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幼保健醫院實驗室醫療廢物與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50780
2024-09-08
6頁
33.04KB
1、XXXX有限公司 XXXX管理制度婦幼保健醫院實驗室醫療廢物與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婦幼保健醫院產前診斷中心實驗室程序文件 實驗室醫療廢物與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 1 目的 規范感染性材料及實驗廢棄物的管理,維護正常的檢驗工作秩序,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避免或減少實驗室內感染或潛在感染性生物因子對實驗室工作人員、環境和公眾造成危害。 2 適用范圍 適用于感染性材料規范化管理、處置及各實驗室產生的實驗廢棄物的處置。 3定義 3.1 感染性材料 指那些已知或有理由認為含有致病原的物質。致病原是指能2、使人或動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 3.2 醫療廢物 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醫療廢物包含實驗廢棄物。 3.3 實驗廢棄物 指病原微生物實驗或相關實驗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棄物。實驗廢棄物屬于醫療廢物。 4職責 4.1總務科負責實驗廢棄物的集中處理。 4.2實驗室負責人(組長)負責本室感染性物質管理及實驗廢棄物消毒、處理工作的監督管理 4.3實驗技術人員負責對感染性物質的生物安全防護及本實驗室內實驗廢棄物的消毒、處理工作。 4.4實驗室工友負責實驗廢棄物的收集、消毒、運送及運輸車的維護、3、消毒工作。 4.5院生物安全委員會組織對感染性物質規范化管理及實驗廢棄物處置工作的監督檢查。 5 管理規定 5.1 感染性材料管理應遵循中國醫學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辦法、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分類名錄對病原微生物實驗操作及采集、樣本運輸、保藏的相關規定,嚴格規范管理制度。 1 5.2實驗廢棄物處理應遵循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醫療廢物分類目標、醫療廢物管理條件、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醫療廢物分類目錄、醫療廢物專用包裝物、容器標準和警示標識規定等相關法規要求,按照“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原則進行妥善處理。 5.3總務科負責全院實驗廢4、棄物統一管理,科室主任是科室內部實驗廢棄物管理第一責任人,必須切實履行職責,防止因實驗廢棄物導致傳染病傳播和環境污染事故。 5.4及時收集實驗廢棄物,置于防滲專用包裝容器(袋)或者防銳器穿透密閉容器內。 5.5感染性、病理性、損傷性實驗廢棄物放入包裝容器后不得取出。 5.6嚴禁使用破損的包裝容器,嚴禁包裝容器超量盛裝,達到容器的3/4時,應當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 5.7操作、搬動或送過程中發現容器有破損、滲漏等情況,應立即采取重新封裝等措施并作相應消毒處理。包裝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廢物污染時,應當進行消毒處理或者增加一層包裝。 5.8實驗廢棄物的容器外表面應有警示標志和中文標簽,標簽內容包括:5、實驗廢棄物產生機構名稱、產生日期、類別及需要說明的內容等。 5.9嚴禁將實驗廢棄物與生活垃圾混放(實驗廢棄物用黃袋,生活垃圾置黑袋)。 5.10實驗廢棄物中含病原體的培養基、標本和菌種、毒種保存液等高危險廢棄物,應先進行壓力蒸汽滅菌或者化學消毒劑處理后,再按照感染性廢物收集處理。 5.11應使用防滲漏、防遺撒的專用運送工具,按照實驗廢棄物規定運送時間、路線,將醫療廢物收集后運送至廢物處理站處理。運送工具使用后應及時消毒清潔。 5.12嚴禁在貯存設施范圍外堆放實驗廢棄物;也不得露天存放實驗廢棄物。 5.13廢物處理站對接收的實驗廢棄物進行核查、登記并做好有關的交接記錄。 5.14實驗廢棄物暫時貯6、存時間不宜超過2天,冷凍貯存時間不宜超過7天。 5.15從事實驗廢棄物收集、運送、貯存、管理等工作人員應當接受相關法律和專業技術、安全防護以及緊急處理等知識的培訓,持證上崗。 5.16從事實驗廢棄物運送、貯存工作人員,必須做好必要的防護;并進行必要的體檢和免疫接種。 5.17在進行實驗廢棄物收集、運送、貯存時使用的個體防護用品如手套、口罩等不得隨意丟棄,應作為實驗廢棄物處置。 5.18發生污染事故時,應及時報告,并及時采取消除污染和影響的措施。 5.19高致病性或疑似高致病性實驗廢棄物在運送至廢棄物處理點之前,必須在實驗室內進行壓力蒸氣滅菌,并放置化學指示條監測滅菌效果。 6處理要求 6.1 7、處理原則 6.1.1 感染性材料處理要求見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樣本的接收、保藏、使用和銷毀管理規定。 6. 1.2科主任指定專人負責危險性廢棄物收集、運送工作。采購中心、設備科負責提供相關設備、特定容器、特定標識等。 6.1.3實驗室內或實驗臺上必須設置收集實驗廢棄物的容器。 6.1.4需要進行壓力蒸汽滅菌的實驗廢棄物,應放置在無滲漏、耐壓力蒸汽并能夠被蒸汽穿透的包裝容器中。滅菌處理后,用專門運輸工具運送至暫存地點。 6.1.5使用消毒液消毒實驗廢棄物時,應使其與廢棄物充分接觸,不能有汽泡,不能有氣泡阻隔,并保證足夠的作用時間。 6.1.6使用周轉箱運送實驗廢棄物時,周轉箱應加蓋、密閉。運送8、實驗廢棄物的周轉箱應能夠防滲漏、遺撤,使用后應進行清潔、消毒。 6.1.7記錄實驗廢棄物處理情況存檔備查,處理記錄必須保存5年。 6.2 處置程序 6.2.1感染性實驗廢棄物及處理辦法 感染性實驗廢棄物包括培養基、標本和菌(毒)種保存液、血液、血清、臨床標 本,用過的一次性手套、口罩、帽子,用過的試管、吸管、移液器吸頭,用過的一次性實驗用品及實驗器械等攜帶或可能攜帶病微生物的實驗廢棄物。 感染性實驗廢棄物應進行蒸汽滅菌或放入浸入有效氯含量不低于0.5%消毒劑中 浸泡24小時;進行壓力蒸汽滅菌處理的,應在包裝外粘貼指示標記(以便分辨是否經過高壓),標明壓力蒸汽處理要求及實驗廢棄物處理責任人姓名(9、實驗室內高壓消毒者可以省去此步驟),滅菌或消毒處理后再使用黃色垃圾袋包裝,按要求貼上警示標志及中文標簽,運送至廢物處理站處理。 6.2.2損傷性廢棄物及處理辦法 損傷性廢棄物包括針頭、手術刀片、試驗玻片、玻璃試管、玻璃安瓿等能夠刺傷 或割傷人體的廢棄的實驗利(銳)器。 所有損傷廢棄物(不論利器是用做感染性實驗還是非感染性實驗)都必須放入符 合要求的利器盒里(可以使廣口塑料瓶或耐重硬紙盒等),容器裝滿3/4后封蓋,(先消毒必要時先進行壓力蒸汽滅菌處理),再使用黃色垃圾袋包裝,按要求貼上警示標志及中方標簽,運送到廢物處理站。 6.2.3 藥物性廢棄物及處理方法 藥物性廢棄物包括過期、淘汰、變質或者被污染的診斷試劑、疫苗和血液制品等。 少量的藥物性廢棄物可以按感染性廢物處理。大量藥物性廢棄物,使用防滲漏包 裝,按要求貼上警示標志及中文標簽,運送至廢物處理站。 6.2.3化學性廢棄物及處理方法 化學廢棄物是指需廢棄的具腐蝕性,易燃易爆性、有毒性、有害性化學性試劑或 化學消毒劑等化學物品。 強酸、強堿等腐蝕性廢液應分開收集,在實驗室負責人監督下及時進行中和處理 后排放下水道;對低濃度的酸、堿廢液,可以用大量清水“無限稀釋”后排放放下水道。對易燃易爆性、有毒有害性化學物品廢液可能正確詳細標示內容物和組成成分,運送至指定地點處理。 婦幼保健院 - 6 -