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醫院輸血科規章制度及操作規程.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50035
2024-09-08
17頁
78.39KB
1、人民醫院輸血科規章制度及操作規程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操作規程 SOP-輸血科-0021. 項目名稱: 血型鑒定試驗2. 測定原理: 利用抗原抗體反應的原理,用已知A1、B、O紅細胞測定被檢者血清中有無相應的抗A抗B抗體(反向定型),結合正定型結果判定病人的血型。3. 標本要求: 3.1抽取受血者靜脈血3-4ml,于EDTA(2Na)抗凝的試管中。3.2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液樣本必須密封,每次輸血后,2-6保存7天。4. 試劑4.1A1、B、O紅細胞4.2保存條件:2-8 保存2個月4.3使用條件:使用前試2、劑室溫預0.5小時。4.4試劑提供:上海血液生物醫藥有限公司。5. 儀器和材料:5.1血庫專用離心機、37水浴箱。5.2試管架、試管、吸管等。6. 操作程序:6.1取試管3支,加入被檢者血清或血漿各2滴。6.2分別加入A1、B、O紅細胞各2滴。6.3搖勻,將試管放入專用離心機中離心,3400rpm轉15秒。6.4離心后觀察是否溶血,輕搖試管判讀結果。7. 結果判定:ABO血型結果報告見下表:血型A1紅細胞 B紅細胞 O紅細胞A+B+O+AB8. 注意事項:8.1試管、滴管和玻片必須清潔干燥,防止溶血。8.2離心時間不宜過長過短,速度不宜過快過慢,以防止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8.3在有效期內使用,3、出現渾濁或變色不能使用。9. 臨床意義:輸血是治療與搶救生命的重要措施。輸血前必須檢查血型,選擇血型相同的供血者,進行交叉配血完全相和才能輸血。操作規程 SOP-輸血科-0031.項目名稱: RhD(IgM)血型鑒定試驗2.測定原理: 利用抗原抗體反應的原理,根據抗D抗體與對應紅細胞表面的抗原的凝集反應,區分RhD陽性 和RhD陰性。3.標本要求: 3.1抽取受血者靜脈血3-4ml,于EDTA(2Na)抗凝的試管中。3.2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液樣本必須密封,每次輸血后,2-6保存7天。4.試劑4.1抗D血清4.2保存條件:2-8 保存2年4.3使用條件:使用前試劑室溫預0.5小時。4.4試劑提供4、:上海血液生物醫藥有限公司。5.儀器和材料:5.1血庫專用離心機、37水浴箱。5.2試管架、試管、吸管等。6.操作程序:6.1制備RBC懸液:試管中加鹽水1ml,壓積RBC40ul,混合均勻。6.2取試管1支,抗D2滴。6.3加樣:在試管中分別加RBC懸液2滴,搖勻。6.4離心:將試管放入專用離心機中離心,3400rpm轉15秒,離心后判讀結果。7.結果判定:陽性反應:出現紅細胞凝集為RhD陽性陰性反應:紅細胞不出現凝集為RhD陰性8.注意事項:8.1試管、滴管和玻片必須清潔干燥,防止溶血。8.2離心時間不宜過長過短,速度不宜過快過慢,以防止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8.3若為陰性結果,需在37孵育5、15-30分鐘,然后再離心觀察結果。8.4在有效期內使用,出現渾濁或變色不能使用。9.臨床意義:輸血是治療與搶救生命的重要措施。輸血前必須檢查血型,選擇血型相同的供血者,進行交叉配血完全相和才能輸血。操作規程 SOP-輸血科-0011.項目名稱: 血型鑒定試驗2.測定原理: 利用抗原抗體反應的原理,用已知抗體型特異性的試劑血清檢查紅細胞表面的抗原(正向定型),從而確認病人的血型。3.標本要求: 3.1抽取受血者靜脈血3-4ml,于EDTA(2Na)抗凝的試管中。3.2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液樣本必須密封,每次輸血后,2-6保存7天。4.試劑4.1抗A、抗B分型血清4.2保存條件:2-8 保存2年46、.3使用條件:使用前試劑室溫預0.5小時。4.4試劑提供:上海血液生物醫藥有限公司。5.儀器和材料:5.1血庫專用離心機、37水浴箱。5.2試管架、試管、吸管等。6.操作程序:6.1制備RBC懸液:試管中加鹽水1ml,壓積RBC40ul,混合均勻。6.2取試管2支,分別加入抗A、抗B各2滴。6.3加樣:在試管中分別加RBC懸液2滴,搖勻。6.4離心:將試管放入專用離心機中離心,離心后判讀結果。7.結果判定:ABO血型結果報告見下表:血型Anti-A Anti-BA+B+OAB+8.注意事項:8.1試管、滴管和玻片必須清潔干燥,防止溶血。8.2離心時間不宜過長過短,速度不宜過快過慢,以防止假陽性7、或假陰性結果。8.3為防止冷凝集現象的干擾,一般在室溫(20-24)內進行試驗,37可使反應減弱。對含有較多自身冷凝集素的受血者,需用37NaCl溶液洗滌受檢者紅細胞2-3次,以去除吸附在紅細胞上的冷凝集素.8.4在有效期內使用,出現渾濁或變色不能使用。9.臨床意義:輸血是治療與搶救生命的重要措施。輸血前必須檢查血型,選擇血型相同的供血者,進行交叉配血完全相和才能輸血。 科室管理制度 科室管理制度- 0003輸血不良反應登記和報告制度1. 輸血反應的臨床處理以臨床醫生為主,和醫院輸血科共同做好輸血反應的預防、原因分析以及協調管理工作。2. 輸血科做好輸血不良反應登記卡的發放、回收、登記、分析、8、處理等工作。3. 輸血完畢,醫護人員對有輸血反應的應逐項填寫患者輸血反應回報單,并返還輸血科保存。4. 輸血科負責接受輸血不良反應的投訴,并負責組織輸血不良反應的原因分析和評定。5. 輸血科及時將輸血不良反應的原因分析和評定結果及時反饋給醫院領導。科室管理制度 科室管理制度- 0000差錯登記、報告和處理制度1 工作人員應嚴格遵守各項工作制度,認真按照標準操作規程進行工作,嚴防差錯,杜絕事故的發生。2 凡發生差錯的,當事人應立即向科室負責人報告,并在科室差錯登記表上記錄。給工作造成影響,以及造成事故的,科主任應立即向醫院領導報告,并與一日內上交書面報告。3 發生輸血、注射等引起不良后果的,要對9、現場實物及血液樣品進行封存保留,以備檢驗。4 凡發生嚴重差錯或造成事故的,科室負責人應及時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原因分析、性質判定,研究改進措施,對差錯事故處理提出初步意見。5 處理差錯事故堅持“三不放過”原則。即堅持問題沒有查清不放過;當事人沒有接受教訓不放過;改進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6 差錯事故的處理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力求做到事實清楚,定性準確、責任分明、處理恰當。科室管理制度 科室管理制度- 0005污物處理制度1 為防止血液污染物品外流,杜絕醫源性疾病的傳播,保護生態環境,特制定此制度。2 輸血科污物由專人負責處理,污物處理人員負責消毒、分離、毀形、回收、焚燒等工作,同時做好登記,10、記錄。3 污物處理人員應嚴格遵守醫院一次性用品管理辦法的規定,按照規程進行操作。4 污物處理程序: (1)處理員將血液污染過的血袋剪開; (2)處理員將一次性用品毀形; (3)廢棄污物和毀形后的一次性醫療 用品統一送焚燒爐作焚燒處理; (4)血塊剩余標本于0.5-0.1%過氧 乙酸中浸泡消毒2小時5 嚴禁一次性醫療用品流失或作一般廢品處理。6 污物處理人員必須進行必要的勞動保護,保證人員安全。 科室管理制度 科室管理制度- 0006血液報廢制度1 血液報廢制度是為杜絕不合格血液的流出,保證血液質量和環境衛生。2 科室負責人負責血液報廢的審批,工作人員負責報廢血的處理。3 血液報廢條件:凡符合下11、列條件之一的血液,可以申請報廢(1) 超過保存期的血液及制品(2) 血袋破損、封口不嚴、可能已造成污染的血液及制品(3) 臨床科室送回、退回,經檢查不合格的血液及制品(4) 標簽脫落或嚴重不全,已難以辨別的血液及制品(5) 溶血、黃疸、重度乳糜、較大血凝塊以及血液分界不清懷疑細菌污染的血液及制品(6) 其他原因造成質量不合格的血液及制品4 輸血科相關人員按污物處理制度有關規定進行報廢血液的處理,并做好相關記錄。科室管理制度 科室管理制度- 0004血液儲存、運輸、發放制度1 血液的入庫、儲存、發放必須嚴格按國家標準操作,嚴格不合格血入庫和出庫。2 血庫冰箱每日記錄溫度,每周清潔冰箱一次,每月進12、行一次庫血冰箱的細菌學檢測。3 確保血液安全儲存,出現故障及時報告,及時處理。4 認真做好血液的儲存、運輸、發放記錄和核對工作。5 認真做好血庫盤存,及統計工作,做好帳物相符,票證齊全,數據準確。 科室管理制度 科室管理制度- 0007輸 血 申 請 及 會 診 制 度 為加強臨床輸血管理,有效控制成份輸血率,節約用血,提高輸血適應癥,貫徹衛生部2000184號及嘉興市衛生局2000137號文件精神,制定本輸血申請及會診制度。一 適應癥:1. 書面報告Hb100g/L;2. HCT30%;3. 重大手術Hb20%血容量丟失者;5. 嚴重進行性大量失血者;6. 其它特殊病例臨床急需輸血者。二 一13、次性用血、備血2000ML及以上者須會診,由經管醫生提出申請,輸血科主任會診,并做好會診記錄。三 所有具體操作,詳見衛生部2000184號或2000137號關于臨床輸血技術規范文件。科室管理制度 科室管理制度- 0008 輸 血 前 告 知 制 度輸血治療包括輸全血、成分血,是臨床治療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臨床搶救急、危重患者生命行之有效的手段,但輸血存在一定風險,可能發生輸血反應及感染經血傳播疾病。雖然我院使用的血液均由海寧市中心血庫按衛生部有關規定進行檢測后提供,但由于當前科學水平的限制,輸血仍有一些不能預測或不能防止的輸血反應和輸血傳染病。因此,在行輸血治療前實行告知制度,告知內容主要包括:14、1. 過敏反應;2. 發熱反應;3. 感染性肝炎(乙肝、丙肝等);4. 感染HIV、梅毒;5. 感染瘧疾;6. 巨細胞病毒、EB病毒;7. 輸血引起的其它疾病。科室管理制度 科室管理制度- 0009輸 血 科 登 記 制 度1. 確保各項登記、記錄完整清楚,屬于歸檔范圍的,筆墨要符合要求并不得涂改,如需修正時,必須在修正后內容處蓋章或簽名。2. 質量記錄均應清晰完整,易于保存,查閱方便,不易丟失損壞。3. 業務操作人員在工作中要認真如實填寫登記、記錄,對所記內容負責。嚴禁假造、補造記錄。4. 科室負責人或業務主管要認真檢查核對各項制度,定期收集、整理各項記錄,并按規定移交、保管,確保記錄內容真15、實,完整。5. 各種記錄按規定期限,規定部門保存。6. 妥善保管各類登記、記錄,做好防火、防盜、防潮、防蛀工作。超過期限的登記、記錄需由保管科室提出申請,作銷毀記錄。科室管理制度 科室管理制度- 0010 輸 血 科 床 前 核 對 制 度1 血型鑒定、交叉配血標本采集須有兩名醫務人員核對病人姓名、性別、年齡、病床號(門診號)、住院號。2 所有采集后的血液標本必須與輸血申請單進行嚴格的核對,必須寫明姓名、病床號(門診號)、住院號,減少輸血反應的發生。3 血型鑒定、交叉配血,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杜絕一切差錯事故的發生。4 工作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感,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匯報。5 認真規范地開展醫院用16、血服務工作,做到記錄約血準確,評審記錄科學,發送血液及時。 科室管理制度 科室管理制度- 0011 血液質量管理制度1 做好血液的出入庫登記,核對工作,杜絕不合格的血液出入庫。2 血液的儲存、發放必須嚴格按國家標準操作。3 血庫冰箱每日監控,每月進行一次細菌學檢測,確保血液安全儲存,出現故障及時報告,及時處理。4 嚴格執行血液報廢制度,工作人員發血前認真檢查血液質量,杜絕不合格血液的流出。 操作規程 SOP-輸血科 -005 輸血科生物安全規范生物防護的目的是在監控的基礎上,對各種危險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預防實驗室中存在的污染源對實驗室、實驗人員和環境的污染。1、 實驗室工作人員應牢記患者17、標本均可能具有傳染性,應按照有生物傳染性物質對待,每天操作時應戴好一次性手套、帽子、口罩。廢棄物要按規定處理。2、 本室廢液缸使用的含氯消毒液為0.2%康威達,為保證消毒效果,含氯消毒液應占廢液缸內總容量的1/5左右。配置消毒液時水的用量要正確。切記:不當使用消毒液也能散布污染。3、實驗室臺面和地面日常清潔時使用0. 2%康威達,每天下班時由室組當班人員負責清潔并作記錄。4、每天下班后開紫外燈照射半小時并作記錄。5、實驗室內嚴禁帶入與實驗無關物品,嚴禁在實驗室內進食、飲水、吸煙。6、發生意外時,立即進行緊急處理,必要時報告實驗室負責人 6.1皮膚刺傷:立即用肥皂或洗手液和大量流水沖洗,盡可能擠18、出傷處血液,用碘伏或其他消毒劑消毒傷口。 6.2皮膚污染:立即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水沖洗,用0.2%過氧乙酸或其他消毒劑浸泡。 6.3 粘膜污染:用大量流水或生理鹽水沖洗污染部位。 6.4 衣物污染:盡快脫掉污染衣物,進行消毒處理。 6.5當發生血液飛濺或傾倒于工作臺面、地面等意外時,立即用2.5%的過氧乙酸消毒,再用清水擦拭,同時作記錄并簽名。7、實驗廢棄物等生物垃圾,要裝入黃色垃圾袋,封好袋口后統一交醫院處理。操作規程 SOP-輸血科-003安全用血規范輸血科在臨床輸血管理中,工作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嚴守技術操作過程,確保安全用血、合理用血。 1、強化法律法規意識,輸血科工作人員要嚴格執行國19、家的有關法規和用血管理制度,認真做好各項書面記錄并歸檔備查,以防范醫療糾紛的發生。2、加強質量管理,完善規章制度以質量為核心,健全輸血科的工作制度、崗位職責、技術操作規程,切實加強對輸血科管理工作的監督管理。建立執行用血申請及登記制度,輸血前的檢驗和核對制度及質量考核制度,做到管理制度化,操作規范化,有效控制輸血差錯事故的發生,保證臨床用血安全。血液的進、出庫要認真查對,把好質量關。全血、成分血進庫前要認真核對驗收,包括運輸條件、血袋外觀、包裝是否完整、標簽填寫的字跡要清楚齊全(包括供血者姓名、血型、容量、采血制備日期、有效期、儲存條件及編號)。凡不符合要求者不得入庫。儲血冰箱應定時檢查并記錄20、溫度,保證儲存的有效條件。發放血液時應認真填寫登記,包括血袋采血日期、供者姓名、血型、受血者輸血日期、姓名、性別、年齡、科別、床位、血型、用量、交叉配血結果、配血、核對者、領血人及時間等。3、加強學習,提高素質,樹立安全第一的觀念。掌握現代輸血知識,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術素質。4、 細心做好技術工作,工作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工作過程中要細心謹慎,思想高度集中,養成有秩序的良好工作習慣,防止差錯發生。要逐項核對輸血申請單、受血者及供血者的血樣,交叉配血前應復檢受血者、供血者的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規檢查患者的Rh(D)血型。正、反定型可發現亞型或血型抗原減弱,對可疑血型必須嚴格復核。5、掌握21、輸血適應證、應用成分血,輸血存在著一定的危險性,但在某些疾病的治療中必不可少,因此嚴格掌握輸血適應證顯得極為重要。臨床醫師要更新輸血知識,轉變觀念,了解各種成分血的作用和輸注特征,合理應用成分血。要轉變“全血”、“新鮮血”比“庫血”好、急性出血需要輸全血,輸血對患者有益無害的舊觀念,從而提高輸血診治水平,使患者獲得安全、高效又經濟的輸血治療。操作規程 SOP-輸血科-0041. 項目名稱: 改良凝聚胺交叉配血試驗2. 測定原理:紅細胞表面帶有大量的負電荷,以避免其發生自發性凝集,當紅細胞懸浮在電解質時,陽離子會被紅細胞表面的負電荷吸引,此時紅細胞則被擴散的雙層離子云所圍繞,而形成Zeta電位,22、Zeta電位決定紅細胞之間的排斥作用。 凝聚胺是一種高效價陽離子季胺鹽多聚物,溶解后產生較多正電荷,可以中和紅細胞表面的唾液酸帶有的負電荷,使紅細胞之間的距離減少。若是未被抗體致敏的紅細胞,加入懸浮液它具有中和凝聚胺的作用,使正常的紅細胞非特異性凝集散開,試驗結果為陰性;但如果紅細胞被相應的抗體所致敏,則會被凝聚胺凝結,凝集就不會散開,試驗結果為陽性。3. 標本要求:3.1抽取受血者靜脈血3-4ml,于不抗凝的試管中。3.2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液樣本必須密封,每次輸血之后,2-6保存7天。4. 試劑:4.1套組內容: 低離子溶液濃縮液(LIM濃縮液) 聚凝胺溶液( Polybrene ) 重懸液23、 陽性對照液 (珠海貝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4.2保存條件: 2-8貯存2年,試劑盒打開使用后可置于室溫。5. 儀器和材料:5.1血庫專用離心機、37水浴箱。 5.2試管架、試管、吸管等。6. 操作程序:6.1 3-5%紅細胞懸液配制:取試管兩支,分別標受血者和獻血者,各加入1ml生理鹽水和壓積RBC30ul。6.2 取試管兩支,標主次管主管:病人血清1滴 + 供血者3-5%紅細胞懸液2滴次管:供血者血清1滴 + 病人3-5%紅細胞懸液2滴各加LIM0.7ml,混合均勻后各加聚凝胺溶液2滴。6.2 混合均勻后,血庫專用離心機3400rpm離心15秒,然后倒掉上清液,不要瀝干,讓管底殘留約0.1m24、l液體。 6.3輕輕搖動試管,目測紅細胞有無凝集,如無凝集,則必須重做。 6.4最后加入重懸液2滴,輕輕轉動試管混合,并同時觀察結果,必要時在顯微鏡下觀察結果。7. 結果判定:7.1陰性:如1分鐘內凝塊散開,代表由Polybrene引起的非特異性凝集,配血結果相合。7.2陽性:如凝集不散開,則為紅細胞抗原抗體結合的特異性反應,配血結果不相合。8. 注意事項:8.1標本可用EDTA(2Na)抗凝血代替。8.2若病人血漿(血清)含肝素,須多加4-6滴Polybrene溶液以中和肝素。8.3加入血清量應嚴格按照操作方法,多加血清會提高離子強度,降低致敏效果。 操作規程 SOP-輸血科-00110. 25、項目名稱: 血型鑒定試驗11. 測定原理: 利用抗原抗體反應的原理,用已知抗體型特異性的試劑血清檢查紅細胞表面的抗原(正向定型),從而確認病人的血型。12. 標本要求: 3.1抽取受血者靜脈血3-4ml,于EDTA(2Na)抗凝的試管中。3.2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液樣本必須密封,每次輸血后,2-6保存7天。13. 試劑4.1抗A、抗B分型血清4.2保存條件:2-8 保存2年4.3使用條件:使用前試劑室溫預0.5小時。4.4試劑提供:上海血液生物醫藥有限公司。14. 儀器和材料:5.1血庫專用離心機、37水浴箱。5.2試管架、試管、吸管等。15. 操作程序:6.1制備RBC懸液:試管中加鹽水1ml26、,壓積RBC40ul,混合均勻。6.2取試管2支,分別加入抗A、抗B各2滴。6.3加樣:在試管中分別加RBC懸液2滴,搖勻。6.4離心:將試管放入專用離心機中離心,離心后判讀結果。16. 結果判定:ABO血型結果報告見下表:血型Anti-A Anti-BA+B+OAB+17. 注意事項:8.1試管、滴管和玻片必須清潔干燥,防止溶血。8.2離心時間不宜過長過短,速度不宜過快過慢,以防止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8.3為防止冷凝集現象的干擾,一般在室溫(20-24)內進行試驗,37可使反應減弱。對含有較多自身冷凝集素的受血者,需用37NaCl溶液洗滌受檢者紅細胞2-3次,以去除吸附在紅細胞上的冷凝集素.8.4在有效期內使用,出現渾濁或變色不能使用。18. 臨床意義:輸血是治療與搶救生命的重要措施。輸血前必須檢查血型,選擇血型相同的供血者,進行交叉配血完全相和才能輸血。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3
1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