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傳染病預防管理制度健康消毒.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50721
2024-09-08
16頁
97.02KB
1、幼兒園傳染病預防管理制度(健康、消毒)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晨、午檢工作制度一、每天早自習或第一節課、下午第一節課前各班班主任應對學生的精神狀態和健康狀況進行晨、午檢。二、晨、午檢內容包括觀察學生的精神狀態、了解學生健康狀況、登記因病缺勤情況。教師應通過觀察、詢問等手段,重點做好發熱、咳嗽、腹瀉、皮疹、結膜充血、皮膚黃疸等重點癥狀的監測;調查了解學生缺勤原因。三、教師進行晨、午檢后(應急時結合家庭自測情況)認真填寫晨午檢情況登記表,并及時上報校保健教師。保健教師根據縣局衛生、教育部門的要求將晨午檢情況進行2、匯總統計上報。四、對于晨午檢中發現的可疑病癥,教師要及時帶學生到學校醫務室或隔離室,由保健教師作進一步檢查處理。對于發熱37.5以上或可疑患病的學生,要及時通知家長帶孩子到醫院進行診治,家長要了解醫院診斷結果。五、對于已確診傳染病的學生,保健教師要按傳染病管理制度要求立即進行上報;及時采取消毒、隔離措施;認真做好傳染病登記。六、處于應急階段,要建立學生體溫家庭自測制度,每日由家長填報小學生身體健康狀況家庭日報表,由學生帶到學校交班主任查驗,住宿學生由生活老師負責組織體溫測試。發現可疑患病學生,要及時通知家長同時報120急救車一同帶孩子到醫院診治。 幼 兒 園 晨 午 檢 記 錄 表班級: 填報3、日期: 填報人: 姓名性別年齡主要癥狀就診情況初步診斷缺勤(天)是否新發聯系方式發熱咳嗽皮疹腹瀉黃疸結膜充血其它就診時間就診單位學生因病缺課登記及追蹤制度學生因病缺勤登記既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嚴格管理的常規工作,又是體現對學生的全面關愛,維護保障學生身體健康,有效預防各類傳染病疫情的重要舉措,特制訂本制度。一、班主任和科任老師應認真按照學校晨檢、午檢工作的要求及時時對學生進行晨檢,對晨檢、午檢中學生高熱或疑似傳染疾病及時登記在晨檢、午檢表上并及時報告學校主管領導。二、學生因病缺課,班主任應對學生病因作具體記錄,并對學生的病況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并填寫學校學生因病缺課缺勤追蹤記錄表以便隨時掌握,做到4、心中有數。三、學生因患傳染病而隔離治療的,班主任及任課老師要對其各方面予以關心。學生病后復課,班主任應查驗醫生開具病愈復課證明,并作記錄。四、對因病缺課的學生作好病因、缺勤,學校要認真登記備案,凡學生患各類傳染病的,其復課要嚴格把關,必須查驗醫生開具的病愈復課證明,手續完備符合復課條件的,方能允許其復課,并記錄其復課時間。五、學生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記表與晨檢記錄表一 并存檔,以便跟蹤處理。 學生健康管理制度1、建立學生健康檔案,每學年對學生進行一次身體檢查,并把檢查情況及時用書面形式告知家長。根據上級要求認真完成各項預防接種工作。2、學校衛生室和各班應定期進行衛生知識宣傳教育工作,特別是根據季5、節等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常見病和傳染病預防知識教育。3、廣泛開展形式靈活的健康教育,加強常見病、傳染病、性病及艾滋病的預防與了解。4、加強學生食品衛生的管理,教育學生合理營養,平衡膳食。掌握預防營養性疾病的基本知識,了解平衡膳食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5、科學制定作息時間,充分利用大腦的活動特點,注意用腦衛生,合理安排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6、學校和各班要切實做好學校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工作,定期組織衛生檢查評比活動,使學校環境整潔美觀,學生人人講衛生。7、認真組織學生做好兩操,每個科任老師應及時糾正學生坐、立、讀、寫的姿勢及眼保健操的穴位。8、建立預防疾病應急制度。發現學生有病及時讓學生到衛生室6、就醫,若發現重大疾病或傳染病應在十分鐘內上報學校主要領導。衛生室根據病人情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保證病人得到及時科學的治療,防止疾病傳播。9、每周對學校內食堂、商店等提供的食品、生活用品等進行檢查。10、應勸告患病學生及時治療,并在家休息,禁止患有發熱等傳染病的學生帶病來校學習。 傳染病防控和教育制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的規定,特制定本制度。一、加強經常性衛生管理,重視預防性消毒、定時開窗通風, 做好學校傳染病防控知識健康教育。二、認真執行計劃免疫政策,做好查漏補種及各項預防接種工作。三、加強晨午檢,及時做好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工作。對各種傳染病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診7、斷、早治療。四、建立健全學校疫情報告網。各班班主任、衛生委員、年級組、辦公室負責人均為校內疫情報告員,校醫為學校疫情報告責任人。每學年初調整疫情報告網人員名單,并認真做好疫情報告員培訓。五、嚴格執行疫情上報制度,認真履行報告職責。疫情報告員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應立即向校醫室報告,校醫確認后應立即向地段保健科和中小學衛生保健所報告,同時報告校領導,不得瞞報、緩報、漏報、謊報。六、發現傳染病,協助疾控部門做好疫源地消毒處理和應急接種工作,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七、建立健全傳染病登記制度,認真填寫傳染病登記本。對患傳染病的病人或病原攜帶者根據檢疫隔離時間認真執行隔離制度,嚴格執行復課檢診制度8、。學生免疫規劃管理制度1.學校對適齡兒童家長宣傳免疫預防知識。2.學校應在學生入學時,查驗預防接種證,發現未依照國家免疫規劃接種的學生,要向所在地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學生居住地承擔預防接種工作的單位報告。3.配合疾控機構或接種單位,并督促監護人在學生入學后及時到接種單位補種。 4.積極配合衛生部門組織學生進行疫苗接種。5.建立兒童預防接種檔案,及時做好信息登記和更新。學校通風、消毒制度為了有效的預防傳染病的發生,保證師生的身體健康和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貫徹預防為主的防病原則,根據上級文件精神要求,制定通風消毒制度。一、學校環境衛生消毒制度:1.加強教室、環境衛生的打掃和保潔,尤其是衛生死角9、的清理,消除病原的滋生地。2.各班要安排專人,做好各室的通風工作和消毒工作,殺滅病原菌,從根本上杜絕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并做好消毒記錄。3.教室應在每節課后開窗通風,每天保持通風2小時以上,其他教學用房每天開窗通風2-3次。4.樓道、廁所等公共場所的消毒工作由總務處安排專人每周兩次進行。5.班級每星期一次用噴霧消毒劑,噴灑教室,進行對教室、宿舍消毒,并做好消毒記錄。二、個人衛生要求:1.學生應勤洗手、勤洗澡、勤換衣服。2.學生飲水必須自帶水杯。3.避免和減少與來自疫區的人員來往。4.咳嗽和打噴嚏時不要正對別人,應使用紙巾保護遮掩口鼻。疫情報告制度依據中華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教育部學校和托幼機構10、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規范制定中小學疫情報告制度。1. 班級疫情報告人由班主任老師擔任。2. 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由保健老師擔任。3. 建立學校疫情報告網。每學年更新一次疫情報告員名單,及時進行培訓。 4、班級疫情報告人負責收集本班疫情及晨午檢情況,并向學校疫情報告人報告。學校疫情報告人負責及時組織排查,并進行記錄。5、學校發生傳染病、群體不明原因發熱及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立即以最快捷方式向學校主管領導、當地衛生保健院、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報告。6、學校必須接受并配合衛生防疫部門的入校調查和指導。疫情報告員職責1、學校疫情報告人負責全校傳染病疫情和疑似傳染病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上11、報工作,并做好發病情況記錄。報告應逐級進行,不得瞞報、緩報、漏報、謊報。2、學校發生疫情時,學校疫情報告人負責配合疾病控制部門進行流行病學調查。3、學校疫情報告人負責指導發生傳染病班級的消毒處理工作 。4、班級疫情報告人負責向學校報告本班晨午檢、因病缺勤排查、傳染病發病情況。5、班級疫情報告人負責督促本班課間通風。發生疫情時協助做好消毒工作。學校疫情報告員名單20 20 學年度學校疫情報告責任人: 主管領導:班級姓名班級姓名 年 月 日復課檢診制度一、凡在校學生患有傳染病一經確診,需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相關要求即刻回家進行隔離,不得再到校上課。二、在校學生一經確診傳染病后,學生家長應12、立即通知班主任,并將診斷證明復印件及時交給學校校醫室留檔。三、學生病愈且隔離期滿時,必須由學校所屬地段保健科開具復課證明,學生持此復課證明到學校醫務室,由校醫或衛生老師復檢后,開具回班復課證明,方可進班復課。四、有傳染病患者的班級應按照傳染病法相關規定,對傳染病接觸者進行相應的醫學觀察,并做好檢疫期相關記錄。傳染病、疑似傳染病、聚集性集中發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相關信息報告流程圖2天內同一班級或同一宿舍樓發熱30例以上,或發現傳染病、疑似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相關信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2天內同一班級發熱10例以上或同一宿舍5例以上或發現傳染病、疑似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相關信息學校疫情報13、告人追查病因白寨鎮衛生院曲周縣疾控中心邯鄲市疾控中心 曲周縣衛生局 曲周縣白寨鎮總校部曲周縣教育局疫情報告員或學校教師發現學生發病或因病缺勤等發現傳染病、疑似傳染病、2天內同一班發熱5例以上或同一宿舍3例以上或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相關信息邯鄲市教育局邯鄲市衛生局消 毒 措 施日常消毒規定:傳染病流行季節定期對教室、走廊、宿舍進行消毒。醫務室至少每周進行一次消毒并記錄,特殊時期每日一次。一、 呼吸道傳染病消毒處理常規(一)隔離病人后,長時間開窗通風,濕式掃除,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必要時可用0.5%過氧乙酸噴霧密閉門窗2小時后開窗通風,或用紫外線照射3060分鐘,進行室內消毒。(二)對病人分泌物、14、污染物用10002000mg/L 含氯消毒劑進行消毒。(三)根據疫情,要求易感人群用鹽水漱口或藥物預防。(四)必要時請衛生防疫部門協助做好各項消毒處理。二、消化道傳染病消毒處理常規(一)病人隔離后,將其嘔吐物、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劑充分攪拌,消毒兩小時。稀薄排泄物或嘔吐物,每1000ml可用有效氯為20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2000ml,攪勻放置2小時。(二)病人接觸過的桌椅、門把手、水龍頭、廁所等,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劑噴灑或擦拭。(三) 必要時請衛生防疫部門協助做好各項消毒處理。(四) 必要時或特殊傳染病請區CDC進行消毒。紫外線消毒方法一、 適用范圍:可以殺滅各種微生15、物,包括各種細菌繁殖體、芽孢、病毒、支原體等,凡被上述微生物污染的表面、水和空氣均可采用紫外線消毒。二、使用條件:(一)僅能殺滅直接照射的微生物,因此應充分暴露要消毒的部位。粗糙的織物及紙張要延長照射時間,要使兩面均勻照射。(二)紫外線消毒適宜溫度20-40。用于空氣消毒時的濕度80%,否則應延長照射時間。(三) 使用方法:物體表面消毒和空氣消毒,一般用30w功率的紫外線燈。消毒物品時,在25-60距離下,照射20-30分鐘。用于空氣消毒時,有效距離不超過2米,照射時間不少于2小時。一、 注意事項:(一)紫外線燈應從燈亮5-7分鐘候計時,待燈冷卻后方可移動。(二)紫外線燈使用過程中,應保持表面清潔干燥,每兩周用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如有灰塵及時擦拭。(三)消毒時,應注意眼睛及皮膚的防護,但對消毒物品不可有任何遮擋。(四)紫外線燈要在適宜的條件下,不要被陽光直接照射。二、 紫外線消毒監測紫外線消毒:應進行日常監測,日常監測包括燈管使用時間、累計照射時間、使用人簽名。紫外線燈管累計使用1000小時應檢測燈管強度,當強度低于70uw/cm2應及時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