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分層研訓制度建設研究實施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50685
2024-09-08
10頁
30KB
1、幼兒園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幼兒園教師分層研訓制度建設研究實施方案XXXX幼兒園一、課題的提出綱要指出:“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鑒于此,各幼兒園均從本地、本園實際出發,建構具有本土特色的園本課程。我園取名愛彌兒,就是力求在秉承盧梭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基礎上,溶合新綱要精神,建構起“以環境為中介,以玩為手段,以發展天性,促使其健康、和諧發展為目標”的自然教育課程。為此,自辦園之日起,我們就以課程要素為基點,圍繞教育教學目標、內容、策略及評價的2、研究,確定了全園性地教研課題規劃。而后的幾年里,幼兒園圍繞此規劃,逐個細化、落實各個要素的研究,意欲建構起具有本園特色的自然教育課程。然而在建構過程中我們發現教師師資水平的不均衡嚴重阻礙其進展,主要表現為: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由于缺乏對園本課程建構理念的全盤了解和解讀,因而在參照文本實施園本課程時出現穿新鞋、走老路的問題,有的不會創設問題情境,有的不會使用新的教學方法,更有的甚至連活動都難以正常有序地組織,她們連實踐課程這一工作都有困難,根本談不上修改完善。工作3-10年的教師作為幼兒園課程建構的主力軍,雖說有一定的實踐、理論水平,也有參與課程建設的熱情,但卻大多缺乏發現問題、深層次反思問3、題的能力,發現不了問題或是找不到問題的根源,課程修改、完善的有效性則難以得到保障。而一些工作10年以上,教育教學經驗較為豐富的教師,雖說已能發現問題,有時也能想出一些解決問題的有效對策,但卻受理論水平的局限,缺乏梳理,提升的能力,好做不善寫的問題使很多優秀的教科研成果僅僅局限于經驗之談,難以成形或與相應理論掛鉤,從而無法推動園本課程更上一個臺階。鑒于以上情況,我們調整了原有集中研訓的方式,開展了“基于園本課程的分層研訓”,針對各層教師在園本課程建構中出現的問題,嘗試實施按需培訓(實際水平、實際需求)三型十環的分層研訓,意在為教師提供處于最切合實際的培訓,促使研訓處在每一位教師的最近發展區。然而4、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研訓實效性并不大,離預期目標甚遠,具體表現為:1、每學期各層研訓主題雖與園本課程相吻合,但都偏大,不能從實處、細處入手,根據各層教師的真正需求進行培訓,同時受外界環境的干擾,尚存在什么急需補什么的現象。2、對某一問題的持續關注不夠,有時表現為解決了就過了,不知道梳理出相關的經驗,并將其進行輻射運用;有時表現為只關注某問題,忽視對這一問題所延伸出的其他問題的關注。3、同伴互助研訓效率不高,課程資源螺旋式、漸進性完善不夠。4、研訓活動較為松散,活動效率得不到保障。5、部分教師尚未將參加研訓作為一種自覺行為。眾觀以上存在問題,發現根源在于缺少與分層研訓相配套的、操之可行的5、一系列運行、保障、評價等機制。制度是一個國家最大的財富,是幼兒園研訓工作得以順利、高效開展的保證,為此我們意欲進行“基于園本課程的分層研訓制度建設”的實踐研究,確保我園的教師研訓卓有成效。二、國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綜述1、華東師范大學李季湄教授主編的回到基本元素去一書中,四川省成都市第三幼兒園介紹的“分層發展與分類教研”和浙江省省級機關北山幼兒園介紹的“創建關注教師需要的園本教研新模式”,均較為理性、科學地闡述了分層的標準、分類教研的方式及需著力解決的一些問題,為我們的實踐研究指明了方向,值得借鑒,但她們均未涉及如何操作以及用何種制度來推動或保障,需我們進行實踐摸索。2、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區武當路小6、學等學校的“分層研訓師導定向”整體互動發展型培訓模式,因實現了培訓全員化、全程化和規范化,為較多學校借鑒使用。在拜讀、使用過程中,我們感到其操作方式較為籠統,激勵教師主動參與的策略較少,需我們結合本園教師實際,通過實踐,研究出具有園本特色的具體可操作的一系列研訓方式、制度等。三、課題研究的目標與內容(一) 研究目標1、在已有三型十環分層研訓活動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各層研訓活動的目標、內容及評價、考核、保障等一系列機制,創建真正意義上的基于園本課程的分層研訓制度。2、總結出具有各層特色的切實可行又可推廣運用的分層研訓模式,促使研訓處于每位教師的最近發展區內,加速其專業化成長的進程。3、推動幼兒園7、園本課程建設,使其更為完善,更具品牌。(二)研究內容1、 有利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分層方式研究;2、 各層研訓目標、內容適宜性的研究;3、 各層有效研訓模式的研究;4、 “和”與“合”的小組聯動方式研究;5、 分層研訓的考核、評價機制研究;6、研訓活動運行、保障、激勵機制的研究。四、課題研究的時間、階段、步驟與方法(一)課題研究的時間: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二)課題研究的階段、步驟本研究周期為三年,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進行理論學習、前期工作分析及方案準備;第二階段主要進行方案實施工作;第三階段重在進行成果總結、完善和歸納。每個階段的主要工作如下:第一階段:前期工作分析及方案準備,時間8、為2007年2月至2007年5月。主要工作:1、前期調查:文獻調查:國內名園、精品園制度建設、教師研訓工作經驗的匯總,存在問題分析反思。問卷調查:“以園為本教研制度建設”項目問卷調查;各層當前研訓目標、內容、方式的適宜性、存在問題及相關建議問卷調查。2、方案撰寫、上報、審查及修改調整。第二階段:實施方案,實踐研究,時間為2007年6月至2009年1月。主要工作(按研究目標、內容逐塊并進式開展實踐研究):1、明確問題:課題組結合前期調查結果進行統整,提出我園分層研訓制度建設中著重需解決的問題。2、理論學習內容主要為:園本教研制度建設專題講座(劉占蘭);制度管理實質、制度設計原則等理論(幼兒園管理9、創意設計);課程改革的相關理論;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教師專業化成長有關理論等。3、通過課題組討論、園領導及一線教師審議,修改完善或補充創建各類新型制度、保障評價、激勵等機制(預設)。4、預設各層研訓運行模式(依據各層在課程建構、修改過程中的實際水平和需要,從說上評、一課多磨、微格研究、實錄剖析、敘事研究等運行模式中選用若干模式,嘗試實踐)5、依據研訓活動的有效性,遵循邊實踐、邊研究、邊改進的原則,修改、補充完善、調整或重新設計原有的研訓模式、制度等。6、規范教師個人成長檔案,追蹤觀察各層教師成長足跡。7、開展研訓組長月例會活動,定期進行研訓信息反饋,從中發現典型,及時幫助梳理提升并整體推進;收10、集困惑、互助答辨或請專家解答,及時為課題研究掃除障礙。8、課題領導小組定期或不定期地對研訓活動進行檢查、指導、考核與評價。9、定期邀請專家來園舉辦專題報告、小組研討或為教師義診等。10、每學期組織一次研訓成果展示,邀請課題組顧問現場點評、答辨,獲獎成果予以掛牌。11、注意資料收集、積累。第三階段:分析情況、總結提煉、完善制度和園本課程,時間為2009年2月至2009年5月。主要工作:1、通過問卷、訪談、成長檔案袋等途徑對各層教師專業成長情況進行調查研究、通過規劃與實績,預設目標與達成情況之間的對比性分析,總結課題研究成功與不足之處,形成書面報告,并附相關材料提請課題顧問或上級課題負責人審核。211、 針對審核意見或建設,即時調整嘗試,根據實踐情況調整相應制度和各層研訓新模式。3、搭建平臺,提供舞臺,通過展示、交流、研討等活動,推出一批骨干型、專家型教師。4、吸納姐妹園的建議,追尋問題,開展更深層次的研究。5、向姐妹園介紹推廣、具有個性、成效性的分層研訓制度、模式和具有特色、個性化的園本課程。 (三)課題研究方法 1、本課題主要采取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是準實驗研究,具體步驟是:(1)陳述所關注的問題;(2)規劃問題的解決方案;(3)尋求可能的合作對象;(4)采取行動實施方案;(5)反饋與評價;(6)發表與呈現教師專業成長的行動研究證據。結合實踐研究需要,本課題中的操作步驟為:反思現狀,明12、確問題學習理論,預設問題的解決對策實踐驗證,反饋與評價,發現問題,調整預設策略再次實踐驗證總結、梳理、提升,形成具有特色的模式、完備有效的機制和本土化的園本課程,理論提升中主要采用以下兩種模式:(1)支持模式行動者自己提出研究問題,決定行動方案,專家作為咨詢者幫助實際工作者形成理論假設,計劃行動以及評價行動的過程和結果。(2)獨立模式實際工作者擺脫傳統的研究理論和實踐規范的限制,對自己的研究進行批判性的思考,并且采取相應的行動對現實進行改造。 2、輔助研究方法:調查法、觀察法、案例法、訪談法、文獻法等。五、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1、總結出具有我園特色的切實可行又可為姐妹園推廣運用的分層研訓活動模式13、,創建真正意義上的以教師發展為本的研訓制度,以此促使教師樹立現代教育理念,實現教學方式的轉變,促進教研教改水平再上新臺階,園本課程進一步完善,教育教學質量得以提高。 2、全面提高教師教學理論素養,各層教師的研究論文、案例、活動設計以及實錄等研訓成果在省、市級獲獎或進行交流展示。3、編輯各層教師研訓成果集,包括優秀論文專輯、教學案例、教學反思錄、課例錄像、活動照片資料等。六、課題研究人員及分工專家引領小組成員: 上虞市教研室幼教教研員 浙江省特級教師課題組組長: 幼兒園園長、浙江省特級教師課題組成員: 幼兒園業務園長 小學高級教師 負責課題方案實施、實踐指導 幼兒園事務部長 小學高級教師 負責資14、料收集、整理、歸檔 幼兒園教育部長 小學高級教師 具體操作實施 幼兒園事務部長 小學高級教師 具體操作實施 幼兒園教育部長 小學一級教師 具體操作實施 幼兒園事務部長 小學高級教師 具體操作實施 幼兒園教育部長 小學高級教師 具體操作實施 幼兒園事務部長 小學高級教師 具體操作實施 七、 完成本課題研究具備的條件分析1、幼兒園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大力支持研訓工作,幼兒園安排專項經費,確保經費到位,保證本課題各項工作得以順利推進。2、課題組長為紹興市學科帶頭人、幼兒園業務園長,在教師隊伍建設管理、培訓方面有較豐富的經驗,園本研訓成果累累:教師專業成長快,各項競賽中獲獎率高,幼兒園被評為省園本犄角研示范園,所帶徒弟均已成為市級教壇新秀或名優教師;課題研究經驗豐富,承擔的多個課題成果均在市級教科研優秀成果評比中獲獎,這些均為本課題的有效開展提供了保障。3、三型十環教師分層研訓已在摸索展開,常規性活動均已定時組織,部分教師感受到研訓的成效,已能較積極主動地參與研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