級、“十星”學生、校園之星等德育主題活動中,對具有良好衛生行為習慣的優秀學生列入表彰獎勵范圍,通過榜樣示范帶動更動的學生形成良好衛生習慣。 5、上好健康教育課,科任教師要加強衛生知識教育,提高認知水平,把課堂教學作為矯正學生不良衛生行為習慣的主陣地。 6、加強德育管理,強化班級和個人衛生量化考核,營造培養良好衛生行為習慣的氛圍,形成齊心協力抓矯正學生不良衛生行為習慣的局面。 7、以德育活動為載體,經常性開展衛生好習慣檢查,其結果納入期16、末“星級班級”和“十星學生”評比。促進學生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矯正不良衛生行為習慣。 8、實行家校聯系,建立衛生行為習慣反饋機制,發揮家校矯正學生不良衛生行為習慣的互補作用。學校、幼兒園新生入學預防接種證查驗工作制度1、幼兒園、小學在發布新生入學通知時,應明確要求家長或監護人在送子女入學時帶上當地具有公共衛生職能的醫院出具的預防接種證查驗合格證明。2、新生入學報名時,應持當地具有公共衛生職能的醫院出具的預防接種合格證明方可報名。3、對于預防接種單位安排的補種工作學校(園)要積極配合,及時通知到學生家長或監護人。6、在完成新生入學預防接種證查驗工作后,應建立專門的資料管理檔案,存檔備查。7、幼兒新17、生或離園3個月以上的學生還需持健康合格證明才能報名入園。學校、幼兒園師生定期體檢制度1、幼兒首次入園時憑有體檢資質的醫療機構出具的體檢合格證明方可報名;在校學生每學年體檢一次。2、學生體檢單位的選擇由市衛生局與教體局共同確定。體檢工作開始前醫院應將體檢工作人員組成名單送交市教體局保健所備案;保健所應給醫院下達學生體檢工作委托書,醫院憑委托書到學校聯系學生體檢事宜。3、學生常規體檢可由醫院到學校進行,學校應提供必要的場地,配合醫院做好學生體檢的宣傳、組織工作;教師體檢應到醫院進行。4、學生常規體檢項目為內科:心、肺、肝、脾;眼科:視力、沙眼、結膜炎;口腔科:牙齒、牙周;外科:頭部、頸部、胸部、脊18、柱、四肢、皮膚、淋巴結;形體指標:身高、體重;生理功能指標檢查:血壓;實驗室檢查項目按衛生部、教育部中小學生健康體檢管理辦法執行。教師體檢項目應根據職業特點由學校與醫院商定。5、醫院體檢結束后應在一周內將學生體檢情況報告單送學校,學校應安排班主任將學生健康缺點填入學生體檢健康缺點通知單送家長,家長簽字后將存根聯交學生帶回學校存檔。同時,醫院要將學生體檢健康缺點匯總表中小學生常見病發生情況統計表中小學生視力檢測情況統計表幼兒體檢情況統計表7-18周歲中小學生身體發育主要數據抽樣統計表送保健所,由保健所將數據匯總后形成學生體檢數據年度分析報告。6、對檢出的患病師生學校要根據醫院建議在工作、學習、體19、育鍛煉等方面予以適當照顧。7、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健康體檢的費用由學校公用經費開支,非義務教育學校學生體檢收費應遵循自愿的原則進行;教師體檢經費按有關規定執行。學校、幼兒園學生健康檔案管理制度1、學校要為每一位學生建立健康體檢卡片,用于記錄每次體檢結果。學生體檢卡片由市教體局保健所統一印制。2、學校保健室要專門設立學生健康檔案資料柜,以班為單位統一保管,以備查詢和下年度體檢使用,有條件的學校要逐步實行電子化管理。3、每學年學生體檢結束后,要根據體檢醫院提供的數據和建議,對普遍存在的健康缺點要制定矯正和預防措施,對問題嚴重的個案要及時予以處置,所形成的資料要歸檔保存。4、需要轉學的學生,應持轉學證明20、到保健室辦理健康卡片提取手續。5、學生體檢檔案屬個人隱私,除學生本人、班主任和負責進行數據統計分析的工作人員外,其他人不得查看學生體檢檔案,知情者不得將學生健康缺點進行發布和宣傳。學校、幼兒園醫療服務管理制度1、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學校(園)可設置衛生室,沒有條件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學校(園)應設置衛生保健室,衛生保健室應配置專兼職保健教師。2、衛生室醫務人員必須取得相應資質和證書方可上崗,為師生提供常規醫療服務,在提供醫療服務時必須做到“五不”,即不設住室治療床位、不打針、不輸液、不對外、不承包,確保醫療安全。衛生保健室保健教師只能開展健康知識宣傳和有關咨詢活動,可為學生作簡單外傷緊21、急處理,不得為師生提供醫療服務。3、衛生室醫務人員必須執行國家和行業標準,按照相應操作規范或程序開展醫療工作,嚴格管理藥品,定期檢查,防止霉變和過期失效,對處方藥要嚴格控制,不提供麻醉、精神類和有毒副作用藥品。4、沒有設立衛生室的學校(園)應當與當地具有公共衛生職能的醫療機構簽訂醫療服務合作協議,為學生選擇方便、衛生、安全的就醫環境和診療服務。5、遇有突發疾病學生,學校(園)要在第一時間聯系當地具有公共衛生職能的醫療機構前往處置,積極協助救治,并在第一時間告知學生家長或監護人。不得將發病學生送無資質的醫療機構或無資質的醫療人員處就診。6、為學生提供健康體檢的體檢機構必須到市教體局保健所備案,憑22、保健所學生體檢委托書到學校開展學生體檢工作。學校、幼兒園衛生室工作制度1、學校設立衛生室必須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在提供醫療服務時必須做到“五不”,即不設住室治療床位、不打針、不輸液、不對外、不承包,確保醫療安全。2、落實上級教育主管部門、醫療衛生部門關于學校衛生工作的各項制度和要求,制定學校衛生工作計劃和各項衛生檢查評比制度,向學校提出衛生工作建議。3、組織多種形式的健康知識宣傳和咨詢活動,對教務處組織開展的課內健康教育進行業務指導。4、對學校環境衛生、學生學習環境、衛生設施、飲食飲水衛生、用眼衛生、運動衛生安全、勞動衛生防護、女生經期保護等衛生工作提出具體要求并進行監督指導。5、積極做好23、齲齒、營養不良和艾滋病、肺結核、狂犬病、慢病、地方病等常見疾病的群體預防或矯正工作。6、貫徹執行傳染病防控工作的法律法規要求,做好地方病、傳染病防控措施的落實和指導工作,協助當地醫院和疾控部門做好疾病防控應急措施和疫苗接種工作。7、貫徹執行食品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規要求,做好食品安全措施的落實和指導工作,協助衛生執法和疾控部門做好食品衛生安全的督查工作。8、按學校劃定的職責指導教師落實“三檢”(晨檢、午檢、晚檢)制度,做好學生中常見病、傳染病的篩查、登記工作,發現傳染病或群體性疾病立即向學校報告。9、落實教育部中小學學生近視眼防控工作方案中的各項措施,督促班主任做好每學期一次的學生視力測試工作。124、0、協助醫院組織好一年一度的學生體檢工作,管理好學生體質健康檔案,將體檢結果及時通知學生家長,針對學生健康缺點采取預防和矯正措施。11、門診工作做到認真診斷,謹慎用藥。學校、幼兒園衛生室藥品管理制度1、采購藥品前校醫必須制定采購清單,經學校領導審查后購買。2、購買時要檢查藥品的合格證、出廠日期及有效期,避免購入假冒偽劣藥品。3、建立藥品的驗收、入庫制度,做好驗收記錄。4、設立藥品存放專柜,根據藥品的品種與性質分別定位存放,做到標記明確。5、凡搶救藥品,必須放在專用位置,或設專用抽屜加鎖存放并保持一定基數,編號排列,定位存放,保證隨時應用。6、保持藥品柜干凈整潔,藥品擺放整齊,做到防潮、防壓。725、定期清點、檢查藥品,防止積壓、變質,發現藥品有沉淀、污染、變色、過期、瓶簽與瓶內藥品不符、標簽模糊或有涂改的,不得使用。8、針對師生用藥時要做到認真診斷,謹慎使用。對用藥師生的姓名、班級、病癥、用藥名稱、劑量等必須做好詳細記載。學校、幼兒園保健室工作制度1、沒有條件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學校應設置衛生保健室,衛生保健室應配置專兼職保健教師,設備要達到教育部中小學衛生室器械設備配備目錄標準。2、落實上級教育主管部門、衛生行政部門關于學校衛生工作的各項制度和要求,制定學校衛生工作計劃和各項衛生檢查評比制度,向學校提出衛生工作建議。3、組織多種形式的健康知識宣傳和咨詢活動,對教務處組織開展的課內26、健康教育進行指導。4、對學校環境衛生、學生學習環境、衛生設施、飲食飲水衛生、用眼衛生、運動衛生安全、勞動衛生防護、女生經期保護等衛生工作提出具體要求并進行監督指導。5、積極做好齲齒、營養不良和艾滋病、肺結核、狂犬病、“慢病”、“地方病”等常見疾病的群體預防或矯正工作。6、貫徹執行傳染病防控工作的法律法規要求,做好地方病、傳染病防控措施的落實和指導工作,協助當地醫院和疾控部門做好疾病防控應急措施和疫苗接種工作。7、貫徹執行食品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規要求,做好食品安全措施的落實和指導工作,協助衛生執法和疾控部門做好食品衛生安全的督查工作8、按學校劃定的職責指導教師落實“三檢”(晨檢、午檢、晚檢)制度,做好學生中常見病、傳染病的篩查、登記工作,發現傳染病或群體性疾病立即向學校報告。9、落實教育部中小學學生近視眼防控工作方案中的各項措施,督促班主任做好每學期一次的學生視力測試工作。10、協助醫院組織好一年一度的學生體檢工作,管理好學生體質健康檔案,將體檢結果及時通知學生家長,針對學生健康缺點采取預防和矯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