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幼兒園傳染病管理制度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49274
2024-09-08
16頁
41.04KB
1、小學、幼兒園傳染病管理制度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鎮小學及幼兒園晨午檢制度為增強學校疾病預防與控制力度,提高師生防病意識,保障師生身體健康,防止各類傳染病的發生,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結合當前防疫形勢及學校的實際情況,特制定學校學生晨午檢制度。1、每天早上學生進班后,由班主任作為檢查人負責進行晨檢工作。晨檢主要采取詢問、觀察、觸摸等形式,如發現學生身體不適,特別是出現發燒、咳嗽、咽痛等流感樣癥狀以及不能確定的其他癥狀時,立即通知校長及學生家長,同時將學生送衛生院進行檢2、查。2、對未到校的學生,班主任應及時進行電話聯系,問清原因并盡量與學生本人或監護人通話,以確定學生的真實情況。如果學生有病要問明病情及去向,如實登記到晨檢統計表上,并做好過程跟蹤了解,直至學生痊愈。3、班主任填寫好班級晨午檢記錄冊,由學校防疫人員負責統計匯總上報校長,晨檢上午10點前上報學校、午檢下午3點前上報。做到認真、細致,無遺漏,并及時登記因病缺勤學生。4、班主任要做好學生及家長宣傳工作,提倡學生之間相互督察。告知學生在家或校外出現發燒、咳嗽、咽痛等流感癥狀或其他不明癥狀時不能到校,應盡快報告學校并到醫院診斷治療。5、病情痊愈,持鎮級以上醫院痊愈證明方可回校上課。學生及幼兒因病缺課追蹤登3、記制度學校是群體集聚的場所,一些群體性傳染病的流行,往往是個體傳染患者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因此,執行因病缺勤追查與登記制度,對于確保校園內的衛生安全,關系重大。根據上級有關要求,特制訂本制度如下:一、各班班主任對于因病缺勤的學生,應當了解學生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懷疑,應及時追查學生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二、各班班主任負責每天班內因病缺課學生人數的統計與登記,并做好因病缺課學生的聯系工作,將聯系情況報告學校,并作進一步的家庭聯系。三、一日活動中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以及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告知學校,以便進行進4、一步排查,確保做到對病人的早發現、早報告,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四、告知家長學生因病缺課時要事先向班主任匯報請假,說明病因。五、班主任對邊治療邊要求來校的學生家長要做好說服勸止工作,在家中治療休息,病愈后要查驗傳染病復學醫學診斷報告或進行觀察后才能進班。鎮小學及幼兒園消毒制度為加強學校傳染病疫情管理,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在學校內的發生與流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國務院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有關規定,制定本制度。一、日常環境衛生1.建立健全室內外環境清掃制度,每天一小掃,每周一大掃,分片包干,定人、定點、定期檢查。2.教具要保持清潔,定期要消毒、清洗。3.經常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陽光充足,室內5、濕式打掃,冬天也要定時開窗通風換氣,室內有防蚊蠅、防暑設備。4.廁所清潔通風,定時打掃并消毒。二、消毒隔離措施(一)有專用保健室、消毒器械室。(二)呼吸道傳染病處置1隔離病人后開窗通風,室內掃除,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室內空氣:通風換氣是關鍵,必要時進行藥物消毒。過氧乙酸(原液20%):第一步:計算原液使用量=空氣體積m325ml/ m340或100;第二步:甲液+乙液倒入搪瓷缸中混合加蓋靜置24小時;第三步:加水40100倍稀釋為0.2%0.5%,待用;第四步:用量25ml/ m3,放學后(室內無人),密閉門窗,用噴霧器噴灑,完畢后3060分鐘通風。注意噴灑要到角到邊,注意噴灑人員個人防護(戴口6、罩、膠手套、眼鏡)。物體和地面:濕式打掃是關鍵,必要時進行藥物消毒。過氧乙酸(原液20%):第一步:計算原液使用量=物體或地面面積m2300ml/ m340或100;第二步:消毒劑配置同上;第三步:用量300ml/ m3,放學后(室內無人),先用噴霧器由外向內噴灑,再由內向外噴灑。2對病人分泌物、污染物用84消毒液消毒;3學生根據疫情用鹽水漱口或服藥,用紫外線照射消毒。(三)消化道傳染病處置1病人隔離后,將嘔吐物、排泄物需用1/5或1/4量的漂白粉或84消毒液充分攪拌6小時;2病人接觸過的物品、用具用84(5%)消毒液擦拭;3病人用過的物品,可陽光暴曬4-6小時;開水煮沸30分鐘或焚燒。特殊傳7、染病由防疫站消毒。鎮小學及幼兒園預防傳染病隔離制度為確保在發生傳染病病情時,能及時、有序、高效的處理疫情,保障廣大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學校的穩定,結合學校的情況,特制定制度如下:一、 發現疫情,要沉著應對、措施果斷、依靠科學、有效防治、加強合作、完善機制。穩定師生的思想情緒,加強后勤保障和善后處理工作。二、“癥狀疑似者”、傳染病疑似病人”及其相關人員得處置預預案。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1、對教職工、學生病情處置預案(1)、學校設立醫務觀察室及隔離房間,并派專人負責定時進行消毒處理。(2)、對疑似傳染病的學生教師、按照要求到指定的醫院接受檢查,并作出初步診斷。(3)、學校若發8、現“癥狀疑似傳染病人”、應立即落實,并在第一時間將其送到指定醫院隔離治療。同時向上級部門報告。(4)、教師本人發現有發熱等現象,應到指定醫院就診。學校及時上報教體委,并做好隔離工作。(5)、學校一旦發現疫情,教學工作應作相應調整。小學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預案一、工作目標 1、普及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治知識,提高廣大師生員工的自我防范意識。 2、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監測報告網絡,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3、建立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機制,及時采取措施,確保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發生及在校園蔓延。二、工作原則 1、預防為主、常備不懈 宣傳普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知識,提高全體師9、生員工的防范意識和校園公共衛生水平,加強日常檢測,發現病例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與控制措施,迅速切斷傳播途徑,控制疫情的傳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統一領導 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疫情報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實行依法管理。在縣教委、衛生局的統一領導下,成立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領導小組,落實校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應、運轉高效 建立預警和醫療救治快速反應機制,強化人力、物力、財力的儲備,增強應急處理能力,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三、學校工作職責 1、建立健全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責任制,檢查、督促各部門的落實情況,明確各部門職責,加強食10、堂、校園環境、教室等公共場所的衛生管理。 2、結合學科教學,充分利用板報、校園網、廣播等宣傳手段,廣泛深入地開展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師生員工的科學防病能力。 3、嚴格執行學生缺課登記及請假制度、學校傳染病期間晨檢制度,及時掌握學生的身體狀況,發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早期表現的學生,應及時督促其到醫院就診。 4、積極開展校園環境整治和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后勤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衛生條件,保證學校教室、食堂、廁所及其他公共場所的清潔衛生。 5、確保學生喝上安全飲用水,吃上放心菜。 6、及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部門、教育管理中心和上級組織匯報學校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情況,并積極配合11、衛生部門做好對病人和密切接觸者的隔離消毒、食物留存留樣等工作。四、突發事件預防 1、切實加強對學校衛生工作的領導和管理。經常對學校食堂、校園環境、教學設施等進行檢查,盡早發現問題,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2、加強學校衛生投入,切實改善學校衛生基礎設施和條件。 3、采取有效措施,強化學校衛生規范化管理。 (1)食品管理人員嚴格按照有關規定,持有效健康證、培訓證上崗,對患有“五類病”的人員應立即調離工作崗位。 (2)購銷和使用的食品應當定點采購并按照規定驗收,嚴禁向學生出售變質食品和“三無”產品;食品加工過程和儲存必須生熟分開;餐具必須采用高溫消毒或藥物消毒,并采取嚴格的保潔措施。 (3)食品及其原料12、儲存和食品制作間必須具備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實專人保管責任制,強化安全防范措施。 (4)加強廁所衛生管理,做好廁所的無害化處理,防止污染環境和水源。 (5)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重點做好食堂衛生、教室衛生、廁所衛生、環境衛生,為學生提供一個安全衛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6)切實履行職責,做好計劃免疫的宣傳工作,配合衛生部門完成計劃免疫任務。 4、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師生的防病抗病能力 (1)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落實好健康教育課,普及公共衛生知識,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衛生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 (2)結合季節性、突發性傳染病的預防,通過和辦報、宣傳櫥窗、廣播電視以及校園網等宣傳途徑,大力13、宣傳、普及防治突發事件的相關知識,提高師生員工的公共衛生意識和防治突發事件的能力。 (3)進行食品衛生知識和防治食物中毒的專題教育,增強學生識別腐敗變質食品、“三無”產品、劣質食品的能力,教育學生不買無照、無證商販的各類食品。 (4)認真組織師生開展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供合理營養,不斷增強體質。五、突發事件的監測和報告 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內容包括:重大傳染病清、中毒事件、污染事故、免疫接種事故,以及其他重大疑難和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發事件檢測 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系統。每天班主任統計師生員工中的缺勤者,并查明缺勤原因。對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醫進行登記匯總并跟14、蹤觀察,根據情況變化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二)突發事件報告 1、嚴格執行學校重大公共衛生報告程序,學校一旦發生集體性食物中毒、甲類傳染病病例、乙類傳染病暴發、醫院感染爆發以及其他突發衛生事件時,相關知情教師應在第一時間向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報告,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應在1小時內用書面形式(或電話)向管理中心報告,并同時向鎮防疫站報告,根據授權向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 2、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隱瞞、緩報、謊報突發事件。 3、在學校傳染病暴發、流行期間,對疫情實行日報高制度和零報告制度,并確保信息暢通。六、突發事件的應急反應 根據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和豐都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15、應急辦法的規定,將突發事件的等級分為一般突發事件、重大突發事件和特大突發事件。學校應根據突發事件的不同級別,結合學校的特點,啟動相應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做出相應反應。 (一)傳染病 1、一般突發事件 所在學校發現屬于一般突發事件的疫情,啟動第三級應急響應。 (1)立即啟動日報告制度和零報告制度,加強疫情的通報。 (2)加強對接觸人群的跟蹤管理,做好教室、圖書室、食堂、辦公室等公共場所的通風換氣工作,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3)嚴格執行進出入校門的管理制度。 2、重大突發事件 所在學校發現屬于重大突發事件的疫情,啟動第二級應急響應,進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開展針對性地健康教育,印發宣傳資料16、,在校園張貼宣傳標語和宣傳畫,提高師生員工的自我防護意識和防護能力,外出和進入公共場所要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2)對全體師生每日定時測量體溫,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上報。 (3)對重大傳染病的密切接觸者,配合衛生部門做好隔離、醫學觀察和消毒等工作。 (4)加大進出校門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員進入校園。 (5)及時通報疫情防控工作的情況。 3、特大突發事件 所在學校或地區發現屬于特大突發事件的疫情,啟動第一級應急響應。進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實行封閉式校園管理,嚴格控制外來人員進入校園。 ()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員的流動情況,教職工外出必須向所在部門請假。外出學生和去疫區的人員返校后,必須進行醫學觀察17、。對缺勤者要逐一登記,及時查明缺勤原因。 ()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動,暫停一切大型的集體活動,不安排教師外出學習、參觀等。 ()對教室、實驗室、食堂、圖書室、活動室、廁所等場所每天進行消毒,通風換氣。 ()學校每天公布校園疫情的防控工作情況。(6)按照上級要求進行相應處理。 、校內疫情 校內若出現重大傳染病疫情,應在衛生部門的指導下,開展以下工作: ()根據傳染病的種類和病人的活動范圍,相應調整教學方式。出現一例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對班級調整教學方式,暫避免集中上課;出現一例上述情況的診斷病例或兩例以上疑似病例,學校在報請縣教委批準后對該班級和相關班級實行停課,或實行全校停18、課。 ()班級或全校停課期間,要指導學生進行適當的方法進行學習,如學校停課,學校領導和教師要堅守崗位。 ()重大疫情發生期間,要對教職工和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消除不必要的恐懼心理和緊張心理,維護校園穩定。 (二)食物中毒 一旦發生校內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時,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停止食物供應活動,并在第一時間報告管理中心并向縣教委、衛生局、縣防疫站、鎮政府報告。 2、立即將發病師生送往醫院,協助做好病人的救治工作。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設備和現場,待確認后交衛生部門處理。 4、積極配合衛生、公安部門進行調查,并按要求如實提19、供有關資料和樣品。 5、配合衛生部門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整改意見,杜絕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 (三)預防接種嚴重反應或事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發事件 1、迅速報告衛生局、教委及其他有關部門,請求派遣專業人員進校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時將患病師生送醫院接受治療。 3、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態的進一步發展。 4、總結經驗教訓,查漏補缺,杜絕隱患。七、保障措施 (一)組織機構保障 學校成立突發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后勤處具體牽頭負責日常防控工作,學校配備專職或兼職人員。 (二)人力資源保障 學校按照要求配備校醫,分管校長、總務處,相關人員要定期接受20、上級部門組織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知識、技能的培訓和演練,具有處理突發事件的快速應急反應能力。 (三)實行責任追究制 校長對全校師生衛生安全、校園衛生安全工作負總責,對于玩忽職守,造成學校衛生安全事故的責任人,應視情節輕重給與相應處分。 小學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小組為了提高我校預防和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導和規范各類公共衛 生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減輕或者消除突發事件的危害,保障全體師生員工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校園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件、陜西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21、防與應急辦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我校實際,特制成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小組:組 長:姚永剛副組長:張娜 王鍇成 員:李少娟 陳亞娟 高星 杜俊麗 1、姚永剛同志為第一責任人,負責全面工作; 2、王 鍇同志負責現場處置工作; 3、張 娜同志負責后勤保障; 4、李少娟同志負責宣傳報道工作; 5、陳亞娟同志負責檢察監督工作; 6、高星、杜俊麗同志負責日常防治工作。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入應急狀態后,全面啟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突發事件處置工作小組,由組長親自指揮。主要職責如下: 1、根據當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應急預案制訂本校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2、建立健全突發事件防治責任制,檢22、查、督促學校各部門各項突發事件防治措施落實情況,責任到人。3、廣泛深入地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宣傳教育活動,普及突發事件防治知識,提高師生員工的科學防病能力。 4、建立傳染病流行期間的晨檢制度,及時掌握師生的身體狀況,發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早期表現的師生,應及時督促其到醫院就診,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5、開展校園環境整治和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后勤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衛生條件,并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專人檢查,保證學校教室、食堂、宿舍、廁所及其他公共衛生場所的清潔衛生。 6、確保學生喝上安全飲用水,吃上放心飯菜。 7、及時向當地醫院或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和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匯報學校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情況,并積極配合部門做好對病人和密切接觸者的隔離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